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喜欢自称为龙的传人”,而龙更是汉族的民族图腾”。
所以在中国,龙”这种神话中的生物。
从小就听得耳朵起茧子。
历史上就更是如此,比如说真龙天子”就是古代帝王的自称,龙椅,龙袍更是这真龙天子”的象征。
但关于龙,中国有一个更为玄异的传说,与井有关。
在中国各地都有关于锁龙井”的传说,又叫做锁蛟井”。
关于其的传说最早来自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
传说夏朝的尧舜时期,天灾降临,洪水泛滥。
百姓们不知因着洪水死伤了多少,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
当时尧舜座下有一掌权之人,名禹。
见到百姓们如此凄苦,于是他立志要平定水患。
想到就干,于是他只身一人。
走遍天下。
采取新的治水手段,便是挖渠治水,先是引水归河,再引河入海。
在天下的水患将将要被大禹治好的时候,这场水患的源头——一位天生喜欢兴风作浪的无角母龙不高兴了。
于是大禹一边治水,无角母龙就跟在其后面捣乱。
母龙被大禹发现之后,大禹便决定将其制服。
大禹利用母龙喜欢引水上涌的这一特性,召集所有的臣民们在山巅上引诱母龙。
等待这无角母龙引水上涌之时。
就开始用滚木,用圆石,用一切重物一起向下砸去。
直咋的这龙转身就跑。
后大禹乘胜追击,在颖渊抓获了这条母龙。
在将母龙抓住之后,大禹就在颖渊的高处就地挖一个深井,井外还立上了一根石桩,然后就将这母龙锁住丢了进去。
自此以后,这母龙就再也不能出来兴风作浪了。
而今河南禹州古钧台街所在的地锁蛟井景点,据传就是当年大禹锁母龙的遗迹。
无独有偶,在我国国都北京五号线地铁停靠的北新桥站,有一个近代的锁龙井传说。
公元1421年,朱元璋刚刚设立的京城就是北京。
而在北京建立之初,有一条新生的龙在此兴风作浪。
当时的国相刘伯温心急如焚,因为这龙才新生,调皮至极。
新生孩儿调皮还可理解,这龙一旦调皮起来,简直就是灾难。
为了百姓的安全,他们只能想办法将这幼龙召唤出来,与其商量。
告诉他我们要建设北京城,建好了会好玩的紧呢,你先不要出来好不好,在井里待会儿?
龙当然不同意了,因为幼龙的脑中只有玩耍。
于是刘伯温又说,北京城建好了,专门给你留一个惊喜,但是现在不能让你知道。
我在井上面给你建一座桥,这桥要是从新桥变成了旧桥,你就可以出来了。
这幼龙果真是单纯,真就那样进了井里。
后刘伯温随后便召集百姓,给这座桥立碑为新桥,久而久之吗,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所桥就叫做新桥,而这座桥也永远不可能成为旧桥了。
所以这幼龙,致死也上不来了。
说了两个有关锁龙井的民间传说,但实锁龙井的存在全国各地都有。
而传说若仅仅只是传说的话,民众们听听就罢了,不会有过大的兴趣。
主要是大多的锁龙井,都是只要轻轻拉一下铁链,井水在底下就像是会马上滚沸一般,水还会变红。
且龙吼”声声,并伴随着刺鼻的铁锈味儿,似是血腥味。
有科学家们前往几口知名的锁龙井使用了先进的勘测仪器,结果发现几口井的结构都十分的相似,全都是竖井。
下面还都是地下河。
所以据专家们猜测,有关龙吼的声音很可能是因为是在拉动铁链的时候,铁链与下面井壁相互摩擦,从而传回来的回声。
但是这个解释在大禹锁蛟井中并不成立,因为那一次探测员直接下到了井中。
打捞上来了一块似是被血液浸泡过的红色铁器。
这块铁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用处。
是什么年代的,俱都没有被公布出来。
而民间也只知道这次探测捞上来一块铁器,至于锁龙井,也一直都是这样的神秘。
自此以后,经常于史料乃至正史上出现龙的身影。
乃至现在,也有许多人,声称在何时何地见过龙”。
那么龙有哪些类别呢? 青龙:为四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方青龙”。
应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老龙,是神话中的祖龙、真龙。
背生双翼的龙,关于应龙的文献记载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中说,应龙杀蚩尤、夸父,甚至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
在部分盘古神话中,还说她抚育了盘古。
据说当年东皇太一之妃就是应龙,生凤凰、麒麟,而烛龙之子鼓被戮杀于钟山之崖。
据《山海经》、《荆州占》记载:应龙为黄龙,黄龙为轩辕星之神,为天之后妃”。
虺(huǐ):《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
”是龙的幼年期。
虬(qiú):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
《说文解字》:龙无角者。
各本作龙子有角者。
今依韵会所据正。
然韵会尚误多子字。
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螭(chī):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
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蛟(jiāo):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角龙:指有角的龙。
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
火龙:《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
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
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
有毒,伤人即死。
”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行龙: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鱼化龙: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
《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
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
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
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