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三星堆

三星堆还在发掘 同时期的中原却充满着血腥和杀戮

时间:2023-07-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近期三星堆正在发掘,大家都在翘首以盼揭开它的真相,这次出土非常多的物品,也就不说了,随便查都可以查到,其中最期待的就是希望能找出三星堆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然后理清楚它的前世今生,当然了,这点很难,不,应该是前所未有的难,为啥这么说?

因为它上不见源头,下不见去处,一下子横在了历史的中间,让人只能静静地看着它。

有个说法,其中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氏族,叫柏灌,是为了躲避当时强大的商王朝的战争而来的,为啥要躲避商王朝呢?

这个还是要从考古说起,如果说三星堆的祭祀文化是一个美丽且令人神往的美女,那商朝就是一个面目狰狞让人极度恐怖的战士,最好连面都不要见,看到就会送命。

殷商文化出土的文物,时常会看到猛兽吃人和各种令人冷汗直冒的怪物的形象,透露出商朝人在刻意让人领略到鬼神的威严和生而为人的卑微,凡事一定要听从鬼神的号令,说人话就是,商朝是一个用人的恐惧来统治人的朝代,是一个极为迷信的王朝。

就在三星堆同一时期的中原,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是一个用活人献祭的时代,是一个残暴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时代。

为啥要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是如何得知殷商那个时代的残酷。

—1—

令人恐惧的青铜器

说个青铜器,名字叫甗(yǎn),这个玩意是干啥的?有点像现在的蒸锅,不过现在我们是蒸包子,在那个时代是拿来蒸啥?说出不要被吓到,人头。

甗这个玩意,分为两个部分,上面的用来装食物,叫甑(zèng),甑的底部有穿孔的箅(bì),利于蒸汽通过,而下半部分呢,是鬲(lì),用来煮水形成蒸汽的。

使用的时候就在下面点火,中间的水烧开后,水蒸气把上部的东西给蒸熟了,表面用的是野兽的脸做装饰,加上里面蒸的东西,看起来非常的吓人。

有人一定会问,为啥确定放的是人头呢?

当初刚刚发现这玩意的时候,大家都不相信是拿来蒸人头的,很多专家学者也都不这么想,普遍都认为是偶然掉进去的,因为炊具里面放这个恐怖的玩意,任谁也不敢确定。

到了1999年,一不小心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甗,里面同样放着人头,一时间,学者专家们立马开展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毕竟不会出现两次人头掉进炊具的巧合。

到底人头是否被故意放在里面蒸的?如果是真的被蒸,这个人是干啥的?

—2—

头颅追凶

头颅真的被蒸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底,各路专家在商量之后,掰了一小块骨头拿去化验,结果显示,对于整个殷墟其他的商代骨骼来说,钙质流失了,意味着它被蒸过,背后的道理就是,头骨并不是不小心掉到甗里面的,而是被人为的用这玩意儿蒸过。

头骨的身份是啥?

专家通过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这个头骨的主人是女性,从牙齿的发育和磨损程度可以判断,大概在15岁时候遇害,意味着她还是一位少女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然后做了锶同位素分析,通过结果判断女孩并不是河南人,为啥锶能判断是否是本地人呢?不想了解的可以直接看结果

由于锶和钙原子半径非常相似,化学性质也接近,它可以部分的替代钙,留在骨骼和牙齿里,啥意思?人和动物吃下当地的植物以后,经过吸收,渐渐的锶的同位素比例就会变得和当地一样,简单点来说,就是可以通过锶的同位素比值,从而反应某一个地区的地质背景。

那如何判断他是否是当地人呢?毕竟假如她在当地时间一长,骨骼中的锶比值也会同样变得和当地一样。

这就需要找到人体里特殊的一个部位,这个部位的锶比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的。

最后人们找到了这个特殊的部位,牙釉质。

牙釉质从牙齿萌出后是几乎不会再发生变化的,所以可以利用牙齿里锶同位素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牙齿萌发时候的地方是不是最后死亡的地方,假如锶同位素数值不在当地值范围内,就可以判断他为外来人口。

科学理论解释完毕,下面说人话,一个人在哪里出生,他牙齿中的锶同位素比例就会和出生地相同,而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锶同位素并不相同,重庆,北京,山东等等都不相同,所以只要比较一下牙齿的锶同位素和当地是否一致,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本地人。

