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数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如何解码古蜀文明

时间:2023-07-1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1934年初次发掘,到年6个祭祀坑再度发现,三星堆遗址发现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造型之奇、文化内涵之深厚,举世罕见。

那些神秘、高大的青铜神树、人像群以及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群,展现了古蜀先民独具特色的信仰、审美和创造力。

近日,道中华”专访了四川大学教授霍巍,为我们解码古蜀文明三星堆。

记者:举世瞩目的三星堆遗址,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为什么称三星堆”?三星堆遗址都发现了什么?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古城的发现和命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霍巍:从1934年初次发掘开始,三星堆的考古历程长达近百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遗址的得名非常有趣,为什么叫三星堆?如果我们打开一幅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分布图,可以看到它的中心部分就是今天的三星堆古城。

古城当中有一条人工开掘的河流,叫马牧河。

马牧河把古城一分为二,里面是一些高大的台地,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台地,像一轮弯月,叫作月亮湾。

当时在古城的南面还有三个独立的土堆,正好跟北面的一轮弯月两相对应,所以富有想象力的当地村民就将这个像三颗星宿伴着一轮弯月”的地理景观称为三星伴月”。

这三个星宿后来经考古证明,也是古城,它在经过人为破坏、自然消磨后留下三个独立土堆,三星堆的得名因此而来。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用三星堆来命名,而是把它叫做月亮湾遗址,后来又把它叫做中兴场遗址,直到20世纪80年代,根据在此地进行的考古工作,才正式定名为三星堆。

三星堆出土大量具有地域特征的器物,包括陶器、玉器、青铜器、金器。

历年的考古证明三星堆是一个有城的文化中心。

城市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三星堆城的南面,最早的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象牙、青铜器、玉器,令人震撼的是青铜器中有很多是我们过去没有见到过的,例如高大的青铜神树、群像似的青铜头像、青铜面具,一些青铜面具表面覆盖着黄金做成的面罩,黄金饰品当中还发现了权杖,完全改变了过去我们对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星堆作为长江上游区域文明的一个古城文化遗址,把它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

记者:三星堆文化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它与金沙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三星堆的发现与研究如何推动古蜀文明研究?

霍巍:甲骨文上就有关于蜀”的记载。

过去对蜀”究竟在何方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学者根据四川出土的青铜器,认为蜀”是指长江上游的蜀”。

《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有所谓的西土八国参加,西土八国很显然指来自西面的一些小的部族,其中也有蜀人。

《史记》记载蜀之先起于人皇之际,黄帝和他的妻子嫘祖生儿子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降居若水,封其后代在蜀,形成了一个王系。

这段记载隐约反映了古蜀文明体系当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从目前获取的资料来看,这里的确有多元的文化因素,包括中原地区、西北的甘青川地区以及云南等地的文化。

三星堆最早发现的镶嵌绿松石的青铜牌饰与二里头的青铜牌饰极其相似,虽然有细微差别,但整体造型和工艺基本一样。

陶器里面的陶盉,跟二里头的也基本一致。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相当于中原殷墟时代的晚期,出土的很多青铜礼器,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如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像龙虎尊,一些青铜的罍,都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

三星堆在鼎盛期后,其中心可能转移到了成都平原。

我个人认为金沙遗址很可能是三星堆的一个后续。

因为金沙遗址跟三星堆一样,出土黄金青铜面罩。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金沙发现了一个黄金箔拓展成的金带,带子上面有一周纹样,这周纹样跟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的纹样非常相似,有鸟、鱼、箭,还有人头像。

因此,三星堆文化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早期,跟中原已有联系,再到殷商时期,大量接受来自中原文化的元素。

它走向衰落后,我们在金沙遗址里面看到了其延续。

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沙晚期,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原文化元素,尤其是来自北方秦的文化元素。

这个阶段以后,巴蜀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同属一个文化系统。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代)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

  ▲金面罩(商周)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

  ▲商周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

记者: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很多形态独特的青铜面具、神树、玉器、金器等,它的文化面貌为何如此丰富又奇特?展现了古蜀先民怎样的信仰、审美和创造力?

霍巍:三星堆发现的这些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部分——神灵祭祀。

三星堆出土的这些器物大都可以跟神灵祭祀联系起来。

这些青铜礼器是祭祀用的,神坛、祭坛遗迹,再现了祭祀场景。

这是中华文明在青铜时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

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时代这一点并不突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为祭祀,一为战争。

青铜时代先民通过祭祀来实现人神、天地之间的沟通。

仪式中借助法器、动物纹样、龟策、神山、神树等一些象征性的器物举行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从夏商周青铜时代以来,以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信仰体系。

三星堆的祭祀器物跟敬天祭祖有关系,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些特质和形态作出了一个很好的说明,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青铜神树(商代)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

  ▲青铜立人像(商代)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

  ▲金箔虎形饰(商代)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

  ▲青铜太阳轮(商代)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

记者: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及研究对促进中国现代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中国当代考古学发展有什么独特价值?

