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与解离症:死前看到的走马灯看似超自然现象,实为大脑防御机制

时间:2023-10-0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文末有抽奖福利哦~

----------------------------------------------------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发现,有的人临死前会出现“走马灯“现象,眼前像放电影一样快速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然后死去。

每次看到这种桥段,饺饺都在心里想:“这只是戏剧效果吧,谁都没死过,谁知道死前会看见什么呢?”不过,饺饺后来发现,这种濒死体验并不是人们杜撰的,有些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人,在讲述他们的濒死体验时,确实提到了“走马灯”体验。

那么,为什么人在濒死时会看到神奇的“走马灯”呢?

在探索其生物学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走马灯”现象。

科学家首次开始正式研究“走马灯”现象是在1928年,有一位叫Wilson的医生在论文中提到这种现象,后来许多研究人员开始陆续探索这种神秘经历,和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进行交谈,并整理出一系列统计数据

据医学家统计,“走马灯”有以下五个特征。

1、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

心理学家肯尼斯·瑞(Kenneth Ring)采访了102名差点丧命的人,其中包括重病、事故和自杀未遂,其中只有12人说他们在临死前经历了“走马灯”。

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案例本来就很少见,其中有过“走马灯”体验的更是寥寥无几。

即使许多人看到过“走马灯”,绝大多数在“走马灯”现象结束后就去世了,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体验。

调查还发现,那些出于“主观意愿”自杀未遂的人,还有得了慢性病身体缓慢衰竭的人,很难产生“走马灯”现象。

2、画面更像环幕电影

据濒死体验者口述,在“走马灯”的过程中,场景不断变化,仿佛快进或快退退的自传电影

而且,“走马灯”的场景十分恢弘,像环绕四周的环幕电影,而且图像是一个接着一个变化的,由多个片段接剪切而成。

更有趣的是,“走马灯”并不是在一个大屏幕上观看电影的感觉,而是可以在多个屏幕上同时观看不同的场景。

3、第三方视角

“走马灯”的第三个特征是——第三方视角。

也就是说,濒死者本人就像电影观众一样,从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作为“演员”进入电影场景中。

4、思维速度飙升

经历“走马灯”时,濒死者的思维速度会变得异常快,短短几秒内就能回顾完自己的一生。

对此,科学家解释道:

“这出于人强烈的求生本能。

大脑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完蛋了,所以拼尽全力迅速搜索所有人生经验,试图找到生还的办法。

5、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一点很奇特——“走马灯”体验伴随着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据濒死者口述,死前身体十分痛苦,但“走马灯”出现后,会突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感觉就像婴儿回到母亲怀中。

不过,目前科学还无法得知这种“幸福感”是什么机制。

医学研究发现:“走马灯”现象,其根源是解离性障碍

乍一看,“走马灯”似乎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但科学家们告诉我们:“走马灯”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大脑防御机制。

医学家还发现,“走马灯”现象和“解离性障碍”有许多相似之处。

“解离性障碍”又叫“解离症”,指的是人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功能上的崩解,主要症状有:

1、自我认同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

2、自我认同改变:把自己当成别人;

3、失现实感:出现幻觉,身边的一切都很不真实;

4、失自我感:自己看自己就像在看一个“他人”一样,即我不再是我。

但是,“解离”并不一定是精神障碍,而是是危急情况下大脑的一种自我防御功能,所以即使精神健康的人,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时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解离”感。

比如,一个女孩子失恋后极度悲伤,甚至影响到身体机能。

这时,大脑突然意识到:“不行,再这样下去她身体会垮掉的。

”于是,大脑会把她的一部分意识“解离”出来,让当事人从极度悲伤中抽离出来,好像失恋的不是她,好像她在看别人的故事。

但在外人看来,这些症状就是“人格分裂”。

因此,我们经常听说某人因不堪长期精神压力或遭遇重大打击精神崩溃,产生癔症或人格分裂,其实是大脑在牺牲意识,保护肉体。

“走马灯”,是大脑保护主人的极致体现

同样的,人在临死前是非常痛苦的,身体机能迅速衰竭,最要命的是脑缺氧,脑部出现血流障碍。

所以,大脑马上做出应急反应:

“主人身体太痛苦了,必须解离一下!顺便快速搜索所有人生经验,想尽一切办法让主人活下来!”

