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剿灭大山里国民党残余期间,士兵在山洞炸死一条蛇王,仅头部直径就超过一米
1954年;宁夏发现了龙,这个龙不是中国神龙而是和恐龙类似的物种,
1954年;长江断流前一天晚上,吴市一个村发生全村鬼压床事件
1954年;长江突然断流,轮船搁浅,大量农民下河捉鱼,2小时候后江水汹涌而下,淹死和冲走了许多人
60年代,渤海真的出现过小说091里面说的神秘浮岛,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传说
1962年;浙江沿海渔村发现巨型海蛇,有3米粗,身上无鳞片,周身圆滑有粘液,后来退回海里消失了
1965年;黄河沿岸居民在河水里发现比卡车还大的王八,此事曾轰动一时
1965年;东海舰队一巡逻艇在执行巡逻任务时被水下不明物体撞击,3名士兵落水
1965年12月;出土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锋利无比,具有金属记忆功能,目前还未解开谜团
1965年;敦煌发现1988生产的十多只南孚电池,虽然外壳已生锈,但商标确清晰可见
1968年;青海发现地下大型基地,后来被泄密,外国特工纷纷涌向那里获取情报
1972年;大兴安岭伐木工人活捉到一个身高100公分的类人型生物,后被国家安全局人员带走
1972年;山西龙兴寺宝塔塔顶每天冒出青烟,每次持续半小时,一共持续了10天
1974年;四川发生人死7天复活的案例,根据法医鉴定,这个人理应不可能存活,因为其肉体已经腐烂。
1975年;北京西单动物园捕获巨型蟒蛇。
100多米长,5米多粗,比火车头还大。
1975年;江苏省近海海面每天晚上出现大面积海火,持续了好几天
1976年;赶去执行救援任务的大批军人半路遇到阴兵过路。
此事后来被以小说的方式透露出来
1976年;太湖冤魂事件(不方便发,自己百度)
1977年7月-9月,河北省肥乡县村民黄延秋 三次失踪,一夜之间辗转大半个中国,出现在上海火车站
1978年;罗布泊发现一个很大的地下洞穴,有数千条体型巨大的食人蜥蜴,10月,此地打了竖井进行了核爆试验
1978年;山东一居民在众目睽睽之下凭空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警方也束手无策
1979年;经过考古发现,科研人员搞清楚了古代墓室长明灯的工作原理
1979年;科考队在神龙架发现怪蛇,可以随意组合,由数百块个体组成,散开以后几秒内组成一条完整的蛇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于1965年出土于今天的湖北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
这里是古“云梦泽”,春秋战国时,这里是楚国的国都“郢”的所在地。
正因为此,有人呼吁让此剑重回故里,将此剑调到浙江省博物馆来收藏、展示。
并且越国名剑为何出现在楚国都城,很多人对此也充满了疑问。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骨架的左侧,有剑套,剑柄上缠着丝绸。
这把宝剑刚拔出剑鞘时寒光乍现,剑身上是黑色的菱形暗格花纹,正如《越绝书》中所说的“观其�W,灿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深深如水溢于塘。
” 剑身上有8字鸟篆文,其中6字无争议,即“越王xx自作用剑”,但是,越国自允常于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先后共有9位越王,这把剑究竟是哪一位越王自用剑呢? 经过商讨,最终专家们得出结论,难以辨识的二字为“鸠浅”,即“勾践”的通假字,也因此这把剑得以名声大振。
目前,这把剑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对于这把剑,疑问实在太多了。
复制越王勾践剑最大的难点有两个 第一个难点,剑首处的11个同心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普通人在观赏越王勾践剑时大多着眼于它的剑身,一边惊叹于剑身的光亮如新,一边赞美剑身上精美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但其实,剑柄处的同心圆才是当时大师级别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剑柄处的同心圆专业术语叫做“薄壁同心圆”,共11圈,这是目前为止出土的吴越名剑中圈数最多的一把。
每一圈的铜片都是极薄的,最薄的只有0.2毫米,最厚也不到1毫米。
这些同心圆间距不等,间距在0.3毫米到1毫米之间,而现代的青铜剑铸造时铜片的厚度要求不能小于0.3毫米,因为小于0.3毫米太难了,范不太好做。
但也不是做不到。
并且有考古学家通过泥范浇筑的方法成功复制了一个与越王勾践剑剑首一模一样的同心圆。
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这种薄壁同心圆在其它地方是没有的,只有吴越地区的铸剑师才能铸造出来,并且只有少数名剑才有这种薄壁结构。
因此,越王勾践剑无愧于“天下第一剑”的美誉,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外一个难点,即剑身上一层薄薄的膜,仿佛釉质一样的涂层。
考古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复制,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做出一模一样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叫“金属膏剂涂层处理工艺”。
通俗来讲就跟挤牙膏一样的涂在剑身上。
之后在将剑放在一种酸性的溶液中时间久了,剑身上涂了金属膏剂的地方就会变成灰色,继而变成黑色,也就是剑身上所谓的“薄膜”一样的东西。
其实,这两点不单单是难点,也是困惑之处。
因为文物复原的原则其实是要用原始的制作方法来复原,以现在工艺复原文物不合规制。
因此,如果不搞清楚当时是通过何种工艺做出来的,就永远不能说完成了越王勾践剑的复制。
青铜爵除了是酒器外还有什么功能-青铜爵究竟是不是饮酒器?铜爵的三种形制,重新定义青铜爵 据传,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新疆罗布泊出现了一大堆复制人,而制造出这些复制人的便是双鱼玉佩,而彭加木便是将这双鱼玉佩发现便带出来的人。
据说当时为了解决这些复制人,特地将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新疆三十万镜像人事件,也就是新疆罗布泊因为双鱼玉佩的能力,被复制出了三十万个镜像人。
虽然最后据说是用一颗原子弹全部消灭了,但总有一批人是幸存者,并且 ... 罗布泊是位于新疆东南部,犹如形状宛如人耳,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耳。
在以前人们口中所知,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位置,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恐怖事件。
例如罗布泊复制人、罗布泊双龙玉佩事件 ...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美国问世,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冰箱,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创新,冰箱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缺 少的家电之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其实美 ...
