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神秘莫测的传国玉玺到底是何来历

时间:2023-09-2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传国玉玺作为历代中原王朝皇位正统的象征,关于传国玉玺的流传和丢失还要先从和氏璧说起,和氏璧大家都很熟悉,在中学课文中我们都学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而传国玉玺就是由和氏璧镌刻而成,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的故事。

传国玉玺网络配图

和氏璧

和氏璧在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楚国的玉器高手叫卞和人发现的,开始卞和得到了一块璞玉,外面看和普通石头差不多,但是卞和一眼能看出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卞和就把这璞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就让玉石工匠查看,然而厉王找的玉工并没有看出这是一块美玉就和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于是大怒,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脚给砍了。

厉王去世之后武王继位,于是卞和又去献玉,事情的经过和之前一样,玉工仍然说这是一块石头,卞和的右脚又被砍下了。

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眼泪都苦干了,于是文王就派人去询问,卞和说他哭的不是被砍掉的双脚,而是这个价值连城的宝玉没有人识得,文王此时也被卞和感动于是下令叫人把这块璞玉破开,果真是一块世间罕见的美玉,这块玉就被命名为“和氏璧”。

卞和献玉

和氏璧网络配图

历史来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转转来到了赵国,赵惠文王得到了这块楚国遗失的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以后就想得到和氏璧,这就发送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及“完璧归赵”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赘述。

完璧归赵

传国玉玺

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得到了和氏璧,于是秦始皇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和氏璧做成传国玉玺,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大字,作为皇位正统的象征传至后代。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传国玉玺就归了大汉;西汉末年王莽篡政,王莽就叫人去索取传国玉玺,而西汉太后不予并把玉玺掷于地,被摔破了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修补了那一角,所以后面玉玺就变成有一角是黄金做的,于是得名“金镶玉玺”;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传国玉玺又重新到了大汉皇帝手中。

王莽得玉玺

金镶玉玺网络配图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乱京,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董卓被杀,玉玺被孙坚在一口井中获得,之后,孙策为了和袁术借兵于是把玉玺给了袁术,孙策也凭借这些兵马开创了东吴江山;袁术死后,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玉玺又归于晋。

之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传国玉玺几经转转,随着隋朝统一全国,玉玺又来到了隋朝皇帝手中。

公元618,,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推翻了隋朝建立大唐,而隋炀帝杨广被杀,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大唐王朝没有了传国玉玺只能自己雕刻了一方聊以慰藉,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又被李世民得到。

和氏璧网络配图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朱温代唐自立,建立后梁,玉玺归于梁。

五代十国时期改朝换代、皇位更替成了家常便饭,传国玉玺几经易手,之后在石敬瑭手中丢杀了。

大宋王朝也没有了传国玉玺,据说后来被辽朝皇帝得到。

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去世。

传国玉玺竟然在此时出现在大都,后来就一直在元朝手中,朱元璋起兵灭了元朝,一直打到了元朝老窝漠北,派人四处寻找传国玉玺也没有找到。

明清2代都没有了玉玺,都是自己雕刻的玉玺,后世也有传闻传国玉玺在清朝时期蒙古林丹汗手上,不过据说是假的,这以后坊间不时有传国玉玺出现的传闻,但是都没有得到印证,从此传国玉玺就消失在了历史中再无踪迹。

文章来源:有趣好玩的历史

姓名配对超准 姓卞和姓什么的人最配

  是专业的风水命理网站,有网友想知道姓名配对的问题,小编汇集姓名配对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合适的另一半,除了要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之外,也要注意对方的姓氏命理,可以将你们的姓名进行配对测算,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你们彼此的了解,避免婚姻生活出现更多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利用这样的方法,来看看姓卞的人和姓什么的人最配呢。

  姓名配对超准 姓卞和姓什么的人最配    姓卞和薛姓在一起配    根据两种姓氏的配对关系可以知道,姓卞的人跟姓薛的人是比较配的,两个人的配对指数大概有65分。

从性格上来看,卞姓男和薛姓女是非常相配的,因为薛姓女为人比较冷静理智,在危险情况下也可以从容不迫的解决问题,而卞姓男更多时候是比较幼稚的,经常会因为一些问题产生纠纷,因此两个人是非常适合的一对,可以很好的经营当下的幸福生活。

    姓卞和华姓在一起配    姓卞的人属于五行中的木,而华姓也属于五行中的木,所以两种姓氏在一起是比较合适的一对。

他们的姓氏配对是非常高的,而且两个人的做事方式和性格都很相似,在二人的婚后生活中,他们会获得非常多的共同话题,很少出现争吵不和的局面,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惊喜,每一天都会因为对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美好感情。

