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九四零年的资料记载,黄台路上共有日本人私宅四十六座,这些建筑各有特色,同时也是城市殖民史的一段记录,现在的黄台路已经被政府列为旧城风貌保护区日式建筑一条街。
黄台路七十二号,建于一九三一年,原为日本极东公司所有。
黄台路七十号,建筑保存比较完整,主楼和附房的木制屋檐造型非常漂亮。
黄台路六十八号,这里的很多院落都是大门紧闭,只能从外面拍了。
黄台路六十七号,为数不多的非日式建筑,以前应该是宿舍。
当年创业初期,一个合作伙伴的新房就在这里,那时年轻人的热情和拼命精神至今历历在目,曾经为了赶进度,三天三夜只睡了四个小时。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我的好兄弟如今还在一线奋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六十五号甲,门楣上花容锦簇、门口的老槐树依然生机勃勃。
黄台路六十六号。
黄台路六十四号,难得地开着院门。
近距离看看老建筑。
老楼入口。
六十二号里面一栋很漂亮的石头房子,可惜进不去。
黄台路六十三号乙,这些老建筑现在大多无法查到详细资料记载。
黄台路六十三号。
老楼入口处发现的彩色玻璃窗,历经这么多年,还能保留这么完好,很好奇这是不是原版的东西。
旁边的老建筑现在是社区服务中心。
拍照的时候,偶遇一个院里的住户,聊天得知政府要逐步收购这些老楼,然后再重新修缮出售,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街边老楼,门牌号都没有了,很多是公司租来办公的。
铁门紧锁。
虽然历经百年,这些老建筑看起来还是风韵犹存,只是拍照时要尽量躲着点脏乱差。
黄台路六十一号,建于一九三一年。
不大的小楼竟然有三个入口,而且每个入口都设计的很有特色。
黄台路五十八号甲。
入口的大门跺设计的有特色。
在聊城路一集中曾经说过百货公司大门入口的斜四十五度喇叭口圆弧设计,就和这个很相似。
黄台路五十八号,院落非常狭窄。
黄台路五十六号,还是进不去。
没办法只能把镜头从铁格栅中间伸进去拍了,院落虽然破旧失修,但落错有致,老树枝繁叶茂。
树丛掩映中的建筑局部。
老虎窗。
大坡度的屋檐。
站在老院里,树影斑驳,一辆公交车从门口驶过,穿越的感觉有了。
黄台路五十二号乙。
门口的两个老磨盘。
院里搭了凉棚,几个老人在凉棚里面喝啤酒,见我进来拍照并没有反对,还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哈啤酒”,老青岛街坊间的古朴遗风让人感动。
这栋老楼建于一九三二年,二楼和黄台路一个地坪,一楼依地势下沉,下面还有一个院落,住在这里的人管这个叫“两院”。
黄台路四十九号的两栋老楼,一个是派出所,一个是法律服务所,呵呵,配套得挺好。
石墙和天然的岩石完美结合。
黄台路四十七号,像是个庙宇建筑。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台路上有好几处寺庙,善导寺、西本愿寺、妙心寺等等。
日本僧人经常到居民家中化缘,手持一面鼓,边走边敲,他们从不到中国人家中,因为中国人不搭理他们,而日本人听到鼓声就会提前准备好布施。
屋檐上满是散落的松针枯枝。
院落边一个全石砌的小房子。
四十四号和四十六号,共用一个入口。
黄台路四十六号原来是老青岛铁路局总务主任的私宅,紧闭的铁门里两个小狗一直在叫,一个女高音、一个男中音。
很有特色的建筑山墙。
黄台路四十五号,大门跺上有块“中共地下党联络站旧址”的铜牌,但没有详细介绍。
据说这里当时有地下党电台,为青岛解放做出过不小的贡献,而那位地下党员解放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而且很低调,好多年都没有人知道他当年的特殊身份,令人敬佩。
铭牌不做详细介绍,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栋有传奇色彩的老建筑。
黄台支路大楼梯,通向丹东路大连路方向。
三十五号老楼,以前应该是职工宿舍之类,黄台路上有不少这样的日式员工住宅。
黄台路三十三号丙,建于一九三九年,又是一个“两院”建筑。
黄台路三十三号,有好几个院门,看过一篇曾经住在这里的老人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很多生活趣事,那也是每一个在老楼里生活过的人都有的记忆。
很短的一段黄台支路,只有两个门牌号。
黄台支路二号。
院里的老楼。
沿街的老楼、围墙、花花草草。
黄台路三十二号院里的大树。
没有门牌号的老建筑。
漂亮的建筑细节。
黄台路二十六号和二十八号,两栋建筑手拉手。
二十六号院内的一棵枇杷树,硕果累累,这个在青岛还真不多见。
黄台路二十四号,很气派的老建筑,但粉色的外墙略显妖艳。
