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古国

迷之自信的夜郎古国,到底是怎么被消灭的

时间:2023-11-0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前122年,为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汉武帝派使臣来到位于云南的滇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段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诞生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很多人对于夜郎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来源于此。

司马迁是描写夜郎国的第一人,《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那么夜郎究竟有多大呢?

01

“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南连南越”它的范围大约包括今天的贵州(不算东北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及四川南部边境地区,面积达十多万平方公里,在远离汉王朝统治的西南边陲,这的确算是一个大国了。

“夜郎”二字最早见于周代“周武王伐夜郎”,但此“夜郎”是不是我们所谈论的夜郎国还未可知,真正将“夜郎国”带入我们视野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将领庄礄,庄礄奉楚顷襄王之命溯沅水而上开始西征,向西南方向扩张。

庄礄在宜宾“弃舟,步战”,南至宣威,灭了夜郎国,并远至云南,占领了滇池,“使之属于楚国”。

但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庄礄却因为回去的路被秦军切断而无法班师,他便干脆留在了云南做起了滇王。

在他活着的时候,夜郎、且兰两个国家都在他的统治之下,而等到庄礄死了以后,夜郎、且兰就重新独立了,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71年。

但是夜郎并没有独立很久,很快它就依附于比楚国还要强大的秦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以“黔中”为名,在辰沅流域沅陵设置了黔中郡,第二年又以“夜郎”之名在牂牁江流域中段的思南设立了夜郎郡。

夜郎郡盛产水银、朱砂,秦帝国对于夜郎的管理较为宽松,派遣官员的目的也只是为始皇陵墓搜集水银朱砂而已。

谁都没有料到,有着600多年历史积淀的秦国,所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竟然是个只存在了15年的短命鬼,取而代之的是刘邦建立的汉朝。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将在牂牁江流域的思南设为夜郎国,此时的夜郎国已经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实行王权专制,对统治下的“邑君”及“邑众”拥有绝对权力,王位世袭。

《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郎“耕田,有邑聚”,根据近几十年来在贵州民族墓葬里考古发现的铜刀、铜锄、铜镬、铜斧及铁斧、铁锸来看,夜郎人已经掌握了运用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并且还出土了许多美观耐用的陶器。

赫章可乐夜郎民族墓葬出土的铜柄铁剑、五胡两穿铜戈、鼓形铜釜、三耳铜釜、长方形铜锄等青铜器,不仅反映了高超的冶炼技术和制作工艺,而且还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夜郎没有文字,流传的多为一些故事歌谣。

夜郎人有原始的宗教崇拜,“竹”是他们的图腾,《华阳国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竹王者,兴于豚水。

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

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

氏以竹为姓。

捐所破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黄老之术,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家实力的崛起,中原统治者转变政策,积极谋求国家的大一统,在三次汉匈战争基本消灭匈奴势力以后,汉武帝将目光投向了之前并未关注的西南地区。

02

夜郎国东南是一个叫南越的国家,南越在秦时就存在,西汉初年由于国力不足,对于南越的雄踞西南只能默许,南越王赵佗就这么逐渐膨胀:他自号“南越武帝”,并且“黄屋左纛”,如同天子威仪,根本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汉武帝时期,赵佗死后的南越国内部就是否归汉产生严重分歧,南越丞相吕嘉执意反对归汉,杀了樛太后,南越王朝公开反汉,汉武帝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派遣重兵,多路攻打南越。

而夜郎国因为位于荆、岭南、滇、巴蜀交通要道,与南越来往较密,自然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

公元前 135 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的国都番禺,南越人知道这千里迢迢赶来的汉朝使臣一定没安什么好心,于是拿出了当时汉朝严禁出口的枸酱来招待唐蒙。

唐蒙从没见过枸酱,于是问身边的南越侍从这是什么。

侍从回答唐蒙说,这是蜀郡的枸酱。

唐蒙再问蜀郡的枸酱是怎么出现在夜郎的。

侍从则继续回答道,是从蜀郡经牂牁江运到夜郎的。

牂牁江发自南越首都番禺西北,牂牁江江面宽广。

因此唐蒙认为汉军也能利用牂牁江进攻消灭南越国。

唐蒙回到长安将这重要的情报告之汉武帝,并提出一个“一石二鸟”之法:一方面倚重夜郎精兵从牂牁江奇袭南越,另一方面再乘此机会在夜郎境内设置郡县,派驻官吏,将夜郎纳入汉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消除夜郎祸患。