九鼎是否仍然存在? 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根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国都城,但《汉书》却说,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
如果司 马迁所说属实,九鼎应该落入秦始皇手中,何况杜牧有始皇东游出周鼎”之说!秦始皇对九鼎十分珍爱,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极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这也 成为目前一些考古学家鼓动开掘秦陵动机所在。
2 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就 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 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烧毁。
有人说,十二铜人毁于东汉末年,董卓铸造铜钱用掉十个,另外两个被苻坚销毁;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 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
由于一些技术因素,秦陵挖掘暂时不能开展,因此十二铜人下落,至今无人能说 清楚。
3 战国和氏璧流向何方? 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 赵”更传为千古佳话!和氏璧流向何方?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
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
有人说,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传世玉玺,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 从此下落不明。
按理说,真金不怕火炼,石敬瑭应是得到宝物,极有可能与石敬瑭陪葬;有人说,和氏璧被作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于世。
如 果真是这样,将来发觉秦陵地宫,和氏璧必将重见天日,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宝物风采。
4 太平天国宝藏在哪里? 太平天国失败令人叹息,太平天国巨额珠宝失踪同样令人遗憾。
天京失陷,全军覆没,大批珠宝从人间蒸发。
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地下。
李秀成被擒后,曾国藩威逼利诱,多次追问金银所在,这也是忠王被 处死较晚之故。
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诚,始终未曾吐露珠宝下落。
有人甚至将天王府后花园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
如此窖藏珠宝,甚吊世人胃 口,对于宝藏追踪,始终没个消停! 5 古墓长明灯”不熄之谜 古墓长明灯”,最早见于神话传说,据说不熄之火 是天宫之火,是普罗木修斯把它偷偷带回人间。
在世界各地,盗墓者费尽心机,到古墓窃取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宝物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
按照常理,古墓终年不见天日,本应伸手不见五指,但在一些古墓拱顶挂着长明灯”,阴光很是逼人,令人毛骨悚然。
如此神奇之灯,为何长明千年不灭?为何无氧依然燃烧? 能量从何而来?若是油灯,千年不灭,燃料如何供给?显然不是人力所为;若是电灯,灯碗液体可能是用来导电之汞,问题是电能如何产生?难道某个角落有发电装 置?要做到如此一劳永逸发电,必须太阳能发电方可。
凡此种种,只是凭空臆测,真相到底如何?还需科学验证。
6 青铜剑千年不锈之谜 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二十世 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随同兵马俑一道,同时出土一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地下沉睡两千多年,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无独有偶,考古队在挖 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一把越王勾践剑,做工精细,削铁如泥,两大考古发现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迹还在后面,经过科研人员检测,宝剑锋面有一层铬盐化合物,此为千年不锈之故。
这一发现轰动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是近代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
众所周 知,铬是一种稀有金属,熔点高达4000摄氏度,提取甚为不易。
现代科学发明,竟然出现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剑,竟然是现代科 学结晶?层层谜团,孰是孰非,只能成为千古之谜。
7 千古遗恨《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
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在昭陵。
五代温 韬灭绝人性,已将昭陵挖掘一空,发现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真迹,让其流传于世,并未提到《兰亭序》,致使成为无头公案。
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形迹匆匆,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更何况,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
乾陵尚未被 盗,一切只能成为雾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必将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8《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 位列三曹”,曹植素以文采见长,除七步诗之外, 首推《洛神赋》有名。
在《洛神赋》中,曹植所写洛水女神到底是谁?成为历史难以破解之谜!一种推测是甄后,曹丕之妃。
作为小叔子,竟然爱上亲嫂,就兄弟而言,为其不义;就君臣而言,为其不忠,成何体统?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隐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诗句,乱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来,招来文人骂声一片;另一种推测是,曹植塑造一个洛神形象,美丽痴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无力回天之境。
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么曹植为何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兄迫害,怎么会产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为历史悬疑。
9 明朝《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三千人参与 编纂,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
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一种说法认为,明 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本毁于明亡之际,文渊阁失火,正本可能毁于 一旦。
由于史籍没有记载正本去向,要弄清正本到底所在,看来只能借助考古发现。
10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树碑立传,自古就是惯例,但武则天是一例外!武则 天为何要立无字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为了夸耀自己,显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是聪明 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左右为难,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不论自称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很难落笔,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让 后人盖棺定论。
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出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不如说无文胜有文,成为趣谈。
【异事录】奇闻异事,应有尽有!搜索微信公众号【yishilu666】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