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
不夸张地说,全世界都在等着挖秦始皇陵,都想看看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地宫内,到底有多少宝藏,有没有机关?这些问题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
其实我国对始皇帝的陵墓是不主动发掘的。
所以说,秦始皇陵地宫打开的那一天,还遥遥无期。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
不挖秦始皇陵,不是说就不研究秦始皇和他的陵寝了。
这几年,在秦始皇陵的西侧外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9座大型陪葬墓。
这9座大墓中,4座是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5座是带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
这是一组规模极大、布局极为清楚的高等级墓葬群。
2013年,秦始皇陵博物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这9座墓葬中编号为QLCM1的墓葬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了重要的考古信息、历史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一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候选项目的考古工程。
秦始皇
一、1号墓的发掘
“这肯定是惊天的发现了!”
“这只金骆驼真的是太美了!”
“我真的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金骆驼!”
“这个金骆驼是从西边传过来的吧!”
“这座墓的主人难道和西域有什么关系?”
1号墓俯视图
此次发掘的1号墓出土的文物太重要了。
虽然这座墓葬不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有机关暗器,有僵尸毒虫,但发掘过程还是让每一位考古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1号墓全景
在秦始皇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就是1号陪葬大墓,南北向,由南墓道、墓室、北墓道组成。
全长居然达到了100米,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5个篮球场那么大。
在大墓的两侧,还有陪葬坑3处。
当考古队员清理完墓葬表面的耕土层后,遗憾地发现,这座大墓的中部发生了塌陷,有5个盗洞像伤疤一样出现在大墓上,其中3个居然进入了墓室,可想而知,墓内应该已经被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可能永远流入了黑市了。
1号墓发掘现场
万幸的是,可恶的盗墓贼没有完全“扫荡”这座墓葬,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依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墓室底部距离地表深约15.6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
墓葬的建造也十分考究,先挖了一个巨大的竖穴土坑,接着在最底下垫上一层厚厚的木炭,起到防潮效果。
然后在上方铺垫龙骨,再铺地板。
最后在地板上安放棺椁。
棺椁安放完毕后,在棺椁上再铺设厚达40厘米的木炭。
木炭层上方填土夯打结实。
这样层层设防,层层构筑,形成了这座宏大的“地下世界”。
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测绘
二、1号墓出土的文物
墓室分为主室和多个边箱,边箱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
先说东边箱,放了数量众多的陶器和铜器,总数在50件以上,有秦朝常见的钵、罐、茧形壶、盆等。
在一些器物肩部还发现了“杨”字铭文。
这或许与器物的制作者有某种联系。
墓中出土的陶器
南侧边箱里则摆放着一些乐器和兵器。
这可能是象征着墓主人存放这类物品的库房。
其中的编钟十分精美,有的铜器上还有“乐府”字样。
可能是宫廷乐府的器物赏赐给了墓主人,也有可能是乐府制作的器物被墓主人取得享用。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边箱
我们在前面说到的金骆驼,就是这个边箱出土的。
金骆驼昂首挺胸,双峰高耸,四蹄健壮,栩栩如生,体现了秦代手工业者的高超技艺,也说明骆驼这种动物已经进入了秦朝人的视野。
1号墓出土的金骆驼
西侧的边箱则非常遗憾,被盗掘得很严重,仅留存下了少量铜器、陶器。
不过细心的考古工作者在填土里还发现了一些漆皮,这应该是漆器的残留痕迹,说明这个边箱在下葬时应该还陪葬有漆器,这是十分难得的。
在西侧回廊中,还残留有一些玉器,如玉圭、玉璧、编磬等。
古人云:“君子,玉不去身。
”这些玉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象征,很有可能来自皇室的赏赐,这说明,陪葬在秦始皇陵一侧的这座高等级墓葬的主人,地位非常尊贵。
考古人员为出土器物进行拍照
三、1号墓的价值
考古发掘中,总有种种遗憾,比如被盗墓贼盗走的那些文物,比如发掘的器物文字信息不全等等,很多极高等级的墓葬,即便出土了数以千万计的文物,但墓主人是谁依然不得而知。
此次发掘的陪葬墓1号墓,虽然墓主身份可能永远不得知晓,不过这座墓葬的地位和价值依然不容忽视。
秦始皇陵是一处有过完整规划的陵墓群。
而这座陪葬墓也拥有完整的独立的陵园,四周用壕沟和自然河道合围起来,显示了规划的严密,说明墓主与秦始皇本人的关系可能十分密切。
大秦帝国
其次,墓葬中出土的各类文物,如乐器、金银器、陶俑等,是研究秦代贵族生活和丧葬礼仪的重要材料。
另外,此次发现的金骆驼极为珍贵,它象征着秦朝时中国与西域的交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支撑。
文史君说
秦始皇帝陵陵西1号墓是目前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自从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到秦陵铜车马,再到此次的大型陪葬墓、金骆驼,秦始皇陵的每一个发现,都不会让人失望。
秦朝,不再是书本上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帝国,而是栩栩如生若在眼前。
参考文献
蒋文孝:《祖龙陵旁多巨墓 骊山脚下藏金驼——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文博中国》,4月27日。
蒋文孝:《十大考古候选项目|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发现大型陪葬墓》,《中国文物报》2019年12月29日。
(作者:浩然文史·召燕不读书)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陵墓背后,是古代历史的厚重。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