于是,濒死者就出现了类似于实感”和“是自我感”,而类似于解离症的“走马灯”现象,可以说是大脑最后的挣扎,是挽救主人的最后一搏。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经历“走马灯”的濒死者痛苦会突然消失,反而产生大量的幸福感,这都是大脑奋力抢救的功劳。

而那些没有看到“走马灯”的人,可能是因为“死得太快”大脑没反应过来,也可能是主观上就不想活了,大脑也救不了他。

----------------------------------------------------

抽奖福利:

小伙伴们看过来~饺饺要放大招咯!

这期抽奖的奖品,是饺饺压箱底儿的一本好书——《治疗的真相》,由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作序推荐哦!读完《治疗的真相》,帮你少服一种药,少做一项不必要的检查~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原创声明:非沟通不合作,转载、投稿请务必私信饺子姐。

其他平台擅自转载者,我们将直接投诉并保留追究责任的相关权利。

获得授权后,请标明文章出处“头条号:精益医疗”。

精益医疗头条号,带你看有趣的医疗话题、医学新知,不要错过哦~~

点击关注,不错失,不迷路

精彩继续:

残障人士的“幻肢”体验:“我那条已经不存在的左腿,竟然会怕冷”

为什么会有“恋尸癖”?东京“恋尸杀人狂”:猥亵幼女尸体后,还要把尸体还给她父母

癌症,也分三六九等:“癌症之王”有多凶险?怪不得乔布斯都拿它没办法

强制绝育实验:为实现“种族灭绝”,纳粹的人体实验可以残忍到什么地步?

各科室男医生形象大揭秘,哪个科室是你的菜?

修炼真谛:练习太极拳,如何打出精气神呢?

练太极拳,不少人冲着强身健体去的,练着练着,发现这玩意儿比想象的深奥多了,光练招式可不行,还得练出“精气神”来,这才算入门。

那么,这“精气神”到底是个啥?咋练才能练出来呢?咱今天就唠唠这个事儿。

修炼真谛:练习太极拳,如何打出精气神呢? 一、啥是太极拳里的“精气神”? 别一听“精气神”就觉得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你练拳的状态。

这可不是练个花架子,比比谁动作标准,谁耍得花哨。

太极拳讲究的是内在,是“用意不用力”,是“以柔克刚”。

所以这“精气神”,得从里到外,浑然一体。

精:这可不是指精子,而是指精神,指你的注意力、专注力。

练拳的时候,你得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不能东想西想,一会儿想着今天晚饭吃啥,一会儿想着明天工作咋办。

你得把你的精神,全部集中在你的动作上,在你的呼吸上,在你的感觉上。

这就像射箭,你得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箭靶上,才能射中靶心。

气:这指的是你的气息,你的呼吸。

太极拳讲究“气沉丹田”,这可不是让你憋气,而是让你呼吸自然、均匀、深长,让你的气息贯穿全身。

练拳的时候,你的呼吸要配合你的动作,要做到呼吸自然,不憋气,不出粗气。

这就像吹笛子,你得控制好你的气息,才能吹出优美的旋律。

气息通畅了,你的动作才能更流畅,你的劲力才能更绵绵不断。

神:这指的是你的精神状态,你的整体感觉。

练拳的时候,你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不能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你的眼神要专注,你的动作要舒展,你的神态要自然。

这就像跳舞,你得有激情,有活力,才能跳出精彩的舞步。

神韵足了,你的动作才能更具表现力,你的拳法才能更具感染力。

修炼真谛:练习太极拳,如何打出精气神呢? 二、咋练才能练出“精气神”? 练出“精气神”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长期坚持,不断练习,才能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 1.练好基本功: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再漂亮的上层建筑也容易倒塌。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站桩、走桩、以及各种基本功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你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身体细微变化的感知能力,为后续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嫌枯燥,这可是练出“精气神”的第一步。

2.规范动作:动作要规范,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更好地体会太极拳的内在劲力。

动作不规范,劲力就难以贯通,也就难以练出“精气神”。

找个好老师,认真学习,反复练习,直到动作规范流畅。

3.体会劲力: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这可不是让你不用力,而是让你用巧劲,用内劲。

