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剧照
要论“千古贤后”卫子夫,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至极,从一介舞女到一代贤后,而她的家族成员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备受重用,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虽然她的一生非常传奇,但是晚景却很凄惨,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哪怕她与汉武帝夫妻一场,最终却自尽而亡,而汉武帝却只是草草埋了她,甚至还下令诛杀她的后代,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一介舞女,历经坎坷,一朝封后
卫子夫在进宫之前只是一介舞女,身份低贱的她,大概也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会充满了传奇色彩。
然而命运终究还是给她众星捧月般的人生,只因为一生中最平凡不过的一支歌舞,便让她成为天子心中的佳人。
在这支歌舞上演之前,她一直过着人人踩的日子,困苦不堪,而当她在泥泞中挣扎之时,她的机会悄然而至。
卫子夫剧照
建元二年,刚登上大位一年的汉武帝去霸上祭祀先祖,为天下众生祈福。
回宫路上路过平阳侯府,那是他姐姐平阳公主所嫁的人家。
而他虽已婚多年,但却未曾有子嗣,因此平阳公主就向自己的姑母馆陶长公主学习,给汉武帝物色了十几个良家子。
然而汉武帝却并不喜欢这些女子,于是她便想着此事就此作罢,便断了给汉武帝挑选妃子的心思。
平阳公主剧照
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支歌舞中,汉武帝看到了卫子夫之后便一见钟情。
到底是在深宫中成长的平阳公主,如何能不知道汉武帝眼中的情愫呢?于是她就顺水推舟,卫子夫当晚就伺候了汉武帝,之后便被送入宫中。
入宫之前,平阳公主对卫子夫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无相忘”。
然而宫中的生活并不如意,之后的一年里,卫子夫从未见过汉武帝一面,还经常遭受别人的算计。
汉武帝与卫子夫剧照
一年后汉武帝要放老宫女出宫,卫子夫求见汉武帝,请求允许自己出宫,汉武帝再次见到卫子夫的绝美容颜,泪雨朦胧的样子使他再一次心动,于是当晚又宠幸了卫子夫。
之后卫子夫便怀孕了,生下了卫长公主,在被汉武帝宠幸长达十年里,卫子夫一共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儿,生下儿子刘据之后,就被封为皇后。
卫子夫的家人也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风光无限。
她一直恪守本分,没有因为背景强大而骄纵,以自己的言行做天下女子的表率。
汉武帝与卫子夫剧照
巫蛊之祸,卫霍集团遭大清洗
卫子夫登上后位之后,便一直恪尽职守,坚守本分,而她本身就很有能力,将后宫治理得有条不紊。
虽然她已年老色衰,没有再得到汉武帝的宠爱,但她的品行也受到了汉武帝的敬重。
有时汉武帝微服出巡,便把后宫交给她处理,凡事不经他同意也可执行,另太子刘据监国。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卫子夫母子的认可。
但是后来的“巫蛊之祸”,最终还是断送了卫子夫母子的生命,也让汉武帝对卫氏一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清洗。
而“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是江充,由于江充与刘据有过节。
在汉武帝晚年之时,他感受到了危机,害怕刘据在汉武帝去世之后,登上皇位处死自己,于是他就策划了“巫蛊之乱”。
此时已步入晚年的汉武帝,他生性多疑的本性暴露了出来,又因他常年生病,久久不见痊愈。
于是,江充就向他谗言说宫中可能有人在行“巫蛊之术”。
汉武帝便命江充在宫中搜查,不料在太子寝宫发现了巫蛊小人。
汉武帝剧照
出了这事的刘据甚为恐慌,在与太傅和母亲商议之后,他决定起兵杀了小人江充。
后来汉武帝出兵平定战乱,刘据自知起兵失败,便自尽而亡。
然后卫子夫也在行宫自尽,在“巫蛊之祸”中死去的除了卫子夫和刘据,还有卫子夫的两个女儿——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以及卫子夫身后的“卫霍集团”,全部都被清洗。
或许汉武帝早就已经对“卫霍集团”起了杀心,想要除掉“卫霍集团”。
因为被窦太后掌控多年的他,对外戚干政十分痛恨。
于是他想在晚年之时,将作为外戚的“卫霍集团”清洗掉,将完完整整的江山交到儿子刘据的手上,只是碍于没有理由,而“巫蛊之祸”刚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清洗的机会。
后来他颁布的“罪己诏”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巫蛊之祸”与太子刘据无关,但是却没有为卫子夫正名,因此可以看出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清洗“卫霍集团”。
窦太后剧照
最是无情帝王家
翻开历史的画卷,一代代帝王呈现在人们的眼中,然而他们身后都有一个女人在为他们撑起后方,那个人就是皇后。
然而帝王虽然站在最高处,俯视万千,但却也是无人之巅,清冷孤寒。
而生在帝王家,从小就要精通各种算计,身为皇子虽然极为荣耀,但却也是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父子亲情,兄友弟恭之下是一张张虚伪的面孔,他们也实在是可怜。
卫子夫剧照
