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20年代三星堆被发现以来,就有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神秘的文明。
第一个问题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第二则是延续了长达2000年的三星堆文明,为什么突然在3000年前诡异地消失了?
俗话说人留名雁留声”,按理说创造出如此辉煌文明的三星堆人,在四川盆地那种四面天险鲜有外敌的情况下,不应该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才对,但如今除了广汉鸭子河畔那深邃久远的遗迹,整个中国都再也找不到半个三星堆人。
2001年成都市区内一个沉睡了近3000年的地下都城横空出世, 加之去年对三星堆的进一步发掘,才终于揭开了这个困扰几代人的旷世之谜!
第一、地下成都”是怎样被发现的?
歌手赵雷在歌曲《成都》中曾这样写道: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赵雷在这首歌曲中深情倾诉的是一个地上的成都,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地下,在地底的深处,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3000年前的成都”呢。
2001年2月8日,这一天刚刚过完元宵节,中房集团成都蜀风花园项目部正式复工,按照工程计划,当天要开挖该楼盘的下水道。
但就在挖掘机一斗一斗开挖时,倾倒在一旁的泥土中却突然出现了大批量的象牙、玉器乃至青铜器等物。
工地上顿时轰动了,大批的工人跑到施工现场围观,而项目部的施工负责人,则在发现文物的激动和颤抖中拨通了文物管理部门的电话……
专家们闻讯后迅速赶来,并对挖掘机挖出的浮土进行了仔细清理,但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仅仅是现场挖出的一小座土堆里,就清理出了高达1200件的珍贵文物。
发现文物的地方是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村,地处二环路外侧,在现代成都的广袤城区下,属于不折不扣的闹市中心。
金沙遗址玉镯实拍,形制已与现代玉镯基本没有区别
当时其实不少人以为是挖出了某个古代大型墓葬,但随着后来进一步的勘查,专家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占地面积高达5平方公里的远古都城!
众所周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及玉器,这足以证明三星堆是古蜀国当时的都城,但为何在距离三星堆50公里之外的成都市区内,又出现了一个都城呢?
根据研究结果,三星堆存世时期大约为距今5000—3000年(百科上数据该改了),而金沙遗址的时期约为距今3200—2600年,很明显金沙遗址要晚于三星堆。
金沙遗址的发现,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了一个自三星堆发现以来就一直未曾解决的问题——三星堆文明的消亡之谜!
长期以来,有关三星堆文明如何消失的问题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如此辉煌、发达的文明怎么就突然不见了?
遗址遗迹等方面的物证还好说,毕竟它们都埋在鸭子河畔,未来逐渐发掘出来便是,但人呢,那么多的三星堆人到底去哪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而现在金沙这座地底都城”重现人世,似乎为解开这个谜题闪现出了一道希望的曙光。
第二、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三星堆是古蜀国的都城,金沙遗址也是古蜀国的都城,而金沙遗址又比三星堆年代靠后。
按正常逻辑来讲,应该是金沙遗址完全继承了三星堆文明。
遗憾的是,如果事实真相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请注意,金沙遗址的出土器物虽然有一部分与三星堆是风格一致的,但还有一部分物事,却是和三星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为确保各位有个直观感受,直接上图看图说话,以下都是我亲手拍摄的稀世珍宝。
3000年前金沙古人使用的首饰,精美异常、举世无双,关键是它的形状——海贝形。
三星堆曾出土5000余枚海贝,日本熊本大学专门搞海贝研究的学者曾对这些海贝进行过探源,发现这些海贝产自印度洋。
四川地区深处内陆,海贝极其罕见,所以金沙遗址这些玉佩饰的海贝造型很可能是受到了三星堆海贝实物的影响。
此物全高仅19.6厘米,比一个巴掌稍大些,注意它的手势
这个青铜立人的造型与三星堆风格就相当接近了,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下面是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可以相互对比一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形制巨大,通高2.62米,前图那个小立人可算是它的迷你版
此物我是近拍,其实际大小其实和人脸差不多,只有19.5厘米高
这个一看就是三星堆风格,不必多说。
这些出土的重宝表明,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明二者间显然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那么问题来了,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看一下这些器物,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祭祀用品。
三星堆出土的无数器物早已证明,三星堆是一个典型的神权文明,宗教在三星堆文明中处于最高层级的统治地位,而金沙遗址这些出土器物表明金沙的祭祀文化也相对发达,而且这种祭祀风格与三星堆系出同源,换句话说,金沙遗址继承了三星堆的神权文化。
这就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之间的最大联系。
讲完了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再看看金沙遗址与三星堆的不同之处,同样是上图看图说话。
尽管三星堆也曾出土过极少量的玉琮,但金沙遗址的这件玉琮,无论是从器型还是个头上看,都更近似于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琮,和金沙遗址出土那件相比,任谁都能看出相似之处
以上这些东西,显然就与三星堆没多大关系了,反而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文明更为相近一些,所以金沙遗址并不等同于三星堆,所以它就叫金沙遗址,而不是被称为小三星堆”。
为什么金沙遗址这么奇特,既继承了三星堆文化的特点,又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因子在内呢?
