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迷案追踪

大案直击!拨开“零口供”破坏耕地案的迷雾

时间:2024-07-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苏鲁边界有一座小山,名曰芦山,是江苏省和山东省界山,因和庐山音同字不同,当地群众称其“小庐山”。

芦山属丘陵地带,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却被一些非法采矿的不法分子盯上了。

2013年以来,山东省莒南县籍的宋某借助江苏、山东地界模糊,常年在芦山半山腰一带进行盗采矿产资源活动,致使40余亩耕地遭到破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检察院在宋某“零口供”情况下,不断深挖彻查,终于对这起跨省界破坏耕地案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12月5日,法院一审以非法采矿罪判处宋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0余万元,同时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80余万元。

宋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近日,集中管辖江苏省二审环境资源类案件的南京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这起“零口供”非法采矿案的被告人终被绳之以法。

宋某非法采矿案开庭,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隐瞒事实 企图逃避法律责任

2011年9月,宋某承包苏鲁交界处的芦山半山腰及周边农用地50亩,用于苗木种植。

2012年后,砂石价格暴涨,宋某打起了破坏农用地取石卖的念头。

2013年至2016年6月,在未取得采矿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宋某在山东一侧非法采矿,随后又慢慢将挖掘方向转至江苏境内,与江苏、山东两地的执法部门打起了“游击战”。

1月12日,根据群众举报,连云港市公安局赣榆区分局进行立案侦查。

宋某到案后,对开采范围、开采数量等信息刻意隐瞒,并和工人串供,编造他人在该地区盗采矿石而非自己开采等多个理由,意图逃避法律责任。

3月18日,公安机关提请赣榆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因证据不足,还需进一步补充侦查,赣榆区检察院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宋某被取保候审。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宋某是有罪还是无罪,只能认定不符合逮捕条件,但并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并不意味着宋某没有实施犯罪。

”赣榆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说。

自行补充侦查 改变案件定性

6月20日,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将宋某移送赣榆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审查现有证据后发现,该案仍有大量证据需要进一步补充,决定开展自行补充侦查。

为了排除宋某“有其他人在该区域非法采矿”这一辩解,检察官在引导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调取自然资源部门受理的投诉记录的同时,走访摸排案发地周边地区的村干部、村民,未发现有他人在案发地块盗采情形,相反,搜集到的投诉、举报记录却全部指向宋某。

“若有他人在案发地块盗采,宋某远程即能发现、报警,并将录像提供给公安机关、国土部门,但我们调查后发现,就该地块区域,公安机关未受理包括宋某在内的任何报警记录,而国土部门受理的投诉记录显示均是周边群众投诉,并指向宋某。

根据证据来看,可以初步排除有他人在该地块非法采矿。

”检察官表示。

检察官认为,结合历年卫星图片,案发地块进出路(仅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建设看护房等细节,证实了2013年初至2016年6月,宋某一直实际控制该地块,并在该地块断断续续采挖矿石。

在证据链已经闭合、合理怀疑已经被排除的情况下,6月14日,赣榆区检察院果断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对宋某逮捕。

检察官认为,宋某破坏农用地非法采矿的行为,同时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非法采矿罪两项罪名,应择一重罪处罚。

同日,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采矿罪对宋某提起公诉。

追究刑事责任

也要追究民事侵权责任

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不仅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损害公共利益,同时还要追究其民事侵权责任,赔偿破坏土地、矿产资源产生的修复费用,赣榆区检察院同步启动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

经评估,宋某非法采矿行为造成山东境内30余亩、江苏境内10余亩总计40余亩耕地被破坏,两省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为80余万元。

6月14日,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以非法采矿罪追究宋某刑事责任,同时请求法院判令宋某赔偿80余万元生态修复金。

因宋某拒不认罪认罚,为避免民事部分“空判”,检察机关提前赴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查询其财产信息,申请法院冻结宋某在青岛市的房产一处,为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顺利执行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奠定了基础。

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近期,江苏检察机关将会同山东检察机关,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苏鲁两省当地村民参与,启动耕地修复工作,继续高质效办好此案。

通讯员 卢志坚 孙鑫鑫 臧明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盛媛媛

山东人口前十名城市(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

山东,得名于居太行山以东,所以称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

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国内生产总值长期稳居全国前三甲,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省区之一,山东的GDP总量占全国的1/11。

山东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2017年常住人口达到了10006万人,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你知道山东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城市吗?不是省会济南,也不是副省级城市青岛,而是临沂。

