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濒死体验

临死前会看到诡异现象?154名亲历者口述濒死体验,看完冒冷汗

时间:2023-11-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束刺眼的强光;生前无数个瞬间回放;比空气还轻盈的舒适感……”

这是比利时一家死亡研究中心,在访谈154名有濒死体验的研究对象时,所听到的答案。

这些被描绘的“奇妙景象”,是他们大脑中的幻想,还是真的存在于另一维度?背后的科学依据又是什么?看完科学家给出的解释,忍不住冒冷汗。

临死前,究竟会看见什么?

经历濒死,去到另一世界的人,无法再拐回来述说自己的体会,健康活着的人又没有机会亲身体验。

于是,专门研究濒死体验的一家研究机构,把目光锁定在了那些“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的人”。

1987年,天津市一家医疗研究中心筛选了100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对访谈和问卷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与预想截然不同的结果。

50%以上的人在经历巨大疼痛和绝望之后,会清晰“看见”生前一个个瞬间,组成无数幅画面在眼前呼啸而过

还有人坦言,自己曾偷摸做的坏事,也像巨幅影像一样呈现在眼前,步步逼近。

49.8%的人在被困12小时后,感觉自己的意识和肉体缓慢分离,身形逐渐轻盈起来,甚至能游荡到空中,俯瞰埋在废墟下的自己,却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稍稍动一下意念,就能立刻飞到想出现的地方。

33.2%的人冒出了一种强烈的正通过隧道的异样感受,中间还夹杂着间断的嘈杂声,身体有一些被挤压和吸附的感觉。

19.5%的人能清晰“看见”他们早就死去的至亲,甚至会“见到”一些从没见过的面孔。

他们都张开双臂朝向自己。

还有5%的人坚定回忆道,自己当时感觉身体不是“块状”,而是像雨滴、空气一样可以散落在各个空间里,接着快速下坠,周围从未有过的漆黑,然后一道强光来临。

不仅在国内,比利时一家死亡研究中心也专门采访了154位曾经接近死亡又被抢救回来的人,最终整理成了一份“濒死感知”研究报告。

其中有72%的人,都确信他们没有感到任何疼痛和麻木,只见到周遭全是耀眼的强光。

52%的人声称看见了故人的“灵魂”,还有7%的人感觉自己走进了未来,甚至能预知以后发生的事。

不过,这些亲历者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在被抢救回来的瞬间,身体突然出现撞击般的疼痛,和迅速下坠回到肉体的感觉。

“濒死体验”有科学依据?

目前关于濒死体验的形成原理,大多被认为是大脑损伤形成的“错觉或幻象”,背后有两种主流解释。

一种心理学家丹尼尔提出的,大脑在垂死时,会自动分泌剩余的全部化学分子,比如带给人愉悦兴奋的多巴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目的是让最后的意识和感觉变得兴奋,产生舒适感甚至出现幻觉,以应对让人极端恐惧的死后世界

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的颞顶交界处的损坏形成了“感知偏差”,从而产生了“灵魂出窍”的错觉

颞顶交界专门收集身体感知的大量数据,当这个部位受损时,就会让大脑对周遭产生脱离现实的感知,形成一种体态轻盈、脱离肉体,甚至越飞越高的错觉。

大脑缺氧和过度二氧化碳,也可能引起人出现幻觉

美国一项关于心脏病的研究显示,有11名濒死经历的心脏病患者,在回忆“看见”白光的同时,血液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

大脑缺氧也会产生一种被淹没、无法自拔的舒适感。

此外,科学家在监测濒死小白鼠的各项数据时还发现,小白鼠大脑在死亡时活动水平走向顶峰,并且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意识”体验。

虽然具体原因尚未查明,但大脑似乎在意识到大限来临时,会有一连串极端反常的操作。

死去的瞬间,大脑会意识到?

与“濒死体验”相连的另一个有魅力的问题是,人在走向死亡的瞬间,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死?

十年前,英国《太阳报》曾有过一篇报道,从医学角度阐述人在奔向死亡时,即便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再循环流动,大脑在那一刻会清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甚至还能清晰听见医生对自己死亡的宣告。

如果这篇报道是真的,那人在此时将经历毕生最痛苦的几秒。

聆听自己的死亡,却无法做出任何反应。

不过这最后的意识仅仅停留几秒,随着脑死亡而彻底结束。

在比利时被采访的154位亲历对象时,有57个人都回忆道,当他们心脏骤停时,能感受到在场人们的慌乱嘈杂,以及心电监护不规律的滴滴声,但身体没有任何疼痛。

还有一种濒死时的奇特现象——“回光返照”,死亡前的最后一次绽放,这种现象人人都有吗?又是如何形成的?

“回光返照”,身体最后一次挣扎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家里卧床昏迷数月的老人,会突然面色红润、意识清醒,甚至能坐起来说话交谈、吃下两碗饭,被折磨数十年的疼痛突然不见了,看起来就像正常人一般,那时人们往往以为老人有好转痊愈的迹象,不曾想是更大的精神打击,老人往往在半天内就去世了。

其实,在生理学上,“回光返照”是大脑意识到大限到来时,调动体内所有能量所做出的最后一次“垂死挣扎”。

大脑会发出最后一项指令,命令肾上腺素完全释放,同时体内储存和供应能量的ATP全部转化为ADP,转化过程会释放巨大能量给各组织器官,企图拼命挽救已经油尽灯枯的身体。

也正是这短暂的能量释放,得以给至亲提供最后一次道别。

短暂的飞蛾扑火、昙花一现之后,脏器系统接连衰竭,身体便加速走向死亡,人的最后一丝意识在模糊中彻底熄灭。

关于人死前能看到的种种“异象”,甚至一些至今无法解释的“濒死体验”,想到几十年后自己也终将走这一步,就叫人忍不住冒冷汗。

但是,这一切研究结果都只是活人的推断。

人在死那一刻,到底会经历什么,是否有知觉?是害怕绝望不安还是舒适喜悦,活着的人永远无从得知。

也许研究的重点不是探寻真相,而是启发人们对死亡抱有敬畏之心。

正是对死有绝对敬畏,才能有足够动力去珍惜活着的日子,过好当下属于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白文辉、丁金锋.临终患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7,06(10):98-102.