而在古代的大多数女子心中,最大的梦想便是进入深宫,成为皇帝宠爱的女人,这样便可以一生辉煌。
然而深宫是极为孤寂的,也是非常冷血,就像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深渊。
一进宫门便是日复一日的算计与背叛,今日重复昨日永无止境的日子。
她们的一身荣耀也都绑在皇帝身上,成为一个依附皇帝的人,就像卫子夫因为皇帝的宠爱一飞冲天,也因为皇帝的猜忌使她悲愤而亡。
这便是无情的帝王家,每一代的帝王大多都是凉薄之人。
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凉薄之人如何偕老?或许卫子夫虽是深宫中的女人,但是她也有和平常女子一样的愿望,希望能与相爱之人白头偕老,而她曾经也深爱过汉武帝,希望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然而再美好的爱情,也终究抵不过帝王的猜忌,她在深宫中谨小慎微、恭谨谦卑,但还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寿终正寝,被迫走上自尽的道路。
或许,到最后她才明白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帝王,她是无法与他相守的。
汉武帝与卫子夫剧照
“生女无怒,生子无喜,独不见子夫霸天下”,这句民谣足以体现,卫子夫在深宫中喜怒不形于色,谨小慎微的形象,然而哪怕她如此小心谨慎,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她曾经有卫、霍两家保驾护航,在卫青和霍去病去世之后,她才真正成为孤家寡人,风光不再,任人宰割。
在深宫中谨慎是好,但是在人生中,我们一定要活出肆意潇洒的人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可重来,只有活好这一生才不枉费我们来这世上走过。
和所有的帝王一样,即位之初,汉武帝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当时汉朝三分之一的收入都用来建造陵墓,天下的奇珍异宝悉数运进陵墓,使得汉武帝的陵墓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帝王陵墓。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帝王陵墓,在风水上却不如他旁边的一座小墓,这都跟一个风水师的偷天换日之举。
汉武帝陵墓的四周遍布嫔妃、宫女、功臣贵戚的陪葬墓,冢墓20多座。
已经发现了13座茂陵陪葬墓,只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
记载文献,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除了李夫人墓之外,还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汉武帝的陵墓最为雄壮,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旁边的霍去病墓以祁连山为造型。
但是,在他左前方,还有一个小墓很不起眼,就是这个墓,隐藏了一个千年的秘密!汉武帝在位之初,一日出来狩猎,大队人马来的茂陵所在地,汉武帝就此处风水吸引住了,此地北依九峻山,南望终南山,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西、北龙脉相连,实为千古第一吉穴。
就在此时,一只貌似麒麟的神物向汉武帝奔跑过来。
汉武帝未加思索便张弓搭箭,利箭破空而出,竟然未能射中,再看那个貌似麒麟的动物也倏忽间踪迹全无。
更让众人奇怪的是,在麒麟状动物消失的地方,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这让汉武帝惊出了心里一动,难道是上天赐我吉穴,汉武帝随即宣东方朔在此地勘察风水,询问此地是否可以为自己建陵墓。
东方朔仔细勘察起来,只见该处视野开阔,气象极佳,便说是建造墓陵的最佳场所。
至于那只消失的麒麟状动物,又突然出现的长生果树,在东方朔看来,此乃吉兆,在此建造墓陵,定能使国运长久。
汉武帝闻言,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开始营建陵墓。
这一营建,就持续了足足五十三年,这就是茂陵,汉武帝去世后的葬地。
其实东方朔当时起了私心,欺瞒了汉武帝,把陵墓地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将真正的天赐宝地留给了自己。
为了日后能顺利找到此处,他还特意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种了一棵小树,东方朔一直把这个秘密深藏心底,从未说与人知,直到咽气前才把儿子叫到床边,悄悄的叮嘱道: “我死后,你去茂陵下面找一棵老树,找到后就把我埋在那儿!切记切记!”他的儿子记在心底,就依照父亲的遗愿把他葬在了那里。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天赐吉穴,就在东方朔下葬后的第二天,墓地骤然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墓又高了五丈,眼看几乎就要高过汉武帝的茂陵了。
天神大怒,东方朔就区区一个风水先生,怎么能高过汉武帝的茂陵呢?天神盛怒之下,便天降一块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顶。
由于被天神扔来的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便也不再长高了,后人就把东方朔的墓称作“压石冢” 。
后有风水大师来此地专门勘察,解释道,就风水而言,东方朔的压石冢要比汉武帝的茂陵好。