汉武帝认可了唐蒙的建议,委任他出使夜郎。

当时的夜郎侯名为多同,他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他与唐蒙的对话是怎样的,我们也无从知晓。

但结果终究是不错的:汉在夜郎地区设置官吏,并以多同子为县令,设南夷、夜郎两县及汉阳都尉,实行羈糜政策。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反,朝廷征调南夷兵参战,夜郎国下有一部名为且兰,且兰的君长担心一旦部队远行,周围的小方国会趁机占领他的地盘,便起了造反之心,杀了负责征调的使者和犍为太守。

汉朝攻打南越的战争结束后,汉师诛平了且兰,并在夜郎南部设置了牂牁郡。

犍为、牂牁两郡被划入夜郎,全部纳入汉朝版图,夜郎侯被封为王,赐予王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公元前27年,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争夺土地、人口,战争不息、社会动荡。

牂牁太守请求朝廷出兵,大将军王凤采纳武库令杜钦建议,派陈立为牂牁太守消灭夜郎王兴。

夜郎王兴狂妄自大,根本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陈立与夜郎王兴见面时所带兵力极为悬殊:陈立只带了十几个人,而王兴却带了十位邑君及数千兵马。

陈立列数王兴之罪状,即刻诛杀了王兴。

数十邑君惶恐,表示归附朝廷。

王兴死后,他岳父翁指和儿子邪务重振队伍,联络邻近二十二邑继续反叛,陈立采用反间计,反叛队伍内变,杀翁指后投降汉朝,夜郎国灭。

夜郎国存在二、三百年,在偏远闭塞的云贵高原发展出了较为先进的社会形态和政权结构。

唐蒙的出使,是夜郎覆灭的前奏,毕竟统一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欢迎转发朋友圈。

汉武帝刘彻陵墓竟不如旁边小墓:9成人不知道的谜团,风水禁忌师偷天换日

汉武帝刘彻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一代大帝,北逐匈奴,南平越南,中央集权,建立汉武雄风,使得汉朝威名远播四方。

和所有的帝王一样,即位之初,汉武帝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当时汉朝三分之一的收入都用来建造陵墓,天下的奇珍异宝悉数运进陵墓,使得汉武帝的陵墓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帝王陵墓。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帝王陵墓,在风水上却不如他旁边的一座小墓,这都跟一个风水师的偷天换日之举。

汉武帝陵墓的四周遍布嫔妃、宫女、功臣贵戚的陪葬墓,冢墓20多座。

已经发现了13座茂陵陪葬墓,只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

记载文献,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除了李夫人墓之外,还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汉武帝的陵墓最为雄壮,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旁边的霍去病墓以祁连山为造型。

但是,在他左前方,还有一个小墓很不起眼,就是这个墓,隐藏了一个千年的秘密!汉武帝在位之初,一日出来狩猎,大队人马来的茂陵所在地,汉武帝就此处风水吸引住了,此地北依九峻山,南望终南山,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西、北龙脉相连,实为千古第一吉穴。

就在此时,一只貌似麒麟的神物向汉武帝奔跑过来。

汉武帝未加思索便张弓搭箭,利箭破空而出,竟然未能射中,再看那个貌似麒麟的动物也倏忽间踪迹全无。

更让众人奇怪的是,在麒麟状动物消失的地方,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这让汉武帝惊出了心里一动,难道是上天赐我吉穴,汉武帝随即宣东方朔在此地勘察风水,询问此地是否可以为自己建陵墓。

东方朔仔细勘察起来,只见该处视野开阔,气象极佳,便说是建造墓陵的最佳场所。

至于那只消失的麒麟状动物,又突然出现的长生果树,在东方朔看来,此乃吉兆,在此建造墓陵,定能使国运长久。

汉武帝闻言,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开始营建陵墓。

这一营建,就持续了足足五十三年,这就是茂陵,汉武帝去世后的葬地。

其实东方朔当时起了私心,欺瞒了汉武帝,把陵墓地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将真正的天赐宝地留给了自己。

为了日后能顺利找到此处,他还特意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种了一棵小树,东方朔一直把这个秘密深藏心底,从未说与人知,直到咽气前才把儿子叫到床边,悄悄的叮嘱道: “我死后,你去茂陵下面找一棵老树,找到后就把我埋在那儿!切记切记!”他的儿子记在心底,就依照父亲的遗愿把他葬在了那里。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天赐吉穴,就在东方朔下葬后的第二天,墓地骤然长高了五丈,第三天,墓又高了五丈,眼看几乎就要高过汉武帝的茂陵了。