    姓卞和鱼姓在一起配    除了上述提到的姓氏,我们也认为水属的姓氏是非常适合和姓卞的人,比如姓鱼的人,符合水生木的类型。

而且鱼姓女的性格是非常成熟稳重的,她们从来都是非常照顾人的存在,总是能够体谅对方的辛苦之处,如果跟卞姓的男人结婚的话,可以很好的照顾对方的生活,也可以帮助度对方解决一些工作问题,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伴侣。

    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姓名配对的问题,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的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内容姓名配对相关内容比较满整,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每天更新资料。

皇太极得到了秦始皇传国玉玺,乾隆却对之不屑一顾

话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多尔衮等四贝勒统帅一万精骑远征察哈尔,捷报频传。

察哈尔林丹汗已在前一年病死,后金此次出兵,主要是彻底平定这个曾经强悍的死敌。

远征的结果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意外得到了一件宝物——即传说中秦始皇传国玉玺! 多尔衮用快马发回奏章称:“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奏章传开,后金汗廷一片欢腾。

文馆汉官鲍承先上奏,“大宝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议由工部特制宝函,皇太极择吉郊迎,然后以此玺钤行敕谕,“颁行满汉蒙古,俾远近闻知,咸识天命之攸归”。

皇太极惊喜若狂,连连点头,一一允准。

这尊传国玉玺得以重见天日,实在是上天垂爱!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载:相传这尊传国玉玺藏于元朝大内宫廷之中,当元顺帝为明洪武帝所败,仓皇丢弃都城,携玺逃至沙漠。

元顺帝崩于应昌府后,玉玺遗失。

过了两百多年,有牧羊人在山冈下放牧时,发现有一头山羊连续三日不肯吃脚下的草,只是不断地用蹄刨地,牧羊人大惑不解,用铲深挖,竟然挖出了这尊历代传国玉玺。

多尔衮奉还玉玺之日,皇太极渡过辽河,隆重远迎到一百多里之外的阳石木,传谕左右说:“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后金大小臣工、特别是明朝降臣降将,谀声四起,大拍马屁。

都元帅孔有德说:“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今皇上得传国宝玺,二兆略同。

” 总兵官耿仲明上疏:“天赐宝玺,可见天心之默佑矣。

惟愿早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望。

” …… 既然这尊玉玺是“历代传国玉玺”、“历代帝王之宝”、“镇国传世之宝”和传承两千余年的汉代宝玺,皇太极如果不去汗称帝,那就是逆天而行、辜负天意了。

于是,皇太极钤用此宝,去汗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大清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比较扯的是,这尊玉玺传了一代又一代,传到清高宗乾隆手中,乾隆只保留了皇太极私刻的四宝,即“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以上汉文篆书满文本字)及满文篆书“皇帝之宝”,而对被皇太极等人称为“历代传国玉玺”的宝贝嗤之以鼻,束之高阁。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乾隆皇帝是清朝诸帝中最通晓儒家典制的人,他一望皇太极传下的“历代传国玉玺”就知道是噟品、假货,为了不让天下人耻笑,他坚定地弃用。

那么,乾隆皇帝是根据断定这货是假呢? 最简单的,有三点。

一、据《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玺钮雕如龙鱼凤鸟,正面所刻为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而皇太极这枚假货正面所刻只有四个字,为“制诰之宝”。

所以说,皇太极朝的君臣没文化就是没文化,竟然傻乎乎地拿着假货当宝贝。

二、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领兵率先攻入关中,秦亡国之君子婴将此玺献给了刘邦。

刘邦即帝位后,“传国玉玺”一直存放在长乐宫内,成为皇权的象征。

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独揽朝政,有心篡夺皇位,逼迫太后王氏交出“传国玉玺”。

王太后气愤之下,将玉玺掷于地,玉玺上雕刻螭虎被崩落一角。

王莽得到后,命人以黄金镶补。

皇太极这枚假货并无黄金镶补的痕迹,进一步证明是十足假货。

三、传国玉玺曾经经过曹丕、石勒之手,曹丕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石勒则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皇太极这枚假货根本没有! 话说回来,“传国玉玺”虽然是世间至尊之宝,也不过是一死物,即使没有它,只要以德抚有天下,也是海内咸服、实至名归的皇帝、天子。

元顺帝败亡时,携带玉玺远遁塞外,玉玺不知所踪。

即大明王朝立国近三百年,并无此宝,但明朝诸帝并未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但满清入关,定鼎中原,最担心的就是天下民众非议其得国不正。

为此,乾隆帝惴惴不安,而自乾隆帝以下诸帝,一直都在秘密寻访那枚被赋予“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

那么,后来的清朝皇帝有没有找到那枚真正的“传国玉玺”呢?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进行过地毯式搜索,并无所获。

看来,数代清朝皇帝都没有找到。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传国玉玺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