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沉睡千年之谜:陵墓里的真实谜团

时间:2023-07-25网络作者:小白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历史上共出现五百多位皇帝,有的很圣明, 有的很昏庸,有的很善良,有的很残暴,有的拥有艺术家气质。

根据史书的记 载,其中留下谜团最多的皇帝,首当其冲的便是秦始皇。

众所周知,有关秦始皇的故事,史书记载最早的就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司马迁是汉武帝年间的人,《史记》成书的时候,秦始皇已经离开人世一百多 年了。

一百年前的事,就不免令人怀疑。

司马迁写一百多年前的秦始皇,就不 可能都是真的。

秦始皇与其他皇帝不同,比方说宋徽宗、宋钦宗、朱元璋等等, 他们身边有些大臣,天天记录他们的饮食起居,就跟现场直播差不多。

唯独秦 始皇,一百多年后人们才知道他的故事,直到现在都真伪难辨。

有人说,有一种方法是最容易判断的,他不是有秦始皇陵吗?打开秦始皇 陵,一切不就真相大白了吗?这确实是个办法,但问题是我们打不开。

为什么呢? 因为秦始皇陵是现在已知的最大的帝王陵。

到现在为止,秦始皇陵的地宫,也 就是最核心那一部分,仍然还没有被打开。

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帝王陵。

•秦始皇陵的秘密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咸阳,据说陵内有阴兵把守。

如果晚上你趴到土堆外面, 侧着耳朵细听,你能听到里头人喊马嘶的,还挺热闹。

据说这是秦始皇在里头来回游荡,正在巡视自己的城池呢。

不管是真是假,这传说还有鼻子有眼、活 灵活现的!

当然这地方也太大了,多大呢?秦始皇陵整个地宫的面积,相当于 七十八个故宫那么大。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动用了七十二万人修建了三十八 年才完成。

那简直大得不得了,它分成多少部分呢?主要有地上、地下两部 分。

地上的部分,是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上朝的宫殿群,其紧挨着咸阳,能 够和阿房宫相互连接。

当然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曾 经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地下的部分呢?就目前秦始皇陵已经开发出来的部 分而言,除了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后来又挖掘出一个军备库来, 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打开秦始皇陵之后,我们有什么新发现呢?通过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我们 可以推测秦朝兵制和军事概况。

打开一看,秦朝的士兵什么样,穿的盔甲什么 样,发型什么样,兵刃什么样,战车什么样,一切就都真相大白了。

由此,我 们就可以还原当时的战争场面,无论史书上的记载多么荒谬,一对比,就知道 孰是孰非。

古人去世时,尤其是帝王,讲究视死如生。

什么叫视死如生呢?就是人死 之后,生前受到的所有待遇,在入土为安的时候,依然可以带过去,所以古人 重视厚葬。

也就是说,人死的时候得风光,就是想把生前的荣光一起带到地下 去。

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之所以规模这么大,他就是要把生前的荣耀都带 到地下去,意图在天堂上继续享受。

相传秦始皇陵里什么东西都有,连秦始皇的棺椁都是金的。

秦始皇的尸体 就在里边躺着,地宫里水银很多,它模拟地面上的江河湖海,按照当时的地形 把河流引进来,据说他的棺椁就在上面飘着。

人抬头往上一看呢,地宫的顶上 镶嵌满了宝石,模拟日月星辰,什么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这儿全有,这就是 我们刚才说的视死如生。

秦始皇想把生前的荣华富贵都带过去,那么,其中的布局和设置一定对其 生前的生活有所展现,所以通过考古和挖掘,我们能够证实当年秦始皇的一些真相。

沉睡千年的秦始皇陵,埋葬了秦始皇一生的欲望,也埋葬了他的不死之心。

数目众多的陪葬坑,种类齐全、各司其职的陶俑,构成这座巨大的皇陵。

它定 格了千年前的历史,也一直聚焦着后世人的好奇心。

那么,如果秦始皇陵被打开,究竟能解开哪些遗留了千年的秘密呢?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其实只要一打开秦始皇陵,诸多谜团都会迎刃而解。

