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昆仑山

纪实:昆仑山军人:在生命禁区守护生命

时间:2023-07-2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近日,驻守喀喇昆仑山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的英勇战斗壮举让国人注目。

我这个30年前入伍喀喇昆仑山的西藏阿里军分区老兵,突然觉得高原、边防、军人,经由此事件被拉近,在人们视野里变得清晰。

本文摄影:李海亮

生命禁区:被子像雪堆,新兵成白头

不得不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高原,也淡忘了那些在海拔四五千米之地忍受缺氧和高山反应,度日如年的军旅岁月。

我们淡忘,是因为离开高原后的日子氧气充足,行走自如。

我们常常为失眠苦恼,也为营养过剩发愁。

但是这些对比当年缺少营养,每晚都头疼欲裂,胸闷气短,只能睁眼挨到窗户发白的高原经历,又是多么奢侈的生活,只不过生活环境变了,人心自然也就变了。

昆仑山是一座大山,西起新疆帕米尔,向东横贯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平均海拔5500至6000米,虽然被称为“万山之祖”,却是常人难以涉足的生命禁区。

1991年12月至1993年5月,我是阿里军分区的一名战士,军衔列兵、中士等;先后担任过连队文书、汽车兵。

我们汽车营的驻地在新疆叶城的零公里(新藏线起始点),只能在那里过一个难得的冬天,第二年五月份便要上山,颠簸四天到达阿里首府狮泉河。

当时有一句老话:在阿里汽车营,不仅要当汽车兵,还要当通信兵,更要当炊事兵。

每次车队上山都要带一部步话机,遇到困难爬上军用电话线杆,打电话求救。

晚上打开携带的被褥露天而宿,虽然铺在褥子下的塑料布可防潮,但不防寒,如果遇上大风,牙齿发颤与大风呼啸的节奏如出一辙。

而下大雪则更难挨,第二天早上被子变得像雪堆,有的战士冻得无力从被窝中爬出。

艰苦环境对人的考验随处可见,我有两位同年兵战友,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一个海拔较高的兵站,有一年我从狮泉河下山,夜宿那个兵站时碰到他们二人,一个一头白发,另一个已全部脱发,以至于我不敢相认。

他们准备了饭菜招待我,那个晚上我们虽然频频举杯,但我却不敢去看两位战友的白发和光头。

常年缺氧:他感觉到有风,他要抚摸绿叶,他们倒下了

新藏线从新疆叶城的“零公里”出发,不久即爬上库地达坂,该达坂即昆仑山在新疆境内的喀喇昆仑山。

当地人习惯把喀喇昆仑山简称为昆仑山,而驻防的军人则进一步简化,用“山上”或“山下”简而称之。

当年我没有理解山上与山下之说的内涵,多年后才明白,山上的特殊含义是指五六千米高海拔、危险、缺氧、头疼、胸闷、孤独和吃不上蔬菜;而山下则特指氧气充足、安全、轻松和行走自如,即使是叶城那样的小县城,让下山的军人也觉得犹如是繁华都市。

说到在山上吃不到新鲜蔬菜,发生在一位战士身上的一件事是典型例证。

他在山上驻防两年,下山看见有饭馆,进去点了三份面:过油肉拌面、芹菜炒肉拌面、蘑菇炒肉拌面。

老板说点一份就可以了,不够可以免费加面。

他说我知道三份吃不完,但我两年没有吃拌面了,哪怕每份只吃几口,也要尝上三种。

山上的有些地方不长树也不长草,军人自从上山驻防便再也见不到绿色。

有一位战士换防后下山看到树,车刚停便跳下去要抚摸绿色树叶,刚跑到树下却一头栽倒,年轻生命戛然而止。

在山上长期缺氧,呼吸和肺活量已经变异,到了氧气充足的山下,生命反而不能适应出了意外。

有一年从山上部队下来三位藏族战士,一下车坐在地上软软地起不来。

他们适应了缺氧环境,到了氧气充足的山下,反而醉氧。

战士们扶他们进屋,神情复杂,感叹不已。

氧气,在山上的军人身上引发过数不清的悲剧。

一位战士在巡逻中走在最前面,爬上一个山头后感觉有风,便回头招呼身后战友:快来,这儿有风,氧气多!话音刚落却一头栽倒,瞬间坠入悬崖,连队搜寻三天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在高海拔地带不可激动,亦不可剧烈运动,那位战士犯了人在高原之大忌,丧失了生命。

山上海拔最高的是神仙湾哨所,是全军海拔最高哨所,5380米,年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

换防军人一到神仙湾便气喘胸闷,头疼欲裂,只能用背包带捆绑在头上,以减轻头疼。

有一次我去神仙湾釆访,从连队到哨所要迈上一百多级台阶,气喘吁吁用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哨所与哨兵交谈,他们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说话。

看着他们眼睛里的血丝,嘴唇上裂开的口子,让人一阵心酸。

一位战士在巡逻中走失,他向着连队方向行进,实际上因为错误判断了方向,越走离连队越远……最后战士们找到他的尸体时,看见他嘴里咬着水壶口,壶中已没有一滴水,他在绝望之中渴毙于高原。

