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卦

刘伯温斩尽99条龙脉,只剩最后一条,但为什么到长白山却走了

时间:2023-07-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夏商周朝史久远,汉魏隋唐龙脉连。

在过去非常讲求君权神授和信奉风水学的年代,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都可能成为天人的象征、发展的信标。

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之中滋生了所谓龙脉这个东西。

龙脉这个东西说白了其实就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他们本身是没有任何的力量的,不过在野史异闻的故事之中,龙脉却成为了君主与民众比较迷信的事物。

在刘伯温的故事中,就曾讲过为了大明朝可以保证千秋万代永世不衰,刘伯温自请斩尽了99条龙脉,这样就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破坏大明的统治了。

不过走到最后一条长白山的时候,刘伯温不明不白地就选择放弃了,以至于后来给大明留下了一个致命的隐患。

这个故事里的刘伯温为什么要放弃斩杀最后一条龙脉呢?这个故事的底蕴又在说明一件什么事情呢?

所谓龙脉

所谓龙脉其实就是一种迷信而已。

龙脉不是什么活物,而是高耸巍峨绵延千里的各个山峰。

古时候因为科学认知和处理手段的不足,人类无法准确面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慢慢地人类就开始升腾起了所谓的自然崇拜。

而山峰因为其高耸险峻的特性以及富足多样的生活资源而成为了拥有神格的代表事物。

就像是泰山府君就是过去的人们非常崇拜的神灵,甚至这个崇拜还被渡海之人带到了海另一面的日本。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人类就像是山峰的信徒。

不过这样的信仰很快出现了改变,因为农耕时代的到来,人类上山打猎的机会变少了,对于神的信仰也开始出现了偏移。

虽然山神依旧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存在,不过人类这个时候已经少了许多的信奉。

同时因为人类的群居与聚落行为,独居散居的人类越来越少,同时开垦平原以及山上空间供以群居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慢慢就开始总结出了一些居住方面的技巧与禁忌。

而这些东西就成为了后来人们选择住宅以及墓葬的重要决定标准,而这个就是“风水”。

而其中山峰因为是人类群居时很常见的外部环境与所处地理位置的表征,所以风水相关的说法之中也开始更多的蕴含起了有关山峰的内容,而就是在这个阶段有了所谓龙脉一说。

因为山脉起伏婉转,像极了一条游曳自在的神龙一般,所以风水会把山脉的学问叫做龙脉。

不过龙脉也不是说随便几个山连在一起的就可以叫做龙脉,龙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样式,是需要严格的查验才可以认定的。

在风水学之中寻找墓穴或者居住地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龙脉,因为龙脉表示了一个地方的地理情况,选择龙脉就是选择一个舒适又和谐的地理位置。

而风水之学的其他内容,其实都是依托在这些地理情况的处境之下的。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龙脉就是风水学的基础和根基。

既然龙脉如此之好,那为什么刘伯温为了大明要斩断这么多龙脉呢?

很简单,因为所谓皇帝,那叫真龙天子。

在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驻地或者为自己以前的生活轨迹贴金的时候,都需要借用风水学的说法来给自己抬高位置。

一来二去的这些所谓的统治者也就真的信了这个所谓的龙脉的说法,认为在龙脉之中生存就能孕育出所谓真龙之人。

而真龙之人就将会在未来做成大事,就像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人物一般。

可是大明朝皇权在握,怎么可能看着别人家的“真龙之人”诞生于世,所以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和地位尊崇。

他们自然要撅了别人的根基,让他们获得不了所谓龙脉的庇佑,发挥不出所谓真龙之人的本事来才可以。

很幼稚的理论,但是在这种三人成虎的迷信之学之中,没人敢不相信这些,尤其那些位高权重,最害怕自己大权旁落的掌权之人了。

斩除龙脉就是为了给明朝统治者一个定心丸。

不过要是这么说那就更奇怪了,既然是要给老朱家吃定心丸,那就应该铲除干净所有意义上的龙脉呀,那为什么还要单独留下长白山这一脉呢?

因缘际会

因缘际会,巧合不断。

刘伯温棋差一招留下了长白山一脉,而后来的大明也确实栽在了长白山这个龙脉的滋养之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一开始的朱元璋与刘伯温绝对想不到未来会有这么一档子故事。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正意气风发准备一统天下呢!

