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汉3月2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此次除了新发掘的6个祭祀坑内出土了500余种珍贵文物,一个由超大型遗址与周围数十个同时期中小型遗址共同组成的复杂社会的聚落形态也初露端倪。
三星堆古城到底是何时建造、如何建造,又为何突然之间消亡呢?
城,是文明产生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星堆遗址的核心区域正是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如今这里的都邑性遗址面貌已经逐步显现,也就是说,它很可能是一个古代国家的都城,这个规模可不输中原地带的古王朝都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说,三星堆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三星堆遗址的三种城墙墙体结构。
第一种就是单向堆土板块式,大概是在夏时期。
第二种称之为双向主副城墙式,修建年代是商代早中期。
第三种结构称之为大平层式墙体,年代大概在商的中晚期。
这三种墙体结构修筑完以后最终形成一大数小,面积约3.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古城。
而三星堆古城从发现到确认,也是一步步完成的。
1990年,考古人员在东侧发现了土坯砖,东侧城墙确认;1992年西侧城墙得到确认;1994年发现南城墙。
直到2015年,考古人员在城址西北部发现了青关山城墙,此时,三星堆古城的轮廓才逐渐明朗。
青关山大型建筑区,有四处坚固基址。
最大的一处残存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建筑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推测很有可能是当时古蜀国的宫殿,也有认为是祭祀的神庙。
雷雨透露,勘测结果显示,基址群以下普遍存在三到四层厚薄大致相同的堆积,这样的堆积总厚度超过4米。
雷雨表示: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这里也就是青关山土台可能存在着三星堆城址各个时期的最高等级建筑。
换句话说,青关山夯土台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三星堆城址最高等级建筑区的所在地。
三星堆古城拥有自己独特的城市规划。
马牧河穿城而过,和月亮湾城墙一起将古城大致布局成田字形。
而同时期的中原城址,则多由规划好的街道划分为井字型。
在这座面积约3.6平方公里的古城中央,一段弯曲的城墙形如月亮,将古城分割成城中之城。
青关山在北,祭祀坑在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这很可能是三星堆晚期人们的宗教空间有所转移所致。
比较早的时候,它的宗教空间好像并不在现在三星堆这个地方。
三星堆器物坑这个区域都是比较晚的东西,它以前好像在河的北面,到了最晚的时候才移到了河的南面。
可能在三星堆的晚期,出现了一次礼制的、或者是宗教的改革,把人们的世俗空间和宗教空间分隔开来,以这条河来做分别。
孙华说。
雷雨介绍,通过历年三星堆发掘,目前已初步明确遗址的三重城圈格局:第一重为月亮湾小城,第二重南界为三星堆城墙,第三重南界为南城墙。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大型多重城圈、超大型建筑区、高等级祭祀区,公共墓地、居住区等构成的古城遗址:第一重城圈内分布着大型建筑区和祭祀场所,以及疑似的手工业作坊区;第二重城圈为普通居住区;第三重城圈为祭祀区。
城圈以外有墓葬区,也就是仁胜墓地。
如今我们知道,三星堆城市格局最终形成于三星堆文化晚期,而不久后这座城市就被废弃。
在现有的8个祭祀坑中,出土文物均有毁坏的痕迹,后来的人们一部分迁至成都附近的金沙遗址。
这一切似乎表明,三星堆文化末期发生过重大变故。
但我们仍不知道,这座城的消亡,究竟是由于外族入侵,还是洪水灾变,抑或是内部冲突导致。
只有一点无疑,今天的三星堆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因为某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留下的产物。
或许孙华教授的一段猜测能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的这片土地,去问一问古蜀先民,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他们有冲突,有大事发生,人们才要离开在此生息很久的这座城市。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推测,这个事件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部冲突,很有可能是神权贵族和世俗贵族之间的冲突。
在冲突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神庙烧了。
庙里的东西既珍贵又神圣,大家还不敢用,只好把它埋起来。
正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埋藏的时候这样小心,坑挖得规规矩矩,地铲得整整齐齐,在做了一些仪式后,把它埋下的。
孙华说。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