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到金沙遗址,未完待续…
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公众领域,三星堆都是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考古遗址。
三联书店近期出版的作《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以三星堆遗址为出发点和核心,对宝墩遗址和金沙遗址,也进行了深入采访考察,并将视野放大到整个长江流域。
据悉,该书的作者团队在发掘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前站长陈德安等学者,以及专家如北大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和社科院考古所施劲松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权威解读三星堆遗址,还涉及神话与史实、发掘研究历史和现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很多学术上的争议和大众的疑惑。
同时,除了三星堆遗址,对于它的前身”宝墩遗址以及它的后世”金沙遗址,也进行了深入采访考察;由此建立时间坐标,从比较完整的时空框架上,瞄准三星堆,而不是孤立地观察这一个遗址。
仅仅停留在三星堆是不够的,作者们又将视野放大到整个长江流域,为读者拓展更大的知识背景。
书中对专家学者的访谈,提供了大量权威资料,破解了以往存在的很多误解和谜题。
考古是一门枯燥又有趣的行业,作为大众,要真的了解我们的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需要专业人士的解读,也需要通俗的表达方式,我们节选书里部分内容,以便让读者能站在历史更广阔的角度去了解其中的奥秘。
三星堆的发掘还未结束,古蜀文明还有哪些秘密,我们未曾了解,当面对这些出土文物时,接下来的考古发掘工作依然值得期待。
一
三星堆”,其实是遗址区中的三个土堆,有学者认为这三个土堆曾经是一道相连的城墙,而现在残损的三个土堆只剩下半个了,高度也比从前降低了些。
陈德安是1986年发掘祭祀坑”时的考古队队长,他清楚地记得,那年的7月,金杖、金面具、龙虎尊、青铜人像陆续出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下世界。
而1号坑刚刚发掘结束,2号坑就被发现了,连续出土的两个坑,使它们相互之间成为参照,提供更多的互补信息。
2号坑露出来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件青铜头像,虽然只有一角,却是仰面朝上。
青铜的,阴森的,冷峻的,毫无一点表情的3000多年前的人像。
从这个头像开始,一个更庞大的青铜世界被打开了。
与1号坑共420件出土遗物相比,2号坑出土遗物的数量要多得多,也精美得多,1300件的出土遗物中,有735件是青铜器,其余有金器61件,玉器486件。
直到现在,每一个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东西的人仍然会发问:这些青铜器是从哪里来的?做什么用的?
大多数说法认为,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类似,都是祭祀用品。
同时期中原商王朝的青铜器,更像是人与神之间的一般中介物,是一种沟通的媒介。
但在三星堆的宗教系统中,这种介质不再是几何形的器物,而是神像或祖先本身。
从现在的考古来看,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但这些神像可能成为我们解读三星堆最直接的渠道。
它给出的信息量和信息价值既与文字不同,也与中原青铜器物不同,其他文化要猜统治阶级什么样,三星堆却有明确的形象,给我们提供了统治阶层的很多信息。
”孙华解释说。
施劲松认为,1号坑的遗物以青铜人头像、龙柱形器和金杖为主,它们可能是部族首领的形象和王权的象征物,因此1号坑埋藏的是宗庙内的器物;2号坑以青铜太阳形器、神树、神鸟、雄鸡、眼睛形器和表现祭祀场景的器物为主,其主题是太阳崇拜,出自神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坑出土器物看似非常丰富热闹,但其实完整的屈指可数,很多都是残损的、碎片的,还要做大量的复原和研究工作。
