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
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
《珙县志》上说: 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据史载,骁勇善战的的僰人虽然与各周围民族相处融洽,但历朝统治者却大多认为其叛服无常,因此常被排挤和镇压。
明朝开国以后,朝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官府欺压百姓,僰人纷纷据山为王,与明王朝展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争。
到明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范围已缩小到以麻塘坝为中心的南广河流域。
明神宗万历元年三月,四川巡抚曾省吾调集14万大军,以刘显为总兵,对宜宾南部山区的僰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围剿。
据《万历实录》记载,明军用诱降的办法捕捉了都掌人(明朝对僰人的另称)首领阿苟,并先后攻克了凌霄城、都都寨。
当年农历九月九日赛神节上,明军乘都掌人大醉,组织敢死队爬城而上攻破九丝城,前后克寨六十余处,擒酋首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面,荡平了被朝廷认为负隅称乱,历三百余年之久的都蛮。
随后,明王朝又再次搜捕藏匿深山的造反僰人,直至都蛮尽灭,被招安的仅2381僰人。
这场战争之后,僰人,这个曾经长期生存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神秘地消失了。
如今,唯有留在山崖上的僰人悬棺依稀中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荣耀,《珙县志》曾记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
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
在四川宜宾的僰人悬棺,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10米~50米,最高者达100米。
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
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
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有少量的丝织品。
至于为何采用这样的葬制至今还是个谜。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