就拿秦始皇陵兵马俑 来说,就解决了很多疑问。

翻开《论语》,孔夫子生气时曾说过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就 是说,第一个作俑的人他会绝后。

为什么孔夫子这么生气呢?孔夫子认为,有 个有权势的人死了,他要用陶土做成兵马俑的模样,以此来作为陪葬。

后来有 人发现这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直接用活人来殉葬。

这多惨呀!有的帝王死了, 宫女跟着殉葬,妃子跟着殉葬,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

要没有当初作俑的人, 能有后边这事吗?所以孔夫子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他骂得对不对呢?大 错特错。

因为秦始皇兵马俑一开掘,才证明一个道理,就是先有活人殉葬,后 来觉得活人殉葬太残忍太浪费,才改成俑的。

这一点,《斉经》里头写得很清楚。

《诗经•国风》里的秦风,说的就是秦国的事。

其中有一篇叫《秦风•黄 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 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就是, 秦穆公死了,当时有一个姓子车的,家里有三个兄弟:子车仲行、子车緘虎、 子车奄息。

老大叫子车奄息,他就要随秦穆公殉葬去了。

来到秦穆公陵穴前, 他吓得都不行了。

旁边的人看了挺可惜,心说这么好一个人就给糟践了。

如果 能赎他的话,一百多个人愿意救他。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他活下来。

秦穆公死 的时候,春秋五霸是用活人殉葬;等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就改成兵马俑了。

这 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俑在活人之后,而非活人之前。

所以说始作俑者,其 无后乎,这句话是存疑的。

秦始皇陵一旦被打开,你就会发现,其实就好比揭开了一段尘封的传奇。

自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后,有关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地宫的设想,就不断被搬 上银幕。

《古今大战秦俑情》,书写了一段长生不老的爱情神话;而在《神话》 里,秦始皇陵中人可以悬浮,美丽的公主可以长生不老。

除了诸多被设定在秦 始皇陵里的美丽爱情,这座最神秘的皇帝陵墓,到底还有多少神奇的传说?

•关于秦始皇陵遭破坏的传说

有人要问,这么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就没被动过吗?

不可能,为啥?即便国家不挖掘它,那盗墓贼也会无孔不入。

现在,盗墓贼 是非常厉害的,因为强烈的利益驱动,他们肯定动过。

但又好像动不了,因为陵 墓实在太大了,光靠几个人是无济于事的。

能动得了秦始皇陵的,那一定是势力 大的集体盗墓,比如说项羽。

对项羽来说,也许这不能叫盗墓,他是来报仇的。

他为什么火烧阿房宫呢?项羽家人跟秦始皇有仇,有句话说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项羽是楚国人,他爷爷项燕当年死在秦国大将王翦手里,他叔叔 项良,也死在秦国的将领手里,所以说他跟大秦有仇,他得火烧阿房宫泄私愤, 这还不算他带十万大兵攻打秦始皇陵。

这破坏秦始皇陵,传说可就多了。

项羽派大将英布挖掘秦始皇陵,门刚挖开,里面万箭齐发,把士兵都射死 了。

接着,又飞岀些怪鸟来,差点儿把英布的眼睛啄瞎了。

后来里边又跑出一 些怪兽一通乱咬,英布一看挡不住干脆撤吧。

项羽不信,说我来。

项羽把陵墓 门打开往里一走,他惊呆了,眼前山川草木郁郁葱葱,连日月星辰都有,这地 宫简直别有洞天。

有人说万箭齐发,项羽挡不住撤出来了,其实这是历史传说。

也有人说,项羽带兵从南边和西北边挖沟,想把这座地陵挖开,结果干挖 也挖不动。

后来来了一个老头,鹤发童颜,他对项羽说,你记得秦始皇当年是 怎么死的吗?不就是动用天下兵力修秦陵然后修长城,你动用这么多人来挖沟 坏人陵墓,你跟秦始皇还有什么区别?项羽见言之有理,结果就没动,但留下 两趟沟,后来人们管它们叫霸王沟,这都有历史典籍记载的。