今天,相关工作人员还在继续复原1、2号祭祀坑内的青铜残件。
二
从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被发现到现在,已过去三十多年。
从1、2号坑出土之后,那些奇异的青铜器将三星堆推向了考古界的风口浪尖,也让它以各种假说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自此之后,考古队一直在进行城址的勘测和发掘,试图还原出更重要的属于这座古城的样貌,而不是单纯地局限在对器物的研究上。
发掘结束后,1、2号祭祀坑”成了旅游景点,搭上栈道和给游客休息的小棚子。
很长时间以来,两个坑就这么被游客参观着,想象它们曾经塞满宝物的样子。
2019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栈道墙脚下,露出了一个角,迅速探测之后,现任三星堆考古站站长雷雨和他的团队觉得这里可能有东西。
露出角的那个坑便是3号坑。
今年67岁的陈德安起初还不太愿意相信新坑的出现,但还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唯一的蛛丝马迹被盖在了栈道下面,很难看清楚,只能用手摸。
是个尊,大口尊。
”凭借多年的考古经验,以及过手过所有1、2号坑器物的手感,三星堆的青铜器,任何一种器形、质感,他都很熟悉。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这里还会有新的发现。
雷雨和他的同事迅速进入勘测阶段,6个新坑的开口陆续被发现,几乎是夹在1、2号坑之间的30米距离内,四大两小,大的与1、2号坑类似,小的则呈正方形。
为什么8个坑紧紧挨着,却隔了30多年才发现其余6个?雷雨解释道,起初确实没人相信还会有祭祀坑”,有些学者会更期待找到王陵或墓葬坑;再加上旅游设施的修建,把这6个坑完全遮住了。
就这样,它们又在地下沉睡了几十年。
三
20世纪80年代,不只是三星堆,全国各个区域都迎来了史前和先秦考古的黄金期,东北红山、浙江良渚、辽宁碣石宫等都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三五千年前丰富多样的面貌逐渐浮现出来。
1981年,考古学大家苏秉琦发表了《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一文。
在此之前,他已经提出过文化区系类型”的概念,并提出了六大文化区系以此确立了中国史前文化发展演进大致的时空框架。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殷墟考古开始,殷墟便成为其他地域考古的一个参照系。
如果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殷墟考古为代表的先秦考古是民族主义式的为中国寻根,那么到了1980年代,以区系类型说”为背景的各地考古,更是一种地域性寻根,来佐证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就好比我们曾经认为中国应该是一条大河分出若干支流,但到了80年代,或许应该将几千年前丰富的文化面貌看成若干条小河并流而行,最终汇聚成一条大的河流。
如今再从这个背景来看三星堆的考古,可以更加明确三星堆的价值。
按照张光直先生的说法,点布在夏商周三代”政治地图上的数千座城市,经种种无形的纽带连为一体,构成行政控制和财富分配的分级系统;而城邑的分级体系大体上与氏族和宗族的分级分层相吻合。
古代中国的每个国”,都是一个由若干等级不同的城邑构成的网状组织。
三代初期这类国很多,每个国可能又包括了数量较少的城邑。
经过战争与攻伐吞并,国的数量减少,而尚存的每个国内的城邑却在增加。
各级城邑之间的互动行为有政治结盟、贸易往来、攻伐交战、婚配结亲,这些因素也在不断促使着国”的减少。
夏商周”三个时代,似乎都有一个国家占据着优势地位,但这个国只是它们那个时代最显赫的国家,而绝不是唯一的国家。
三星堆所属的古蜀国,就是这样一个与中原王朝并存且独立的古国,而且是一个未曾间断的、自成系统的文明体系。
四
金沙遗址最初受到重视,是因为发现了此前只有三星堆遗址才发现的玉器。
随着考古发掘的展开,两个遗址中部分器物的相似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究竟有什么关系?
