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灵异事件

一家银座商城引发的联想:山东华联、济南百货,还记得这些商场吗?

时间:2023-10-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还记得这里吗?

曾经是一家银座,更早是山东华联!

昨天开车路过八一立交桥,抬头正好看见左前方这幢大楼,突生感慨,掏手机拍了这张照片。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之前这是一家银座商城, 今年3月闭店了。

当时说是闭店改造,根据以往经验,这可能仅仅是说辞,以目前实体店的境况,重新开业的可能性应该已经不大了。

再说,一家店歇业改造大半年也是不可能的,租金可是不会“歇业”的。

这家店的开业和歇业,几乎就是实体商城最近20年的境况折射。

这家店是2002年9月28日开业的。

记得很清楚, 当时济南共有3家大商场同时开业,银座还有北园银座店(好久没去了, 不知道还在吗?),另外一家就是西部的济南华联的嘉华购物广场。

当时,3家大商场同日开业可以说是划时代的。

银座当时只有泺源街上的银座商城(银座第一家店)和泉城广场地下的银座购物广场,这是两个不同的业态——前者是百货商场,后者是集百货、店铺、超市、餐饮等一体的购物广场,银座商城等于是第一次开连锁店。

同时,银座正是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随后在济南各区域、全省各地遍地开花,甚至开到了省外,业态也包括百货商场、购物广场,2011年又开设了位于经十路上的和谐广场,升级为综合体。

而嘉华购物广场对于济南华联来说,更是有划时代意义。

之前,济南华联只有华联商厦一家百货商场和华联大酒店,嘉华是济南华联的第一家购物广场,更重要的是,正是从嘉华开始,济南华联进入超市业——华联超市。

随后济南华联开始扩张,重点正是华联超市,多年后又开设了便民超市华联鲜超。

如今,华联已经成为济南最大的商业企业——别怀疑,无论是营业总面积,还是营业收入,在济南都是最大的。

如果没有嘉华购广场,可以说,就没有后来的济南华联。

而且,嘉华的诞生还是一次“意外”——有空再细说。

说回到银座八一店。

很多人可能不记得了,这里原来就是一家商场, 叫山东华联。

由于有“山东”字样,很多人习惯称“省华联”,其实,它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济南企业。

当年,山东华联和济南百货大楼、济南第一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和大观园商场并称济南零售业的“五朵金花”,一度占据济南零售行业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

后来,这5家商场先后凋零, 最早是济南第一百货,其次是济南百货, 第三家就是山东华联。

如今人民商场也已经变成了振华商厦。

前段时间路过,还专门拍了一张照片,已经找不到人民商场字样了。

只有大观园商场还有,且与长春亚泰合作(具体什么关系不太清楚),在阳光新路上开发了“欧亚大观商都”。

当年名震一时的人民商场的老总郭连海和大观园的老总王玉琴,也已经退出了“江湖”。

2002年,山东华联变成了八一银座,在商场上,由此从济南消失,有段时间,楼顶还有“山东华联大厦”字样。

说到华联,还得又说到济南华联。

华联是当年国家为打造商业巨无霸成立的一个“系统”,全国各地有很多华联,一度做得最好的是上海华联和北京华联。

而一个城市有2个“华联”,济南是独一份。

济南市的企业已经叫了“山东华联”,当时还是槐荫区的西市场商场的济南华联,投资建设现在的华联大厦,他们也想叫“华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获得叫“济南华联”的资格。

当时谁也想不到,山东华联早早没了,济南华联反而发展成为济南最大的商业企业。

2002年,3家大商场同时开业,可以说是济南的一大盛况。

大家回想一下,当时济南有几家大商场?也就银座(2家)、贵和(2家)、人民商场、大观园和华联商厦六七家商场,再加上家电零售的三联和刚开业的2家国美,以及2家大润发等(家乐福、沃尔玛随后才进入济南)、英难山路上的联华(上海联华与万隆合作开设,后来也变成了一家银座 )、万嘉隆等超市,总共也就十来家,而且面积都不大,当时单店基本都没有超过1万平方米。

而且,这些商场大部分集中在济南中心的泉城广场一带,且除了西部的济南华联,都在泉城路(共青团路、经四路)一条线上,泉城广场到最经七纬二的大观园,也就2公里多。

从大环境上讲,那时正是中国商业大发展的时期,10多年后,再有商场开业已经算不上新闻了,如今更不用说了,仅大型综合体已经不下10座了。

其间,还有伊势丹、百盛百货、易初连花、易购等外资零售,在济南成为“匆匆过客”(沃尔玛、家乐福也已经退出了济南)。

但同时,20年后,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商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风光,甚至可以说举步维艰。

一家商场的开与关,折射出了则个行业变迁,也让人感慨,短短20年,很多事情就像换了一个世界。

真是应了崔健那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济南曾经还有哪些给你留深刻记忆的商场?欢迎都来说说。

#济南头条#

大连的五行通臂拳

作者:王世江 在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很多,本人就是1965年拜在大连五行通背拳名家王耀庭先生门下习练五行通背拳的,现就本人对五行通背拳的了解做以简单介绍。

