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考古三星堆90余年对当下生活有何意义

时间:2023-07-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澎湃问吧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新发现6座器物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从1929年燕道诚父子在该遗址首次发现玉石坑至今已历时90余年,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本期问吧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辛中华,一起揭秘三星堆考古及文化!

走进三星堆

@是信:请问三星堆遗址考古至今,到底有没有发现文字记录?在中华文明中是何定位?

辛中华:可以肯定的是,截止目前三星堆遗址尚未发现有文字出土。

那么过去我们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而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单极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黄河流域之外的文化并不逊色于中原文化,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具体到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它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中的一元!它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也与包括中原文化、良渚文化等其它文化产生交流和融合,并最终汇集在一起,形成中华文明。

@fred:请问三星堆文明与周边文明的互动是怎样的?三星堆文明何时结束?

辛中华:三星堆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反映了它与周边文化确实存在交流与互动,包括2020年联合遗址发现的商代晚期的龙凤配纹饰器盖和陶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玉璧、青铜龙虎尊、铜罍和陶盉等,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有很多的相似性,其中应该有比较大的关联度,确切的说是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

三星堆文化中具有良渚文化玉琮风格的因素,显示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响,而四川盆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处于受众的地位。

玉边璋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

确切地说,三星堆文化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并不是结束,也没有终结,只是在这个时期文化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于2020年9月发现的广汉联合遗址中就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向成都十二桥文化过渡、甚至十二桥文化本身早期的因素,说明它仍然在延续和发展。

@Amy512:为什么历经几十年,一个遗址还会继续不断有新发现呢?

辛中华:您说的一个遗址应该指的是三星堆古城遗址。

三星堆文化不是单单一个遗址,在以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方国内留存有大量的遗址和遗址群。

仅仅三星堆古城遗址的面积就达12平方公里,作为都城,其中分布有大量的各类遗迹,包括祭祀坑、房屋基址、宫殿遗址、城墙、灰坑、墓葬、窑址等,也包含了金器、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象牙等种类丰富的遗物。

对三星堆古城布局和各类遗存的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考古不是推土机挖土,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挖宝,而是一个科学、繁重而缓慢的过程,带有学术研究目的考古工作就更为精细和持久。

随着国家对大遗址保护设定的条件越来越严苛,工作的精细度会越来越高,时间也会拉得更长。

事实上,几十年的考古工作对这么大面积的古城而言,还远远不够。

因此,三星堆古城遗址面积的广阔、遗存数量的众多和丰富性以及考古工作的持久性,都决定了不仅过去的几十年内有不断的新发现,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还会不断有新的、惊人的发现。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手铲会挖出什么,考古并不神秘,但它随时会给你带来惊喜,也许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Margaret__:如何看待三星堆是外太空文明的说法?

辛中华:考古发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很多一时难以合理解释和理解的遗迹现象和遗物,包括三星堆的祭祀坑和它里面的器物,也许神秘感由此而生,但也仅此而已!任何一件器物,无论是青铜器也好,陶器、石器也罢,它依然是古代人类一手创造和制作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所谓的外星人什么事!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

考古面面观

@澎湃网友mimYRb:为什么要考古三星堆,这么久远的原始人类史对现在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辛中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之一,无论探索对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仅仅三星堆,其它的古代文化遗存所做的考古工作也是如此。

大者,通过考古的实证,有助于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文明发展史,这无疑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归属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精神的正能量,毕竟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犹如无根的浮萍。

以色列科技如此的发达,为什么一定想要定都古老的耶路撒冷,因为他们认为那里自古以来就是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所在。

我们一直在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了解曾经的伟大,反思曾经的失落,怎么复兴过去的荣光?更勿说这还关系到解决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些哲学命题。

小者,就如同广汉联合遗址出土的泥塑陶猪和龙凤纹器盖,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引起强烈的共鸣——谁说国人没有原创力?3000多年的我们就能创造出和现在一样的形象,而且和现在人有着同样的审美情趣。

还发现3000多年前龙凤纹所赋予的龙凤呈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寓意和现在有共通之处,原来早就根植于我们古老的文明中。

这也充分表明,考古并不神秘,看似久远的人类发展史也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也可以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欢愉,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清风扬:为啥许多古墓都从学校下面挖出来的?

辛中华: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即人们常说的风水,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行为。

古代墓葬和早年学校在修建时都比较讲究,会选择所谓风水好的地方,两者的理论有共通之处,所以选择的区域会有一定重合,发生早晚重叠在一起的现象就很正常了。

古代人类在修建聚落、定居点、城市等的时候,常常会优先考虑能够获取充足的阳光、适当的风向、足够的水源、丰富的食物等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便捷便利的地方,比如河流交汇处两侧的台地、冲积扇上、群山环绕的平坝、山间盆地、半山台地等,这就是为什么叫风、水”,因为这些是原始人类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要素。

现代社会中很多设施的修建,包括城市建筑的朝向角度、墓地的规划等依然在沿用一些基础理论。

事实上风水并不神秘,只是自古以来对人类为适应自然环境所作努力和经验的一种逐渐的总结和概括,并作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

2020年,广州广雅中学内现125座古墓

@萬折必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挖别人的坟墓是非常罪过的,而考古常常又不得不挖坟墓,这样做是不是很不厚道呢?

辛中华:这个问题和社会公众对考古的认知度有很大关系。

诚然,对逝者的敬畏是人性的基质之一,作为考古工作者,最清楚怎样才是保护文物的最好方式,无论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最好的就是让它保持原状,不去打扰它。

但现代社会有完全做到的可能吗?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们要改善各种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是浮于地表,是要落实到地上的,不可避免的要碰到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古作坊古城墙。

自古以来就有要致富,挖古墓”的说法,看似无本万利的利益驱动,盗墓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文物的觊觎和盗掘。

面临这种境况,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无视地走过,任由推土机挖掘机肆意的推毁、碾压成渣,让其没入黄土,或者任由盗墓者疯狂盗掘,盗卖,流失海外,成为少数人橱窗里的藏品甚至我们再花天价重金购回!

第二个选择就是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完成资料和信息的记录,让我们知道先人曾经的历史和创造的文明,并为之自豪,让文物得到科学妥善的保护、修复和展示,让全社会公众都有机会受它的魅力和价值,而不是成为个人家里的摆设!我想这才是对先人最大的尊重和敬畏!

考古虽然冷门,艰苦而平凡,无法与大众所说的很多专业相提并论,但我们尽到了法律和道义赋予的职责和社会责任,理应很坦然!

责任编辑:黄雅竹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为什么秦始皇陵两千年无人敢挖内部到底什么样?

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被覆盖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陵墓背后,是古代历史的厚重。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