这需要你长时间的练习和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要领。

练的时候,要体会劲力的运行,感受劲力是如何在你的身体中运行的,以及劲力是如何带动你的动作的。

这就像练书法,你得体会笔锋的运行,才能写出漂亮的字。

4.呼吸配合:呼吸要配合你的动作,要做到呼吸自然,不憋气,不出粗气。

这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提高练习效率,并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

这就像游泳,你得控制好你的呼吸,才能游得更远。

5.意念引导: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念引导是其核心要义之一。

练的时候,要运用意念引导你的动作,想象你的劲力是如何运行的,你的动作是如何变化的。

这需要你长时间的练习和体会,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就像开车,你得控制好你的方向盘,才能开到你想去的地方。

6.推手练习:推手练习是检验你“精气神”修炼成果的重要方法。

通过与他人推手,你可以更好地体会劲力的运用,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的不足。

推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全身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修炼真谛:练习太极拳,如何打出精气神呢?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练出了“精气神”? 练出了“精气神”,可不是光靠自己感觉,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动作自然流畅:你的动作自然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丝毫的僵硬和滞涩。

2.劲力绵绵不断:你的劲力绵绵不断,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3.精神饱满:你的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眼神专注,动作舒展,神态自然。

4.身心合一:你的身心合一,动作与意念协调一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四、结语: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练出“精气神”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练习,才能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这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并遵循一定的路径和方法。

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体会到太极拳带给你的快乐和满足,最终达到身心合一,人拳合一的境界。

记住,这不仅仅是练拳,更是修身养性,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练太极拳,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比谁动作标准,比谁更厉害,而是为了练出自己的精气神,让它融入你的生活,让你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有精神!这才是太极拳的真谛。

疏疗互联网医馆上线,沙氏武术收新徒,医武结合提到新高度

9月13日上午,疏疗中医馆与国医在线共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授牌仪式举行,同时,沙式武术第二代传人李斌、第三代传人黄勇的收徒各自收徒一名,收徒仪式在疏疗中医馆馆举行。

疏疗中医馆签约国医在线,共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意味着医馆可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减少患者取药、现场挂号、预约等位以及缴费等时间,构建起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平台。

疏疗中医馆作为国内首家武医结合的中医馆,由我国著名武术大师沙国政先生之子沙俊杰、儿媳李斌和陈会梅女士共同创办,集中医药研究、中医药教育、中医医疗、中医药养生、中医药文化、武术健身推广为一体,推行“中医治病、武术养生”的全新模式,高品质会员制的经营方式对医馆个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充分借助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对医馆来说尤为重要。

国医在线定位于助力实体中医机构互联网化,打造便捷、共享、精准、智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共享云平台。

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加速发展,大众传统就医方式被逐步改变,各种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应运而生。

疏疗中医馆签约国医在线,共同推进医馆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开启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服务模式,是大势所趋,也将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除了授牌仪式,沙式武术第二代传人李斌、第三代传人黄勇的收徒仪式在疏疗中医馆内一同举行。

据了解,沙式武术是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和通背拳四大内家拳为主体形成的拳械体系,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式武术由我国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沙国政先生所创,先生不拘门派,博采众长,将四大内家拳融汇贯通,并通过实践再创造、再提高,形成了沙式武术内容广博、自成体系、内外兼修等特点。

李斌老师与她的弟子 黄勇老师与他的弟子 李斌老师和黄勇老师分别收下一名徒弟,徒弟向各自的老师跪拜、奉茶、递交《拜师帖》、献礼并诵读《拜师帖》。

李斌老师和黄勇老师向弟子颁发“授徒证书”,最后师徒合影留念。

与一般医馆不同的是,疏疗中医馆将中医与武术相结合,让患者在体验中医文化、感受中医魅力、享受中医服务的同时,注入武术健身手段。

如颈椎、腰椎突出等疾病,许多人由于长期不运动,导致肌肉包裹不住骨胳,即使治疗好也有可能再次突出,而再次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还会给皮肤带来损伤。

这类治疗复位后的患者,可以通过习武锻炼来使肌肉更有力量、包裹得更紧密,使身体机能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让疾病不易复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濒死体验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