2017年临沂的人口达到了千万以上,也是山东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也许这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吧,临沂不仅是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山东17个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面积约1.72万平方公里,占山东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的近1/9。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山东这座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吧。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古称琅琊、沂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西周时期建鄅古城, 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朝设沂州府,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

这里先后出了有曾子、荀子、王羲之、颜真卿、萧道成等历史名人 。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345亿元,在山东17个地级市中排名第7。

山东临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等,境内有山东第二高峰蒙山,海拔1156米,仅次于泰山。

素称“岱宗之亚”,久负盛名,享誉中外。

此外,山东临沂还有临沂商城、岱崮、王羲之故居、竹泉村、天上王城、汤头温泉、地下大峡谷等景点。

除了美景,这里的当地特色美食有临沂炒鸡、八宝豆豉、临沂糁、一品三鲜鸡、蒜泥鱼、煎饼果子、摊煎饼、炸串、莒南驴肉、氽芙蓉黄管等。

大连的五行通臂拳

作者:王世江 在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很多,本人就是1965年拜在大连五行通背拳名家王耀庭先生门下习练五行通背拳的,现就本人对五行通背拳的了解做以简单介绍。

本人学佛,不敢妄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介绍。

但由于师承不同,见仁见智在所难免,只希望广大拳友看看便罢,不要引起无谓的争议。

该拳是由清朝道光年间祁信所创。

刚编创时只有枪和拳(其实就是掌),后祁信与一用刀者较艺,因双方都是艺臻化境,难分胜败,相互间都很佩服对方的技艺,遂提出换艺。

此后通背拳就包括通背枪、通背刀和通背掌这三绝艺。

至于以后出现剑、棍、判官笔和匕首等都是后人所编。

此拳刚问世时名叫祁氏门,所以现在亦有人称之为祁家拳。

后觉得此名不够响亮,遂改名为五行掌。

由于当时形意拳也叫五行拳,使当时武林同道经常弄混,为了区别于形意拳,最后改称为五行通背拳。

这时无论是刀还是拳都是单操单练,所以刀称拆刀,拳是拆拳。

至于后来又有一些习练此拳者根据自己的体悟改称其他名称者在此就不予介绍。

到大连传授此拳者共有三人:吴震东、修剑痴、刘智。

此三人都是当时的好手,但修剑痴是此三人在大连呆的时间最长(直到1959年去世),传人最多的一位。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通背拳传授方法的问题。

刘智到大连教拳时,“快手”刘智早已名闻天下了,他当时是最“展洋”的一个。

有钱家弟子跟他学拳,给他一个“折子”,有了这个“折子”,他到定点饭店吃饭不用给钱,等到三大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饭店老板拿着这个“折子”到刘智徒弟家结账。

但好景不长,刘智教徒弟太实在了,不但只教单操单练,打散手时他亲自领着打,且全力以赴,不留余劲。

其拳硬如铁、出手似箭,徒弟们哪经得住他这样打?后来徒弟们都被打得不敢朝面了。

“折子”由于没人结账也就不好用了,刘智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吴震东传下的徒弟也不多,去年我在赵衍恭大哥家与吴震东的两个徒孙段庚申师兄弟一起喝过酒,他们是跟吴震东的徒弟刘国良练的通背拳。

那么修剑痴又是怎么个情况呢?他刚到大连时,他有一位好朋友是螳螂拳名家姜化龙,姜化龙见修剑痴想在大连教拳,就把自己的拳坊和徒弟都给了修剑痴,他回山东老家了,修剑痴从此开始了在大连的教拳生涯。

由于他这一批徒弟都是练螳螂拳的,也就是练套路出身的,修剑痴教他们通背拳都是单操单练,一个动作得练几天甚至十几天,不练好不教下一个动作,徒弟们对他这通背拳产生怀疑,因为通背拳是柔中求刚、慢中求快,动作较慢而且不让使劲,就这东西能打人吗?后来的徒弟有的也是跟别人练过其他拳种,对此拳的教学方法也是甚不理解,所以拳坊徒弟越来越少,收入也就越来越低。

民以食为天,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修剑痴虽然身为燕北大侠,但是大侠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没钱吃饭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修剑痴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是:大连人不懂艺,想学套路。

想明白这层道理后,他就乐了,说:“我从拳坊这头走到拳坊那头就是一个套。

” 随后他就编创了六种站状、六种行状、大、小连环等诸多套路。

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通背刀也由单操单练的散式串连成套路,并由36刀增加到54刀。

此后,他的拳坊徒弟越来越多,收入也就越来越好,通背拳在大连也就普及开了。

修剑痴编套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伪期间,有一批日本浪人由“大衙门”出面,将大连的武术师父如修剑痴、高玉春等人叫到“大衙门”和日本浪人“交流”武术。