长期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孙华说,金沙遗址与三星堆一些器用制度很相似,三星堆里面的一些东西,绝大部分在金沙也能看到。
包括一些具有宗教性和神秘性的东西,比如说凸目尖耳的神像,金沙虽然没有大神像,但小神像造型一样。
三星堆遗址有手被捆着的石跪人像,有石蛇、石虎,还有头上辫发像一本翻开的书的石人像,在金沙也常见,而且更多……说明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继三星堆文化以后兴起的另一个文化中心。
”
通过对三星堆两个器物坑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像的比对分析,孙华发现三星堆的统治阶层明显分为辫发和笄发两个族群,前者代表的是掌握行政权力或军事权力的世俗贵族,后者代表的是掌握祭祀等宗教权力的神职贵族。
到了金沙时期,无论是小铜立人像还是地位低下的双手反缚的石跪人像,都是辫发而未见笄发。
这种变化是如何形成的?从三星堆遗址的废弃到金沙遗址的兴起,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对外族入侵说、灾变说,孙华更相信这是三星堆王国内部冲突的产物,由于三星堆是由两个族群联合执政的古代国家,联合执政意味着一种平衡,平衡一被打破就容易出现问题”。
考古工作者曾在陕西南部汉水流域的城洋铜器群、城固县宝山遗址、紫阳县白马石遗址等地,发现与三星堆文化末期遗存和十二桥文化遗存相同的铜器和陶器。
在孙华描述的三星堆王国的衰亡图景中,三星堆人的一支穿越大巴山系进入汉水流域,进而进入关中;留在成都平原的一支迁往成都市区一带,促成了金沙遗址中心的兴盛。
但从三星堆到金沙,考虑到浓厚的传承色彩,如果把金沙遗址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却始终没有发现城墙,这也让人难以理解。
伴随三星堆遗址新的考古发掘,从三星堆到金沙,那些关于古蜀文明的谜团或许能得到更多揭示,带给人们更多新的认识。
(整理自《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来源:中新网滚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的三星堆文明,也在世界考古学中有着世界第九奇迹”之称。
从它被人们发现开始,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它们不断的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令人难以想象的谜团,有的甚至还有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
在1929年,当地的农民在自家院宅附近挖水沟的时候,发现了一坑的玉器,并且十分的精美漂亮,从此,人们开始对三星堆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到了1986年,人们在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商代的大型祭祀坑,坑中有着上千件的稀世珍宝,轰动了全世界,还被外国媒体广泛的报道,瞬间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人们在三星堆文明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面具人像,这些人像有着高高的鼻子,深邃的眼睛,嘴很宽,耳朵很大还穿着孔,根本就不像是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说这些三星堆文明其实是外星人留下来的,而且还说在几千年前,外星人遭遇事故来到了地球,教给了原始人知识后离开。
我们从中并不能推断出三星堆的起源,在这些器件的身上,也没有留下任何一个文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有科学家说,三星堆人或许是来自其他的大陆,三星堆文明或许是很多文明的集合。
三星堆中出土的大多都是些祭祀用品,并且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尤其是这些青铜人像的造型以及符号图案,与世界上的玛雅文化等非常相似,同时在这些出土的文化中发现的大量人像,至今也没有人研究出它们到底是谁的形象,在祭祀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三星堆文明至今还是有待人类探索的,或许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可以得出符合历史的结论。
1/212下一页
据了解,自从人类社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和进步之后,便开始想要着手探索古代文明,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也会不断地出现一些,难以找到任何解释的未解的之谜。
各种难以理解的谜题备受瞩目的三星堆文明,一直都是科研学者的重点探索目标。
从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大都有着灵异的造型结构。
除此之外,三星堆文明的古代是十分悠久的,所以关于它的古代谜题,是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的。
三星堆文物通常会以超现实的独特造型。
在社会各界广为流传,或许有大多数人都非常好奇,看起来像科幻影视剧中的外星生物一样的文物。
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古代背景和故事,它们到底有着什么神奇的来头,最重要的用途又是什么,成为了人们最想要找到的答案。
意外的惊人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本来是非常偶然的,据说是在1929年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某个小村落中,一名普通的村民在和儿子外出淘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坑道。
走近一看,发现坑洞里全部都是玉石器。
这可把父子二人惊呆了,他们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
在1934年,一支考古队专门来到此地,对该遗址进行了短短10天的调查研究。
据了解,当时刚好处于战争时期,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所以研究工作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迷雾重重在1980年的时候,我国考古人员才开始,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人们将从该遗址内挖掘到的大量文物古迹进行整理归类,想要分析出,所有文物大致的年代关系。
三星堆文物的造型是非常吸睛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底蕴,才可以制作出如此独特的文物,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截至目前,三星堆人的真实身份仍旧迷雾重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