情感悲欣:谈了一场恋爱,没能见面看对方一眼

山上与山下,并非简单或常见的距离,二者相距一千多公里,中间有无数达坂和雪山,常人不能轻易涉足,而军人则上上下下数年如一日,数次如一回。

山上凛冽残酷,但因为与山下构成难以割舍的对接,所以发生了很多令人唏嘘的悲怆事件。

有一位中尉干事与高中女同学通信建立了恋爱关系。

女孩如约从兰州到新疆叶城的阿里留守处与那干事见面,无奈他在山上执行任务下不了山,女孩便在留守处等待,等到最后等来了那位干事在山上掉入河中溺亡的消息。

女孩返回时悲痛哭喊:我们谈了一场恋爱,连面对面看对方一眼也没有,连手也没有拉过一次。

留守处有一个邮局,有一位业务员是来自四川的军嫂,她丈夫在山上冻坏了腿,下山后等待部队安置。

我有一次去寄信时听她与人闲聊:我们家老李,虽然腿废了,但人还是下山回来了,挺好的!

山上有些地方的水不好,长期饮用会导致脱发、掉牙等。

有一位连长的身体出了问题,本来从山上下来要回家探亲(山上军官都是两地分居),却躲在叶城待了几个月,又悄悄上了山。

后来得知他无法回去见妻子,只能就那样一年一年躲避。

再后来听说他转业后离婚了。

此次与外军对峙的边防团驻地在泽普县,每年四五月份换防一次,县上群众夹道欢送,锣鼓喧天,唯有为丈夫送行的军嫂表情凝重,咬紧了嘴唇。

换防车队远去,锣鼓声渐息,军嫂们的脸上都是泪水。

有一位军嫂没有等来下山的丈夫,她不能接受事实,每天去路口向山上张望。

其他军嫂都知道已经无望,但是仍然陪她一起等待,一起默默流泪。

汽车兵事:跑了20多天,散成废铁,“连长,我的车累死了!”

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老兵,大多已当兵七八年后仍然是战士,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转志愿兵(即后来的专业士官)。

他们年龄偏大,未成家,但在昆仑山跑车,转志愿兵是唯一改变身份的机会。

直至现在,他们克制、焦灼和沉重的神情,我仍然记忆深刻。

有一位山西籍老兵,在汽车营当兵八年无望转志愿兵,只能复员回老家。

在离开部队的前一夜,他悄悄开车出去,一直开到库地达坂下面,坐在引擎盖上望了一晚上昆仑山。

天亮后他开车回到汽车营,对营长说,我难受……营长说理解,不追责,边说边转过身擦眼泪。

我们的营长身高一米八多,加之虎背熊腰,声如洪钟,站在队伍前面训话时,胆小的战士会发抖。

他弟弟也当了兵,也在汽车营,不料弟弟在一次上山运输中遇到暴风雪,好几个脚趾头被冻坏截掉。

他带着弟弟返回河南老家,一米八几的人进门后弯着腰,低着头,好像一下子矮了很多。

他父亲让他直起腰说话,他吞吞吐吐把弟弟的情况告知父亲,从头至尾都没有直起腰。

有一次,一辆车独自上山运输物资,抛锚后等待救援。

因为缺水,正副驾驶员熬到最后,在绝望甚至崩溃之际,突然想到当时唯一含水分的就是尿,于是便用杯子接上自己的尿,闭着眼睛喝了下去。

人体在昆仑山上缺水,承受能力很快就会到极限,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他们只能喝尿。

阿里军分区的汽车兵,从叶城的“零公里”出发,一路经达坂、悬崖、冰河、峡谷、风雪、灾难、乱滩和泥沙。

行进途中的一日三餐,要自己动手做。

那时候只有土豆、萝卜、白菜三大样,唯一的调味品是军用罐头,但那样的饭(基本上都是面条)却越吃越香,多年后才明白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是且吃且珍惜的心理反应。

新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六千多米,汽车兵要时时忍受缺氧和高原反应折磨,到达狮泉河后个个都是土人,满眼血丝,满脸脱皮,嘴唇破裂。

有几句经常被人提及的老话,是对他们最准确的例证:“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有一辆车在山上跑了20多天,下山后停在院子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散成了一堆铁。

那辆车的驾驶员向连长报告:连长,我的车累死了!

