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公元前400年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

时间:2023-12-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玛雅文明公元前400年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传说玛雅人在3000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人的金字塔在造型上略有不同,其建筑作用有本质区别:埃及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统治者法老的陵墓,科学家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则是举行祭祀与庆典祭坛)。

早期的玛雅文明似乎受到更早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

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

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

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是玛雅文化的兴盛时期。

玛雅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又译提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

已发现的蒂卡尔最早的石碑,建于公元445年,记录的是一位名为“暴风雨的天堂”的国王的登基仪式。

国王“暴风雨的天堂”的统治标志着蒂卡尔黄金时代的开始。

石碑背面象形文字记录了公元317年到445年之间蒂卡尔王国的历史,其中包括蒂卡尔战胜二十千米外的城市瓦哈克通的故事。

这次胜利标志着蒂卡尔王国的崛起,但也是和另外一个城邦,位于今天墨西哥南部的卡拉姆尔之间竞争的开始。

当时,几乎所有的小城邦都臣服于这两个较大的王国,最终敌对双方发生激烈战争,并分裂成一些小的诸侯国,玛雅文明也从此逐渐衰落。

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

数百座城市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

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皇宫。

其他重要的遗迹有雕刻石板,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成就。

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

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

商品交易盛行。

玛雅人曾经参与了古代中美洲的长途贸易,主要的货品有可可豆、盐和黑曜石。

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古典玛雅社会衰落。

随着政治联姻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

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

这种“内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等,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剩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古典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

杜斯-彼拉斯是方圆1500英里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

一个装有13个8岁—55岁的男人头颅的洞窟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斩草除根的大屠杀。

8天后(这些细节被精确地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

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苟延残喘了40年,最终还是遭到敌人的攻占陷落。

公元800年,阿瓜迪卡已是一座鬼城。

公元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文明走向衰败。

到公元10世纪,曾经繁荣的古典玛雅城市被遗弃在丛林之中。

此后,以奇琴伊察为首,尤卡坦半岛北部兴起一些玛雅城邦,开始了史学上称为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时期。

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1224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

1450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

当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第一次发现“新大陆”刚好10年。

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船员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

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来自“玛雅”的陶盆吸引了他。

从此,“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欧洲。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

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

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

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

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佩滕伊察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太平洋的东部群岛等处。

很多人至今仍然能说玛雅语系的语言,但是玛雅文化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


比玛雅文明还神秘的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吗

亚特兰蒂斯是比玛雅文明还要神秘的一个史前文明,随着科学家研究之后给出一个解释,亚特兰蒂斯不存在。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中,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史前发展特别富有的文明,令人十分的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最终因为灾难沉入到了海底,而在海底,是否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亚特兰蒂斯谈论起亚特兰蒂斯曾在一些记载之中都曾能够找到蛛丝马迹,可最早还是出现于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中,性质和论语是比较相似的,多数都是对话的形式,里面则是记录了柏拉图与老师苏格拉底和其他人所探讨的一些问题。

在书中所记载,9000多年前在地球上面有一座岛屿,面积非常的大,对于这个城市书中有一些描写,面积已经超过了土耳其以及北非相加的面几十分的富余,没有纷争,人们过着和野生生物和平相处的日子。

曾发现一些遗址所描述的这座城市就是亚特兰第1次,但在书中描述的尽管再详细不可能是亲眼所看到。

剧本人所说,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令人怀疑文字的真实性,没办法再去确认。

除了柏拉图书中所记载的之外,在希腊罗马的一些国家,文献之中其实都找不到亚特兰蒂斯的相关记载,这让人相信确实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可随着19世纪的到来,考古学逐渐兴起人们又再次对亚特兰蒂斯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开始研究是否是外星文明或者是古埃及文明的前身,随着探索很多探险家说找到了遗址。

无法解开的谜题由于亚特兰蒂斯太过于神秘,让人不断的想要去追逐。

曾有历史学家表示,能源系统可能是巨大的磁铁时。

如果城市真的存在,则是通过磁铁石吸收太阳转化能量,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传说中,亚特兰蒂斯的人还能够通过光能再生细胞让人返老还童,只是最终因为海底能源爆炸所导致国家的毁灭。