简单来说,一个人在山东长大,牙齿也在山东萌发,将来就算他到了法国巴黎,牙齿里的锶同位素也不会变到哪里去,同样会和山东比例一致。

少女既然不是本地人,那她到底是哪里人呢?因为她很有可能是被商人抓到殷墟然后献祭的。

专家们又开始对牙齿做了氧同位素鉴定,通过对氧同位素的鉴定又知道了少女出生地比河南安阳离大海更近一些。

这时候专家们通过总结,推断少女有可能是安徽人,为啥这么判断?因为根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这一时期殷商军队在安徽六安地区打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持久战,最后他们得胜而归,按照奴隶社会习惯来看,他们应当俘虏了一部分敌人做奴隶。

知道了少女是哪里人还不够,她到底是啥身份呢?应该是一个贵族的女孩,怎么判断的呢?因为她并没有严重的龋齿,按照食物成分的惯例,多吃碳水化物容易出现严重的龋齿,而吃蛋白质的肉类就比较少,小伙伴们想一下就知道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奴隶社会,能多吃肉类的人社会地位绝对不低,既然她经常吃肉,那么应该就是当地的贵族。

所以,少女所在的部落,或者说王国被殷商军队给灭了,而作为贵族的她,被放到了炊具里面给蒸咯。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为啥柏灌不要命的从中原一直跑到蜀地了,一旦被打败,不仅会被献祭,而且还会被吃咯,加上殷商人又善战斗,还是赶紧跑了吧。

—3—

结尾

在三星堆开采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急需处理的情况,是啥?就是在3号坑和4号坑里面都发现了有古象牙,数量和集中程度远远超过了专家们的预期,现在最难的就是如何尽快处理这些古象牙,因为出土后,环境与土壤不同,会导致它们的粉化,因此正在将新研发的新型材料用在古象牙身上。

无独有偶,就在殷墟那里也曾经出土了一副小象的骨骸,还挂着一个铜铃,说明那是一只被人驯养的小象。

根据专家的判断,那时候中原大陆非常湿润暖和,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和现在的长江流域差不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当时中原大地是一大片的热带雨林,那里奔跑着犀牛和大象,侧面是不是可以判断,当时农作物充裕,有了大量的粮食储备后,殷商就有了大量的人口,大量的劳动力,还有着大量的军队。

有人问,殷商大概是啥时候被周朝给灭的呢?具体到那一天判断不出来,但是大致那一年还是可以推断得出来了?靠得是啥?就是出土的青铜器。

在1976年,青铜利簋(guǐ)被发掘出来,里面的铭文记载了一个伟大的事件,是啥?就是武王伐纣的事情。

这个玩意儿上面的第一段话就是"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啥意思?要明白这个话,就要知道,两个关键字,岁和鼎。

岁指的是木星,木星公转一周需要12年,所以被称之为岁星,而鼎的意思就是正当中天。

说人话就是,周武王伐纣的那个甲子日清晨,木星正好到了天空的正当中。

专家们通过碳14和这个记载,确定了武王伐纣比较准确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的某一天。

说这么多,要表达啥?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同样的时期里,商朝因为暴虐无道,使得周围的古人们都纷纷躲避,而在最后,因为这样的暴政,导致了朝代的覆灭,被周朝在牧野之战一举歼灭。

正如开头所说的,我们无法判断三星文化的始末,好像突然插进来的一样。

现在三星堆出土的也是祭祀台,而且现在准备出土大量青铜器,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这次的考古了解到三星文化的始末,就像我们对殷商文化也是从青铜器上考证的那样?总之,大家拭目以待吧。

今天说了比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欢就为这篇文章点个赞,谢谢。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职场老司机。

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让你一路逆袭,献给每一个不想混日子的人。

本人为成长,收集了800M的书籍,里面包含了很多职场道理。

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风翻盘的你请关注我"提升",将会获得惊喜!很多职场升迁的方法里面都有了,欢迎下载!

人这一生,身上有三处风水禁忌,养好就是富贵

有句古话:“一命,二运,三风水。

” 可是风水在哪里呢?是什么呢?多数的人认为,风水就是依山傍水的房子,或者是地理位置很好的祖坟。

《了凡四训》里却给出两种答案: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

显然,最好的风水,就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对外寻找。

人这一生,身上有三处风水,养好就是富贵, 01 谦卑,蓄能不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自然常识。

但真正的高人,却懂得顺流而下,也会往低处走。

社会上的才华、财富,就像水流一样,在会低洼处堆积。

你却总是往高处走,就是和低洼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出现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问题。