本人学佛,不敢妄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介绍。

但由于师承不同,见仁见智在所难免,只希望广大拳友看看便罢,不要引起无谓的争议。

该拳是由清朝道光年间祁信所创。

刚编创时只有枪和拳(其实就是掌),后祁信与一用刀者较艺,因双方都是艺臻化境,难分胜败,相互间都很佩服对方的技艺,遂提出换艺。

此后通背拳就包括通背枪、通背刀和通背掌这三绝艺。

至于以后出现剑、棍、判官笔和匕首等都是后人所编。

此拳刚问世时名叫祁氏门,所以现在亦有人称之为祁家拳。

后觉得此名不够响亮,遂改名为五行掌。

由于当时形意拳也叫五行拳,使当时武林同道经常弄混,为了区别于形意拳,最后改称为五行通背拳。

这时无论是刀还是拳都是单操单练,所以刀称拆刀,拳是拆拳。

至于后来又有一些习练此拳者根据自己的体悟改称其他名称者在此就不予介绍。

到大连传授此拳者共有三人:吴震东、修剑痴、刘智。

此三人都是当时的好手,但修剑痴是此三人在大连呆的时间最长(直到1959年去世),传人最多的一位。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通背拳传授方法的问题。

刘智到大连教拳时,“快手”刘智早已名闻天下了,他当时是最“展洋”的一个。

有钱家弟子跟他学拳,给他一个“折子”,有了这个“折子”,他到定点饭店吃饭不用给钱,等到三大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饭店老板拿着这个“折子”到刘智徒弟家结账。

但好景不长,刘智教徒弟太实在了,不但只教单操单练,打散手时他亲自领着打,且全力以赴,不留余劲。

其拳硬如铁、出手似箭,徒弟们哪经得住他这样打?后来徒弟们都被打得不敢朝面了。

“折子”由于没人结账也就不好用了,刘智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吴震东传下的徒弟也不多,去年我在赵衍恭大哥家与吴震东的两个徒孙段庚申师兄弟一起喝过酒,他们是跟吴震东的徒弟刘国良练的通背拳。

那么修剑痴又是怎么个情况呢?他刚到大连时,他有一位好朋友是螳螂拳名家姜化龙,姜化龙见修剑痴想在大连教拳,就把自己的拳坊和徒弟都给了修剑痴,他回山东老家了,修剑痴从此开始了在大连的教拳生涯。

由于他这一批徒弟都是练螳螂拳的,也就是练套路出身的,修剑痴教他们通背拳都是单操单练,一个动作得练几天甚至十几天,不练好不教下一个动作,徒弟们对他这通背拳产生怀疑,因为通背拳是柔中求刚、慢中求快,动作较慢而且不让使劲,就这东西能打人吗?后来的徒弟有的也是跟别人练过其他拳种,对此拳的教学方法也是甚不理解,所以拳坊徒弟越来越少,收入也就越来越低。

民以食为天,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修剑痴虽然身为燕北大侠,但是大侠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没钱吃饭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修剑痴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是:大连人不懂艺,想学套路。

想明白这层道理后,他就乐了,说:“我从拳坊这头走到拳坊那头就是一个套。

” 随后他就编创了六种站状、六种行状、大、小连环等诸多套路。

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通背刀也由单操单练的散式串连成套路,并由36刀增加到54刀。

此后,他的拳坊徒弟越来越多,收入也就越来越好,通背拳在大连也就普及开了。

修剑痴编套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伪期间,有一批日本浪人由“大衙门”出面,将大连的武术师父如修剑痴、高玉春等人叫到“大衙门”和日本浪人“交流”武术。

修剑痴带着我师父和另一徒弟叫邵玉鑫的去参加“交流”,在现场中国人练了几趟套路想了事,但日本浪人要和中国武师动手较量,在当时当地谁敢和日本浪人动手?败了丢中国人的脸,若胜了又如何能走出大衙门?在危急时刻,修剑痴让我师父和邵玉鑫对打三环炮,由于二人在拳坊将三环炮打得十分纯熟,动作非常快,至使日本人看得眼花缭乱也看不明白,就问当时在场的一位姓曲的翻译,曲翻译也好武术,在武术界也有一批朋友。

此人就是我师父和王朝一打日伪水上韩巡捕那帮人后,韩巡捕要抓我师父,由他出面帮助化解的那个人(详见《缅怀恩师》)。

他还是比较有良知的中国人,就对日本人说:“这个东西大大的厉害,专门掏眼睛的。

”这样才把这件事应付过去。

修剑痴是他们那一辈人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由于有文化,对新生事务接受的就快。

我们不妨看看那一辈人的照片就知道,所有人都是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只有他已经是穿西服、系领带了,当时北京练通背拳的前辈们戏称他为“假洋鬼子”。

据说胡悦昙原想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这身打扮,所以胡悦昙不拜他了。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却依旧是中国心,修老爷子虽然穿西服,但还是非常爱国的,一再教导弟子们,外国人(当时主要是日本人和朝鲜人)要学武术,一定不能教他们操法,只能教他们套路。

