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面具、铜人顶尊、大口尊……
一系列宝贝后,
三星堆又上新了,
这次也超重磅!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迎来4万余位慕名而来的观众。
体量高大的青铜神树、造型神秘的纵目面具等国宝文物,让人流连忘返。
鲜为人知的是,1986年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中,出土神树并非只有一件,而是估略有6至8件之多。
记者6日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三星堆3号神树的修复已经启动并初具成效。
35年前出土时的70多截青铜残件,经文物修复专家预拼接,已经重新勃勃“生长”,初露神树神秘美丽的风采。
据介绍,这株神树在完全修复完成后,将在博物馆公开展出,与三星堆镇馆之宝——1号青铜神树一起,共同展示三星堆人神树崇拜的宗教信仰以及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3号神树造型奇特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预拼在一起的3号神树,已经初露芳颜。
青铜树座上,神树主干两两缠绕、向天际蔓延生长;神树树枝分两层,枝蔓上犹有密集挂孔,显示曾经挂有饰件;树顶上,神秘的人首鸟身像展开双翅、尾翎高高竖起……尽管整件神树看上去仅有1米左右,但与1、2号神树截然不同的优美造型,仍然令见多识广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们赞叹不已。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因当地村民烧砖取土意外发现,随即开始抢救性发掘。
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多件国宝级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修复后高达396厘米的1号青铜神树。
而在随后的发掘整理中,考古人员发现被砍砸埋入祭祀坑的青铜残件中,还有6至8件神树。
它们有的看上去似乎造型接近,但以3号神树为代表的残件,则风格颇为独特。
3号神树三维复原效果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1号青铜神树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量巨大,尤其枝干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似乎借此表达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世界观。
2号神树目前仅留一米多高的下半段,底部是山形底座,与1号神树相似,却多了跪坐人像,且树干上伸出的枝条上翘,与1号神树下垂的树枝截然不同。
在考古人员整理这些残件时,他们发现了有一批神树的树干颇为不同。
它们并非光滑的一根,而是铸成了两两缠绕的麻花造型。
这批残件多达70余件,标注为3号神树。
时隔祭祀坑出土30余年,当一批又一批文物经过修复送入博物馆展厅之后,3号神树的修复也提上议事日程。
这既是因为3号神树的残件相对较多,可以修复出相对完整的神树,更重要的是,神树树枝形态、树顶的人首鸟身像相比1号神树,都十分特别,这说明它是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另一种造型。
考古“拼图”让神树重新“生长”
2019年,3号神树的修复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划拨的修复专项资金,修复正式启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派出了文物保护团队保驾护航,文物拼接修复的工作,则主要由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领衔。
他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文物“预拼接”,也就是把70多段残件,拼出大概的神树形状。
再用丝线缠绕捆扎、钢架支撑的方式,暂时“站”起来。
郭汉中自有“拼图”绝招。
2号祭祀坑的文物都经过敲砸才填埋,损毁严重。
预拼接时,郭汉中根据树枝断截口细微的区别,找出两两相连的残枝。
“如果这两根树枝断截口吻合,说明它们曾连在一起。
”3号神树树枝缠绕的形态,还给他上了双保险,“树枝拼接好以后,如果断面处缠绕的线条没有错位,就更能说明拼接成功。
”
主树干就这样渐渐长在了一起,掉落的6根枝桠也分别进行了拼接。
尽管还没有正式拼装,根据树枝上的断截口以及细微处的信息,郭汉中在脑海里复原出了3号神树大致的形状——它的三足底座装饰了花蕊,底座往上,主树干共有3枝。
再往上,最底层的树枝为单枝;而更上一层的树枝则为双枝。
为何得出如此结论?郭汉中指着树干上的断口处让记者辨认,果然,底层树干上连接树枝的断口只有一个,而上层的断口则为两个挨在了一起。
不仅如此,神树树干上层,原本就残存着一株双枝,下层残留的树枝则为单枝。
断口与残枝相互印证,证明郭汉中的推测完全正确。
在神树拼接过程中,郭汉中不仅让两件独立的人首鸟身像重新飞上了树顶,还为它们找到了散落多年的精美尾翎,成为修复过程中的一大惊喜。
三星堆人首鸟身像,当年出土时有两件已经从神树上脱落。
文物定级时,它们也单独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然而,它们和3号神树树顶上另一件残留的人首鸟身像造型非常相似,被学术界一致认为是3号神树残件。
因此当分别保存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三星堆博物馆的3号神树残件终于重新聚首时,郭汉中把两件人首鸟身像也分别放到了树顶。
毫无意外,它们顿时形成了3个人头鸟身像身体向外、展翅欲飞、威风凛凛站在神树花蕊上的造型。
这时郭汉中发现,神树上已有的人首鸟身像尾翎残断,缺失部分不知什么造型。
他想起三星堆祭祀坑考古报告里线描了一件鸟形饰,造型和大小与人首鸟身像颇为匹配,于是兴冲冲地来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一大堆鸟形饰残件中,郭汉中找到了两根完整的尾翎。
拿回来一拼,果然就可以插在两件人首鸟身像后面。
“原来那件尾翎残断的,如今找到参照物,以后也可以照此复原了。
”他兴奋地说。
这是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扶桑树?
3号神树渐渐完整,最期待的当属学术界的专家学者。
虽然现在神树还未完全复原,当年祭祀坑发掘的两位领队陈德安与陈显丹已经有了初步论断,认为“这株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上古神话《山海经》里的扶桑树。
”
陈德安说,《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汤谷,通常认为在东海之东的碧海中,意即在遥远的东方,太阳栖息的神树扶桑就生长在那里。
扶桑树的形状,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根据历史记载,在他的《海内十洲记》中这样记载:“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让人没想到的是,原以为是神话传说中的扶桑造型,三星堆的先民们竟然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制作了出来。
“这充分体现了三星堆人对神树、对太阳的崇拜。
”陈显丹说,3号神树的大小、造型和1号神树大不相同,“同时也可以说明三星堆人的神树不止一种。
1号神树体量巨大,可能放置于固定场所,小的青铜神树或许就可以灵活移动,在不同的祭祀场所使用。
”
那站立在神树顶端的人首鸟身像又是谁呢?两位考古专家均认为应该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句芒(gōu máng)。
在神话传说中,句芒正是人首鸟身,太阳升起的地方和神树扶桑都归他管。
因此3号神树上,他站在扶桑之上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当年祭祀坑发掘的亲历者,陈显丹期待着3号神树最终的复原。
他说,3号神树的树干上,残留着包裹的金箔;祭祀坑出土的残件中,有一些三个一组的小果实也包有金箔,此外还有一些金牙璋、金鱼之类的小件。
3号神树的树枝上残留有一排排挂孔,还有一个残留挂钩,那么,这些金饰是否就是神树上散落的装饰物?如果是,那么3号神树相比1号神树的气势,则将以精致精美取胜。
在没有确切信息前,文物修复专家当然不可能随便把这些金饰挂到神树上。
但在三维电脑模型上,他们计划尝试把这些配饰“挂”上去。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余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更直观、鲜活的方式吸引公众对文物的了解,最终走进博物馆。
”
来源:川观新闻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2)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共计三点。
1、世界奇迹 ;2、幻想某种规模巨典范 ;3、亚洲文明剪影。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评价过圆明园,原文如下: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