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真龙

山东一位道士坚信龙真实存在 并上山寻找真龙16年至今仍在坚持

时间:2023-07-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左传》中记载有这样一段对话,大概意思是,献子问蔡墨:为什么现在看不到龙了?

蔡墨说:以前的龙有专门管理它的官吏,而现在朝堂上没有这些职位了,所以龙就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记载,如果不是早晚都能看见龙,又有谁能够描述它呢?

在我们国家中,对于龙可谓是爱得深沉,尤其在古代,每个皇帝都喜欢用龙图腾代表自己,他们自称真龙天子,无论是衣物,还是穿戴品都必须带龙,在他们的认知中,龙是一种神圣的生物。

从古至今都有些关于龙的记载,但是我们却一次都没有见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文献上是这样描述龙的外形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个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龙。

龙究竟是什么呢?在上世纪40年代时,著名学者闻一多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龙的原型其实是蛇,他的观点和黄帝合符”造龙相似,最后之所以由蛇变龙,是因为蛇图腾同化了很多其他图腾。

除这种观点外,还有人认为龙其实是电和雷的变形,因为龙的读音"long"和雷电轰鸣声很像。

这一系列真真假假的消息,着实让我们摸不着头脑,龙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存在的话那么龙在哪里呢?你是否见过龙?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乏想要寻找龙的人,而我们接下来故事中的主人公,便为寻找真龙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楼崮山上坚持了16年。

他最后找到龙了吗?还请大家带着疑问,一起走进马东营的寻龙人生。

马东营出生于1971年,由于家中贫困年幼的他没读几年书,就匆匆辍学了。

离开学校后,马东营十分渴望知识,便自己开始学习。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奋发图强的例子,那他又为什么寻龙呢?

这一切都要从一则故事说起,这个故事就是《叶公好龙》,想必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有所了解,大概内容就是讲:叶公子非常喜欢龙,便在家中到处画满龙,这件事被真龙听说了,真龙便去他家看他,叶公子见到真龙后被吓坏了。

看完这个故事后,马东营也想要效仿书中的叶公子见到真龙,他在家中到处贴满龙的贴纸,就连自己的衣服也不放过,他幻想着,有一天真龙也会被他感动,就像见叶公子那样来见自己。

除此之外,马东营执着的认为,如果见到真龙,自己就会得到龙的真传,从而被万人敬仰得到荣华富贵。

之所以他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是因为在他年幼时,同龄孩子会因他家中贫困,而不愿意和他玩耍,家中长辈也因为没钱治病去世。

与其说马东营想找到龙,不如说这是属于他的心灵寄托。

马东营不顾身边人的劝阻,执意寻找真龙,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他将原因都归咎于自己,找不到龙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够静,或是自己的诚意不足以让真龙感动。

究竟怎样才能感动真龙呢?马东营想:如果龙不找我,那我就去找它!

说干就干,马东营开始了寻龙之路,只要听到关于龙的消息,无论多远他都要过去看看,没钱就去打工,赚够路费后再去。

这样折腾几年后,马东营非但没有找到龙,还把资产挥霍的所剩无几,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有父母,自己到成家的年龄,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了。

马东营决定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上,他如同父母期许的一般,结婚生子,劳作养家,生活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可是寻找真龙的心却从未消失,反而随着时间愈演愈烈。

但是看着家中的父母妻子,马东营一直无法下定决心,他知道自己这一去的话,恐怕以后再见不知道要多少年了!

2004年,马东营终于下定决心要找到真龙,他简单收拾过行李后,因为担心家人得知后会加以阻拦,便和家人不辞而别。

马东营认为之前一直找不到真龙,是因为世俗太过喧嚣,真龙是不会来到这种地方的,想要见到真龙自己必须要去一个足够安静的地方。

怀揣着这个心思,马东营开始踏足深山,而最后他选择留在的地方是离家乡不远的屋楼崮,为何他会决定在这里呢?

