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持续吸引着公众关注
今天(6月13日)上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
有哪些新发现?一起来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祭祀区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在7、8号祭祀坑里,发现了大量造型前所未见的精美青铜器。
这些颠覆现代人想象的文物造型,再证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独特面貌。
此外,还在祭祀区周边发现了大量小型祭祀坑和建筑基址,为认识三星堆祭祀区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
7、8号祭祀坑发现大量造型前所未见文物
2019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6座祭祀坑,次年10月开始了正式发掘。
一年多来,三星堆6座祭祀坑已累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近完整器超过3155件。
其中5号坑发现的黄金面具,3号坑发现的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奥特曼”诸葛亮”等文物,早已成为走红全国。
记者了解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发掘进度不一。
迄今为止,3、4号祭祀坑已结束发掘,5、6号祭祀坑整体切割搬迁到文保中心进行实验室考古,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7、8号坑则再度发现大量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7号坑文物在象牙之下,主要是小件青铜器和玉器,其中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等较有特点,尤其一件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成为镇坑之宝”。
这件文物的青铜网格为浑铸法打造,却在网格中存放了一件椭圆形玉石,推测可能刻有符号或者覆盖丝绸等。
8号坑则揭露出大量体型巨大且造型前所未见的青铜器。
在此前曾经公布的铜巨型神兽、铜神坛之外,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立人像、铜龙、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等文物,造型均为中国青铜时代前所未见。
据介绍,这些器物功能有的是祭器,有的则可能是祭祀场所的装饰构件。
它们的发现,将为揭秘三星堆人为何把大量珍贵文物埋入地底提供珍贵线索。
这次上新”的宝贝
名字和实物都十分玄妙
一起来欣赏下↓
再次发现大量小祭祀坑和新建筑基址
在三星堆6座祭祀坑持续发掘之余,考古人员继续对周边进行了勘探发掘,在考古大棚周边另有重要发现——不仅发现一处近86平方米的大型建筑遗迹,还发现了大量小型祭祀坑,可能是古蜀人祭祀专区所在。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据介绍,新发现的建筑遗迹位于考古大棚西侧。
2020年考古人员勘探时发现,去年10月正式发掘。
截至目前,考古人员不仅确认了它的面积,还在附近发现类似建筑,意味着此处可能存在一组建筑群。
紧临8座祭祀坑的建筑群是否就是三星堆祭祀时的神庙?相当值得期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8座祭祀坑的周边,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大量矩形沟槽、小型圆形或矩形祭祀坑,其中发现了金器、有领铜瑗、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凿、绿松石和象牙等珍贵文物。
目前,考古人员仍在继续勘探发掘,争取找到祭祀区的边界,确认其面积大小,以便对探索古蜀国都城的形成过程和都城功能分区提供帮助。
根据目前的一些初步材料,考古人员推测三星堆祭祀区很可能是一个接近矩形的台地,面积大概是13000多平方米。
多座祭祀坑埋藏年代一致 均为商代晚期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一向备受关注。
民间不时有人认为学术界故意压低三星堆的年代,以免出现把中原文化比下去的情况。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冉宏林介绍,根据6座祭祀坑碳十四测年,大多数坑的年代确为商代晚期,大约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
据介绍,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自2020年10月开始正式发掘时,就把测年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学术课题。
在4号坑发掘时,研究人员在竹炭灰烬层采集了15份样品,最终在碳十四测年时,得到6个年代数据。
年初,4号坑测年率先出炉,95.4%的概率在距今3148—2966年左右,属商代晚期。
此后,相继投入发掘的6座祭祀坑全部采集测年样品共计近200个。
经过贝叶斯统计树轮校正计算,明确几座坑的埋藏年代大概率落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范围之内。
此外,遗址区内出土的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
因此,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黄牛、野猪可能用于祭祀
除了碳十四测年,三星堆祭祀区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同样成果丰硕。
此前发现了大量的丝蛋白残留以及丝织物残留,并且在4号坑灰烬层中发现了竹亚科、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亚科占90%以上,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该结果对研究四川盆地同时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碳化稻种子,考古人员认为可能是不小心洒入其中,却也能够证明当时的三星堆主食应该就是大米。
有意思的是,6座祭祀坑虽然有机物质存在严重降解,但仍然能检测到丰富的有机物质。
其中,脂肪酸分析说明祭祀坑存在明显指向动物脂肪的有机物证据。
蛋白质组学检测到黄牛、野猪蛋白质成分,结合商周时期的祭祀特点,黄牛、野猪在三星堆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采用红外复烧测温方法,得知4号坑灰烬层燃烧温度为400摄氏度左右。
这为确认三星堆先民是否把器物堆放到坑内再进行燃烧还是在坑外燃烧的祭祀行为,提供了宝贵线索。
铜圆口方尊。
摄影 余嘉
三星堆文物将陆续清理修复
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精美文物,它们何时与公众见面也备受期待。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谢振斌介绍,目前出土文物清理及保护工作已在同步进行,未来相关文物将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以及博物馆新馆与公众见面。
据介绍,三星堆6座祭祀坑一直在一边考古发掘,一边进行文物清理工作。
目前已经清理青铜器77件,玉石器120件,金器44件,象牙678根(段),象牙雕刻残件46件。
经过精细、规范化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大口尊、圆口方尊、顶尊跪坐人像、顶坛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及金面具、金面罩等一批重量级”器物实现了站立”并面向公众展出。
未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开放理念,邀请全国高水平文物保护修复及相关研究队伍,参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前期的保护研究和整理工作,为文物修复提供依据支撑和技术积累。
(封面新闻综合)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2)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共计三点。
1、世界奇迹 ;2、幻想某种规模巨典范 ;3、亚洲文明剪影。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评价过圆明园,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