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中,刚猛暴烈的八极拳是典型的外家拳。
乾隆帝御笔亲题“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师霍殿阁做过溥仪的御前侍卫;
八极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动画)、Comics(漫画)与Games(游戏)】作品中的出场率非常高;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中,张震扮演的一线天拳脚过人、以一敌十,其朴实简洁、刚猛脆烈的八极拳拳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有海外八极拳弟子在国际泰拳搏击擂台上夺得冠军……可见八极拳在技击实战中的重要地位。
八极拳名家吴连枝
八极拳的技术特点
八极拳是中国实战性拳种的代表之一,招式朴素而实用,套路短小而精悍,属于短打拳法。
其动作朴实简洁,脆烈刚猛,动静分明,刚而不硬,柔而不软,杀伤力和技击性都很强。
八极拳训练讲究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是一种以挨、崩、挤、靠的贴身技击为特点的短打拳术。
猛虎硬爬山、顶心肘、六大开、八大招都是耳熟能详的招式,绝招“贴山靠”是其中翘楚。
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八极拳的练习者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有八极架、六大开、六肘头、八大招、四郎宽等套路。
除了拳术,八极拳还有器械:六合大枪、六合刀、行者棒、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2008年6月7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极拳的由来
八极拳从创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其创始人及发源地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认为,八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形成于晋,显名于明,流传于清,盛于民国;
另一种说法是在明代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由“巴子拳棍”发展而来;
八极拳的练习者
第三种说法认为,八极拳源于武当,是武当道士根据其内家拳法所创,而当前有史可考、有据可依的是清代吴钟创立一说,《吴氏家谱》《八极拳谱》等皆是有力证明。
八极拳名家
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涌现出很多高手,其中以吴钟、李书文为代表的武术名家为八极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钟(1732-1822),清代山东海丰县(今庆云)后庄科村人。
吴钟天性聪颖,自幼练习武术,曾在少林寺习武。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吴钟只身南游,来到福建南少林寺,持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暗器无一着身,被寺僧和镇寺钦差官誉为“神枪吴钟”,威名远震四方。
据传,吴钟还在与京城抚远大将军、恂勤郡王胤禵的比武中获胜。
吴钟画像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吴钟回到家乡设场授艺,把几十年所掌握的各种拳法、器械及气功进行系统归纳、整理,采众家之长,反复提炼,融会贯通,以八极拳、六合大枪为核心,创立了八极拳门户武学体系。
李书文(1862-1934年),绰号“六合神枪”,是清末武术名家,擅使枪,绰号“神枪李”,八极拳的杰出代表。
李书文曾被民国大总统冯国璋、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
李书文幼年学拳时距离师父家十六里路,往返都是一路打拳,风雨无阻。
还有着“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的记载。
李书文画像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广招天下豪杰,并重金聘用东洋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训练精锐。
代师任教的李书文与日本教官伊藤太郎比武。
比试中,李书文一枪刺死准备出刀的伊藤太郎,被袁世凯称赞为“神枪”。
宣统年间,李书文一拳打裂来华挑战的俄国拳王马洛托夫的肋骨,并将其打下擂台。
霍殿阁(1886-1942年),是李书文的开山弟子,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
溥仪当年效仿先人习武强身,技艺出众的霍殿阁被推荐为溥仪的武术教师。
相传曾经和一骑马的武师较劲,霍殿阁让他的马拉他,武师连打数鞭,霍殿阁使出千斤坠的功夫纹丝不动,武师叹服。
霍殿阁画像
1937年,大同公园事件。
霍殿阁之护军弟子和日本士兵打斗,踢死日本狼狗,打伤10余日本兵。
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霍殿阁离开溥仪。
刘云樵(1909-1992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七岁随李书文习武,是李书文最后一个弟子。
李书文教拳认真严格,刘云樵经常因此受伤。