在压石冢处,可以“卧看长安” ,而汉武帝的茂陵,却只能“坐看长安” 。
没想到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到头来竟然被一个东方朔给偷天换日了!
小说人物的名字有时为了博眼球或其他效果而起得与众不同,本无可厚非。
但是迷到蜂拥似的照搬照抄,也是醉了。
比如“鸿轩”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呢,大雁和马车,风马牛不相及嘛!就如同幼稚的写作者胡乱堆砌辞藻一样,不知所云。
再看看古人的名字,冯可宾、褚遂良、刘文淇、黄觉,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来,则寓意深远,不落俗套。
很多名字都能在先贤典籍中找到出处。
闲话少叙,直接上干货,下面和大家一起说说如何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1、古人姓名的由来 古代贵族男子和女子,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
名是生下来不久之后就有的,字则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的,《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笄而字;未许嫁女子称未字或待字。
《礼记·檀工》又云“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可见,周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约定:年幼时以名相称,成人后以字相称,五十岁以后按照兄弟排行的伯仲相称,死了以后以谥号相称。
此外还有一个约定就是避讳,当时规定,取名或字不以邦国、官职、山川、牲畜、器币五类事物命名,主要是怕产生歧义,而非避君主或长者的名讳。
但是先秦之后就鲜有遵守了。
在夏商周时代,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明贵贱,到了秦汉已经混淆,汉朝的《史记》开始已经混为一谈了。
《左传·恒公六年》记载,春秋时代取名有五种类型:“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清代高邮二王之王引之所著《春秋名字解诂》中,将名字结合形式概括为五类:同训、对文、连类、指实、辨物,并提出了观察、分析名字的结合形式的六种方法:通作、辩讹、合声、转语、发声、并称。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有必然联系,号与名却没有必然联系。
正所谓名字必相协,名号不相关。
例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2、名字中的排行 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指最小的。
从古人字中的伯仲叔季就能看出排行次序。
《三国策》中孙坚一家,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
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
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
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比如,姜维(字伯约)是嫡长子,马超(字孟起)是庶长子,孟姜女是庶长女。
但也不尽同,比如公孙瓒(字伯珪),为庶出。
曹操(字孟德)的父亲曹嵩的正室夫人姓丁,但史书没有记载曹操的母亲是哪一位,因此,曹操是嫡出还是庶出并无定论。
今人取名在应用伯孟仲叔季的时候还是要斟酌一番,以免产生歧义。
3、源自《诗经》的名字 《诗经》总计39000多字,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实录311首,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彼时起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如此接地气、包罗万象的诗歌总集,难怪常被后人引用,3000年经久不衰,举几个源自《诗经》的古人名字: 宋人权邦彦字朝美,《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毛传,彦,士之美称,孔颖达“国有美士,为人所言道”,故以朝美应邦彦 《论诗绝句》的作者,清代丁咏淇,字瞻武,《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丁寿昌,字颐伯,精通文字音韵。
有《台垣疏稿》、《读易会通》、《说文谐声略例》、《睦州存稿》等著作传世,他的名字取自《诗经·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清代丁思孔,字景行,《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行为大道,喻思慕孔子,如瞻望高山,行走在大道之意。
于奕正,字司直,《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4、源自《易经》的名字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中所包含的智慧远非卜筮那么简单,一阴一阳之谓道,二进制卦画表达的阴阳符号,在每一卦的六个爻里面分别代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揭示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充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劝诫人们要顺势而为。
