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可以说是当今影视文学形象最为丰富的异兽之一,但在传说中,它时而为妖,时而为神,时而善,时而邪恶,可以说是起起落落落。
上古——食人异兽
记载最早见于无名氏所著的《山海经》,开篇《南山经》就说:
“又东三百里, 曰青丘之山。
……有兽焉, 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
能食人, 食者不蛊。
”
《山海图》青丘九尾狐
也就是说青丘这地方有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狐狸却拖着九条尾巴,叫声如同婴儿一般,会吃人。
如果你听到草丛中有婴儿哭声,好心去查看,可能就落入九尾狐的圈套,成为他的盘中餐。
但如果有幸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不蛊”,这个不蛊在后世记载中多是不受妖邪之气、不中蛊毒。
大禹时期——部落图腾
这时九尾狐就和山海经里的九尾龟、九尾兽一样,只是普通的异兽,让它第一次获得声望的是大禹和涂山氏的结亲。
《吴越春秋》对此作了记载: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
其九尾者,王之证也。
’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庬庬。
我家嘉夷,来宾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
他行至涂山现九尾白狐,于是娶涂山女娇。
白色是他的衣服,九尾是王的证明,有学者大胆推测过,九尾狐可能是某部落的图腾,这个部落应该实力强大,所以禹娶涂山女,得到了该部落的支持,登上王位。
汉代——西王母的手下
现出土的汉砖画像上,九尾狐的形象丰富且美丽,更随侍在地位尊贵的女神西王母身侧。
西王母是昆仑山上的女性神邸,掌管着长生与命数,手下神兽有三足乌、九尾狐、蟾蜍、玉兔。
无数供奉西王母的壁画上都能看到九尾狐的身影,肩生双翼,身有纹饰,后来这四神兽渐渐演化为我们熟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以后——用于歌功颂德的瑞兽
在谶纬思想盛行下,符瑞学说被大肆宣扬,九尾狐成为了象征天下太平、贤君出世的瑞兽。
东汉的《白虎通义·封禅》有云:
“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
”
自然界白色的动物比较稀少,所以出现白色动物也象征吉祥。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讽刺的是九尾白狐的吉兆频出:
曹植的《上九尾狐表》即云:
“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
然后知九尾狐。
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
”
鱼豢《魏略》记载:
“文帝受禅,九尾狐见于谯都。
”
《宋书·符瑞中》记载:
“魏文帝黄初元年十一月甲午,九尾狐见鄄城,又见谯。
”
《魏书·灵征志》记载:
“十年三月,冀州获九尾狐以献。
王者六合一统 则见。
周文王时,东夷归之。
曰,王者不倾于色则至德至,鸟兽亦至。
十一年十一月,冀州获九尾狐以献。
孝静天平四年七月,光州献九尾狐。
元象元年四月,光州献九尾狐。
兴和三年五月,司州献九尾狐。
”
这就有胡扯的意思在里面了,显然是争权夺位的帝王为了巩固政权而为自己造势。
但此时,九尾狐作为中原文化中的祥瑞之兆,达到了它地位的最高峰
但九尾狐崇拜的落寞早就埋下了伏笔
东汉说文解字里就认为狐的身上有妖气存在:“狐,祆兽也,鬼所乘之。
”
魏晋南北朝层出不穷的志怪小说里也出现了狐妖的描写,也开启了九尾狐妖异化的前奏。
唐代的妖神——”天狐九尾“
入唐后,狐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从朝堂跌落到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供奉的神灵,但此时和我们现在说的古曼童、保家仙一样,是在家偷偷供奉的妖神。
据张鷟所著的《朝野佥载》记载: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
《广异记》也记载了开元时期河北一地的“狐神”之事,当地村民言:“此有灵袛,好偷美妇,”
可见狐神虽被人们视为神灵,他法力强大,但本质上却类似妖物,并非正常的神邸,有许多妖异可怕的行为。
但唐代狐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天狐崇拜”,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诺皋记下》中记载:
“道术中有天狐别行法,言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宫,有符有醮日,可洞达阴阳。
”
还有记载过人偷吃了九尾狐的内丹,结果腹胀爆裂而死的故事。
对九尾狐的崇拜恰是唐代狐信仰的主要部分,上天入地、通晓阴阳的九尾天狐即是这种信仰之力的来源。
九尾狐神通广大,早已超出普通狐类,承载着人们希望生活稳定、富足康乐的理想。
宋代及以后——邪恶妖狐
宋代以后,九尾狐就成为邪恶的代名词,逐步妖化,常常用来形容妖媚淫荡的女性。
最有名的就是明代《封神演义》里的苏妲己,认为她是九尾狐狸精的化身,授命于女娲导致商朝灭亡。
海外传说——从妲己到华阳天到玉藻前