高手在民间,你若要富贵,就得集中民智,汇集民财。

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 把身边的人,当成老师,扬长避短,你就能不断地积累力量,从而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你混到了高处的时候,降低姿态,融入群体,就是走向更高处的开始。

所谓“高低”,不是位置和权势,而是你的“心境”。

北朝时,有一个学者叫李谧,从小就很聪明,拜孔璠为老师。

很快,李谧的学问,就超越了孔璠。

有一天,孔璠遇到了难题,就请教李谧。

李谧看到老师态度诚恳,觉得难为情,讲课的时候,也非常拘束。

孔璠见状,说:“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 老师不是固定的,而是谁的学问大,谁就可以做老师。

这样的蓄能态度,恰好体现了“风水轮流转”的逻辑。

原来你是强者,后来身边的人更强了,你不要因此耿耿于怀,而是把身边的人当成榜样。

降低了自己的姿态,你就到了“低洼”的地方,周围的财富和智慧,源源不断地流向你。

这就是海纳百川的格局。

用求学的态度去看身边的人,把顾客当成上帝,看起来委屈了自己,其实是“蓄水”。

02 看淡,得失坦然。

好的人生,人淡如菊,心淡如水。

什么都是淡淡的,那就体现了宠辱不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很多,但是你什么都不舍,肯定是无法得到的。

事实证明,你得到的一切,终究要弄丢。

《增广贤文》中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都要消亡,那么你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不因为失去了什么而伤心,而是积极生活,那么你手里没有钱,也显得富贵。

从前,淮南有一个叫孔旻的人,做人非常大度,虽然有才华,却不争着做官。

有一个冬日,乡里有人砍伐了他家的竹子。

孔旻看着乡里人要淌过冰冷的河流,觉得非常可怜,就和家仆一起,架设了一座小桥。

有穷人向孔旻借钱,孔旻也不去讨要,任由对方还钱,或者不还钱。

王安石给他点赞:“推此则其爱人可知。

” 一辈子不做官,却赞誉极高,这就是真正的富贵吧。

东汉时,有一个叫曹节的人,从来不和别人争执。

邻居家的猪弄丢了,就认定是跑到曹节家的猪圈了,于是把曹节的猪赶走。

过了几天,邻居家的猪跑回来了,邻居才发现自己错怪曹节了,主动去赔礼道歉。

曹节没有责怪邻居,只是笑了笑。

再往后,曹节的子孙都很富贵,重孙曹操,是个大人物。

曾国藩说过:“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看淡了得失,你的一生都很轻松,并且持有的东西少了,富贵反而多了。

因为当你得到的赞誉多了,内心也宽广了,不再因为什么而烦恼。

世界本来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凭什么你得到一切,别人空手而归? 03 助人,借力使力。

我们常常说,人要富贵,家风要好;也厌恶世风日下的社会。

这就说明,人的风水,和社会、家庭,息息相关。

没有好的家庭,也不适应社会,人生如何会顺风顺水呢? 古人云:“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 想要火堆越来越旺盛,就得借助风的力量。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你的富贵,和别人的富贵,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上的财富,不可能归你一个人所有。

因此,聪明的人在发展家业的时候,会想到“善有善报、合作共赢”之类的方法。

夏朝末年,有个叫伊尹的奴仆,听说商汤很贤德,就一次次劝说商汤,要讨伐夏,推翻暴政,建立和谐的国家。

伊尹劝说了七十次之后,商汤才下定决心。

商汤被夏桀扣押了,伊尹就送去大量的珍宝,把商汤赎出来。

后来,商朝建立了,汤为君王,伊尹为宰相。

人与人交往,不是谁占谁的便宜,而是水涨船高。

别人要旺盛,你就做风;别人旺盛了,风就有了成就。

你要变得旺盛,就做好事,从而得到了帮助,一切都一帆顺风。

04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山水优美的地方,风水不错,但是改变你命运的能耐是有限的。

环境友好的地方,不一定风景优美,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富贵,也希望子孙富贵,借助好的风水,很重要。

司马光说:“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君子以“不贪”为富,以“助人”为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周公的传说很多,但他真的不会解梦

周公的本名叫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一本《周公解梦》,让周公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周公解梦》并非周公所著,而是民间盗用了他的名气。

周朝那么多名人,为什么民间偏偏就爱周公?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臣。

就连孔子也视他为偶像。

因为人格魅力足够出彩,曹操也成为周公的小迷弟,还专门写了《短歌行》,其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就此,周公的名气,又被推上一个新高度。

01 武王伐纣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武王伐纣之后,除了太师姜太公,周朝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周公。

