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三星堆金杖背后 可能隐藏鲜为人知的谜团上古神话那些事143

时间:2023-07-23网络作者:小白

本期内容存在未经科学证实、或者作者主观推测的内容,请仅仅作为神话故事观看

01

1986年7月23日,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开始发掘后的第十天,考古队员们正在夜里紧张地清理着文物。

突然,在黑色灰渣之中闪过一点夺目的金黄色。

考古队员们开始兴奋起来,很快一件雕刻着精美纹饰、弯弯曲曲的黄金制品露了出来。

三星堆金杖挖掘现场

这件刚出土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一条腰带。

其实,它就是后来三星堆最为耀眼的文物之一——黄金杖。

而就在这件黄金杖的背后,可能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咱们今天的文章,就来掰扯掰扯它的故事,大脸怪友情提示:本期文章内容信息量略大,敬请诸君耐心看到最后。

三星堆黄金杖

谜之纹饰

02

这件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

金杖曾经是以锻打的方式包裹在一根木杖的外面,它大约是4000年前到3600年前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的木杖早已经腐朽,只剩下了包裹木杖的金皮。

而就是这片薄薄的金皮,却携带着远古保留下来的谜一般的信息。

三星堆金杖

金皮的厚度只有0.2毫米左右,几乎就是一张纸的厚度,然而在金皮的一端以双勾手法阴刻有46厘米长的三组清晰完整的图案:靠近金杖一端的是一组两个几乎对称的人头像,人像头戴五齿冠,面带微笑,戴着一对夸张的耳坠。

三星堆金杖

靠近金杖的主体部分刻着两组几乎对称的图案,内容也基本一样:一支带翎的箭在穿过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鸟之后,箭簇射入了一条鱼的头部。

不论是翎箭、鸟和鱼,都刻画地非常清晰,形象栩栩如生。

那么问题就来了,金杖上的三组图案究竟表达着什么意思呢?

金杖纹饰

现在的一般观点认为,金杖上的图案是鱼凫王的标志。

其中的鸟指的是凫鸟,头戴五齿冠的人像代表着王,那么合起来就是鱼、凫、王。

《华阳国志》

虽然鱼凫在古蜀历史上确有其人,根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中的记载,鱼凫是继蚕丛、柏灌之后古蜀地的第三代统治者。

不过这种用看图说话的方法来解释金杖上的图案,显然缺乏深入思考之后直击人心的说服力

金杖上的鸟果真就是会捕鱼的鱼凫吗,面带微笑的人又真的就是传说中的鱼凫王吗,穿过鸟儿脖颈的那支箭又为什么不偏不倚射进了鱼头之中呢?

诡谲的鱼

03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一段非常奇怪的记载,其所表达的涵义至今仍旧是个谜团,原文是这么说的: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大荒西经》

鱼妇

这里提到了一种由蛇变化成的鱼,被称为鱼妇。

鱼妇偏枯,所谓偏枯,字面的意思是偏瘫半身不遂。

所以这段话我们直译过来就是:有一种半身不遂的鱼被称为鱼妇,大风从北方吹来,天上便下起像泉涌一样大的雨,蛇在这时变成了鱼,这就是鱼妇。

这是一段表达奇怪、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奇怪的是,原文中两次重复出现了同一句话颛顼死即复苏,字面意思是颛顼死后就立即复活了,这句话让原本就莫名其妙的内容更加难以理解了。

在大荒西经原文中,这段内容的上文记载了一个是能上下于天的互人国。

根据学界的考证,互字通氐字,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能通天的互人国就是传说中的氐人国。

那么关于氐人国,山海经中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说: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氐人国

神奇的氐人国居然就是一个传说中的人鱼国。

另一个相关联的记载来自于《淮南子·坠形训》中,其中说到:

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即复苏,其半为鱼

后稷垄是埋葬谷神后稷的地方,在《海内西经》中又说: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又提到了氐国,毫无疑问它就是同在建木西的氐人国。

那么前面的其人死即复苏,其半为鱼,说的自然就是那个人鱼氐人国了,而半鱼半人的氐人国竟然也能死即复苏,它与前面《大荒西经》中的鱼妇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

大脸怪认为,神话中能上下于天的人鱼氐人国,其本身是一个以鱼为崇拜对象的部族,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通神体系,并且可能认为人死后灵魂进入水中会变成鱼,从而获得重生,这就是半人半鱼以及死即复苏的真正涵义。

有鱼偏枯中的偏枯在远古时候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涵义,它是巫的重要特征。

先秦的《尸子》中说: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

大禹治水

大禹因为常年治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最终步不相过,就是说两条腿不能前后交替行走,只能一条腿在前面迈步、一腿腿在后面拖行。