汽车营的车队往返阿里一趟,新兵回到连队后倒头就睡,而老兵哪怕再累也要在院子里坐一会儿,其情形无外乎说明,他们暗自欣喜:又一次从山上平安下来了!他们脸上,是在别处见不到的苦中取乐的真实表情。

(王族)

举报/反馈

风水是左右人类命运的枢纽,它既可趋吉避凶,也可庇荫子孙。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俗语称 “一坟二宅三命”,古人笃信风水堪舆之术,将其视作主宰人类命运走向的关键要素,认为风水不仅能助人趋利避害、逢凶化吉,还具备福泽后世、庇佑子孙的神秘力量。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中国龙脉简述 昆仑山传说是“龙脉之祖”

中国龙脉简述 昆仑山传说是“龙脉之祖”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来龙去脉”,就是关于龙脉风水的理论的概括:山为龙,水为脉;山为脉之源,脉行山之势。

注: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

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

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

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

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中国自开国以来,华夏种族的扩散方向,莫不是东进南下,直到东到东海,南至北海,华夏种族从此止步,自三皇五帝以降,其后数千年,这个方向从未改变过。

中国的统一方向亦是如此:从来都是西方征服东方,北方统一南方,反向的例子鲜少。

  实际上,俯瞰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方胜东方,北方胜南方,故而,控制西方和北方,就能控制东方和南方。

按中国的风水学说,凡立国必讲究龙脉和地脉――亦即山与河,中国各朝的城市尤其是都城,无不是依山傍水。

从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势上看:中国的地脉为黄河、长江――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中国的龙脉在何处呢?在昆仑山――秦岭!昆仑山――秦岭横贯神州大地,就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西,龙尾在东,在昆仑山的最西端龙头之处,即是我们华夏种族的发源之地,华夏种族的前进方向是循龙脉自西往东,在地脉两岸播下文明的火种。

自周以至汉唐,都依龙脉之龙腹部位――秦岭建都立国,故开中国二千年的文明盛世,自宋以后,立国就偏离了大龙脉,而是选择地方性的小龙脉或是龙尾,中国从此疲弱下来。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建都龙尾――也就是中国的东南,从来都是亡国之兆,因为偏安之地不足以掌控全局。

古之天子必居上游,项羽深知此理,却偏偏反其道而行――放弃位居上游的四塞之地关中而选择居于下游的彭城,在与刘邦的争夺天下中败北是在所难免的。

  昆仑山传说是中国的“龙脉之祖”,连紫禁城的龙脉都源自昆仑。

中国的风水学中,宇宙间惟山为最大,山脉即龙脉,昆仑山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岭,为宇宙之气所凝结,它气上通天。

龙脉与昆仑山相通就等于与天上的元气相通,故昆仑山被古人当着是万山之祖。

  如果一定要说龙脉,便是这自昆仑而发,绵延千里的山脉之气。

面对巍峨万丈的昆仑山,我们能感受到天地的博大和自然的宽广,说不定您便能体味到传说中的“龙脉”之气呢。

  龙潜于渊,而昆仑山作为龙脉的发祥地,也是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的。

昆仑山矿泉水自然就是取自昆仑,它的水源地位于海拔6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玉珠峰,水质天然纯净无污染,是难得的天然小分子团弱碱性水。

在探访水源地的时候品尝昆仑山矿泉水,体味来自自然的甘甜清新,相信您能对“龙脉”产生独到的理解。

  从地形图中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从昆仑山发脉的。

地理学认为昆仑山是世界屋脊。

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路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中国。

  中国龙脉简述  三大龙脉:1、艮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2、震龙发脉:是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3、巽龙发脉: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向东南。

形成了中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中国龙脉祖山昆仑山在中国上古时代扮演了重要的风水角色,成了中国上古的神话中心。

相传上古时候,天是圆形的,有九重,覆盖在方形的大地之上。

不周山被水神共工撞断以后,离天最近的山就是耸立在大地的西北,高八万尺,方圆八百里的昆仑山了。

那里是天帝和诸神在世间的殿宇。

也有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居住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格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的神泉,池水,还有皇帝和诸仙食用的玉液玉浆。

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们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民族情。

  在风水学上,古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素有亚洲脊柱之称。

昆仑山为龙脉的中心,昆明山脉形成后,以后天八卦的八方出脉:正北方位有阿尔泰山山脉;正南方位有西玛拉雅山山脉;正东方位有阿尔金山山脉;正西方位有喀喇昆仑山山脉;东北方位有天山山脉;东南方位有唐古拉山山脉;西北方位有阿拉套山(阿尔套山)山脉;西南方位有冈底斯山山脉,组成了八大龙脉系列。

  在文化上,昆仑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

大宛列转》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太平广记》记载:“还有周穆王时,命八骏与七华之士,让造父当车夫,向西登上昆仑,而在王母那里作客。

周穆王拿出白玉重锦,用它给王母作寿礼。

”《周穆王传》中记述“已丑,天子斛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也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摆宴对歌的动人故事。

昆仑山产瑶即美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

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就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西安龙脉在秦岭:西安是世界四大故都之一。

是13朝故都,建都1300多年。

四周都是高山峻岭,8座雄关守卫着西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百里秦川,美丽富饶。

八水环都。

四条龙腿,控制住华东、华北、西北、西南,是中国的白菜心。

是天然的国都。

其次是洛阳。

由于中国实在是立足于大陆的国家,所以未来中国的国都应选在大陆中心而不是沿海。

而建都的最好位置如上所述就是在龙脉的上腹部亦即昆仑和秦岭的结合部位,请不要忘了:昆仑山――秦岭一线是中国的龙脉所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昆仑山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