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灵异事件

鲁迅中学灵异事件

时间:2023-07-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原地处东江湾路 120 号,创办于 1963 年,原校名为凌云初级中学。

因为当时校址毗邻鲁迅纪念馆、鲁迅墓及鲁迅故居, 遂于 1967 年将校名改为鲁迅中学,文革后由初级中学变为完全中学, 1996年由东江湾路 120 号迁址于广中路 100 号, 与原长风中学合并,使所在市区享有一定声誉的普通完中。

而发生在鲁迅中学的灵异事件则更为人所熟知。

北京鲁迅中学晚上10点后

这也是上两届传下来的事情

都是发生在入夜10点之后的。

(一)据说,10点之后你凝视门口鲁迅肖像的眼睛,你会发现他的眼睛分明在动。

(二)操场上有一双你看不见的眼睛,会森森的注视着你。

(据说,所以至今一到晚上学校的操场就封锁,不让任何人进入)

(三)三楼右侧的有一个化学实验室,在入夜后打开水龙头,会发现流出的竟是血。

(四)所有的教室在这个时段电灯都是打不开的,然而其他电器正常运行

(五)三楼右侧的一段楼梯在白天走是12格,而在那个时段竟是13格。

(在记忆中,好象的确有一段小道楼梯是被封锁的)

(六)三楼右侧的女厕所,在夜间总隐约有女人的哭泣声,十分悲戚.。

(七)你进入学校是几点,出来后你会发现你的手表仍旧停留在几点。

当然对于这种鬼话,大多数的人总是付之一笑,或是在茶余饭后做为谈资,然而,据说就在6年前,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所有的一切从新蒙上了一层灰瑟的阴影。

6年前,曾有3个人(两女,一男)试图去打破这些无稽之谈。

然而

夜,十点,三人按约,在学校门口集合。

开始了,他们所谓的探险旅程。

先是鲁迅肖像,在15分钟的凝视后,得出的结论,纯粹是唬人的。

于是第一桩灵异事件宣告破产。

进入操场后,兜了3圈,没有任何异样,倒是被一个看操场的老头看见了,大声叱喝责令回家。

女厕所,那2个女生没敢进去,结果是那个男生硬着头皮走了一遭。

15秒后,那个男生出来了,宣告NO.3破产。

然后,放血的水龙头,第十三格楼梯,打不开的灯也一一被打破了。

出了校门,一对表,11点了。

手表还在走。

永州太极拳名师唐勇荣获“太极拳名家”称号

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与《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杂志联合发起的《太极拳名家》评选活动于2024年11月12日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

湖南省永州市豫正太极文化院院长唐勇脱颖而出,荣获“太极拳名家”称号。

本次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太极拳领域具有突出成就和影响力的个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128名候选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80位佼佼者脱颖而出,成功斩获殊荣,并录入河南省太极拳协会教练员人才库。

太极拳在永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唐勇作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在当地创办了豫正太极文化院,并担任院长兼总教练,通过开设太极拳课程、举办太极拳交流活动等方式,把太极拳推广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

先后在永州市天籁幼儿园开展了太极拳启蒙教学推广,冷水滩翠竹园小学、长丰小学、永州市第二十八中学开设了太极拳社团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太极拳。

除了线下推广,唐勇还通过录制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以及基础功太极拳等教学视频,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网上公益传播,这些教学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都能够看到,得到了很多外地太极拳爱好者的好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从佛教经文中学习人生四不

人的一生十分的短暂,在这短暂的生活中能活出风采是最好的,那么人生当中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重点呢?佛教的经文中有哪些与之相关的呢?本期的佛教文化,看看星云大师简述的人生四不,一起体会下吧。

一、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华严经):「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例如,最初为什么要经商务农,为什么要当记者、作家,或是最初为什么要发心入道。

如果能够不忘最初的发心,自然就有一股力量,鼓励你向上、向前;如果忘记了最初的发心,则很容易被境界打倒。

所以,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锲而不舍,照着最初的志趣,勇往向前。

二、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维摩诘经):每个人都有一些朋友,但是一般的朋友在我们需要帮忙时,都要请托。

当我们有苦难时,无须经过请托就会主动帮助我们的人,就叫「不请之友」。

像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都是「不请之友」的模范。

在世间上,很多时候我们要靠父母、亲戚、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大众给予我们的支助,我们才能冲过重重的难关,因此我们也应该做世人的「不请之友」,不必等人家来请托,只要我有力量,就随喜随缘的奉献、帮助,给予人间一些因缘。

三、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八大人觉经):朋友当中,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难免的。

但是一般人的陋习,总是记坏不记好,记仇不记恩。

就如我们跟人家借钱,很容易忘记;借钱给人,则是时刻念念不忘。

所以有德之人,如范雎说:「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吾人受恩于人,要铭记在心,并且知恩图报;反之,别人偶有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记仇,如佛教讲「比丘没有隔宿之恨」,所以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

四、对社会要懂「不变随缘」(大乘起信论):我们处身的社会,不但千奇百怪,而且世态人情,变化不断。

我们生活在多变的社会人生里,要能知所取舍,遇到不当的事情,有违伦理道德的,自己要有不变的原则;如果是一些人情之常的琐碎小事,要能随喜随缘。

也就是说,对善恶是非,要有不变的原则,对人情得失,要有随喜随缘的性格,这就是「不变随缘」了。

吾人立身处世,佛法昭示我们的以上四点,有大利益在焉,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以这四句经文做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一、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

第二、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

第三、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

第四、对社会要懂「不变随缘」。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