也就在差不多时期,九尾狐的传说东渡日本,化身成日本有名的大妖玉藻前。
妲己在商朝灭亡后,逃往印度,成为摩竭佗国斑足太子的王妃华阳天,祸乱一方。
之后又回到中国,暂时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者吉备真备到中国来,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里来到日本。
她凭借美貌获得天皇宠爱,赐名为玉藻前。
玉藻前利用狐妖的魅惑术引诱天皇整日与她寻欢作乐,无心朝政,并吸取天皇的精气。
不久,鸟羽天皇得病并逐渐病重,阴阳师·安倍晴明5世孙安倍泰亲(一说安倍泰成)占卜后识破玉藻前的真身,知道她是白面金毛九尾狐,更察知其祸害天皇从而窃国的惊天阴谋。
一轮斗法后玉藻前战败逃遁,隐匿在那须野。
其后鸟羽天皇派遣三浦义明,千叶常胤及上总广常三人,安倍泰亲为军师辅佐,率领8万大军前往追讨。
历经三次死伤惨重的恶战后终于以骑射将其击败杀死。
《百鬼夜行》玉藻前
玉藻前死后,就地化为“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任何生物无法近身,百姓苦不堪言,直到高僧玄翁和尚将杀生石击碎,方才得以彻底平息。
《百鬼夜行》杀生石
九尾狐崇拜从何而来,又为何衰落?
上古时代人口多寡是部落强大与延续的重要因素,九尾狐崇拜其实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代表数字的极限,又有强烈的思想文化意味。
《黄帝内经》记载:“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
九尾狐之“九”除了表示最高的数字外,逐渐蒙上了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的色彩。
按中国古代象数与五行的推演,“九”也被视为最大的阳数,代表“极阳”之意。
而“阳”在古代思想文化中多指男性,“九”、“阳”也就包含了男性生殖的含义。
“尾”则象征女性生殖,兽类的交配称为“交尾”。
“尾”本就是星宿之一,如《史记》记载的“尾为九子”,尾宿本身即象征多子。
汉代九尾狐作为长生崇拜中的神兽,也许也正是因为他象征子孙后代绵延不绝,人们可以通过繁衍后代实现自我生命在另一个个体身上延长。
宋代程朱理学兴盛,讲究“存天理,灭人欲”,性、生殖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象征繁殖的九尾狐自然渐渐演化成淫乱的荡妇形象,成为他们批判诋毁的对象。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早有解释:“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可见在当时汉朝人心目中,狐是被鬼驱使的妖兽。
这就奇怪了,在很多狐妖的故事中都是狐狸 精利用鬼,甚至鬼都怕它们,没必要纠结,狐妖都是有等级的 在民间传说或者是文艺作品中,人们往往把长得漂亮水性杨花的女人与狐狸 精挂钩。
狐狸 精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神通广大。
不仅能幻化成美貌的女子,也能变成有学问的书生,还能施展各路法术?我们熟知的九尾狐就是狐狸 精其中最厉害的,传说一旦狐狸修炼出九条尾巴,它的道法可以抗衡仙佛。
准确的说,“九尾狐”根本不能算妖兽,应该是神或神兽。
九尾狐来到日本后,本性难移。
关于这个有一个小插曲,商纣王迷恋妲己,为了满足她的贪欲,建鹿台整天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商朝的百姓水深火热中生活,不久之后便被属国西周政权推翻。
妖狐也跑到印度去,化身为摩竭佗国斑太子的王妃。
华阳天,之后又回到中国。
暂时过着隐姓理名的生活。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者吉备真备到中国来,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里到日本来了。
之后又过了几百年,自称「玉藻前」,获得鸟羽天皇的宠爱与信任。
后来天皇便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因此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晴明暗中对她进行了占卜。
「玉藻前」的真面目终于曝光,原来是一只来自中国的九尾妖狐。
于是她便逃离京城,躲避到远方。
九尾狐在日本是最高级的妖兽,九条尾巴各有不同的法术,摇动起来,可分别招出雷,火,风、地震、洪水,死灵和小妖狐等助战。
同时九尾也代表有九个灵魂,要想打败它,要把它九条尾巴一起断掉,否则九尾狐的生命可以不断再生。
众所周知,九尾狐是《山海经》记载的一种神兽除了在书中见过,还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如西王母旁边除了九尾狐,还有月亮蟾蜍,三足金乌陪伴在侧,可以看出九尾狐的地位非常高的。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九尾狐从神兽突然转变成了妖兽?其实,这个过程和文人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系,我们文化中任何生物都可以成精,也可以成幻成神仙。
关于这个纪录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汉朝之前“九尾狐”被供上了神坛,享受了人间绵绵香火,可有的狐狸变成了妖精。
