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探秘秦始皇陵(上),一座永远打不开的帝陵,三个未解之谜困扰至今

时间:2023-10-14网络作者:小白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竣工,耗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尚未考古发掘,墓内情况不得而知,但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意思大概是说:秦始皇陵修建于嬴政即位当年,陵墓在骊山之下,等到嬴政统一天下以后,72万人被送来修建陵墓,陵墓挖得很深,已经挖穿了三层地下水层,为了防止地下水倒灌,又用铜浇筑地面并制作棺椁,各种奇珍异宝都被陪葬进了地宫。

为了防盗,墓室中设有暗弩,一旦有人靠近就会自动发射。

还用水银来模仿大江大河,以机器的力量推动,地宫顶部有日月星辰、地面有山川河海。

人鱼膏做的长明灯长久不会熄灭,地宫宛如白昼。

不幸的是,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攻破咸阳,将完工三年的秦始皇陵付之一炬。

现代技术探测表明,秦始皇陵封土呈覆斗状,基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经过了2200年的侵蚀和破坏,现高87米。

地宫在封土堆平面以下35米处,矩形状,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高15米,地宫的顶部应绘有日月星辰,一圆一方,蕴藏着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始皇陵结构透视

一、秦始皇陵地宫有几道墓门?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墓门有几道?《史记》中早有蛛丝马迹: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请注意!这里司马迁提到了中羡门,又说到外羡门,那么内羡门的存在也就不言自明,地宫至少存在三道墓门,无可辨驳,甚至可能更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羡门关闭的方式用的是闭,外羡门关闭的方式则用了下,这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关闭后就无法打开,猜测是石门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工匠被关在了中羡门和外羡门之间,如果不是石门,很容易就会被封闭在里面的工匠破坏掉。

外羡门是卡在两壁夹槽中,从上往下滑落的石门,否则难以抵挡闭合时的巨大冲击力和门外封土的压力。

内羡门最接近地宫深处,有可能是模仿秦始皇生前起居的宫殿,能横向自由闭合的楠木门。

秦始皇陵地宫有三道墓门

二、秦始皇陵地宫为木质结构还是石质结构?

现代考古勘探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为竖穴式,有一个石质的外壳。

但奇怪的是,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墓甚至周天子陵墓的地宫都是木质结构,多是木椁,最高等级的葬具也不过是黄肠题凑,这与秦始皇陵地宫的石质结构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秦陵地宫先建好了黄肠题凑,再在题凑之上铺设石板,这就与秦始皇陵的建造主持者李斯所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有了巨大冲突。

按李斯所言,秦陵地宫应该是一个密封的、有着巨大空间,甚至可能是巨型的地下崖洞,不然如何完成秦始皇旁行三百丈的命令?如果是砖石砌筑墓室,或者是巨型地下崖洞,是谁突破了时代局限,建造了如此巨大的地宫,又是如何完成封顶?确保在百万立方夯土的重压之下不会垮塌?这一切的一切,仍是谜团。

秦始皇陵地宫有石质外壳

三、始皇遗体是否完好?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已挖到了极深之处,甚至穿透了三层地下水,为了防止水淹地宫,地宫四周灌注了铜汁并建造一副铜椁。

那么,存放始皇尸体的铜椁肯定密封性极好,秦始皇身穿金缕玉衣躺在其中,加上地宫里汞蒸气弥漫,人鱼膏制作的长明灯慢慢耗尽了残存的氧气,整个地宫处于半真空的状态,这些都有利于秦始皇遗体的长久保存。

不过,秦始皇是在沙丘宫病死后运回咸阳安葬的,路程长达两个多月,且在炎热夏季,尸体早已发生腐烂迹象,以至于赵高不得不装入鲍鱼以掩盖尸臭。

这样说来,已经腐烂的尸体,加上2200年的风化,始皇帝的遗体保存如何,不容乐观,已化为白骨的可能性比较大!

秦始皇遗体恐怕早已化为白骨了

2200年的岁月,秦始皇陵地宫究竟有没有被盗掘?请关注下期《探秘秦始皇陵(下),秦陵地宫早已被盗成了空壳?》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