现在在秦陵周围, 人们仍能发现红颜色的土块,也就是大火烧过的痕迹。

据说,后来项羽以及别的军队也动过这土,想把这皇陵打开,但均无功而 返。

为啥?因为这座秦始皇陵实在太坚固了。

第一个是入口你找不着。

秦始皇修完陵墓之后,所有修陵的人都被封死在 里面,没有能出来的;第二个是陵墓本身厚重得吓人。

这座地宫的城墙高三十 米,厚度四米,连那排水沟都堆积了厚度达十七米的土。

上面有八十多米黄土 被夯实了。

这么坚固的皇陵,寻常的盗墓贼,加上过去落后的生产力,你绝对 不会轻易就能打开。

而且,那时候修地宫城墙是有标准的,如果这个城墙建好 了,三四米开外一箭射过去,只要这箭能插在城墙里,就得推倒重修。

地宫坚 固到这种程度,平常人谁还能轻易进去?

后来有人传说,也有进去的,一打开门,一行金色的大雁飞出来,然后就 是毒气,这人就进不去了。

那么,这金色的大雁飞到哪儿去了呢?话说三国的 时候有个叫张善的太守,有人贿赂他,请他办事,送给他一只金雁。

太守一看, 这金雁的毛下面写着,这是秦始皇陵的东西。

当然,这都是传闻。

后人为什么 编这个呢?如果秦始皇陵早就被盗墓贼打开了,谁都知道是咋回事了,就没人 编这个了。

这就说明,秦始皇陵还没有被人打开过。

•为什么现在不打开秦始皇陵

有人说,现在科技不行,就用炸弹炸开它,这种做法太鲁莽了。

其实,不 是打不开,而是不能打开,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现代人不能轻易尝试这个事儿。

为啥?你想要把它打开,你得先把上头那层土弄下来,说起来这个过程就太难 了。

咱们经常看一些考古节目,都得拿把小刷子一点儿一点儿往下刷土。

你要 使劲往下凿,一不小心都塌了,那文物就全完了。

但是你想想,秦始皇陵地宫有七十八个故宫那么大,你把那土刷下来得多 长时间? 一旦打开之后空气进去了,风风雨雨一洗礼,这还能保护得了吗?所 以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曾经有人也琢磨,说算经济账,你把它打开了,这每年 得吸引多少游客,一年好几个亿不成问题,我们用这些钱来保护它不是更好吗? 再者,如果打开它,所有的历史真相都能澄清,咱们用它验证《史记》,看司 马迁说得对不对。

但是更多的人反对这样做,因为曾经有血的教训。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明朝定陵的坟墓,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坟墓。

在二十世 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咱们有这条件把它打开。

很多考古学家心里头都痒痒 得不行,为啥?自己干了一辈子,就想知道其中的真相。

于是,十分匆忙地就 把定陵坟墓打开了。

一打开就出事了,里头保存的那些古代的绫罗绸缎,一遇 到日光便迅速氧化成灰烬,大量的纺织品、印刷品、壁画、彩绘迅速之间就都 坏掉了。

后来,甚至连万历皇帝的尸骨都让人给祸害了,不知道扔哪儿去了。

所以,后来挖掘明长陵和唐乾陵的时候,周总理都亲自出面了,说这事咱不能 再这么做了。

有人说那时条件不行,现在条件好了,开发之后咱用高科技保护呗。

一是 高科技能不能保护两千多年前地宫的东西很难说;二是即使短时间内能保护住 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也很难说。

在国际上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把几 千年前的文物打开了,用高科技没保存多长时间还是变坏了。

