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澳门殖民地时期的那些悲惨事件太让人泪目了

时间:2023-07-3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

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拱北相接,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相望,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

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

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二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7.2万人。

(截至2019年08月)。

先民足迹

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最近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

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古代澳门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

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

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公元331年即晋朝咸和6年,澳门随香山属东官郡地。

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

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

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

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

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

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

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殖民历史

澳门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

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

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

1622年,荷兰人攻打葡萄牙租借自明朝的澳门,被击败(澳门之战)。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于是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

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澳门回归

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

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

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同时废止。

加入世遗

2020年8月7日,由澳门特区政府、世界遗产城市组织联合主办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牌仪式”在澳门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

这标志着澳门成为继苏州及都江堰后,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第三个中国正式会员城市。

[1]

参考资料

1. 澳门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成为中国第三个会员城市_港台来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引用日期2020]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深巷的西北角、帽帽知知、UTOO、脆脆z、万鼎星辰飞飞参与编辑。

刚柔并济的通背拳

通背拳:刚柔并济。

岳飞所创的武林绝学通背拳,一种独特的武术流派,强调"力发于背",通过腰背的拧转和伸展将力量贯通全身,最终迅猛传递到四肢末端。

它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既有刚劲的爆发力又有柔韧的渗透力,势如破竹,在武林中独树一帜。

相传通背拳由南宋名将岳飞所创,用于训练士兵近身格斗,后流传至民间。

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如今风格独特的武术流派。

与其他拳法相比,通背拳更注重整体发力,动作"放长击远",劲力刚柔并济。

练习通背拳需循序渐进,从站桩、步法、身法、手法等基本功开始,逐步学习套路,最终在掌握基本功和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技法对抗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有趣知识——“咏春拳”的来历

咏春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拳种,属于南派武术。

它以实用、高效著称,是一种注重实战的拳法。

咏春拳的技术特点为中线原则、速度至上、软硬兼备、经济节力、迅速制胜等。

咏春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明末清初的传奇人物五枚大师(又称五梅大师,即禅师少林寺的传人)与少林寺的少林拳法有关。

据说在清朝初年,由于政治动荡,清朝政府对少林寺进行了打压。

五枚大师在此期间逃离少林寺,隐居于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一带)。

五枚大师在隐居期间,为了传承少林拳法,对其进行了改良,创立了一种更为简洁、实用的拳法。

这便是咏春拳的雏形。

咏春拳在清末民初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它的传承者,如叶问、黄淳樑等人在当时的武林中声名显赫。

特别是叶问,他将咏春拳推广至香港,为咏春拳在国际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叶问的弟子李小龙(Bruce Lee)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武术拳种。

咏春拳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一种武术拳法。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