关于狐妖《白虎通义》《搜神记》《玄中记》《初学记》《广异记》《集异记》《封神演义》还有《聊斋志异》等;都有关狐妖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寻一下。
狐狸与美人的关系很早就搭建起来。
东京的郭璞在《玄中记》中,把狐妖的变换做列做了一个说明。
“狐50岁能变化为富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
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之失智”。
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另外干宝的搜神记也说道:“千岁之狐其为美女”唐徐坚的《初学记》中则有“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说法大同小异,狐狸 精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性欲都非常强,是以性交的方式来作祟。
而到了魏晋六朝和隋唐时期,那些鬼怪小说狐狸 精化为男子的故事有7则,战故是总量的1/2强,而唐朝的狐妖化为男子的则有27则,有2/5强。
妓女与狐狸 精合为一体时出现在宋朝,而这正是中国社会上嫖妓最风行的朝代。
所以狐妖就成了理学家严厉批判的对象。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狐狸的长相。
狐狸的身材曲线十分优美,如曼秒的女子,身体比例小前大后,三角脸小巧灵活,腹部,臀部和尾部十分丰厚。
狐狸的尾巴大而丰实,不仅让古人联想起了后福,也让古人联想到旺盛的生殖力。
传说中有的狐狸的尾巴,一分为九,成为了性能力极强的九尾狐。
狐狸的颜色一般是棕黄色,但是在中国的五行学书中处于五色之中,是中和的颜色,因此成为狐狸的三德之一。
到了宋朝理学家眼中这种热烈的色彩就成为了不祥的象征。
这也许是古人讨厌的原因之一吧!所以,狐狸被妖魔化了。
#中国妖怪故事会#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涂山狐狸与人和谐共处。
青丘的狐狸属于神仙。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
大禹娶了涂山氏的九尾狐为妻。
婚后,大禹去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妻子生下儿子启。
大禹婚后,一顺百顺,终于当了夏朝帝王。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
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涂山氏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涂山也是夏王朝的发祥地。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相思》里就有涂山氏。
涂山璟就是九尾狐,他善于做买卖,用财力和智力支持玱玹登上王位。
涂山璟与小夭相亲相爱。
按照小说里的说法,大禹就是玱玹的孙子。
涂山璟是大禹的长辈。
青丘的狐狸很少参与人间是事情。
青丘狐狸大多参与的是神仙的聚会。
例如:《三生三世》里九尾狐白浅,参加的就是神仙聚会,接触的也都是神仙。
嫁的是神仙夜华。
红九尾狐凤九和东华帝君谈起了恋爱。
第二、涂山氏的狐狸会做买卖,青丘狐狸偏居一隅。
涂山氏的生意遍布天下。
《长相思》里,涂山璟家的买卖遍布大荒,是最有钱的家族。
青丘狐狸偏居一隅,很少与人来往。
即使与人来往,也是吃人的居多。
《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 狐狸 精大多出自青丘。
《封神演义》里的狐狸 精妲己就是出自青丘。
第三、涂山和青丘的地理位置不同。
涂山在南方。
位于滁河流域。
在古代,这条河不叫滁河,而叫涂水,涂氏家族的祖先,便由于居住在涂水之旁,因而“以水为姓”。
青丘位于北方。
今山东菏泽市,淄博市境内,大连市境内。
第四、出处不同。
青丘九尾狐的说法,出自《山海经》当中。
“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
”在青丘国中,有四只脚九条尾巴的护理,被人称为青丘狐狸。
涂山九尾狐的说法,则来自《吴越春秋》当中,是这样记载的:“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
”这句话介绍了涂山狐狸的出处。
第五、象征意义不同。
青丘九尾狐,象征吉兆,是祥瑞。
涂山九尾狐,象征婚姻幸福。
结语: 青丘和涂山,都和九尾狐有着密切关系,也是因为狐狸而流传于世。
在历史的长河中,青丘和涂山,有着许多的不同和各自精彩之处。
它们不仅代表着狐仙文化的多样性,更是华夏古老传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者虽同源于狐狸,却如同两条蜿蜒的河流,各自流淌,各自璀璨,共同构成了狐仙世界的绚烂多彩。
我们记得涂山的涂山璟,同时也记得青丘的白浅;我们记得涂山的涂山篌,同时也记得青丘的苏妲己。
狐仙文化,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精神寄托。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