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可以说就是所谓龙脉这种龙兴之地的迷信说法的最好实践者了,因为在他还没有当皇帝的小时候,他只是一个乞丐。

小小乞丐坐上了皇位,不管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还是为了说服底下的民众官员,这种龙脉的迷信手段都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

当然了还是要说,能从一个小乞丐坐上皇位,朱元璋是非常有本事的,尤其年轻时期的他识人善任,刘伯温就是他自己请来的谋士之一。

而刘伯温在朱元璋的身边也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的朱元璋正处在和陈友谅、张士诚三分天下的阶段,而此时的刘伯温还只是一个隐居多年的小文人,有些小名气,但是绝对比不了正处于三方鏖战,马上权利在握的朱元璋。

不过朱元璋知道了刘伯温的本事与名气,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主动去请了刘伯温。

刘伯温也看到了朱元璋的热情,选择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

而此时刘伯温全面分析了战局,给朱元璋出主意选择了拉一个打一个的大策略,同时在每次战局的关键时刻刘伯温都为他出谋划策,就这么在他们的强强联合之下,朱元璋接连打败了其余二人实现了大一统。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关刘伯温和朱元璋君臣之间的许多故事都成了后世的素材,而所谓的斩尽龙脉之事也是说的这个时间段的事情。

刘伯温这个人呢,通晓古今、善懂风水,是个不让孔明的军师与谋士。

而传说朱元璋因为自己得上高位,龙兴千里的功绩,也非常的关注和在意所谓的风水学问,尤其是潜龙之地这样的说法。

也是因为他知道刘伯温对于这个方面的精通,才选择了他作为自己的谋士。

而统一了之后朱元璋也非常喜欢和刘伯温去聊这些风水学,经常向他讨教,他们二人无话不说,甚至连朱元璋做的梦都要告诉刘伯温。

不知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真的是老天给朱元璋的预示,有一天朱元璋做起了一个和龙相关的梦。

在梦里金龙盘旋,而朱元璋自己则是化身一条红色巨龙与其缠斗,缠斗时间之久,让朱元璋久久不能忘怀,甚至后来的几天都夜不能寐。

朱元璋再想这个梦的含义的时候便叫来了刘伯温一起探讨。

朱元璋感觉这就是老天在告诉他,未来会有人来迫害他的朝堂与后代,面对这样根基不稳的事情,朱元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同时刘伯温听了朱元璋如此真实又诡谲的梦,心下也有了几分判断。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如今我朱明正是巅峰盛世,自然是红龙大盛,然而人有寿命长短,龙也是一样。

如果想要保护住红龙的天下,那我们就必须要先下手为强。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心里也在暗下决心。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伯温提出了要替朱明斩龙脉的说法,朱元璋听自己的宠臣这么说心中大喜,自然是一口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

刘伯温按照自己的计算,开始对于龙脉逐个击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同时我国山峦叠嶂错综复杂,这根本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所以刘伯温也只能徐徐图之。

首先就是主要的三条龙脉,在过去的风水学之中将中国境内的山脉分为了三大阵营,也就是中干龙脉、北干龙脉和南干龙脉。

而所谓切断龙脉,就是要切断他们之间似有似无的连接,改变周边的山川河流的地势地形,古代也没有什么挖土机之类的机械设备,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山都适合用火药去炸,尤其明朝时期的火药非常昂贵,炸这么多山川刚刚建国的大明也消耗不起。