屋楼崮的地势巍峨,北麓陡险,峭壁如削,而在此地还有一处山泉溢而不涸,山上还有一处寺庙,名为青云观,这里四季如画,而且十分寂静,很少有人打扰。

于是马东营成为了青云观的一名道士,道号虚空。

上山后,马东营为自己制作了阴阳道服,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位道士,而日常生活方面,他在青云观旁种了一块菜地,还养殖一些家禽,这些足以满足他的基本生活。

虽说日子枯燥无味,但是马东营却十分享受这种感觉,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正在一天一天静下来,虽然还没有见过龙,但马东营的心已经和龙合为一体了。

他认为,龙只会见虔诚的人,于是他便在山中效仿叶公画龙,由于没有学过美术,他只能依靠着临摹书中的龙来获得画技上的突破。

一天不行那就一年,一年不行那就十年,持之以恒下,马东营画的龙也越来越惟妙惟肖,为了让画更加美观,他又学习书法。

虽然十多年间马东营从未见过龙,可是他的龙却被别人注意到了。

在马东营的画作中《百龙图》《千龙图》尤为出彩,《千龙图》全铺开之后可达三百多米长,上面不仅画有各种龙,还有马东营给每条龙所配的诗词。

这些作品都是马东营心血之作,他将自己多年来寻龙的一片真心全都融入画中,看到画中的龙,他都会感觉离见到真龙不远了。

许多人都注意到马东营的画作,慕名前来欣赏,马东营也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观看,每次都会热情洋溢的接待,有人看到喜欢的作品想要购买收藏时,马东营却很少会卖出去。

在他的心中每一幅画都无法用金钱去比较,这不仅仅是画,也是他的执念和信仰。

今年是马东营寻龙的第十六年,已经50岁的他仍在坚持,如果你在青云观遇到一个身着黑白道袍,手拿一对葫芦和一根拐杖,发型不修边幅随意披散在脑后的男人,他就是马东营。

多年过去,马东营也没有找到真龙,或许他的内心已经知道世界上可能没有龙,但是他却不想要粉碎自己的坚持。

当被问起这样做是否有过后悔时,马东营坚定的说:从来都没有后悔,也不会后悔,哪怕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这条路。

多年来,马东营饱受非议,但是他却从未被外界所干扰,他的心中十分清澈,他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自己的信仰。

因为绘画水平出色,马东营还收下两个徒弟,而且几年前马东营成为了一名爷爷,对于当初不告而别的家庭,他的内心十分愧疚,所以当他卖出字画后,他会拿一部分修缮青云观,另一部分寄回家中。

对于现在的马东营或许龙存不存在早已不重要,他所做之事只为四字:无愧于心!为此他从未放弃,如今也仍在继续。

有关于龙的故事,在我国有着许多记载,但是大部分事件都无法被证实或证伪,我们为什么会对龙有如此大的执念呢?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对于龙有很浓郁的兴趣。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他们往往代表了毁灭,这和我们的文化简直太不一样了!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常以龙的传人自居,在我们的心中都期望着龙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一种虚构的生物或信仰。

这是属于我们的私心,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

毛明春:形意拳与内外三合,这次终于讲透彻了

一、形意拳概述 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

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

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

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六合训练的初步是无极式站桩和三体式,进而在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中达到合一的境界。

形意拳来源于心意六合拳,两者皆以“六合”为功法。

心意六合拳的拳名含义是:用脑子思维整合六合的拳术。

形意拳的拳名含义是:形体和思维统一的拳术。

形意拳继承了心意六合拳的核心技术,形意拳形体动作均要遵循六合的法则,所以在山西也有称其为“六合意拳”。

据有关专家考证,六合理论与方法首先出现在形意拳体系中,然后被许多拳种吸纳采用,说明六合理论是切实可行的,这也是形意拳对中国武术的一大贡献。

为了达到六合,形意拳探究心意这一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功能,用心意感悟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师,首先循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理,取其各行之特性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形意拳的劲力渐渐与五行的特性吻合。