在二十四号和二十六号中间,发现了这个小巧独特的六角小屋,看起来像个小凉亭,但却是满砌石头的小房子。
从二十四号院里,可以隐约看到六角石头小房上有块牌匾,大概能看到“精舍”两个字,后面的落款看不清楚。
注意看屋顶的葫芦装饰,还有墙头上的那根石柱,感觉以前应该是有隔墙的。
从二十七号到十七号,外形相近的一排楼,应该是宿舍之类。
这次拍黄台路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想寻找一下网上热传的青岛九大鬼楼之一的“黄台八路十九号”,那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情节曲折的让我想起了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里面的描写。
黄台路只有一条支路,哪有什么八路,印象里青岛老街能叫到八路的也就老台东了,而黄台路十九号也不是单栋别墅,无法考证了。
下图就是网上传说的凶宅,黄台路上好像没有这栋老楼。
去年底由青岛的娱乐公司投资,拍摄了一部恐怖片,名字就叫《黄台路》,内容有点类似于当年号称中国首部恐怖片的《黑楼孤魂》。
一部《黄台路》是否会让那个莫名的传说继续,拭目以待。
下图是电影《黄台路》的宣传海报,看着还是挺惊悚的。
黄台路十六号院。
山墙上的标志,一九三零年的建筑。
原来的青岛医学院。
这是以前的一张老照片。
这里是“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旧址,属于市级保护建筑。
这所学校最初在馆陶路,后迁至这里。
抗战胜利后,曾改称“中正中学”。
解放后,华东大学曾短暂在此,一九五一年华东大学和山东大学合并,这里是山东大学的艺术系。
一九五二年,这里变成山东大学医学院,一九五六年,从山东大学脱离,成为青岛医学院。
我当年高考报的第二志愿就是青岛医学院中医专业,如果当时真是第二志愿录取,我现在差不多也能混成个老中医了吧,人生莫测。
这栋建筑目前应该已不是全部,貌似拆除过一部分。
后面有一个养老院,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就住在里面,曾经进去看望过她,百岁老人,思维清晰,风趣幽默。
初中时开始学英语,二十六个字母老是和汉语拼音搞混。
老师是标准美式发音,比如钢笔“Pen”,一般都发“盆”的音,但我们学的是发“盼”的音。
老师课时很认真严厉,记得学“Dear”这个单词时,很严肃地告诉我们这个单词绝对不许乱用,其实那时小孩并不懂什么,她如此严肃,反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老师平时又很和蔼,春节去给她拜年,标准的美国礼仪,直接贴面亲我们腮帮子,哈哈。
祝愿老师健康长寿!
黄台路老街至此就到头了,再往下就全部是新建街区。
隔着老旧的铁格栅,后面的老建筑渐渐模糊。
为什么经常彻夜难眠,因为你半个世纪的如影相随,为什么能够坚持到底,因为你渐行渐远的沧桑背影。
爱你,所以读你,懂你,所以写你,为了那份忘却的纪念。
没有什么能阻挡寻找的脚步,因为我只见过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
我没有多余的故事,只有你这一件往事。
感谢观赏【金马玉堂·时空穿越系列】之第九篇《黄台路》,作者:贾健普,发表于2017年5月,敬请关注后期作品。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关于招财猫的由来和来历,日本招财猫有什么传说? 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从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关于招财猫我们大概都是只知道它的作用,而不清楚它的由来;下面就来介绍关于招财猫的由来和来历,日本招财猫有什么传说?想要知道更多关于风水物品的相关内容,就进入为您精心整理的风水物品专题里一探究竟吧! 关于招财猫的由来和来历 招财猫(日文:招き猫 )一说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国,另外一说则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猫型偶像摆设,被视为一种招财招福的吉祥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户。
在中国唐代:关于猫的招财功能起源,唐代段成式着《酉阳杂俎》曾写道:“猫洗面过耳则客至”,招财猫的形象跃然纸上;由可以确定至少在一千年前的唐代,中国民间就有此一习俗了。
2014年,在陕西岐山南北朝时期窟龛群中发现1600多年前的“招财猫”雕像,将招财猫的起源进一步推前。