修剑痴带着我师父和另一徒弟叫邵玉鑫的去参加“交流”,在现场中国人练了几趟套路想了事,但日本浪人要和中国武师动手较量,在当时当地谁敢和日本浪人动手?败了丢中国人的脸,若胜了又如何能走出大衙门?在危急时刻,修剑痴让我师父和邵玉鑫对打三环炮,由于二人在拳坊将三环炮打得十分纯熟,动作非常快,至使日本人看得眼花缭乱也看不明白,就问当时在场的一位姓曲的翻译,曲翻译也好武术,在武术界也有一批朋友。

此人就是我师父和王朝一打日伪水上韩巡捕那帮人后,韩巡捕要抓我师父,由他出面帮助化解的那个人(详见《缅怀恩师》)。

他还是比较有良知的中国人,就对日本人说:“这个东西大大的厉害,专门掏眼睛的。

”这样才把这件事应付过去。

修剑痴是他们那一辈人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由于有文化,对新生事务接受的就快。

我们不妨看看那一辈人的照片就知道,所有人都是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只有他已经是穿西服、系领带了,当时北京练通背拳的前辈们戏称他为“假洋鬼子”。

据说胡悦昙原想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这身打扮,所以胡悦昙不拜他了。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却依旧是中国心,修老爷子虽然穿西服,但还是非常爱国的,一再教导弟子们,外国人(当时主要是日本人和朝鲜人)要学武术,一定不能教他们操法,只能教他们套路。

经过“大衙门”那件事后,他怕日本浪人来学通背拳,所以就编了一些套路以便应付他们。

自从修老爷子编了这些套路以后,拳坊里练套路的人越来越多,练单操和打散手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些套路和单操的关系呢?我认为,套路在招揽徒弟能起很大作用,当然也适合对外表演,使更多人来学习通背拳,对通背拳的推广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想通过练套路来达到技击作用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有些以练套路为主的拳种,到时候师父给徒弟讲解每招每式的用法,称之为批拳。

如果说“拳打千遍不用批”,那一方面说明下大功夫练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师父不会批。

即使批的头头是道,不经过实战打出来的那绝对不好用,能练不能打的师父太多了。

1967年春天,我师父一位师兄,拿着茶叶来我师父家串门,喝了一阵茶水后,老哥俩就在一起研究动手,实际就是动手过招,此人是修剑痴有名的徒弟,在大连开场授徒,名气颇大,结果是我师父“让他躺着他就得躺着,让他坐着他就得坐着”(这是我师父原话)。

七十岁的老人当时老泪纵横,认为自己没学到东西,我师父对他说:“大哥,你这话不对,我也是跟师父学的,只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不同”。

由此可见,只练套路是不可能会动手的。

我大师兄王朝一就什么套路也不会,正因为他什么套路也不会,把全部的功夫和精力都用在单操和散打上,所以才有那样的成就。

有一次他到哈尔滨我师伯程福魁家做客,程福魁是修剑痴早期弟子,他练武时修剑痴还没开始编套路。

酒足饭饱之后,他提出要跟王朝一学小连环,王朝一告诉他说不会,程认为王朝一会练不教他,很不满意。

王朝一回大连后告诉我师父,我师父给程福魁去信说王朝一的确不会套路,这才作罢。

武术的神髓就是打,如果练了武术不会打、不能打,那么武术真的成为舞术了。

时至今日,传统武术(外国人称为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已经完全被扯下来了,真正能用传统武术打人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练过传统武术的人,不敢与练拳击和散打的人交手,究其根本,原因有二:第一是把功夫下在套路上,打起拳来虎虎生风,动起手来张牙舞爪,全无章法,我们看看武林大会就一目了然。

第二是不敢打了,即使我们把所有功夫都下在单操上,如果不打出来也是白扯。

单操亦不可练的太多,抓住几个你最常用的把功夫全部加在那上,让功夫集中,每天练完就打,当然这是在师父(而且是真正明白打法的师父)指导下打而不是二人在胡乱打,只有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你才能真正会打。

什么是真正会打呢?就是对方刚一动你已经打进去了,不经大脑思维,就好比一个人在奔跑中突然摔倒,他双手自然前扑,这是对面部最好的保护,这就是条件反射,不经大脑思维,自然而然做出的动作,如果我们在打的时候能打出条件反射,武术界称之为见手打手,那你就算会打了。

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套路和单操散打的关系,把大连的五行通背拳继承发扬下去,这是我们每个练五行通背拳者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