天神大怒,东方朔就区区一个风水先生,怎么能高过汉武帝的茂陵呢?天神盛怒之下,便天降一块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顶。

由于被天神扔来的石头压住了,东方朔的墓便也不再长高了,后人就把东方朔的墓称作“压石冢” 。

后有风水大师来此地专门勘察,解释道,就风水而言,东方朔的压石冢要比汉武帝的茂陵好。

在压石冢处,可以“卧看长安” ,而汉武帝的茂陵,却只能“坐看长安” 。

没想到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到头来竟然被一个东方朔给偷天换日了!

怎样给孩子起个好名字?

女孩名:紫琳、梓琳、紫萱、萱萱、冰冰、芷蕾,欣桐、一然 男孩名:昊阳、鸿博、鸿轩、瑞辰、祥宇、子皓、梓熙、振睿 看看上面两行,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你搜索如何起名时是否得到过类似的推文?鱼龙混杂的起名公司是否也给你推荐过这般所谓好名?在中小学生花名册中是否能占据高频排行榜? 现在90后,00后的好多孩子的名字如此具有时代特色,完全是拜父母所赐,父母辈都是读武侠、看琼瑶长大的,而且深受影响,给孩子取名字时往往自以为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结果重名的特别多,烂大街的名字比比皆是,上面罗列的两行名字的出处,恐怕在武侠小说和琼瑶小说里都能找到。

小说人物的名字有时为了博眼球或其他效果而起得与众不同,本无可厚非。

但是迷到蜂拥似的照搬照抄,也是醉了。

比如“鸿轩”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呢,大雁和马车,风马牛不相及嘛!就如同幼稚的写作者胡乱堆砌辞藻一样,不知所云。

再看看古人的名字,冯可宾、褚遂良、刘文淇、黄觉,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来,则寓意深远,不落俗套。

很多名字都能在先贤典籍中找到出处。

闲话少叙,直接上干货,下面和大家一起说说如何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郑重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1、古人姓名的由来 古代贵族男子和女子,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

名是生下来不久之后就有的,字则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的,《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笄而字;未许嫁女子称未字或待字。

《礼记·檀工》又云“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可见,周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约定:年幼时以名相称,成人后以字相称,五十岁以后按照兄弟排行的伯仲相称,死了以后以谥号相称。

此外还有一个约定就是避讳,当时规定,取名或字不以邦国、官职、山川、牲畜、器币五类事物命名,主要是怕产生歧义,而非避君主或长者的名讳。

但是先秦之后就鲜有遵守了。

在夏商周时代,姓用于别婚姻,氏用于明贵贱,到了秦汉已经混淆,汉朝的《史记》开始已经混为一谈了。

《左传·恒公六年》记载,春秋时代取名有五种类型:“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清代高邮二王之王引之所著《春秋名字解诂》中,将名字结合形式概括为五类:同训、对文、连类、指实、辨物,并提出了观察、分析名字的结合形式的六种方法:通作、辩讹、合声、转语、发声、并称。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有必然联系,号与名却没有必然联系。

正所谓名字必相协,名号不相关。

例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2、名字中的排行 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指最小的。

从古人字中的伯仲叔季就能看出排行次序。

《三国策》中孙坚一家,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

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

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

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比如,姜维(字伯约)是嫡长子,马超(字孟起)是庶长子,孟姜女是庶长女。

但也不尽同,比如公孙瓒(字伯珪),为庶出。

曹操(字孟德)的父亲曹嵩的正室夫人姓丁,但史书没有记载曹操的母亲是哪一位,因此,曹操是嫡出还是庶出并无定论。

今人取名在应用伯孟仲叔季的时候还是要斟酌一番,以免产生歧义。

3、源自《诗经》的名字 《诗经》总计39000多字,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实录311首,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彼时起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如此接地气、包罗万象的诗歌总集,难怪常被后人引用,3000年经久不衰,举几个源自《诗经》的古人名字: 宋人权邦彦字朝美,《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毛传,彦,士之美称,孔颖达“国有美士,为人所言道”,故以朝美应邦彦 《论诗绝句》的作者,清代丁咏淇,字瞻武,《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丁寿昌,字颐伯,精通文字音韵。

