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高大挺拔的胡杨树,有美丽动人的楼兰美女,有清澈幽深的湖泊,更有南来北往的各国使者。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这句源自《周易》的箴言,恰似晨曦中第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属狗人心中那片期待改变的天地。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让咱们这群忠诚又带点小倔强的狗狗们,在生活的舞台上,上演一出逆天改运、好运连连的大戏! 开篇笑语:狗狗们的日常小确幸 话说属狗的人啊,就像是家里那只永远摇着尾巴,满眼都是主人的小狗。
忠诚、热情、还有点小聪明,时不时还能给你来个意外的惊喜。
但偶尔呢,也会因为太过正直,不小心踢到了生活的“小石子”,心里那个憋屈啊,就像是吃了没加肉的骨头汤——淡出个鸟来。
不过别怕,今儿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给这碗汤加点料,让它变得鲜美无比! 一、认清自我,笑对“狗”生 首先啊,咱们得学会自嘲,毕竟“自嘲是最高级的幽默”。
属狗的朋友们,咱们有时候是不是太较真了?工作上追求完美,生活中也力求尽善尽美,结果往往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这时候,不妨学学古人的智慧:“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增广贤文》)告诉自己,偶尔犯个小迷糊,也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嘛! 二、广结善缘,狗狗也有“朋友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属狗的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的圈子有点小?别怕,扩大社交圈,就是拓宽你的人生路。
多参加些社区活动,或者线上加入些兴趣小组,你会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么多。
和朋友们一起聊聊家常,分享快乐,烦恼也就减半了。
记住,有时候,好运就是从一次不经意的聚会中悄悄降临的。
三、勤奋耕耘,好运自然来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后汉书》)属狗的你,骨子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工作上的努力自不必说,但别忘了,好运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提升自我修养,每一份付出都是在为未来的好运铺路。
想象一下,当机会来临时,你恰好就是那个闪闪发光、准备充分的“幸运儿”,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四、保持乐观,心态决定命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属狗的你,可能有时候会感到前路茫茫,但请相信,只要不放弃希望,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到达心中的彼岸。
保持乐观的心态,把每一次挫折都看作是成长的垫脚石,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比想象中更加美好。
记住,笑一笑,十年少,好运自然跟着跑。
五、孝顺为先,家和万事兴 “百善孝为先。
”这句古训,对于属狗的你来说,尤为贴切。
孝顺父母,关爱家人,不仅能让你的家庭充满温馨和谐,更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一个和睦的家庭,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当你遇到困难时,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往往会成为你逆转运势的关键。
穿插小故事:狗狗的逆袭记 讲个笑话给你听,说是有只小狗狗,每天勤勤恳恳地捡瓶子换钱,梦想着有一天能买辆豪车。
朋友们都笑它异想天开,但小狗狗不为所动,坚持每天努力。
终于有一天,它用攒下的钱买了一个巨大的气球,绑在背上飞上了天。
虽然没买到豪车,但它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勇于尝试,好运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
结尾寄语:逆风飞翔,好运相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属狗的你,或许已步入人生的下半场,但请相信,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机遇。
只要你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勇于挑战自我,逆风也能飞翔。
未来的日子里,愿你的好运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如夏日清风般拂去疲惫,如秋日硕果般累累满枝,如冬日炉火般温馨甜蜜。
亲爱的属狗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记住,逆天改运,好运爆棚即将降临!别忘了,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因为,你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美!
察哈尔林丹汗已在前一年病死,后金此次出兵,主要是彻底平定这个曾经强悍的死敌。
远征的结果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意外得到了一件宝物——即传说中秦始皇传国玉玺! 多尔衮用快马发回奏章称:“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奏章传开,后金汗廷一片欢腾。
文馆汉官鲍承先上奏,“大宝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议由工部特制宝函,皇太极择吉郊迎,然后以此玺钤行敕谕,“颁行满汉蒙古,俾远近闻知,咸识天命之攸归”。
皇太极惊喜若狂,连连点头,一一允准。
这尊传国玉玺得以重见天日,实在是上天垂爱!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载:相传这尊传国玉玺藏于元朝大内宫廷之中,当元顺帝为明洪武帝所败,仓皇丢弃都城,携玺逃至沙漠。
元顺帝崩于应昌府后,玉玺遗失。
过了两百多年,有牧羊人在山冈下放牧时,发现有一头山羊连续三日不肯吃脚下的草,只是不断地用蹄刨地,牧羊人大惑不解,用铲深挖,竟然挖出了这尊历代传国玉玺。
多尔衮奉还玉玺之日,皇太极渡过辽河,隆重远迎到一百多里之外的阳石木,传谕左右说:“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后金大小臣工、特别是明朝降臣降将,谀声四起,大拍马屁。
都元帅孔有德说:“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今皇上得传国宝玺,二兆略同。
” 总兵官耿仲明上疏:“天赐宝玺,可见天心之默佑矣。
惟愿早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望。
” …… 既然这尊玉玺是“历代传国玉玺”、“历代帝王之宝”、“镇国传世之宝”和传承两千余年的汉代宝玺,皇太极如果不去汗称帝,那就是逆天而行、辜负天意了。
于是,皇太极钤用此宝,去汗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大清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比较扯的是,这尊玉玺传了一代又一代,传到清高宗乾隆手中,乾隆只保留了皇太极私刻的四宝,即“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以上汉文篆书满文本字)及满文篆书“皇帝之宝”,而对被皇太极等人称为“历代传国玉玺”的宝贝嗤之以鼻,束之高阁。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乾隆皇帝是清朝诸帝中最通晓儒家典制的人,他一望皇太极传下的“历代传国玉玺”就知道是噟品、假货,为了不让天下人耻笑,他坚定地弃用。
那么,乾隆皇帝是根据断定这货是假呢? 最简单的,有三点。
一、据《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玺钮雕如龙鱼凤鸟,正面所刻为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而皇太极这枚假货正面所刻只有四个字,为“制诰之宝”。
所以说,皇太极朝的君臣没文化就是没文化,竟然傻乎乎地拿着假货当宝贝。
二、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领兵率先攻入关中,秦亡国之君子婴将此玺献给了刘邦。
刘邦即帝位后,“传国玉玺”一直存放在长乐宫内,成为皇权的象征。
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独揽朝政,有心篡夺皇位,逼迫太后王氏交出“传国玉玺”。
王太后气愤之下,将玉玺掷于地,玉玺上雕刻螭虎被崩落一角。
王莽得到后,命人以黄金镶补。
皇太极这枚假货并无黄金镶补的痕迹,进一步证明是十足假货。
三、传国玉玺曾经经过曹丕、石勒之手,曹丕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石勒则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
皇太极这枚假货根本没有! 话说回来,“传国玉玺”虽然是世间至尊之宝,也不过是一死物,即使没有它,只要以德抚有天下,也是海内咸服、实至名归的皇帝、天子。
元顺帝败亡时,携带玉玺远遁塞外,玉玺不知所踪。
即大明王朝立国近三百年,并无此宝,但明朝诸帝并未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但满清入关,定鼎中原,最担心的就是天下民众非议其得国不正。
为此,乾隆帝惴惴不安,而自乾隆帝以下诸帝,一直都在秘密寻访那枚被赋予“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
那么,后来的清朝皇帝有没有找到那枚真正的“传国玉玺”呢?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进行过地毯式搜索,并无所获。
看来,数代清朝皇帝都没有找到。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