如果拿出来保不 住,那还不如让它在地底下封着保持原来的模样。

所以,很多有识之士认为, 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们就不能动它,这是对的。

我们都想知道历史真相,但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如果你打开了一件文物, 万一像埃及金字塔似的,打开一看里头也没啥东西,你说你失望不失望?其实 我们研究历史,一方面是探究真相,另一方面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力是无穷 的。

假如有人告诉我们,历史上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发生了什么,就跟写日记 一样,就像还原昨日的现场直播,你还想看吗?所以,万一秦始皇陵打开了, 里头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美好,甚至很苍白很空洞,那咱们这伟大的想象力就 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

所以,既然没有能力保护好两千多年前的东西,那就 最好不要打开。

不妨,就让它成为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地方,不知道那里是什么, 也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在科技还没有足够发达的时候,还是多留一点 儿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最好 的最有力的一种保护。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一 些史书和电视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都感觉秦始皇这个人非常神秘和古怪。

比如,他残 暴专制,他生性多疑,他好像不信任任何人,好像什么事都是他自个儿说了算。

但其实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皇帝即便可以统领天下,但个 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他要想治理天下,非得有四梁八柱给他帮忙。

就是再 多疑的皇帝,他身边也会有亲信。

但是,一个皇帝对亲信信任的程度、给予权力的大小,以及控制势力范围 的均衡程度,都决定了这个王朝的盛衰,决定了他死了之后身后事的安排是否 井井有条,是否能真实传达他的意愿。

秦始皇身边的近臣不在少数,那么,谁是秦始皇面前的大红人?谁能在始 皇面前说一不二?又有谁能够执掌大秦半壁江山?这个残暴多疑的皇帝,他到 底最信任谁?

•宦官赵高是如何上位的

要说秦始皇最信任的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宦官赵高。

在秦始皇驾崩的时候,赵高甚至能够篡改圣旨。

本来秦始皇是立长子扶苏 为皇帝,结果却变成了扶苏自杀,次子胡亥继位。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赵高 不是深得秦始皇信任,他猖狂不到这个程度。

赵高真和秦始皇这么亲近吗?这 倒也对。

因为历朝历代,皇帝身边最近的人,往往不是大臣不是女人,而是宦 官太监。

其实统计一下你就知道了,皇上跟太监在一块儿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太监最得皇帝信任。

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太监是被阉割了的男 人,在过去的封建王朝里,从没听说哪个太监能够领头造反,甚至能篡位当皇 帝。

太监身份比较独特,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太监的一切都属于皇宫,都是由 皇上给予的,所以大都比较感恩戴德。

皇上对太监的信任感来自哪里呢?你没有能力反抗我,你的一切都是我给 的,离了我你什么都不是。

那么,赵高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太监呢?这个问题在 历史上有很大争议。

有人说赵高的爸爸受了宫刑,他的夫人、小妾也都跟着进 了宫,于是年幼的赵高连带着受了宫刑,打小就成太监了。

宫刑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要你断子绝孙。

作为一种刑罚,如果你在受宫刑之前有儿子了,那对不起, 儿子也得受宫刑,所以有人说赵高是名正言顺的太监。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那个时期的宦官分为两类:内室宦官和外室宦官。

宦 官就是在皇上身边服侍他的人,有在外边服侍皇上的,也有在里头服侍皇上的。

赵高属于内室、外室之间的宦官,不好给他确定具体身份。

其实,皇上身边的 人不一定都是被阉割的,有被阉割的,也有不被阉割的。

不管赵高是不是真的太监,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恐怕赵高是离秦始皇最近 的。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句话,赵高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一切都是靠 他个人奋斗得来的。

