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
这些巧妙而神秘感十足的文物到底是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又是谁创造了这样灿烂辉煌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呢?
在考古学家眼里,时间”是最有魅力的词语,一方面它展现了文物的古老性,时光流逝,文物依旧,器物和时间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共振。
另一方面,时间也代表着科学与理性思维的光芒,考古学家综合多种方法来判断一件器物、一个遗址及一种文化的年代,从而揭露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来源丨国家文物局官网
恰如长期以来对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争议,这次在科学探测法的帮助下,也基本得到了确认。
在这一轮的三星堆考古中,考古学家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Carbon dating),最终得出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公元前1012年。
可见,对于文物年龄的认定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测或者毫无根据的猜想,而是基于科学手段的合理研判。
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物年龄的测定上,碳十四(碳14、C)测年方法正在显示出其强大的能力。
1
碳14法如何揭开文物的时间面纱?
碳元素(C)是自然界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主要有三种同位素(质子数都为6,但中子数不同),即稳定同位素C、C和放射性同位素C。
其中,C最常见,C含量较少。
那么,C是怎么来的呢?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气中氮原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发生改变,原来的7个质子变成了6个,形成一种分子量是14的碳同位素——C。
碳同位素C的形成示意图
来源|百家号
C无法单独存在很久,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最终形成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和人类则因为食用植物而间接吸入C。
在生物活着的时候,会一直通过呼吸作用保证自己和自然界的碳交换,因此体内的C和C浓度与环境中的保持平衡。
碳14发生β-衰变,变成更稳定的氮14
来源|腾讯网
由于具有放射性,C会发生β衰变,变为N。
因此,一旦生物死亡,生物遗骸中的C含量就逐渐减少,而碳C的含量保持不变。
如果想要知道这一生物的死亡时间,只需测定其C与C的含量比例,并依照C的放射性衰变公式进行计算。
C衰减到原来质量一半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经测定为5730年(我国采用的标准)。
生物体和自然界的碳交换及碳14的衰减示意图
来源|webexhibits.org
通过C来测定时间的方法也经历了从粗略到相对精确的阶段。
该方法出现伊始,测量的是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β线,其弊端在需要的材料多且精度不够。
直到70年代AMS法(加速器质量分析法)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尴尬局面,用加速器确认C的原子数量不仅耗费更少的测试材料,同时在年代测定上的精准度也大大提高了。
2
碳14法真的准确吗?
虽然碳14测定法在考古学上应用颇广,但是,单纯依靠碳14测年方法是不够的。
因为如今的我们无法获知文物当年所处环境的大气中的碳14水平,只能在理想前提下假定数千年来大气中的碳14水平一直保持不变。
但实际上,大气中的碳14浓度是有所波动的,因此利用现代碳14放射性标准测定的遗存年代就会存在不小的偏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借助树木年轮法进行年龄矫正。
树木年轮
来源|unsplash
在我们无法直接得到当年大气中的碳14水平时,树木年轮却通过其生物特征记录了当年大气中的碳14放射性比度的相对变化情況。
因为气温、降水的差异,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年轮会有疏密变化。
乌普萨拉大学展出的古埃及鳄鱼木乃伊
来源丨惠俊博
选取同一气候区,当我们把不同时期、同一树种的树木年轮信息综合起来,由近及远进行排列,就制成了年轮变化表,其精度可以达到一两年的误差。
以碳14年代为纵坐标,树轮年代为横坐标,就得到了树轮年代校正曲线。
将碳14测年得到的数据放在校正曲线中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校正后更加准确的年代,即日历年代。
碳14测年方法和树轮年代校正曲线相互补充辅正,就可以揭开文物的时间密码。
3
考古中的时间测定法
知道碳测年法的原理后,我们也能很快了解到它的局限性:这种方法能测定的样品只能是曾从大气中获取碳的有机物质,如木炭、木材、骨骼、纸张、皮革等。
但是文物的类别远不止这几类,同时碳测年法也只能准确测出五六万年以内的古物。
来源丨新华网
因此,在考古学中,还有不少其他的时间测定法:如地磁断代法,即利用考古遗存中的砖瓦、陶器等遗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热释光断代法,利用陶器和火烧土绝缘晶体的热释光现象断代;还有主要针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检测死亡动物骨骼与地下水交换吸附得到铀的铀系断代法等。
乌普萨拉大学展出的古埃及文物
来源丨惠俊博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发掘出土后,先后经历信息整理、文物修复、背景研究等等步骤,我们才有可能在博物馆一睹它的真容。
走进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附在一旁的小铭牌,上面一般会记录文物的出土地址,介绍文物名称及年代等信息。
曾经的我们或许会忽略这些介绍,但今天知道了文物年龄的测定之难后,之后可别忘了细细品读哦。
的三星堆文明,也在世界考古学中有着世界第九奇迹”之称。
从它被人们发现开始,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它们不断的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令人难以想象的谜团,有的甚至还有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
在1929年,当地的农民在自家院宅附近挖水沟的时候,发现了一坑的玉器,并且十分的精美漂亮,从此,人们开始对三星堆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到了1986年,人们在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商代的大型祭祀坑,坑中有着上千件的稀世珍宝,轰动了全世界,还被外国媒体广泛的报道,瞬间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三星堆文明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面具人像,这些人像有着高高的鼻子,深邃的眼睛,嘴很宽,耳朵很大还穿着孔,根本就不像是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说这些三星堆文明其实是外星人留下来的,而且还说在几千年前,外星人遭遇事故来到了地球,教给了原始人知识后离开。
我们从中并不能推断出三星堆的起源,在这些器件的身上,也没有留下任何一个文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有科学家说,三星堆人或许是来自其他的大陆,三星堆文明或许是很多文明的集合。
三星堆中出土的大多都是些祭祀用品,并且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尤其是这些青铜人像的造型以及符号图案,与世界上的玛雅文化等非常相似,同时在这些出土的文化中发现的大量人像,至今也没有人研究出它们到底是谁的形象,在祭祀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三星堆文明至今还是有待人类探索的,或许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可以得出符合历史的结论。
1/212下一页
据了解,自从人类社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和进步之后,便开始想要着手探索古代文明,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也会不断地出现一些,难以找到任何解释的未解的之谜。
各种难以理解的谜题备受瞩目的三星堆文明,一直都是科研学者的重点探索目标。
从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大都有着灵异的造型结构。
除此之外,三星堆文明的古代是十分悠久的,所以关于它的古代谜题,是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的。
三星堆文物通常会以超现实的独特造型。
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或许有大多数人都非常好奇,看起来像科幻影视剧中的外星生物一样的文物。
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古代背景和故事,它们到底有着什么神奇的来头,最重要的用途又是什么,成为了人们最想要找到的答案。
意外的惊人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本来是非常偶然的,据说是在1929年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某个小村落中,一名普通的村民在和儿子外出淘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坑道。
走近一看,发现坑洞里全部都是玉石器。
这可把父子二人惊呆了,他们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
在1934年,一支考古队专门来到此地,对该遗址进行了短短10天的调查研究。
据了解,当时刚好处于战争时期,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所以研究工作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迷雾重重在1980年的时候,我国考古人员才开始,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人们将从该遗址内挖掘到的大量文物古迹进行整理归类,想要分析出,所有文物大致的年代关系。
三星堆文物的造型是非常吸睛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底蕴,才可以制作出如此独特的文物,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截至目前,三星堆人的真实身份仍旧迷雾重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