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三星堆为什么那么重要?盘点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

时间:2023-12-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直以来,大家对三星堆形状怪异且造型精美的各类型文物感到无比的神奇和震撼,那他们是从何处来?为啥那么火?三星堆遗址为何总能见到“拆盲盒”?

三星堆是什么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为什么那么重要

或许有人会问,三星堆为何那么重要?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今天的我们为何要认识三星堆

其实好多人第一次与三星堆“相识”是通过3号至8号坑的“祭祀遗迹”挖掘过程的出土文物。

比如上了热搜的金面具,大量的青铜器和象牙制品。

这些三星堆重要考古发现成果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除去这些跨越历史与我们见面的文物,三星堆考古队中的主力担当,也值得我们关注。

三星堆博物馆官微曾发微博:“能吃苦、高学历、单身……已成为考古队里年轻人的共同标志”。

据了解,90后约占三星堆考古人员的一半,成为三星堆考古第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

通过那些出土的“网红”文物,通过在三星堆一线默默坚守的考古人,我们对三星堆的认识不断加深。

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惊世文物正不断出土。

今天的我们为何要认识三星堆?我们关注三星堆,不仅是关注三星堆文明,更是关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时代。

这些相对独立的区域性文明,与中原商文明相呼应,共同佐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三星堆的考古挖掘,一坑坑,一层层地,展示着千年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城的关系,让我们以更近的距离去寻踪文明,贴近历史。

那么,这次来自千年前的“快递”,又藏着哪些惊喜?

龟背形网格状器

这件宝物被负责7号“祭祀坑”发掘的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亲切地称为“月光宝盒”。

黎海超说“过去的认知里没有这东西,一下就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铜神坛

它的外观可谓精妙绝伦,上面不仅有人,还有神兽,反映的是一个祭祀场景,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神坛从低到高由三个部分构成,最下面的部分是带镂空花纹的台基,台基的每一面正中心分别坐着一个人。

有一组人比较高大,肌肉感做得非常明显。

顶尊蛇身铜人像

它的双手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青铜罍[léi]上,头上还顶着一个朱砂彩绘觚形尊。

铜猪鼻龙形器

龙头、猪鼻、眼睛长在鼻子上,头上有鳞片、方牙齿。

“裹裙坎肩大背头”的铜立人像

它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第二件完整的大型立人的形象。

铜巨型神兽

这次亮相的还有我们的两位老朋友——“机器狗”一样的铜巨型神兽。

青铜龙

开年热门话题“虎头虎脑的青铜龙”。

除此之外,此次挖掘还有几个重大成果:

6个祭祀坑出土近13000件编号文物

在这一年半以来的发掘工作中,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其中,3号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

4号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5号坑提取23件,铜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号坑除了一只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一把独特的玉刀;

7号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

8号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网友赞叹古蜀文明的丰富多彩

解决多年争议 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

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从三星堆首次发掘开始,就出现许多形态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

包括神似“愤怒的小鸟”中的“陶猪”、像机器狗的“青铜神兽”等。

我们来盘点一下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

一、青铜面具

这件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

二、青铜猪鼻龙形器

器物呈圆管柱状,有长鼻、长耳及独角。

专家推测用于建筑之上。

三、青铜神兽

长28.5厘米、高26厘米、宽23厘米,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

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兽形象,后肢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

神兽头顶有一角,“臣”字眼,扁长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体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看上去跟科幻电影里的“机器狗”颇为神似。

四、铜虎

残长43.4厘米、宽13.05厘米。

铜虎巨头立耳,张口露齿,昂首怒目,虎尾下曳,尾尖翘卷,一面微拱呈半浮雕状,光素无纹,另一面全身铸有虎斑纹凹槽,槽内由小方块绿松石镶嵌填充平整。

铜虎前后腿部拱面有半环纽,应是用以套穿绳线或铜丝,以便悬挂。

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不仅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也表明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铜蛇

残长5.8厘米、宽10厘米。

青铜蛇系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

铸件之间有铆孔,分段铸成后,再铆嵌连接成形。

蛇体形硕大,颇具写实风格。

身上饰菱形纹和鳞甲,头顶和背部有镂空的刀状羽翅,可能是表意其飞行功能。

从蛇颈下和腹部的环钮看,估计是挂在某种物体上作为神物膜拜的。

六、铜龙形饰

头宽7.7厘米、残高17.5厘米。

该器为B型铜龙形饰。

铜龙大张其口,口中所铸上下两排圆孔表意“龙牙”,具有抽象化倾向;其上吻向后勾卷,与龙角构型之势贯通,龙角向前逸出,端部略向上提起急收,劲力内敛。

S形长眼融构于龙角形式中,并延伸至角端,耳郭宽大。

其整个造型与Ⅰ号大型铜神树圈座上的铜龙形象略似,但更富奇异荒诞之趣。

七、铜鸡

方座边长2.5厘米、鸡长11.7厘米、通高14.2厘米。

铜鸡系用范铸法铸造,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

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

就表现手法而言,这件铜鸡造型属写实风格,其与三星堆众多以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塑造的神像、神灵等器物的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完全称得上是三星堆青铜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铜鸡表现的自非家禽意义上的“鸡”,而有更深沉的象征意义。

铜鸡胸前特别铸饰有火纹,毫无疑问,这一颇为醒目装饰符号与铜鸡内涵有内在联系。

八、铜鸟

宽15.4厘米、通高27.8厘米。

铜鸟立于圆座上。

圆座顶微隆,腰部内凹处有四圆孔,下为中空圈足,估计铜鸟原可能是套接在某器物顶部的装饰物。

鸟昂首向前,大眼尖喙,鸟身修长,两侧羽翅长及尾部与尾羽相并上翘。

鸟背部铸饰的一支歧分三枝的立式羽翅,使鸟身原本较为平实的构型生出了几分奇趣。

八、陶猪

此前,一个长相怪异的陶猪意外走红,主要原因是其外形与《愤怒的小鸟》游戏中的反派绿猪极为相似,这也引得网友惊呼:莫非这就是“愤怒的小鸟”的前身?

九、铜巨型神兽

身长一米。

神兽或为三星堆人眼中祭祀的重要角色。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圆明园的文物去哪了

1)圆明园的文物去哪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

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2)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共计三点。

1、世界奇迹 ;2、幻想某种规模巨典范 ;3、亚洲文明剪影。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评价过圆明园,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三星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