有一部分人避难离开过之后,失去了能源和普通人一样。

研究学家曾经预言过,说1968年肯定能够找到遗址,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如今依旧是没能够找到遗址。

到底说的是真是假无法确认,只能说模棱两可,到底是是否真的存在,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将来是否能够解开这个秘密。

玛雅文明有太多不解之谜,这只人面陶狗是其中之一

#陶器篇-42#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

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图:伊朗彩陶碗,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墨西哥西部文明区域)上篇说到:美洲有三大古老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古老文明散落在美洲各地,如瓦哈卡文明、墨西哥西部文明等。

这些文明不仅创造了各自灿烂的文化,在陶器制作上也是百花争艳、各生芬芳。

今天,咱们将继续欣赏墨西哥西部文明之陶器(二):驼背陶人、“蜡染”陶器与人面陶狗。

【墨西哥西部区域覆盖了墨西哥沿太平洋海岸的部分地区,包括现在的纳亚里特州、瓜纳华托州、哈利斯科州以及科利马州等(上图红色区域),这些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性)(驼背陶偶,200—900年)驼背陶人现象考古学家们在美洲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驼背风格的陶偶(上图),它们普遍存在于北美洲、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众多古典时期的墓穴中(上图陶偶出土于墨西哥西部地区)。

经研究发现,这些驼背陶人并不是残疾人的象征,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明器被埋葬于墓穴中。

这些驼背陶人赤身裸体,无性别特征,呈坐姿状(更加突出其弯曲的脊柱)。

据专家推测,当时美洲社会的人们认为身体驼背者是一类具有着超自然力的人(巫师),而非残疾者。

他们因此而把这种形象制作成陶偶明器,期冀它们能够在未来世界中护佑逝者。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图片所示器物皆为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西部文明展室藏品,不再复注)(“蜡染”风格陶瓶,1200—1520年)“蜡染”陶器上图中的这件陶瓶从外观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尽管它的瓶口较常规的瓶口稍大而敞,且壶嘴的造型也有些生硬,但总体看它还是一个正常壶的样子。

而它真正的非同寻常之处却是它的“纹饰”、或者叫“烧制工艺”——其瓶饰的图案类似蜡染的艺术效果。

这件陶壶(含纹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1.首先是陶瓶制作;2.为陶瓶涂刷白色陶衣;3.在白底上用蜡绘制图案;4.再将整个器表涂成灰色;5.二次烧制后,蜡融化,只留下蜡所勾勒出的图案——呈现出白色的圆圈和灰色的线条等。

因为蜡的作用,使器表图案具有了一种漫散状的蜡染效果;之后,工匠们又在其上涂抹了红色进行装点。

自16世纪以来,这类陶器在中美洲地区不断被发现,它们大部分是作为明器出现。

这些具有非同寻常纹饰的陶器,令考古学家们深感迷惑:其纹饰风格与亚洲印尼爪哇地区的蜡染纺织品极为相似。

而美洲地区曾经与世隔绝,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人面陶狗,公元前400—650年)人面陶狗狗在中美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伙伴,也是食物的重要来源,但最最重要的还是它在人们的宗教信仰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墨西哥西部地区的墓葬中陶狗被大量发现,因为那里的人们相信狗可以引导死者的灵魂进入到下一个世界中,因此,大大小小的陶狗被作为明器放进墓葬中成为这一地区普遍的丧葬风俗。

然而,尽管西部地区出土了非常多的形形色色的陶狗明器,但这一只却是非常的与众不同,它长着一张人脸!(上图)为什么这只陶狗长着一张人脸?专家们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中……既然狗能够引领亡魂进入到下一个世界中,说明下一界的入口可以狗脸识别而通行。

那么,现在换成了人脸,是否影响到墓葬的主人进入到下一界?小伙伴们,你怎么看?玛雅文明中的不解之谜实在是太多了!【注:中美洲(含墨西哥西部)文明在大概念上属玛雅文明范畴,详见“陶器篇-33——芝麻开门啦!令人震撼的秘鲁博物馆陶器宝库】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

谢谢!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玛雅文明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