有《台垣疏稿》、《读易会通》、《说文谐声略例》、《睦州存稿》等著作传世,他的名字取自《诗经·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清代丁思孔,字景行,《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行为大道,喻思慕孔子,如瞻望高山,行走在大道之意。

于奕正,字司直,《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4、源自《易经》的名字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中所包含的智慧远非卜筮那么简单,一阴一阳之谓道,二进制卦画表达的阴阳符号,在每一卦的六个爻里面分别代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揭示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充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劝诫人们要顺势而为。

举几个源自《易经》的名字吧: 清代刁包,字蒙吉,《易经·蒙卦》九二,包蒙,吉 宋代上官贲,字济叔,《易经·贲卦》,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卦六爻皆吉,故以济叔应之。

清代上官铉,字三立,铉,扛鼎工具,鼎三足而立,《易经·鼎卦》中,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三足鼎立以应铉,已故相声大家马三立的名字亦出自于此。

蒋介石的名字出自《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元代于石、字介翁,名字也同样源于此。

明代于慎思,字无妄,《易经·无妄卦》“无妄,元亨、利贞”。

5、牵强附会的五格剖象法 五格剖象法和三才法、格局法类似,在很多起名APP中较为盛行,大意为通过查《康熙字典》得到姓名每个字的笔画,对照表格计算天格、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然后套用“包罗万象”(婚姻、家庭、工作等各方面)。

的固定表格,就可以判断这个名字的吉凶。

据传,五格剖象法是康熙年间诞生后传入日本,由日本的易学专家熊琦建翁整理成书后又传回台湾和大陆。

繁体字和简体字笔画不一样咋办呢?别急,某学者煞有介事地专门出了本字典以明确简体字的笔画数,省却了人们翻阅《康熙字典》的麻烦。

尤为荒唐的是,某测名软件竟将“王八蛋”评为高分好名! 大清朝的文字狱给我们传统文化造成的伤害还嫌不够吗?又拿舶来品愚弄百姓! 6、名字中的平仄 古诗词讲究平仄,汉字发音的高低长短各不相同,在古汉语中四个声调为“平、上、去、入”,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在当今的普通话中,取消了“入”声,将“平”分为阴平和阳平,保留了上声和去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读一读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普通话的发音和古汉语虽然已有很多不同,但是总体上的押韵、平仄还在。

比较典型的七言对账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一点和英语完全不同,英语单词没有声调起伏,所以外国人学中文普遍感到吃力。

好名字读音也要顺口,有些姓名连在一起读有些拗口,就是没有注重平仄相对相搭。

比较好的平仄搭配组合:“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等,比较拗口的平仄搭配组合:“仄仄仄”、“平平平”。

若再有双声连绵词或叠韵连绵词在里面就更加拗口了。

7、避免生僻字、谐音不吉字 一些古文典籍中经常出现的生僻字而今大多不用了,其最初的含义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再拿出来用在名字里,一方面使用不便,另一方面认读困难,容易产生歧义。

好名字重在寓意美好,清新脱俗,无须标新立异。

谐音不吉字很好理解,黄建仁、王守银、朱怡枝等,起名时多多注意就好了。

8、贱名、丑名好养活吗? 在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年代,生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风险极高,难产、早夭特别常见。

给孩子取个贱名、丑名,寓意结实、不易损坏、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比如:铁蛋、狗蛋、铁柱、二愣子、二狗等等。

取贱名、丑名也可能是由于家长不想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孩子万一夭折了似乎不会过于心疼,寄托低一点的希望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贱名、丑名真的好养活吗?错觉而已,幸存者偏差吧。

如何看待贱名、丑名,不言而喻矣。

9、厚积薄发、灵光乍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若是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或者说古文功底,想要取一个寓意典雅,清新脱俗的好名字那是不可能的,连四书五经都没怎么看过的人,煞有介事的给人起名字,你能信吗?还不如自己多下点功夫研究研究呢。

大量的阅读、积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文字功底,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绕过,各种人情世故的历练能开拓你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若翻回头重读经典,则更能加深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说起来举重若轻,能做到几成呢? 输出的时候离不开前期的沉淀、积累,一味地输出难免油尽灯枯。

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当你翻遍古汉语字典,搜肠刮肚的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时,可能数日不得,也可能灵光乍现,一蹴而就。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夜郎古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