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写得非常之好,表达了王昌龄希望边疆战士浴血杀敌,报效国家。
诗中楼兰是一个古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痕迹中。
可楼兰的名气非常之大,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
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破掉楼兰呢?楼兰古国和中原政权究竟有何深仇大恨?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楼兰地区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国都楼兰城遗址位于如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小国,楼兰位于交通枢纽地带,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楼兰国国君,你目前面对的是汉朝(初年)和匈奴两个大国,要知道你是一个小国,生存下去是第一选择。
你的选择往往只有一个,首鼠两端,朝秦暮楚,但是楼兰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归附匈奴。
当汉武帝时期初步凿通西域后,使者往来都会经过楼兰,可楼兰经常将汉朝情报出卖给匈奴,还多次抢劫西汉使者。
汉武帝怒了,他于元封三年(前108年)派兵攻打楼兰,楼兰立即就投降了。
这时楼兰又遭到了匈奴的攻击,结果楼兰两面讨好,都称臣。
老楼兰王把长子安归送到匈奴,次子尉屠耆送到汉朝。
两面都讨巧,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老楼兰王死后,匈奴提前获知,他们立即将安归送回楼兰,扶持他成为新的楼兰王。
汉朝再次怒了,这一次楼兰没有之前的好运气了。
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大将军霍光认为楼兰这个国家反复无常,有必要杀掉她,威震西域诸国。
这个想法可能是霍光突发奇想,可却真的执行了。
霍光让傅介子带着金银币,一路上大肆宣传要把这些金银币赏赐给西域诸国。
楼兰国相信了,大家在一起快乐地喝酒。
酒酣之际,傅介子说皇帝有悄悄话让我告诉字你。
接下来,历史上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傅介子带着两个随从就斩杀了楼兰国,直接威震西域诸国,而傅介子也一举封侯,“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所以,“斩楼兰”就此成为了一点典故。
到了唐朝,诗歌来到了最高峰,“破楼兰”的诗歌层出不。
时至今日,楼兰古国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纱。
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国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遗址上写着高达3500元的门票价。
楼兰古城遗址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还需要缴纳30万元的定金。
所以,楼兰古国的遗址,至今世界上不超过5万人看过。
楼兰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小国,到底有多小呢?据史记记载,在西汉时期,楼兰国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可能相当于如今的一个镇那么大。
在很多的诗中,曾这样的描述过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描写着无数边关将士顶着大漠的黄沙,誓要攻破楼兰。
唐朝诗仙李白曾写过: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诗圣杜甫也写道: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楼兰古城从诗中,可以看出三位大诗人如此憎恶的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这三位大诗人代表了当时中原所有人的心声,那么楼兰究竟做了什么?楼兰国的历史楼兰古国建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虽然是个小国,但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繁华的当属楼兰古国。
为何?因为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通往西域的枢纽。
丝绸之路在这里分为南北两道,玉石之美由此显赫四方。
在西汉之前,中原根本不知道西域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
汉武帝继位后,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数十年返回中原后,将西域的盛景详细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得知西域的繁华后,更加坚定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
然而,此时的汉武帝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匈奴。
早在秦朝时期,匈奴便是头等大患,经常骚扰秦国边境。
公元前215年,秦王派大将军蒙恬将匈奴族群驱逐,收复河套。
但秦朝只是将匈奴赶走,并没有灭掉匈奴。
时至今日,楼兰古国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纱。
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国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遗址上写着高达3500元的门票价。
楼兰古城遗址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还需要缴纳30万元的定金。
所以,楼兰古国的遗址,至今世界上不超过5万人看过。
楼兰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小国,到底有多小呢?据史记记载,在西汉时期,楼兰国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可能相当于如今的一个镇那么大。
在很多的诗中,曾这样的描述过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描写着无数边关将士顶着大漠的黄沙,誓要攻破楼兰。
唐朝诗仙李白曾写过: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诗圣杜甫也写道: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楼兰古城从诗中,可以看出三位大诗人如此憎恶的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这三位大诗人代表了当时中原所有人的心声,那么楼兰究竟做了什么?楼兰国的历史楼兰古国建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虽然是个小国,但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繁华的当属楼兰古国。
为何?因为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通往西域的枢纽。
丝绸之路在这里分为南北两道,玉石之美由此显赫四方。
在西汉之前,中原根本不知道西域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
汉武帝继位后,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数十年返回中原后,将西域的盛景详细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得知西域的繁华后,更加坚定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
然而,此时的汉武帝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匈奴。
早在秦朝时期,匈奴便是头等大患,经常骚扰秦国边境。
公元前215年,秦王派大将军蒙恬将匈奴族群驱逐,收复河套。
但秦朝只是将匈奴赶走,并没有灭掉匈奴。
秦军在西汉初期,刘邦刚一统天下,中原根基不稳,继续休养生息。
这时匈奴大肆骚扰边关,大汉只能通过和亲等方式求得暂时的安宁。
在吕后得势时,匈奴的首领更是提出娶吕后为妃,可见当时的匈奴气焰十分嚣张。
西汉与匈奴的较量汉武帝继位后,国力强盛,对匈奴也忍无可忍,欲西征拿下匈奴,以绝后患。
汉武帝最著名的两次大战由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指挥河西之战与漠北之战。
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
只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未能带领汉朝军队给予匈奴更多的打击。
在这场持久战中,楼兰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谁先占领楼兰,对整个大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那时的楼兰乃丝绸之路要道,经济繁华,号称“西域中的乐土,沙漠中的天堂”。
楼兰国墙头草西汉与匈奴想控制楼兰,楼兰夹在两位大哥之间,左右为难。
楼兰古城地图因此,楼兰既不敢得罪汉人,也不敢得罪匈奴人,他们往往得把一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一个送到匈奴,冒着儿子被杀掉的危险,在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艰难的存活着。
楼兰国王只能当起了墙头草,随风倒。
汉武帝智取楼兰国当西域处于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之中时,楼兰便倒向了匈奴。
楼兰国曾几次秘密杀死汉使,掠夺财物,为了震慑楼兰,汉武帝直接派军队进攻楼兰。
但汉武帝并没有强攻,而是智取。
古城昔日的繁华于是大将军霍光派属下傅介子刺杀楼兰王。
一日,傅介子带着一箱子的金银珠宝,前往楼兰国拜见国王安归,并奉上宝物。
国王安归大喜,好酒好菜招待傅介子,傅介子趁国王喝醉,将其刺杀。
随后,傅介子召集楼兰国的满朝文武于大堂,说道:国王安归因有负于大汉,已被处死。
我大汉大兵压境,归降者一律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另立曾在汉朝做侍子的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尉屠焉继位后,楼兰又开始亲附大汉。
楼兰消失尉屠焉为躲避匈奴人的报复,便开始举国南迁,并改国名为鄯善。
从此,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楼兰古国从历史上消失了,但曾经繁华的城市,仍然留存下来。
楼兰古城遗址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王朝慢慢的没落,中原开始群雄割据,从此与西域断了联系。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楼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公元448年,北魏派大军灭掉了楼兰,楼兰古国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楼兰古城,历经千年的风沙吹蚀,早已埋没于地下。
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古城现貌那么汉唐时期的中原人为何恨楼兰呢?因为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曾经屡屡抢劫商客、谋财害命的行为,中原人深恶痛绝,楼兰的墙头草行为,实在令当时的中原人憎恨。
其实,这也不失为夹缝之中小国的生存之道。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