没想到的是,大禹的这种怪异动作反倒纷纷被民间的巫所效仿,并称其为禹步。

大禹

西汉杨雄的《法言-重黎》中说:"巫步多禹"。

大禹偏枯这件事被《庄子》、《列子》等诸多古籍记载过,可信度非常之高,所以真实历史中治水的英雄大禹,也许是个最终积劳成疾患了偏瘫的残疾人。

《庄子·盗跖》:禹, 偏枯。

《列子·杨朱》:大禹,一体偏枯。

而那个偏枯的鱼妇,真实的身份很有可能是鱼崇拜的氐人国的大巫。

远古男为觋,女为巫,所以称其为鱼妇也就理所当然。

所谓的颛顼死即复苏,可能并非指的是颛顼死而复生,这句话两次出现的主语应该都是鱼妇,所以理解为颛顼死,鱼妇即复苏更为合乎语境。

人鱼陶纹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复苏这个词,一切就更加清楚了。

苏字的繁体字是草头蘇,而耶稣的稣是草头蘇本字,最早产生于金文。

稣字拆解开是一个鱼加一个禾(木)。

古人发现,用树枝或稻草穿鳃提鱼,可以帮助鱼打开因为离开水之后自动闭合的鱼鳃,从而强迫鱼通过鳃短暂呼吸,这样可以保证鱼不会立即死去,只要短时间内把鱼放回水中,鱼就可以复活,这才是稣字最原本的意思。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颛顼死了,鱼妇就复苏了呢?

上古神话中的颛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神操作——绝地天通,神话中他命令大神重黎阻隔了天地之间的联系,从此人神永隔。

而在真实历史中,颛顼改革巫政和祭祀制度,下令禁绝民间的巫祭天通神、将祭祀的权力收归国家,并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

颛顼

颛顼死后,民间的巫又渐渐开始祭天通神,这恐怕才是大巫鱼妇复苏的真正涵义。

说了大半天,这个崇拜鱼的氐人国与三星堆的金杖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很可能就是金杖上那条被箭正中脑门的鱼。

胜者为王

04

氐人是华夏土地上的古老民族,他们起源于岷江上游的川西北高原。

根据古蜀人的神话传说来看,他们就来自于氐人的发源地。

《蜀王本纪》中记载的第一任古蜀王蚕丛,据考证就是氐人后裔。

《华阳国志》中也说: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蜀王本纪

蚕丛目纵,现在的学界认为是眼睛凸出的意思,事实可能未必如此,纵目有可能就是远古氐人崇拜的三目神的重要特征,指的是额头正中间竖着的第三只眼睛,称其为纵目。

而前面提到的人鱼氐人国,应该是较早从川西高原进入成都平原的一支以鱼为祖神崇拜的氏人,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另一只凫鸟崇拜的部族。

那么问题又来了,凫鸟又是什么呢?《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鱼妇的内容之后,紧接着写到: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

这个鸀(zhǔ)鸟有六个头,非常有意思的是,鸀字的左边恰恰是古蜀的蜀字,右边是一个鸟,很显然与蜀地有关系。

鸀鸟又叫鸀鳿(zhǔ yù),也是鸑鷟[ yuè zhuó ]的别名。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鸑鷟有详尽的记载,原文说:

又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则鸀鳿乃鸑鷟声转。

盖此鸟有文彩如凤毛,故得同名耳。

鸀鸟

根据《本草纲目》的描述,鸑鷟有着红色眼睛长得像凫鸟,身上有如同凤鸟一样彩色花纹的羽毛。

而《说文解字》则说:鸑鷟,凤属,神鸟也。

没错,这个长得很像大号鱼鹰的鸑鷟,其实是代表着祥瑞的五凤之一的紫凤神鸟。

其余四凤分别是:赤凤、黄鵷鶵yuānchú、青鸾、白鸿鹄。

鸑鷟

三星堆金杖上的那只凫鸟,应该就是凤鸟鸑鷟。

年3月三星堆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鸟形金饰片,同时也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鸟形的金箔。

对比一下金箔和金杖上的鸟纹,清晰可辨的三羽凤尾告诉我们,它们表现的是同一种鸟的形象。

三星堆鸟形金箔

所谓的鱼凫,应该是鱼崇拜部族和凤鸟鸑鷟祟拜部族组成的部落联盟。

前者是来自川西北高原的氐人,而后者则极有可能来自于遥远东方的东夷。

根据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人像,也能佐证这一点。

三星堆出土有两种面部特征不同的青铜人头像:一种是蒜头鼻,颧骨线条平缓;另一种是尖高直鼻,颧骨呈现弧形的凸线。

有研究者认为这两种面部特点的人分别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华南人,以及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华北人。