举几个源自《易经》的名字吧: 清代刁包,字蒙吉,《易经·蒙卦》九二,包蒙,吉 宋代上官贲,字济叔,《易经·贲卦》,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卦六爻皆吉,故以济叔应之。
清代上官铉,字三立,铉,扛鼎工具,鼎三足而立,《易经·鼎卦》中,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三足鼎立以应铉,已故相声大家马三立的名字亦出自于此。
蒋介石的名字出自《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元代于石、字介翁,名字也同样源于此。
明代于慎思,字无妄,《易经·无妄卦》“无妄,元亨、利贞”。
5、牵强附会的五格剖象法 五格剖象法和三才法、格局法类似,在很多起名APP中较为盛行,大意为通过查《康熙字典》得到姓名每个字的笔画,对照表格计算天格、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然后套用“包罗万象”(婚姻、家庭、工作等各方面)。
的固定表格,就可以判断这个名字的吉凶。
据传,五格剖象法是康熙年间诞生后传入日本,由日本的易学专家熊琦建翁整理成书后又传回台湾和大陆。
繁体字和简体字笔画不一样咋办呢?别急,某学者煞有介事地专门出了本字典以明确简体字的笔画数,省却了人们翻阅《康熙字典》的麻烦。
尤为荒唐的是,某测名软件竟将“王八蛋”评为高分好名! 大清朝的文字狱给我们传统文化造成的伤害还嫌不够吗?又拿舶来品愚弄百姓! 6、名字中的平仄 古诗词讲究平仄,汉字发音的高低长短各不相同,在古汉语中四个声调为“平、上、去、入”,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在当今的普通话中,取消了“入”声,将“平”分为阴平和阳平,保留了上声和去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读一读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普通话的发音和古汉语虽然已有很多不同,但是总体上的押韵、平仄还在。
比较典型的七言对账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一点和英语完全不同,英语单词没有声调起伏,所以外国人学中文普遍感到吃力。
好名字读音也要顺口,有些姓名连在一起读有些拗口,就是没有注重平仄相对相搭。
比较好的平仄搭配组合:“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等,比较拗口的平仄搭配组合:“仄仄仄”、“平平平”。
若再有双声连绵词或叠韵连绵词在里面就更加拗口了。
7、避免生僻字、谐音不吉字 一些古文典籍中经常出现的生僻字而今大多不用了,其最初的含义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再拿出来用在名字里,一方面使用不便,另一方面认读困难,容易产生歧义。
好名字重在寓意美好,清新脱俗,无须标新立异。
谐音不吉字很好理解,黄建仁、王守银、朱怡枝等,起名时多多注意就好了。
8、贱名、丑名好养活吗? 在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年代,生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风险极高,难产、早夭特别常见。
给孩子取个贱名、丑名,寓意结实、不易损坏、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比如:铁蛋、狗蛋、铁柱、二愣子、二狗等等。
取贱名、丑名也可能是由于家长不想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孩子万一夭折了似乎不会过于心疼,寄托低一点的希望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贱名、丑名真的好养活吗?错觉而已,幸存者偏差吧。
如何看待贱名、丑名,不言而喻矣。
9、厚积薄发、灵光乍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若是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或者说古文功底,想要取一个寓意典雅,清新脱俗的好名字那是不可能的,连四书五经都没怎么看过的人,煞有介事的给人起名字,你能信吗?还不如自己多下点功夫研究研究呢。
大量的阅读、积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字功底,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绕过,各种人情世故的历练能开拓你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若翻回头重读经典,则更能加深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说起来举重若轻,能做到几成呢? 输出的时候离不开前期的沉淀、积累,一味地输出难免油尽灯枯。
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当你翻遍古汉语字典,搜肠刮肚的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时,可能数日不得,也可能灵光乍现,一蹴而就。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