20岁时,父亲原本想让他到朝阳大学法律系念书,但刘云樵拿着学费,跟着李书文四处闯荡。
参军后与日军多次作战,被升为团长。
1936年天津租界内,刘云樵公开挑战日本军校的著名武士剑道高手太田德三郎。
双方器械对决,刘云樵仅用一招“一剑三化影”,就把对方打得心服口服了。
八极拳实战功夫
除了以上几位名家的功夫写照外,八极拳在擂台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不仅在CCTV组织的武林大会中决出过总擂主,在海外,八极拳还登上搏击擂台,并夺得国际冠军。
八极拳的练习者
在委内瑞拉,拳手马杜蝶拜师苏昱彰学习八极拳。
马杜蝶充分发挥八极拳出招刚猛的技击特点,多次在泰国国际泰拳擂台上夺得冠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的技击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八极拳的实战能力吸引到著名导演陈勋奇、王家卫的注意,他们创作出《一代宗师》。
台湾演员张震扮演的八极拳传承人一线天戏份虽少,但其使用的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一代宗师》中,八极拳传人一线天
为拍摄此电影张震拜师八极拳名家王世泉,苦练3年,每天早上3小时,晚上3小时,终成八极拳高手。
不仅拿下全国八极拳比赛一等奖,还登上了央视羊年春晚舞台。
据说张震在习武之后,出门都很少带保镖了。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姚栋
责任编辑:锦瑟
对于八极拳而言六大开与八大招并非绝招、绝招是一个人会一个人不会,八极拳小架有16个动作,单摘有24个动作,四郎宽有36个动作是八极拳的高阶套路。
我们喜欢哪个动作,天天练练熟了就是个人的绝招。
八极拳的六大开就是六种方向的力,即顶、抱、单、提、胯、缠。
顶是前后左右的力,人体用于技击的八个部位即头肩肘手、胯膝足臀都可发顶的力 抱,所谓的抱就是向里的力,往里合的力 。
胳膊、腿与身体都可以发抱的力。
单,也有人称为掸,是指不定向的抽着力,对八极拳而言单手为掸,双手为缠。
提,发向上向下斜上方,斜下方的力为提 胯,发向外的力,三靠三合叫板胯,不靠不合叫胯打。
缠,指缠绕力。
八极拳的任何动作都是六大开的组合演化,可以理解为是拳理拳法,六大开不是单纯的指的某个招式,单纯的指着某个动作,人只能发出这六种力,这六种力符合物理的运动理论,是肢体和身体发生的六种变化,八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六大开的信息。
八大招,阴阳变化加上六大开就是八大招,八大招与八打招不同,八打招是人体用于技击的八个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尾。
我们练武人不要执着于绝招,只要练就好,甚至是只要喜欢就行,只有喜欢武术你才会去练,才会去深入进去学习武术。
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八极拳的实战奥秘。
刚猛暴烈,贴身制敌:八极拳的核心特点 八极拳,素以 “刚猛暴烈、短打近战” 著称。
其独特的战斗风格,强调近身搏斗,充分利用肘、肩、膝等部位,发动迅猛攻击。
每一个动作都简洁直接,却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
近身致胜,力破千钧:八极拳的实战优势 近身压制,瞬间制敌 八极拳在近距离战斗中优势尽显,能够迅速贴近对手,以雷霆之势给予致命一击。
爆发力强,寸劲破敌 其动作刚猛有力,讲究 “寸劲”,能在极短的距离内爆发出巨大力量,让对手防不胜防。
下盘稳固,屹立不倒 扎实的马步,稳定的重心,使八极拳练习者在战斗中稳如泰山,不易被对手击倒。
长短相较,利弊共存:八极拳的实战局限 距离限制,远攻短板 在远距离对抗中,八极拳稍显逊色,面对腿法凌厉或手持长兵器的对手,容易陷入被动。
灵活性不足,应变稍缓 动作刚猛有余,但变化相对较少,在面对快速移动、灵活多变的对手时,应对起来略显吃力。
体能消耗大,持久力弱 八极拳对爆发力的高度依赖,使得长时间对抗时,练习者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传统新生,实战传承:八极拳的现代实战应用 擂台竞技,融合创新 在现代搏击赛事中,八极拳的部分技术,如肘击、膝撞等,已被巧妙融入,为选手们提供了强大的进攻手段。
街头自卫,高效实用 其刚猛直接的风格,在街头自卫场景中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制服对手,保护自身安全。
军事训练,提升战力 八极拳的实战价值得到了军事领域的认可,成为近身格斗训练的重要内容,助力提升士兵的战斗能力。
传承精华,砥砺前行:八极拳的实战价值 八极拳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实战武术,在近身搏击和爆发力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实力。
然而,我们也应正视其在远距离对抗和灵活性上的不足,通过与其他武术的融合互补,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八极拳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实战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武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学习资源。
在未来,期待八极拳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继续绽放其独特的实战魅力,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