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纣王到底做了什么 三星堆人为什么翻山越岭也要跟武王灭商

时间:2023-07-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前1046年(一说前1044年)的甲子日,周武王统率的伐纣大军向殷商王朝发起了最后一击。

但这场战争绝非陕西队”打赢了河南队”这么简单。

根据《尚书·牧誓》记载,除了周武王亲率的战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外,一同征伐殷商的还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族),而排在第二的就是蜀”。

不仅如此,蜀军还充当了武王伐纣的先锋角色。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武王伐纣时屡屡出现的前歌后舞”描述,极有可能就是巴蜀地区军队战前举行的带有神学色彩的威慑仪式。

那么蜀人跟殷商究竟有什么仇怨,为什么要翻山越岭跟着武王伐纣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跟着武王伐纣的蜀人”到底是什么人?

1934年,华西大学葛维汉教授首次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当时称之为广汉文化”。

1958年,四川大学考古学调研组对广汉文化”进行了内涵定性,认为是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被砖厂挖土而破坏的古蜀遗址,我国正式开启了对古蜀文化的考古发掘,并按照考古工作惯例,以小地名来命名这处古蜀遗址,正式将其定名为三星堆遗址”(意即三个黄土堆)。

自此,三星堆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和年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

从出土资料来看,三星堆一号坑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商王盘庚以后),二号坑相当于殷墟晚期(商王武丁以后)。

新发现的4号坑经碳十四测定,埋藏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属于商末周初。

此后,三星堆权力中心发生变更,三星堆人举族迁往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演进为十二桥文化。

也就是说,在商周变革之时,古蜀文明的核心正是三星堆文明。

那么跟着武王伐纣的蜀人,是不是就是三星堆人呢?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蚕丛,其目纵”。

过去我们对目纵”的描述感到十分困惑,直到三星堆大量出土了青铜纵目面具,我们才豁然开朗,原来目纵指的是眼球异常凸出的青铜神像,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祖先的神性。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大型立人底座上发现了刻铸的蜀”字图案花纹,与甲骨文中的蜀”字一致。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带有标意图画性质。

蜀”字上目下虫的写法与三星堆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商朝晚期时所记载的蜀”指的就是三星堆文化族群。

而追随武王伐纣的蜀人,则正是三星堆人,或者保守点说是三星堆人的直系后裔。

当然,证据还不止这些。

陕西汉中的城固、洋县商代考古遗存中发现的铜器群与四川地区的古蜀文化同源,出土的大量等腰三角形宽短援戈年代相当于殷墟第二期。

这表明,在商朝晚期时,蜀地就已经囊括了陕南汉中一带,而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三星堆人被崇山峻岭所阻隔,局限于四川腹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教授在年8月曾专门撰文表示:以往,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中,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蜀’可能不是四川的蜀国,因为四川蜀国距离中原太远。

我们认为,这是低估了上古先民交往的范围。

三星堆人通过汉中通道北上秦岭的通道是畅通的,这为其加入武王伐纣联盟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陕西宝鸡弓魚国国君墓地出土的鸭首形”旄青铜器跟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之鱼凫形”纹饰由形式至内容皆高度一致,均刻画了鱼凫图案,寓意以箭射鱼”。

属于古蜀十二桥文化因素的遗物如尖底盏、尖底罐等也常见于弓魚国墓地。

弓魚国属于西周早期遗存,而十二桥文化则是三星堆人迁徙金沙后演进出的文化,毫无疑问,弓魚国正是三星堆人进入西周时期的后裔。

弓魚国立国于西周腹地充分说明,三星堆人立有大功,因而后裔才能在西周王朝眼皮子底下筑城建国。

接下来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疑问:古蜀人(三星堆人)跟殷商究竟有什么仇怨?

1.三星堆人与夏朝同源

三星堆出土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青铜神树、金杖,一度让世人猜测三星堆源自古埃及甚至外星文明。

但实际上,三星堆出土文物总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包括金杖、纵目青铜神像在内的独有文化因素;第二类则是包括玉璋、玉琮、玉璧在内的在中原地区可以看到的文化因素。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三星堆陶器以及玉器等礼器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同类器物相同,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

三星堆的青铜牌饰、玉牙璋、陶觚形杯、陶高柄豆等, 在二里头遗址中都有类似器物,且年代不早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这说明,在二里头文化进入尾声的时候,三星堆文化正式兴起。

史料中也揭示了蜀夏的同源关系。

《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封其支庶于蜀。

”司马迁在《史记》中考证禹兴于西羌”。

《蜀王本纪》和《吴越春秋》也都记载了大禹生于四川。

文献学和考古学的相互印证,都充分说明了三星堆与夏朝的渊源关系,而这也成为商王朝屡屡伐蜀的重要原因之一。

2.商朝和古蜀多次爆发战争

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的征蜀”、伐蜀”卜辞,川西考古发现了商朝特有的盛酒容器觯,疑似是商军远征遗留物。

商王对蜀的仇恨,留下了示蜀不用”的记录。

商朝与古蜀的战争一直持续到纣王在位时期,虽然纣王继位后将殷商的主要用兵方向调整为东夷,但对于千里之外的蜀地,纣王依然在通过指挥诸侯国军队完成军事威慑。

陕西岐山县西周窖穴里发现的周文王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伐蜀”克蜀”的记载。

从蜀跟着武王伐纣的事实来看,文王时期的伐蜀,并非是周人和蜀的战争,而是《逸周书》提到的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代商王征伐的写照。

所以,尽管殷商末期时矛盾重重,内外交困,但自信的纣王却没有拉拢和缓和包括古蜀在内的西方诸侯,以牵制常怀不轨之心的周国,反倒是释放囚禁羑里的周文王后,还授予了对方弓矢斧钺,给予了文王征伐诸侯之权。

三星堆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怀着世仇加入了周武王的伐商联盟。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为什么秦始皇陵两千年无人敢挖内部到底什么样?

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被覆盖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陵墓背后,是古代历史的厚重。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三星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