作者:一念

濒死体验——窒息

死是一种什么体验?没死过的人都不知道,死过的人,都再也不能说。

如果不是听说自杀的人死后会进地狱,她早就结束自己这条烂命了。

活着虽然无趣,虽然糟心,虽然苦不堪言,可是,想到死后还要和那些罪孽深重的恶鬼“同处一室”,被他们恶心和折磨,她宁可在这个让她厌烦透顶的世上挣扎。

是的,她是在挣扎。

从她有思想的时候开始,她就不喜欢这个世界,不喜欢周围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自己。

她缩在自己那个畏畏缩缩的壳子里,看着这个可笑的世界,也看着这个讨厌的自己。

死亡,她不畏惧。

但她畏惧死亡后的世界。

她怕死了以后,会再次轮回,她怕死了之后,会下地狱,会成为最终上了人类餐桌的畜牲。

她想过很多种死法。

她怕疼,她怕恶心。

因为这种感觉在这世上对她最不离不弃。

很多年,疼痛提醒她,她还活着。

所以她想,死亡的疼痛,她能忍,那一定不如她平日的痛来得彻底。

而且那只是一个瞬间。

很多很多年,她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强者。

只有她自己知道,在每一个快撑不住的夜里或者白天,死亡的戏码在她脑海里一次次上演。

她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洒脱一点,处处顾及别人,可是带来的却是无休止的伤害。

是的,她想死,她确实想死。

但她不想死得太痛苦。

这一辈子,她遭的罪太多,所承受的痛苦太多。

她想死的时候能轻松一点。

今天,收拾那一堆不值钱的首饰,翻出唯一一件铂金项链,那是她结婚的时候,同学凑份子买给她的。

她把它戴在脖子上,镜子里是一张让她讨厌的脸,她手上渐渐用力,项链一点点嵌入脖子的肉里。

氧气一点点流失,她竟然感觉到从没有过的快感和轻松。

项链一点点深入,她的脸色越来越红,她手上的力道加大了些,她在想项链会不会断掉?如果断了,可不就前功尽弃了? 在快完窒息的时候,她松开了手。

她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是的她想死,可是,想死得干净。

不想死了还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她想到大剂量的安定,可是,她怕死不了的痛苦。

哪里能有一片净土,让她安安静静没痛苦地离开?

死而不亡,行走在科学边缘的濒死体验——复生男子讲述亲身经历

关于我们何时死亡的问题是人类最大的谜团之一。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死后有生命,但许多人声称有传闻作为证据。

据英国《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3月2日报道,大概40多年前,一位名为兰德尔(Randall)的男子因心脏病发作而短暂死亡,经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最终死而复生,与死神擦肩而过。

苏醒之后,兰德尔讲述了他这段“死而不亡”的神奇经历。

他对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NDERF)的研究人员说:“我当时有一种特别清醒的认识,能够意识到我在病床上的位置,能够感知到地球的运动...... 我冷静地意识到我周围的每个人以及他们在做什么,并且我和我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联系。

我也知道自己正在去往下一个境界的路上,但这种感觉难以言表。

我丝毫没有任何恐惧,而是怡然自得地坦然接纳,因为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过渡状态。

” 兰德尔的这种经历通常被称为“濒死体验”(NDE:Near-Death-Experience),是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以及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威胁时刻的主观体验。

它和人们临终心理一样,是人类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

同时濒死体验也是人们遇到危险时的一种反应。

最初的濒死体验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雷蒙德·穆迪 (Raymond A. Moody)博士写了《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一书,里面收集了一系列濒死体验的叙述,至少有一部分学者相信穆迪书中收集的例子是真实的。

另一个康涅狄克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心理学教授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对濒死体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将常见的濒死体验叙述归纳为五个阶段,分别命名为:平静、灵肉分离、进入黑暗(隧道)、见到光明、进入光明。

大部分濒死体验叙述都并不包含这五个阶段的全部,而只是包含其中的几个。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濒死体验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被正式纳入了西方主流医学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范围。

来自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人员此前在临床上诱导老鼠心脏骤停,同时监测老鼠的大脑活动。

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在生命的最后30秒,大脑活动激增。

密歇根大学分子和综合生理学副教授、神经学副教授吉莫·博尔吉金(Jimo Borjigin)博士说,"这项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是首次针对濒临死亡的大脑的神经生理状态而开展的研究工作。

从本质上讲,如果大脑更活跃,则人们可能会产生较为生动的幻觉,从而导致他们相信自己已经看到了来世。

我们在心脏骤停期间发现大脑中存在一些意识活动的迹象,这种预测已经得到了部分研究数据的证实。

” 尽管各国科学家在此领域业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现代科学尚未能够合理解释为何有些人会经历濒死体验。

从客观角度而言,这并不表示科学解释是谬误的,只能说明濒死体验是一种复杂、主观并饱含情绪化的体验。

濒死体验就是这样一门边缘上的学问,它与医学、心理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迷幻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答。

图片来源:MSN,英国《每日快报》,密歇根大学官网,维基百科等 本文选题:金戈帝企鹅。

编辑:Hungary2001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濒死体验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