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成。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带& ldquo11月8日从上海出发。
雪龙& rdquo3月10日前往南极,本次科考将启动建设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准备工作。
& ldquo离别的滋味如此凄凉,心中有一万种不舍。
我只希望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健康快乐。
& rdquo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胡琴带着& ldquo雪龙& rdquo3月10日,他前往南极,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临时设施。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杨惠根表示,本次科考任务繁重,建设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前期工作是重中之重。
与现有的四个南极考察站相比,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此次科考,中国科考人员将围绕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做些什么?未来中国南极科考能力建设有哪些规划?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选址是研究海洋、冰川和地质的理想场所。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南极大陆有4个考察站,面积约1380万平方公里。
在科学研究方面,目前四站各有优势:西南极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是观测和研究南极冰盖演化和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绝佳场所。
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A区的昆仑站,汇集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天文科学等前沿领域。
泰山站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也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激烈的讨论,决策层最终将第五个考察站的选址锁定在罗斯海地区的恩科斯堡岛。
& ldquo罗斯海在南极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 rdquo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助理、中国科考运行部极地研究所所长张体军表示,罗斯海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不同于中国现有的4个考察站,具有很强的差异化科考价值。
从地理上看,罗斯海是南极洲重要的边缘海,海洋资源丰富,罗斯冰架是南极洲最大的冰架。
罗斯大陆边缘冰西侧的罗斯海和维多利亚地靠近著名的跨南极山脉,有著名的活火山、干谷等重要科学考察区。
恩科斯堡岛位于罗斯海西岸,靠近冰川和海洋,是开展南极地质结构和现代环境演变、探索太空秘密,尤其是海洋、冰川和地质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此外,这一区域还有大量的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特别管理区。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在罗斯海,这里是南极国际治理的重点区域,具有很高的全球治理示范效应。
规模夏季可满足80人,冬季可满足30人。
张体军告诉记者,在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科考队员将向岛上部署科研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件舱等预制临时设施、工程机械和工程辅助设施设备;完成临时设施安装;临时码头建设;平整站区场地。
& ldquo临时设施将在未来2-3年内为车站建设提供必要的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条件。
新站建成后,可预留部分临时设施作为检查站应急避难场所。
& rdquo张体军说。
本次考察期间,考察组还将开展水质和环境污染物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等工作;开展野外调查、工程地质调查、拟建站区1∶500和1∶1000地形测绘、附近海域水下地形测绘、拟建码头区资料调查收集等工作。
通过对鸟类和环境的详细调查,为新站址周围的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开展海域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和水深测量,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基础信息;通过现场工作,了解和掌握施工难点,为以后的施工作业积累经验。
根据设计,第五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夏季可满足80人,冬季可满足30人,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考察范围300-500公里。
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布局、设施布局、工程运输设备和航空保障系统的完善、科研观测设备的建立等。
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快2022年完工。
在恩科斯堡岛上,探险队员们正在工作。
本文图片由张毅拍摄。
意义提升认知南极能力自1985年建长城以来,中国初步建成了南极考察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了国家南极观测网和& ldquo一船四站一基地& rdquo南极考察支撑平台基本满足南极考察活动的综合支撑需求。
今年第40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国家海洋局于5月22日发布《中国的南极事业》,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南极事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南极事业》显示,2001-2016年南极科考项目投入达到约3.1亿元,是1985-2000年的18倍。
中国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基本稳定的科考队伍,在南极冰川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推动了南极科学研究从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
中国科学家在南极科考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从1999年的19篇上升到2016年的157篇,目前已跻身世界前10。
& ldquo虽然进入前十,但是差距还是很大的。
& rdquo例如,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贾说,有近2000篇SCI论文排名第一。
& ldquo这一方面与我国南极研究历史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投入仍然有限。
& rdquo秦魏贾引用了智利外长去年的一篇文章,文章对投入和人均GDP进行了排名,中国和美国排在最后。
秦魏·贾强调,无论如何比较,无论做了多少工作,南极仍然是研究数据最匮乏的地区之一,对南极的研究仍然是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 ldquo罗斯海区域新站的建成将填补我国南极考察的空白,支持我国在罗斯海和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调查和保护。
& rdquo杨惠根说。
杨惠根说,作为常年科考站,新的科考站将与中国南极现有的两个常年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一起,覆盖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所有航段,进一步推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为人类了解、保护和利用南极做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