许多影视作品大幅度削弱了周公在周朝的份量。

因此,有许多人说,周公是在武王伐纣之后才渐渐上位。

其实,这种说法非常片面,因为周公在武王伐纣之前,就已经是周国政权的最高决策者。

整个武王伐纣过程,周公在中间都充当着谋士的角色,全程没有划水。

周武王上位后,位居他之下的就只有两人,这两人便是姜太公和周公。

商朝被灭后,周朝的局势依旧很不稳定。

周武王担心天下人会说他得位不正,总是彻夜难眠。

这时候,周公对他说,想要真正得到天下,必须顺从民心,以德治人。

老百姓只要生活的踏实,至于谁担任君主,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在周公的建议下,周武王对昔日功臣进行分封,不仅如此,就连昔日商朝的残余力量,也全都得到安抚。

周公处世之道,就是以德服人。

02 按理说,周朝刚刚成立,还有周公和姜太公这样的贤能之人辅佐,一切都应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结果,周武王在灭商第二年就去世了。

这种情况,即便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非常罕见。

周武王去世的时候,儿子只有13岁,周朝刚刚成立,本来就不稳定,如果让一个小孩来治理国家,只会是雪上添霜。

这个时候,整个周朝的重担,全都压在周公一人身上。

按照惯性思维,周武王的儿子太小,周朝又是刚刚建立,而周公在朝中威望很重。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想要夺走侄子的位置,简直易如反掌。

然而,周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实行辅政。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身为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朝的皇室血脉,周公为周朝可谓是呕心沥血,夜不能寐。

首先,商朝的残余力量还很多,周朝根本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周公不得不执行天子的权力,带着年幼的周成王进行东征,一举平定了武庚叛乱。

为了以绝后患,周公实行“分陕而治”的大决策。

很多人对陕西的名字感到疑惑,不明白为啥叫陕西。

这是因为原来的“陕”非常大,周公为了治理方便,在河南三门峡陕源凿出一根大石柱分界而治。

这个大石柱的东边,由周召公(周公的哥哥,周武王弟弟)管理;大石柱西边则由周公管理。

也就是说,周公才是咱们今天陕西的大哥大。

03 周公为了周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为周朝累死累活的时候,他另外几个兄弟却散播谣言,说他独揽大权,是想要自己当天子。

如果外人这样说也就罢了,被自己兄弟这样恶意攻击,周公内心伤透。

他从未有过这种想法,只是眼下局势,他不得不代替周成王作天子的事情。

为了表明真心,他向几个兄弟道清原委,并在第二天就为周成王举行继位仪式。

而这时候,周成王才15岁而已。

即便如此,几个兄弟依旧往周公身上泼脏水,或许是嫉妒人民对周公的拥护,也或许是嫉妒周公的才能。

反正周朝内部,这时候发生非常严重的内乱,并牵动各方诸侯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周公连夜找来姜太公,二人联手,将这场叛乱平息,几个兄弟或许无颜面对老父亲姬昌,有的自杀,有的逃走,有的自愿被流放。

从此之后,周公的威望更胜以往,整整辅佐周成王7年。

这7年时间,国家所有大事小事,都是周公亲力亲为,久而久之,谣言又起来了。

许多大臣暗中默许周公才是天子,只不过大家看破没说破。

直到有人暗中给周公送礼庆祝,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第二天,周公再站到朝堂之上,大家都等着他上位,为他行君臣之礼。

结果周公严肃呵斥文武百官:“成王已长大成人,我代理朝政7年,从今往后,朝政由成王亲自处理,违者严惩。

” 04 此话一出,不仅震惊了文武百官,也震惊了周成王。

文武百官早就被周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大家都希望让他当天子,只要周公一句话,绝对没有一个人不愿意。

周成王也没想到这样,或许在他眼中,也觉得周公更适合当天子。

为此,周成王跪下来请求周公继续代他执政,但周公去意已决,下达完这个命令后,便独自一人离开了都城。

此后,周公依旧会时常回都城看望周成王,但他却是以叔父的身份探望。

二人每次见面,周公都会为周成王讲解一些道理。

二人的对话,被史官记录下来,就出现了如今我们眼中的《天逸》和《立政》。

除此之外,周公还制定一套礼乐制度,就是大家常说的周礼。

几年后,周公去世。

周成王用天子之礼把他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安葬在同一块墓地。

此后,每当有大臣在周成王面前提起周公,周成王就会说:“我从来都不敢拿周公当做我的臣子!”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三星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