所谓“天人合一”,如劈拳属金,金性坚刚,无坚不摧;木性曲直,可刚可柔;水性无形,随屈就伸;火性暴烈,一沾即发;土性敦厚,以生化变化。

形意拳经过五行拳的训练就是要将这五种自然特性化于劲力之中。

形意拳十二形拳是师法动物之特技与灵性,返还人的原始运动和搏击之本能。

因此十二形拳是极限开发人体本能运动的方法。

如龙之盘旋升潜、虎之神扑、猴之灵巧、马之奔踏、鸡之独立、燕之飞舞、蛇之缠绕、熊之雄浑、鹰之爪力等等。

这些能力都是人的能力所不及的,形意拳将这些动物的特技作为学习的目标和训练内容,可见其运动的难度之大,是需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

在追求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体悟中和大道。

通过五行十二形的训练,目的之一是要开悟人心,不是仅仅拘泥于五行十二形的练习,形意拳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拳学境界,通过五行拳与十二形拳的训练感悟自然的特性,自然万物感通,见景生情,念景生情。

如见到云即刻就可以向云学习,学习云之混沌无形,见到水即刻就可以向水学习,学习水之率然灵动,见到任何一个小动物都可以向它学习,学习它的特性和特技,象形取意,形意合一。

二、形意拳桩法 形意拳桩法有无极式、三体式等,无极式是由静而动,“静极生动”的导引。

无极站桩的方法源于远古,《黄帝内经》中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又说“致虚极,守静笃。

” 形意拳的无极站桩从思维意识方面要求是:空空静静,无思无意无欲。

从外形动作方面要求是:松静站立,无形无象。

形意拳前辈董秀升所形容无极是:顺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

无极站桩有两种站法: 第一种:两腿接近直立的松静无为站立,主要使大脑入静,周身放松,使身体内在机能处于有序化状态。

这种站法可以使真气有序的动。

第二种:两腿略屈的松静无为站立,这种站法可以触发肌肉产生阴阳胀落式运动。

两腿微屈的站桩方法,不但可以使身体放松,思想安静,更有意义的是使身体内处于更高一级的“有序化”状态。

其特征是:当站到一定时间后,腿部肌肉开始轮流有序的颤动,脑电图表现有较多的阿尔法波,经络波振幅明显提高,腿部肌肉出现独特的太极式的胀落运动,心率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这是心—脑—经络—肌肉四者高度和谐统一状态,这种无极桩才是形意拳所需要的。

形意拳要求先练习无极静功,再到太极式,再到三体式。

这就形成了这样的练功程序:先站第一种无极式,使体松,脑静,心平,气和,随即两腿微屈,进入第二种无极式站桩,由于腿部肌肉负荷的加强,当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引发了工作肌肉的胀落式微颤运动,也进一步激发了经络的运动,此种运动也只有在无极式的站桩中才能出现。

此时是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内在的胀落式运动,人体生理产生独特的变化,机能处于一种激发状的高度有序状态,这种状态,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自我调节功能,这可能是无极桩通气血强身祛病的机制。

无极式桩是一种平衡态有序化的修炼,一般要求头正身直,重心在两脚中间,两手松垂,左右力量是平衡,所以气血运动趋于和谐平衡。

而三体式则不同,不论是三七步,四六步,还是五五步,前后左右都不会达到平衡,因为两腿的曲度不同,两手臂的姿势也不同,所以三体式是一种非平衡态的训练。

三体式的非平衡训练在形意拳的养生和技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三体式站桩时肌肉运动的不平衡,造成了身体左右上下气血运动的强弱和级差,由级差而产生气血运动的势能,气血由高势能向低势能处运行。