扶桑

来自东夷凤鸟祟拜的部族,带来了东夷的扶桑神话、太阳崇拜和鸟崇拜,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远在西边的三星堆里,会出土遥远东方神话中的青铜扶桑神树,以及大量以鸟为题材的青铜器物。

然而两个完全不同信仰的部族走到一起,始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信仰的统一。

我们现在无从得知鱼和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金杖上的信息告诉我们:来自东夷的凫战胜了氐人鱼,一只箭不偏不倚正好射进了鱼的头部。

有人可能会说,箭不是也穿过了凫鸟的脖子?但是诸君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箭只是和凫鸟的身体重叠,并没有穿过鸟的身体,反而仿佛是那只凫鸟用身体托起了射鱼的箭。

而弓箭是东夷的重要特征,因为夷字本身就是一个背着弓箭的人。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金杖上的人头图案,与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非常相似: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这也就表明金杖所刻的人像与青铜大立人一样,代表着鱼凫联盟的最高权力。

而这个人极有可能是来自东夷的凫鸟部族的领袖,或者是司掌祭祀通神的巫。

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

鱼、凫的结局

鱼部族被凫鸟部族统一信仰崇拜之后,一部分人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人离开了,那么他们去了哪里呢?

茹家庄一号墓铜盘

1975年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墓中出土了一件铜盘,在铜盘上发现了这样的几个字(弓鱼)白乍用盘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铜盘是一个叫做(弓鱼yú)伯的人使用的盘子,(弓鱼)伯是古老的(弓鱼)国的国君。

这个(弓鱼)字非常罕见现在早已经不使用了,它是由一个弓和一个鱼字组合而成的。

这个(弓鱼)并非是用弓箭射鱼的意思,而是一种保存活鱼的古老方法,这种方法至今有些地方仍在使用,被称为弓鱼术。

弓鱼术

弓鱼术,就是用一根绳子绑在鱼尾然后穿过鱼鳃后拉紧,使得鱼的身体弯成弓状,目的是为了让鱼离开水以后自动闭合的鱼鳃打开,以强迫它用鳃来呼吸。

这样可以让鱼离开水以后,最大限度地存活。

大家还记得文章前面讲的那个穌字吗,弓鱼术和稣字的最初涵义完全一样,所谓(弓鱼yú)其实就是复蘇的蘇字的变体。

研究者们还发现:虽然古(弓鱼)国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与周朝贵族墓葬中的类似,但下层族人的墓葬中出土的日常用品却和周朝人完全不同。

(弓鱼)国墓葬中大量发现的钵形尖底罐,具有早期蜀地的特征,多出现于四川新繁、广汉等地,而广汉就是发现黄金杖的三星堆所在地。

所以这个(弓鱼)国人很有可能就是被凫鸟部族驱赶流放的那一部所建立的,这个短暂存在的(弓鱼)国虽然采取了联姻等手段试图站稳脚跟,但还是因为无从得知的原因,难逃国破家亡的命运。

上古神话中的人鱼之国,自此在真实的历史中烟消云散了。

而那个凫鸟崇拜的部族结局又如何呢?

2001年四川成都苏坡乡的一场暴雨之后,一处工地的路边堆放场里被雨水冲刷出一个金属环,它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金沙遗址黄金冠带。

金沙遗址黄金冠带

这件冠带是纯金打造而成,宽2.68—2.8厘米,厚0.02厘米,重44克。

金冠带的带面上有四组相同图案的纹饰,其中就有鱼、凫鸟和箭的图案,这个图案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金沙遗址黄金冠带

三星堆文明因为目前尚不可知的原因被摧毁,但是凫鸟部族并没有被消灭,他们从鸭子河边迁徙到了成都的西面,在金沙遗址上重新延续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他们继续崇拜着神鸟和太阳,出土的文物中却再也看不到鱼崇拜的哪怕一点痕迹,而他们与古老人鱼族的恩怨情仇早已被时间尘封,只被浅浅地刻在两片金箔之上,一件被带到了金沙,而另一件则被永远留在了三星堆。

弓鱼国青铜人

弓鱼国青铜人

在弓鱼国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些青铜的小立人,它们的手呈现巨大的套环形状,和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手非常相似。

奇怪的是,有些铜人的头顶有着类似鱼尾造型的头冠,根据铜人的面容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是女性。

弓鱼国青铜人

最神奇的是,其中有一尊男性青铜小立人双手所摆出的造型,居然和三星堆的大立人一模一样。

对此,聪明的诸君,你们怎么看?

喜欢上古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视频,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