赵高心眼灵活,善于拍马屁,喜欢揣摩圣意,所以他把秦始皇算是琢磨透 了。

赵高知道秦始皇虚荣心强,好大喜功,爱讲排场,比如他出行的时候驾着 的车就很有气派,就跟现在那个仪仗队似的。

秦国吞并六国之后,赵高仔细研 究了其他六国的仪仗队,去粗取精,专门挑最好的马匹,然后按照秦国的方式 训练,最后组成了一支仪仗队。

从外边一看,这车队浩浩荡荡、遮天蔽日,真 是气派。

秦始皇坐到里头一体验,非常舒服!秦始皇很高兴,大加赞赏,不禁 对赵高多了几分信任。

因为赵高表现出色,秦始皇就命他掌管宫廷礼仪。

就像 现在的三军仪仗队必须有一个领头的,赵高的职位就相当于这个领头的。

以此为起点,赵高开始一点点儿获得秦始皇的信任。

一有什么大事小情, 秦始皇都愿意把最贴身的事交给他。

比方说发布个政策,你得有皇上的玉玺大 印盖,这枚大印在谁手里呢?就在赵高的手里。

天下不管发布什么政策,最后 想获得批文,都得找赵高来盖印。

赵高当时的官衔虽然不高,却是能直接掌握 国家机密的极少数人。

时间一长呢,赵高就开始逐渐接触各种政务。

有时候秦始皇批了几个政务 感觉累了,就招呼赵高,你来圈阅得了,你看完就画个圈。

就这样,赵高一点 点儿掌握实权。

赵高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字写得好。

秦统一六国之后,繁 复的大篆就改成了笔画简单的小篆,为了让天下人有个范本,当时有三个人写 了三篇范文,也就是手稿,丞相李斯写了一篇,太史令写了一篇,第三篇范文 就是赵高写的。

因为赵高的字写得相当漂亮,结果就作为范文被推广下去。

所 以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赵高作为亲信在秦始皇身边的核心地位。

但是这样一来,赵高难免癫狂,就开始利用这种身份干点儿坏事。

比如收 受贿赂、贪赃枉法等,后来终于东窗事发了。

那时候大秦律令很严,但赵高身 份特殊,所以有点儿难办。

况且,赵高十分精通大秦律法,就相当于现在法律 系讲师的水平。

秦始皇说,你是法律系讲师,你这是知法犯法,这不能饶了你。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赵高就被交给文官蒙毅来处理。

蒙毅一看,按照大秦律 令,得判死罪。

赵高说,我死前得见皇上一面。

赵高一见秦始皇就哭了,说我 对你忠心耿耿,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我就犯了这点儿小错,不就收了点儿钱么, 你还不能饶了我吗?结果,赵高硬生生把秦始皇的心给哭软了,不仅原谅了他, 而且官复原职。

这下倒好,啥事都没有了。

我国历朝历代,皇上宠信太监的事数不胜数,恐怕就是从秦始皇宠信赵高 开始的。

在日常生活上,赵高把秦始皇伺候得很舒服,所以秦始皇很多时候就由着 这个小人肆意妄为。

其实秦始皇心里也知道赵高是个小人,但他认为赵高不会 带来太大的祸患。

可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身边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后来竟跟自己 的二儿子胡亥合伙,最终把大秦的天下给葬送了。

说到底,秦始皇信任赵高,也仅限于生活层面。

如果是一些国家大事,秦 始皇最想商量的人是谁呢?当然非丞相李斯莫属。

李斯本来不是秦国人,当他到了秦国之后,兢兢业业帮助秦始皇来实现吞 并六国的愿望。

可以说,李斯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关于怎样吞并六国,他有 一套自己的思路。

而这套思路恰恰和当时野心膨胀的秦始皇不谋而合,所以秦 始皇很欣赏他,二人的交情非常好。

当时,由于秦国受到一些国外间谍的影响,秦始皇很恼火,随即下令,把 所有的外国人统统都撵出去,绝不准许外国人在秦国当官。

为啥?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而李斯也是外国人,见此情景,冒着死罪的危险,写了一篇很有名 的文章,叫《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很多朋友应该读过。

李斯就建议秦始皇说,秦要吞并六国,非 得吸纳六国的人才不可,你得争取储才尽用,让更多的人为你效力。

其中就有 一句名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 山不挑细石,所以才那么大,江海不择细流,所以才那么深。

百川汇聚东海, 我都吸纳你。

如果你想吞并天下,就不能分谁是哪国人。

果然,秦王一看写得 很好,一高兴,就把逐客令取消了。

秦国强大靠的是什么?前有商鞅变法,后 有范雎远交近攻,这些人都不是秦国人。

秦能吞并六国,李斯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李斯对秦国还有哪几个贡献呢?