因此从内在气血运动的角度看,三体式是一种发电、充电式的训练,可以使骨骼坚实,肌肉健壮。

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经过一段时间三体式站桩训练的人,人体特别稳重、充实。

三体式的三七步运动量最大,四六步次之,五五步再次之。

单重与双重的作用不同。

三体式是到达内外三合的基本途径,形意拳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姿势,因而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

三体式是师法自然之式。

当我们站好三体式后,向前弯腰旋转90度,即像四肢着地行走的动物姿势。

人是从猿人进化来的,猿人又是由再低一级的动物进化来的。

婴儿的爬就很像小猫小狗的走,三体式的变化——劈拳就很像是虎、豹的行走,劈拳的发力可以看作是虎、豹的前扑。

在形意拳十二形中吸取了虎、猴、马、熊等四肢行走动物的特技,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体式这一武术运动中的精华。

它的合理重要性就是体现在这个动作姿势最接近人(动物)的本能动作,形意拳有句名言“打拳如走路”,就要求返还到婴儿状态,那极有可能就是像婴儿那样天真地爬,只不过是站着爬。

由于爬的时候四肢均着地,每一步都实实在在,所以有“拳不空去也不空回”要求。

形意拳谱《六合拳法》中有:“悟得婴儿玩打法,天然是生成。

” 四肢动物在行走过程中,总是以三个点着地的。

为了保持平衡,腰胯和尾巴自然的扭动。

人直立行走后重心偏高,虽然两手不着地了,但仍有两臂前后的摆动,如爬行动物行走时两个前肢的动作。

动物行走时,总是以同侧的后足代替同侧的前足支撑体重,前足再前伸支撑重心的平衡,然后是异侧的后足代替同侧的前足,前足前伸。

这样左右交替进行行走。

虎、豹在快速奔跑或瞬间扑食时,总是后两足同时着地之后,前两足再同时着地,一般跑和走是四肢依次着地。

形意拳中有手脚齐到方为真之语,手脚分至是走、跑、蓄力,手脚齐到是奔、扑、发力。

三体式基本原型是顺步和拗步的,顺步适合于直线力,如崩拳;拗步适合于弧线力,如横拳。

三、形意拳内外三合 形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是六合整劲,最后达到阴阳中和状态。

六合整劲的训练过程是: 1.由站而静,由静而松,由松而动。

(松静) 2.由动而顺,由顺而柔,由柔而合。

(柔顺) 3.由合而整,由整而刚,刚柔相济。

(中和) 心意合一为静,这里心即是脑,中国古人常用心代表脑。

说“心想事成”,其实就是脑子想事成。

所以心指的是脑子这个器官,意是心的思维状态。

那么形意拳的心意合一就是脑子要处于形意拳的思维状态,我们认为是处于“静”与“合”的思维状态,人静是整个脑和谐共振的状态。

因此说心意合一为之静,静是脑和谐。

“合”是阴阳中和的状态,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静”,也可以认为是有序的“动”。

意气合一为柔,意与气均为无形无象之物,意是主宰,气是主帅,二者结合为柔。

气力合一为和,气为柔,力为刚,刚柔相济以致中和。

外三合运动是四肢动物特有的、本能的运动,古人发现人在走跑时肩胯、肘膝、手脚是协同一致地运动,最易于观察到的是婴儿的爬,猫之行,虎之扑,马之奔等运动。

婴儿之爬是最初的人的三体式,腰脊和四肢都得到了全面平衡的锻炼;猫之行如三体式之柔练;虎之扑如三体式之顺步手脚齐到的发力;马之奔如三体式跃步前进。

由于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运动属性,外三合也可能是人与动物共同遵守的运动法则。

所以形意拳的外三合运动是返还婴儿的玩耍运动,仿效动物天然特技的本能开发运动。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

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

祝各位武运昌盛!

阴宅墓地真龙气识别法,弄明白了子孙满堂,富甲一方!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真龙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