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这外遗址自发现以来,一直伴随着很多的故事、传说以及美丽的畅想,有人甚至声称它有可能改变我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历史的传统认知。
果真是这样吗?真有如此神秘?我们认为,造就这一切的不过是地理的因素。
我们分析,在中国文明史上可能存在着一次转山运动。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形图,不难发现,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以及祁连山脉像是青藏高原的路标和骨架,它们向东南,在横断山脉的这个位置就接近了四川盆地,而由四川盆地向南便是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
而由塔里木盆地进入河西走廊向东进入黄河流域,或由塔里木盆地进入内蒙古高原,乃至东北平原。
再由此南移靠近黄河流域。
后者在黄河流域的在甘肃省至河南省之间创造了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的正源文化。
但前者也不是没有作为。
在网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三星堆是中国文明平地一声惊雷,其文化可溯及4600年,延续至3000年前,史学公认,它是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同时期的中原根本就找不到这样丰富的文化堆积,还是胡诌的传说时代。
甲骨文最远3500年,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
三星堆的青铜器的制造水平要高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很可能中原的铸造工艺更多的受到三星堆的传播而不是相反。
我们先不说这种说法的对与错,但在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至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一路走来的先民们分明在当时找到了中国铜金属的丰富储藏地——大西南,这才有了先进和发达的铜铸造技术。
这是地理常识,如果没铜哪来那么多丰富的造像呢?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转山运动的结果。
三星堆遗迹中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以及各种的动物像,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然是得到铜资源的结果,而中国的铜矿藏也只有西南最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的起始时间不早于商朝的建立时间。
考古学家对此的总结是:虽然三星堆先民早在4800年之前就来到了三星堆生活,但他们在大约4100年前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接着开始修筑城墙,到距今3300-3000左右的时间才铸造了青铜器。
所以,所谓三星堆文化比中原文化悠久,三星堆青铜比中原时间早这种鬼话可以丢进垃圾桶里了。
事实是:三星堆2000年的历史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很原始,后来从中原学来了二里头文化特征的陶器技艺,然后又在灭亡前从中原学来了青铜技艺,三星堆有青铜器的时候,商朝已经快灭亡了,而中原已经掌握青铜技艺700年左右了。
很多网友大肆吹嘘三星堆遗址的原因即是对历史一知半解。
帕米尔高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在上古传说中,华夏文明是来自西方昆仑山,古印度文明传说也是来自北方高原。
四大文明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其记载当中,称为黑头人,自称来自东方。
古埃及的雕刻与壁画中,黑头发,五官不像深邃的西方人,更倾向于东方人,或许与苏美尔文明有所关系。
这样一说,两河流域的东方,华夏的西方山脉,印度河流域的北方高原,分明就是帕米尔高原了。
我们因此做了这样一个假设:藏族与汉族的先民们在帕米尔高原做过一次分手,藏族与的先民们沿着我们所说的转山运动一路来到了西南,在得到铜矿资源的同时发展和辉煌了青铜的技艺。
而来到中原地区的汉族先民们,由于铜资源较为稀缺,进而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因为,四川在古代与外界比较闭塞,交流不多,所以,偏居于一隅的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没有更多的文化交流,自然就显得差异较大。
但是,完全没有交流是不可能的,比如,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采用了中原青铜器及陶器的部分形制,同时也受到中原文化礼仪的影响。
另外,就一些人称三星堆文化凭空消失的问题,专家胶也给出了专业的回答,即彝族专家学者分期分批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三星堆文化有些图文、鸟文符号是古彝文,图片是彝族毕摩的法具一样的。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三星堆的文物图文和金沙遗址的鸟文是彝族古文,有些图片是彝族毕摩的法具。
甚至,戈隆阿弘的论文《三星堆与古夷文明》称:古巴蜀盆地,是彝族先民古夷人生息繁衍又一大本营,土地肥沃,经济富庶,文化发达。
三星堆遗址是彝族先民古夷人的文化遗存无疑。
(《四川彝学研究3》2016年12月)
因此,我们认为,关于三星堆文化的无限制虚吹也应该有个休止了。
我们更不认为,三星堆文明起源于西方,也不认同三星堆遗迹中出土的大量祭祀用品,在造型和风格上和古代玛雅、古代埃及文化非常接近的说法——一种文明不可能从天而降,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在中国的土地上,三星堆文明不是中国文明又会是谁呢?(文/路生)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