首先就是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国的文字统一使用 小篆,货币统一换成秦国的大钱。

同时,李斯还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就是废掉封建制,改成郡县制。

以前各国实行分封制,我封你一块土地,你就 是这儿的王。

自秦朝开始,就不再进行封土建疆了,所有土地都是秦始皇说了 算。

那么,什么是郡县制呢?以一定范围设一个郡,郡下有很多县。

我们现在 的省、市、县这个模式,其雏形就是李斯提出并确立的。

为什么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呢?就是 说中央的命令可以从郡覆盖到县,一切以中央为中心。

在封建制时期,比如说 西周,周朝名义上是最强盛的,谁都得听它的。

可是下边的齐、楚、燕、韩、 赵、魏、秦七国,谁也不听它的。

而且它的命令只能传达到诸侯那儿去,至于 诸侯怎么办,那就是人家诸侯自个儿的事了。

所以李斯的这个政令,可谓抓住 了要害,最终促成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因为李斯贡献很大,以至于秦始皇临终的时候,首先想到把李斯叫到身边, 告诉他要立长子扶苏为太子。

换句话说,秦始皇对李斯有托孤之意。

就像刘备 临终前,把诸葛亮叫到身边,嘱托他好好辅助后主刘禅,如果他值得辅佐你就 辅佐,不值得辅佐你就废了他。

只有一起打天下的哥们儿,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言外之意,你是一个值得托付大事的人。

秦始皇也可能不喜欢李斯这个人,但是他知道李斯能担当大任,值得信任。

而且在秦始皇生前,李斯的儿女,要么娶了秦始皇的女儿,要么嫁给了秦始皇的 儿子。

因为两家是儿女亲家,所以说在政治上得到信任的,李斯是最亲近的人了。

李斯和秦始皇关系很亲密,但他未能最终影响大秦帝国的走势,其关键问 题在于,他手里没攥着兵权。

纵观历朝历代,皇上喜欢信任谁呢?信任文官。

虽然你雄才大略,但你没有多少硬件条件。

比方说你想造反,秀才造反,三年 不成,你的兵在哪儿呢?

皇上最担心的人是谁呢?手握兵权的人。

他一旦要造反,完了,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

李斯没有兵权,谁有兵权呢?下面说到的,就是秦始皇也很信任的 大将蒙恬。

蒙恬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是因为什么呢?蒙恬祖祖辈辈就给秦国 效力,一门忠烈都是武将。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有一个术士给他献上一本书, 一本能够预测未来的书。

书上说,亡秦者胡也。

这胡是谁呢?是来自北方匈奴 的胡人。

于是,秦始皇就派大将蒙恬率百万大军出击匈奴,结果,匈奴就一直 被打得往北走。

秦始皇还不放心,蒙恬就想了个办法,咱们再沿着黄河建几个要塞,也就 是四座小城,随时发布信号,以此阻挡南下的匈奴。

秦始皇一看,要玩就玩大 的,你给我接着干,除了黄河那边,从甘肃一直到辽东全都给我建立要塞。

这 就是咱今天说的万里长城。

蒙恬不单单是军事将领,还直接当上了监工,负责修建万里长城。

蒙恬手 握百万重兵,相当于大秦王朝大半个江山。

所以你要说秦始皇信任谁,武将里 最信任的就是蒙恬了,不然不会把兵权交给他。

但话说回来,亡秦者胡也,其实那胡不是指匈奴胡人,后来才知道, 是秦二世胡亥。

因为秦始皇误会了,所以才跟匈奴开战了。

但蒙恬也因此获得 军事权力,并开始受到秦始皇的信任。

但这种信任呢,多少还是掺着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

蒙恬有个弟弟,就是 前边说的判赵高死刑的蒙毅。

蒙毅在朝里也是身居要位,秦始皇每一次出行都 带着他,所以朝臣都认为,谁跟蒙氏兄弟都争不了宠。

你看人家,一个在外边 手握百万雄兵,一个在朝里掌握朝廷大权,你说这得多受宠!