得益于去年重启的三星堆大规模发掘,在为我们揭示这个问题答案的同时,也解开了三星堆文明是怎么灭亡的”这一千古之谜。
自2020年10月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启动了对三星堆3号至8号坑的进一步发掘,前段时间各种上新”让人目不暇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些上新”的背后,考古专家们还另有重大发现!
原本考古学界对三星堆的年代推测为距今5000—3200年前,但最新的4号坑碳14鉴定结果表明,三星堆一直持续到了距今2966年的时间,即比原来判断的年代还要多存在了200多年。
前文曾讲过,金沙遗址年代为距今3200—2600年前,换句话说,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有200多年时间是同时存在的,而这一点,正是解开三星堆衰亡之谜的关键!
大约在3200年之前,此时古蜀国的文明中心依然是广汉三星堆,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已是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蜀都城最后的辉煌,在漫长的时光洗礼和历史客观规律的作用下,曾经繁华无比的三星堆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最后的衰落。
而就在此时,一座新兴的城市在辽阔的成都平原上崛起——金沙古城。
这里土地更加肥沃、交通更加便利。
这件东西恐怕很多人没见过,金沙遗址金冠带,那么它究竟干嘛的呢?看下图
《封神榜》纣王截图,金冠带就这个意思,金沙遗址和同时期的商朝年代差不多,当时人时兴戴这个
因此在后面200多年的时光中,三星堆人和成都平原上的其他人群不断向金沙古城迁徙,金沙遗址吸收了诸多外来人口,并一一将这些人带来的不同文化兼容并蓄,变得越来越繁荣,而三星堆人口却是不断迁徙出去,越来越少直到被最终废弃,在距今约2900年的时候,金沙遗址已彻底取代了三星堆,成为古蜀国新的文明中心。
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的一兴一废……表明古蜀国都城由三星堆遗址迁移至金沙遗址。
(《三星堆城址废弃年代再考》,四川文物,)
金沙遗址这个新的古蜀都城,在继承了三星堆祭祀文化的同时,也海纳百川汲取了当时其他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从而形成了金沙遗址这个独特的包容性文明。
而这一点,恰恰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地起源说,并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各地起源的不同史前文明在交流、融汇中进一步升华的宏大历史进程。
在经历了三星堆、金沙的辉煌之后,古蜀国建立起了开明王朝,开明王朝治理蜀地共计300余年。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领秦军入蜀,末代蜀王领兵与秦军战于葭萌关(今广元昭化),蜀军大败,开明王朝灭亡,至此巴蜀之地并入秦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盘之一。
秦军军阵,古蜀开明王朝败的不冤
所以三星堆人并没有消失,虽然今天我们已找不到任何一个纯正的三星堆人,但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深处,一直都留存有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留下的不灭历史印记。
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三星堆人的历史后裔,三星堆并未消亡,而是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化身亿万,最终化作了你我而已。
沧海桑田、日月变幻,在成都平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蜀人民从旧石器时代走向新石器时代,又从新石器时代走进青铜时代,展现出的是一曲人类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落后走向繁荣的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
金沙遗址建筑复原图,三千年前的成都
这是三千年前的成都,还有四百年前的明代成都,以及镜头下的现代成都,
地下的成都如今只剩下一个个考古探坑,无言细述着几千年前的成都往事,而明代成都也只留存于古籍史册上,留给后人凭吊和追忆,唯有这镜头下的成都,却是如此鲜活,似乎都能闻到那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
三星堆没有消亡,金沙遗址也没有没落,这张镜头下的成都便已证明,那太阳神鸟早已穿越三千年的漫长时光,如今重发生机,正展翅高飞奔向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崛起和复兴!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