这只类似“招财猫”造型的猫型石雕――这只猫不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和翘起的长长尾巴,而且还呈现蹲坐姿态,一只前爪放在地上,另一只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
“表明那时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有猫存在了。
在日本:在日本有很多关于招财猫的民间传说,基本都和“小猫报恩”有关,其传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户,关于招财猫的由来、典故,历史众说纷纭,不同的说法成就了当今日本招财猫不同的流派,如吉原的招财猫、北海道的招财猫,爱知县的招财猫,还有越后屋的招财猫等。
日本招财猫传说: 越后屋少主人与他的猫“玉”的故事 江户时代,有一个很有名的望族叫做"越后屋",他们以染布为业。
越后屋的少主人,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赌博,还有和他的猫"玉"玩。
但是这样子的兴趣因此,也造成越后屋很快败在他的手上。
他不听从管家的劝告,还是一味地赌博,果然越后屋倒闭了.........他开始让他的猫去找金币,玉真的衔着一枚金币回来了!管家这时又劝越后屋说:"少主人啊,你就拿这枚金币好好的去做一番事业吧!" 结果越后屋少主人又跑去赌博了。
这一枚金币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 他又输个精光才回家。
越后屋又跟玉说着,"玉啊,再 拿一枚金币回来给我吧!这次我一定会好好利用的,不会再去赌了。
" 玉犹豫了一下,然后又慢慢的走开。
果然小猫又衔着一枚金币回来了,他又头也不回的直奔赌场,就如大家所料的,这次又输个精光。
小猫玉开始整天懒懒的,一直都没有精神;他抱起他的玉,口里直叫着: "玉,玉,你怎么了?"这时小猫缓缓的张开眼睛,舔了越后屋一下,越后屋也松了口气。
又高高的抱着小猫说: "玉再一枚,再一枚就好了,这次我一定会好好做番事业的。
" 玉懒懒的看着越后屋,又慢慢走开了,这次他一路跟随小猫。
想知道金币的来源。
小猫绕着城边走了好久,还越过了几条河,最后走进树林里, 在一座庙前面停了下来,只见她举起她的双手,合十作祈祷状,只听到小猫念着: "拿走一些手,拿走一些脚,给我一些金币,拿走一些肚子,拿走一些毛发,给我一些金币........." 随着小猫这样念的同时,她也越变越瘦,越变越小。
这时越后屋猛然惊醒,大叫着从树林里冲出来:"玉!不要念了!我不要那些金币!玉!" 最后,小猫终于消失了,在地上只留下三枚金币。
越后屋这时拿起地上的金币抱头痛哭说:"玉!你为什么要这么傻 ,只为了三枚金币,就只为了三枚金币而已,小玉!" 从此以后,越后屋就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整天拼命的工作,赚到了钱也不会随便的花用,越后屋总是这么说:"玉都可以牺牲她自己来感动我,我怎么可以不努力呢?"后来经过越后屋的努力,越后屋这个家族又慢慢兴盛起来了。
因为越后屋总是在门前放一尊猫拿着金币的雕像,所以那一带的人也跟着越后屋这么做。
豪德寺招财猫 以「生意兴隆、家内平安」的「猫寺」寺庙闻名的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 ,是全国闻名的招财猫寺院,境内遍地都是参拜者供奉的招财猫。
但是在江户初期,豪德寺却是没落的寺院。
当时的住持,养了一只猫「玉」 ,住持对它非常的疼爱,视同骨肉一般。
某天,住持无意的对着「玉」说: 「玉」寺内很贫困,你能不能招来好运给我呢?」 过了几天,城主井伊直孝与家臣们,在鹰猎归途中路过豪德寺门口,看到 一只猫举着手在招呼他们,觉得很奇怪,便下马入寺休息。
就在城主入寺刚接过住持款待的茶水时,外头竟然开始风雨交加、雷闪交 作起来。
住持趁着风雨,顺势滔滔说法与传道。
雨停后,城主井伊直孝欢天喜地, 向住持说:「猫招引我们进来,让我们免於雷雨的灾难,又蒙受住持的款 待,这大概也是一种因缘吧。
」 事后,豪德寺就在井伊家的庇护之下,香 火开始昌盛起来。
而「玉」死后,住持为其盖了一座坟墓,并托人雕塑了猫偶像,称之「招 福猫儿」。
我们所提供风水摆件中关于日本招财猫的传说,如果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招财猫相关内容比较满意,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每天更新资料。
2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