其实,这是秦始皇对蒙氏兄弟进行分而治之的牵制之策。

你蒙恬要想造反, 你得担心朝里你弟弟的身家性命,你家里人可还在我这儿呢!而这蒙毅真要有 什么想法的话,随时可以让他哥哥蒙恬回来解决问题,蒙毅自然不敢有二心。

秦始皇之所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其实是为了让蒙氏兄弟互相牵制对方。

说到底,秦始皇还是不完全信任蒙恬的。

•秦始皇到底最信任谁

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不是赵高,不是李斯,不是蒙恬,不是蒙毅,那么,他 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谁呢?

其实,秦始皇最信任的人,是他的大儿子扶苏。

有人说,不是胡亥也很得 宠吗?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他的这种宠爱,就相当于把他当作一个小宠 物。

可以陪伴、玩耍,但不能有所重托。

而秦始皇真正要托付天下的,是他 的大儿子扶苏。

在古文里,扶苏二字,从字面上讲,就是枝叶繁茂的意思。

秦始皇给 儿子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振兴国家,传承天下。

可是扶苏跟秦始 皇不是一路人,秦始皇独断专行,凶狠残暴,但扶苏是一个很有人文精神的人, 生性善良,什么事都不愿意做绝了。

所以,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上,二人经 常分道扬镰。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

像焚书坑儒这种事情,扶苏坚决不同意, 他说天底下的读书人,是对国家社稷大有用途的。

你这么滥杀无辜,天底下的 人怎么看你?秦始皇十分生气,心说我推行政策,你居然带头反对我!于是, 他想了个办法,把扶苏撵走。

撵到谁那儿去呢,蒙恬那儿。

去干吗呢?跟蒙恬 一块儿修长城。

他让扶苏跟蒙恬搭班子组合,镇守北方边疆,其实这是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触龙说赵太后》,这个老臣对赵太后说过一句话, 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就是说你要爱你的孩子,你得为他长远考 虑。

假如将来有一天你走了,你的孩子寸功未建,下边人靠什么拥护他?秦始 皇就想通过这个办法,一方面,让扶苏在外面磨炼磨炼,做一个铁石心肠、勇敢坚毅的君主,另一方面,让扶苏跟蒙恬一块儿守边疆,学习怎么带兵。

镇守 边疆,说起来也算大功一件。

最后,让他牵制一下蒙恬,监视蒙恬。

秦始皇派遣扶苏是一石三鸟,更多的是寄予百分之百的厚望,希望 扶苏成材成人,能够把天下继承下去。

可是没想到,秦始皇东巡病重,没等回到咸阳,就半道驾崩了。

临死之前, 他把李斯叫过来,嘱托要立公子扶苏。

但此时,赵高对李斯进行威逼利诱,与 胡亥形成联盟,逼长子扶苏自杀,然后立胡亥为帝。

这件事反映了什么呢?秦 始皇生前信任的这些人,长子扶苏和掌兵权的蒙恬,因为在外边没法控制核心 权力,而在身边的李斯和蒙毅人数又太少,一旦对手结成利益同盟,他所有的 遗愿都将土崩瓦解。

所以,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封建王朝的皇帝普遍多疑。

皇帝高高在上, 真可谓高处不胜寒。

我国古代普遍实现中央集权机制,皇帝一人独裁,什么事 一个人说了算,翻脸比翻书还快。

所有的国家核心机密,除了掌权者掌握以外, 身边少数亲信也可能大权在握。

这个掌权者一旦驾崩,这些亲信一反手,就可 能导致整个局面翻盘。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