所以他们也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像愚公一样一点一点开山破石。

棋差一招

棋差一招,就差在东北地区了。

耗时巨大、用人力改变地形的决策虽然不算聪明,但是只要一点点坚持总能有效果。

尤其刘伯温有皇族的支持,大量的人力供他调用,所以虽然难但是也并不是完全做不了的任务。

从无锡的无锡山再到甘肃的皋兰山,中间历经了多个山脉,刘伯温只要发现了一个龙脉就要铲除,而他也发动了许多的民众前来移山。

在风水学之中所说,土壤就是龙的肉,石头就是龙的骨,而土地之上的那些草木就是龙的鳞与毛发。

将它们一一拆分铲除殆尽之后,这条龙就算是被剥皮卸甲失去了他原有的灵力与战斗力了。

当然作为风水学的研究者,刘伯温也不能只依赖于简单拆分龙脉,为了保证龙脉不会出来“祸害”大明王朝,刘伯温还在每个龙脉之上都准备了一份补充措施。

无锡山上刘伯温把泥土都挖得差不多了还不满足,甚至他要挖通了这条龙脉,直穿地底。

为此他在此处挖了一口深井,并且他将境内的所有泥土全部都交给了当地的民众,让他们将这些泥土做成泥娃娃或者用作其他用处,反正只要不在龙脉之中这条龙脉就起不了作用。

而皋兰山之上,因为甘肃地区缺少地下水,同时泥沙堆积不适合深挖,所以刘伯温就具体问题具体操作,在此处立了五个墩石。

它们既像钉子,又像牢笼,紧紧地牵制着当地的龙脉,和那口伏龙井一样是作为限制龙脉能力的设施。

除了这些大龙脉的斩除竣工,刘伯温还陆续斩除了90多个小一点的威力弱一点的龙脉。

这样顺利的过程让朱元璋和刘伯温都非常的志得意满,在他们看来只要再斩下一个龙脉下来,他们这次的工作就可以完美结束了。

然而没想到问题就出现在了这最后一条龙脉之上了。

而这里就是东北的长白山。

东北地区环境本来就比较的寒冷,不太适宜人们的生存,所以这个地方过去都是安置罪人的地方。

因此刘伯温一开始也没把这里当做这次斩龙脉的关键地区。

一开始刘伯温还觉得之前的行动都这么顺利,想必长白山龙脉的斩除也不会是什么麻烦事,他们一行人直接就出发了,甚至当时就开始准备直接斩除龙脉了。

然而到了那里刚要开始施工,刘伯温就发现天空开始变了颜色,风云变幻突然诡谲了起来,要知道龙脉那可是天命所然,斩除龙脉按道理来说就是逆天而行,是要遭天谴的。

不过刘伯温为了朱元璋和大明朝的安宁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急匆匆地就要开始动手。

可是只要他们动手,天空就会出现异变,即便如刘伯温这样见过大世面的人,面对这样奇怪的处境也很难不紧张。

刘伯温也害怕遭天谴,更害怕因为自己的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将大明朝的气运给断绝了,所以再试了几次之后,几经思考最终刘伯温选择了放弃这最后一个龙脉。

传说刘伯温在铲除了其他99个龙脉的时候就经常做梦,梦到神仙告诉他他将会受到天的处罚,刘伯温即便再不当回事,细想想也是后怕。

最后这个龙脉被放弃了,再也没有人敢再去提这件事情。

时间依旧在流转,刘伯温后来也确实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局,因为和胡惟庸的斗争,最终落得一个毒发身亡的下场。

不过大明朝其实是慢慢在变好的,朱元璋之后的皇帝也不再在意所谓龙脉的事情了。

一直到最后崇祯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所有人才惊奇的发现,最终大破大明的就是长白山地区成长起来的一个小民族——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

而满族也确确实实吞下了朱明这个红龙,建立了自己的朝代清朝。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千秋万世一辈子,即便大明朝的君臣机关算尽,最终也还是输给了天意。

迷信之说不可信,但是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些时候一意孤行未必会有好处,有些时候天意就是最好的结局,学会接纳和处理才是人类很重要的课题。

知天命这个词不只是年龄大了之后的一种妥协,更是一种看透生死的一种淡然,世间之事皆有长短,没必要过去执着某些事。

明清破风水禁忌事件:朱元璋掘万民墓复龙气,慈禧砍伐光绪祖坟银杏树。

中国人“起名字”可不那么讲究,传统习俗很重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家庭是社会细胞,人的“名字”是家庭中区分个体的主要方式。

过去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取名字是父母的想法定的。

实在没合适的,也有任“老姐”取名的。

大的家族,起名字往往按“字辈”取名:家族中会规定好字辈序列,同一辈的人名字中会有一个相同的字,以体现家族辈分关系,比如孔氏家族就一直沿用严格的字辈取名法。

当然,文人家庭起名免不了“引经据典”从诗词、典籍中选取寓意美好的字词取名,像“马致远”、“屠呦呦”、“马文革”、“霍去病”、“辛弃疾”… 懂阴阳的人喜欢结合生辰八字取名:依据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天干地支等信息,推算五行缺失等情况,在名字中弥补,如五行缺木,名字可能会带有“金、木、水、火、土”。

元朝时,汉人是被征服的下等人,是没资格有大名的,只能根据出生年月日对付,也就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现在监狱里的“4856”、“0527”等。

朱重八(朱元璋)、朱五四、李子七… 在河北高阳一带,喜欢给男孩子取“土”名,好养活。

在边度口村有14个人叫“徐旦”,在边家务有5个叫“娃子”;在俺村有“铁蛋、钢蛋”五六个,“脏妮、臭货、臭讯、丑妮、老憨、狗剩”等。

看来,取名字一方面基于父母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和传统习俗有关。

不过,及至年长,小名用的少了,只有同乡、发小知道,他们会弄出不少“官名、大名、笔名、昵称、代号”等名字。

请问,您小名叫啥来着? #我在岛屿读书#​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