霍巍:中国当代考古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考古发掘、文献研究和现代科技方法,让考古学有了更坚实的科学支撑。

三星堆对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启示在于:一、从视野层面看,极大拓展了中国考古学者的视野,要把三星堆放到世界文明体系中考察、比较和研究。

二、从技术层面看,三星堆遗址尤其是最新6个祭祀坑的发掘,代表了很高的考古发掘水准。

如修建大棚,打造发掘现场的太空舱”,配置24小时遗物提取记录系统,运用科学发掘取样系统,对丝绸残痕的取样观察,对发掘现场保护等,都采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

可以说,现在三星堆的发掘手段代表了世界考古学最先进的水平。

三星堆的二号坑是1986年发现的,二号坑里面出土的一件残断青铜器经过拼对正好是8号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的尾巴。

36年后,他们破镜重圆、合为一体,这样的故事非常生动。

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考古强国,在先进技术的运用和多学科的综合攻关上已走到世界前列。

可以说,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体现了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受访者简介:

霍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什么是生肖,他和属相有什么关系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代表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与属相之间实际上是同义关系,即每一个生肖都对应一个属相,反之亦然。

生肖的起源与意义 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考古发现,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些生肖动物的选择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星宿信仰以及动物的特性有关。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出生年份上,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中,如婚配、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此外,生肖还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生肖与属相的关系 生肖与属相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示一个人出生年份的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生肖或属相来推算个人的命运、性格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

例如,根据生肖相生相克的理论,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生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同时,生肖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在春节期间,人们常以生肖为主题制作各种装饰品、贺卡等,以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而在本命年,人们则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运势和健康状况,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不利因素,如穿红内衣、佩戴生肖饰品等。

综上所述,生肖与属相是同义关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出生年份的符号。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为什么秦始皇陵两千年无人敢挖内部到底什么样?

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被覆盖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一方面,正是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人们心存畏惧,对这座陵墓怀有极高的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违背君主陵墓的安宁将会招来天谴和不祥之事,因此便害怕触犯这些神圣的规矩。

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和未知性令人生畏,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座宏伟的陵墓沉睡了2000多年,没有人敢于触摸它的神秘.地宫内部的神秘和未知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和好奇心。

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个宝藏箱,封存了古代文明的珍宝和谜团。

”这个未被揭开的宝藏箱中隐藏着哪些无价之物,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解开这个宝藏箱的秘密,科学家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研究。

然而,考古技术的不足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

陵墓蕴含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一旦开挖过程不慎,可能导致文物的永久毁坏。

这个风险使众多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专家心生犹豫,他们权衡着开挖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损失。

然而,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个未被揭开的秘密变得更加接近。

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运用使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宫内部的整体情况,初步勾画出可能存在的宫殿、通道和宝藏。

这些有限的科技手段虽然只揭露了表面,却唤起了人们对地宫内部更多细节的渴望。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对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他们将探索更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设备,力图全面了解地宫内部的奥秘。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开挖过程中文物不受任何伤害。

陵墓背后,是古代历史的厚重。

开启秦始皇陵地宫,将带来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彰显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人们对于地宫内宝藏的期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地宫的门缓缓打开,迎接世人的惊叹和探索,定会再次唤起全人类对于千年古墓的热衷与敬畏。

尽管考古技术的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成为秦始皇陵地宫未被挖掘的原因之一,但正是这份畏惧和谨慎,让这个宝藏箱的价值显得更加珍贵而神秘。

未来,人们期待着科学家们的发现和探索,期待着地宫内部隐藏的宝藏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

让我们一同期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宝藏终将闪耀于世界,为历史增添新的篇章。

随着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或许有望在未来能够更深入地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

然而,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文物保护、历史价值和文化尊重等等。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陵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尊重这座古墓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座陵墓承载着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以及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核心,是一个伟大国家的象征。

在这座陵墓内,隐藏着无数的宝藏与谜团,等待着勇敢的考古学家来解开。

然而,2000多年来,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无人敢挖掘。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有对地宫内部神秘性的敬畏之情。

人们深知这个古老的陵墓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独特存在,它拥有着无法衡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任何时候揭开它的面纱都需要慎之又慎,以免对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或许有望揭开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这千古之谜。

新的考古技术,如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不直接开挖的情况下,对地宫进行未曾有过的观察和研究。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地探索地宫的途径,保护陵墓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然而,除了科技的进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情感和看法。

秦始皇陵地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以求得一个平衡。

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加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来探索秦始皇陵地宫。

让我们用科技和智慧,走近这座古老的陵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并将其珍宝和故事带给世人。

让我们以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世代的承诺,成为守护者和传承者,让秦始皇陵地宫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

然而,让我们回到现如今的时代,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古老的谜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探索秦始皇陵地宫的奥秘。

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如激光扫描、地质勘探和遥感测绘,以期发掘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项困扰世人的谜题也将逐渐揭开,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

当然,对于秦始皇陵的挖掘,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先人们留下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应该谨慎而审慎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我们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陵地宫的发现,用我们的智慧和科技来揭示历史真相。

秦始皇陵地宫内部的秘密将是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这座世界奇迹的探索将吸引无数目光,引发全球的关注。

当我们逐渐解开这个谜团,当我们终于进入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那个被时间掩埋的古代宫殿和华丽陪葬品将会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这将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时刻,一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见证。

不仅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每个人都将被这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所感召,受到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丰富文化遗产的震撼。

2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的秦始皇,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陵墓。

它的存在使世人为之惊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探索。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挖掘与发掘。

这将是一次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之旅,一个唤醒沉睡了2000多年的文明的奇迹。

让我们一同期待,见证这段历史的又一壮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三星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