经过“大衙门”那件事后,他怕日本浪人来学通背拳,所以就编了一些套路以便应付他们。

自从修老爷子编了这些套路以后,拳坊里练套路的人越来越多,练单操和打散手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些套路和单操的关系呢?我认为,套路在招揽徒弟能起很大作用,当然也适合对外表演,使更多人来学习通背拳,对通背拳的推广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想通过练套路来达到技击作用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有些以练套路为主的拳种,到时候师父给徒弟讲解每招每式的用法,称之为批拳。

如果说“拳打千遍不用批”,那一方面说明下大功夫练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师父不会批。

即使批的头头是道,不经过实战打出来的那绝对不好用,能练不能打的师父太多了。

1967年春天,我师父一位师兄,拿着茶叶来我师父家串门,喝了一阵茶水后,老哥俩就在一起研究动手,实际就是动手过招,此人是修剑痴有名的徒弟,在大连开场授徒,名气颇大,结果是我师父“让他躺着他就得躺着,让他坐着他就得坐着”(这是我师父原话)。

七十岁的老人当时老泪纵横,认为自己没学到东西,我师父对他说:“大哥,你这话不对,我也是跟师父学的,只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不同”。

由此可见,只练套路是不可能会动手的。

我大师兄王朝一就什么套路也不会,正因为他什么套路也不会,把全部的功夫和精力都用在单操和散打上,所以才有那样的成就。

有一次他到哈尔滨我师伯程福魁家做客,程福魁是修剑痴早期弟子,他练武时修剑痴还没开始编套路。

酒足饭饱之后,他提出要跟王朝一学小连环,王朝一告诉他说不会,程认为王朝一会练不教他,很不满意。

王朝一回大连后告诉我师父,我师父给程福魁去信说王朝一的确不会套路,这才作罢。

武术的神髓就是打,如果练了武术不会打、不能打,那么武术真的成为舞术了。

时至今日,传统武术(外国人称为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已经完全被扯下来了,真正能用传统武术打人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练过传统武术的人,不敢与练拳击和散打的人交手,究其根本,原因有二:第一是把功夫下在套路上,打起拳来虎虎生风,动起手来张牙舞爪,全无章法,我们看看武林大会就一目了然。

第二是不敢打了,即使我们把所有功夫都下在单操上,如果不打出来也是白扯。

单操亦不可练的太多,抓住几个你最常用的把功夫全部加在那上,让功夫集中,每天练完就打,当然这是在师父(而且是真正明白打法的师父)指导下打而不是二人在胡乱打,只有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你才能真正会打。

什么是真正会打呢?就是对方刚一动你已经打进去了,不经大脑思维,就好比一个人在奔跑中突然摔倒,他双手自然前扑,这是对面部最好的保护,这就是条件反射,不经大脑思维,自然而然做出的动作,如果我们在打的时候能打出条件反射,武术界称之为见手打手,那你就算会打了。

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套路和单操散打的关系,把大连的五行通背拳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我们每个练五行通背拳者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

东北局地特大暴雪已破纪录!积雪厚达43厘米!

26日白天,寒潮影响之下,华北、东北等多地降温明显,今天14时相比昨天同一时次,在辽宁、吉林多地出现了10℃以上降温,像是辽宁抚顺降温17.1℃、沈阳降15.8℃、长春降14.2℃,仿佛一夜“封冻”! 降温不止在北方!截至26日15时,近半省会级城市最高气温均刷新今年立秋后的新低。

像呼和浩特零下6.8℃、太原1.2℃、北京2.6℃、天津3.9℃、石家庄6.6℃、银川2℃、济南5.7℃、郑州10.4℃、合肥10.5℃、南京10.6℃、上海13.7℃、杭州13.6℃、重庆11.1℃、成都10.3℃、南宁20.9℃都是各地立秋后最高气温的新低。

27日寒潮大降温仍将持续,东北地区中北部将是降温的核心区域,特别像是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最高气温:目前城市预报来看,明天哈尔滨、长春、沈阳的最高气温将再度创下立秋后新低。

此外,济南、南京、上海、杭州、贵阳、昆明、南宁等地明天最高气温也会创新低。

最低气温: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乌鲁木齐、济南、郑州、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等地的最低气温也会刷新立秋后新低。

从28日白天起,寒潮影响基本结束,各地气温开始回升。

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最高气温会重回10℃以上,江汉、江南大部最高气温会回到20℃左右。

大降温就算了,寒潮还带来了大风,北风一刮,更是透心凉! 尤其对于华北等地来说,未来三天大风天气依旧频繁,要注意风寒效应加剧体感寒冷! 而在更北的地方,暴雪正在肆虐!25日到27日,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东北多地出现降雪或雨转雪。

今晨沈阳积雪2厘米、长春5厘米、哈尔滨2厘米。

此外黑龙江呼中43厘米、漠河39厘米。

(来源:中国天气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