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发表在某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白鲟的灭绝给长江生物保护留下了什么教训》引发关注。
论文中称,中国长江特有珍稀物种长江白鲟预计在2005年10年时已灭绝。
不仅白鲟,更多长江水生生物面临可能灭绝的危险境地。
2020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下称“长江办”)在武汉组织召开了一场“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研讨会”。
上述论文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会上介绍,长江有448种鱼类,但近两年没有采集到相关数据的鱼类达到134种,接近长江鱼类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中华鲟自2013年自然繁殖首次中断以后,自然繁殖趋势由连续变成偶发,长江鲟野生种群几乎绝迹。
因此,危起伟呼吁要关注和保护已经中断正常自然繁殖的长江鱼类,“白鲟已经没了。
保护其他极度濒危鱼类要越快越好,不然就错过机会了。
”在会上,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下称“长江局”)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长江流域机构负责人均表态要保护好长江水生态系统,为长江鱼类创造适宜的繁衍生息环境。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
将保护效果作为重要指标考核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是负责我国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重要水域和边境水域的渔政管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作的国家职能管理部门。
在会上,长江办马毅主任表示,对以中华鲟、白暨豚等珍稀物种为代表的长江水生生物进行保护,是长江水域生态保护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和生命力的最直观指标之一。
“长江病了”是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建设,全面分析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各类因素,进而提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将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和保护效果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完善保护制度、推进长江禁捕、构建保护网络、严格执法监管、扩大宣传影响。
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将联合有关部门对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开展系统性的修复工作。
首先是稳步推进长江禁捕工作,确保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工作按期实现,确保长江常年禁捕后的渔政管理工作执行到位。
其次,全面落实“实施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等相关拯救行动计划。
此外,还将继续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探索实施小水电退出工程的示范项目,综合利用江湖连通生态流量、“过鱼”设施等措施,基于“四大家鱼”繁殖、中华鲟产卵、江豚枯水期保护等水源水量要求,开展梯级水电站联合生态调度以确保水生生物的用水需求。
水利部长江委:
维系好鱼类生存的物理生境
长江委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权,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重点做好如下六项工作:
第一,管好盛水的盆,维系好鱼类生存的物理生境。
形态多样的河道、岸线生境是鱼类栖息、索饵的重要场所,长江委将加强河道保护、加强采砂管理、规范岸线开发利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
第二,做好生态流量保障与生态调度工作。
鱼类的发育和繁殖所需的水文条件至关重要,是鱼类种群维持的基础。
长江委将以珍稀特有鱼类为重点,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和水位。
充分发挥工程改善生态的作用,实施生态调度,通过水量调度、人造洪峰,满足鱼类的自然繁殖需求。
第三,开展江湖生物通道恢复试点工作。
结合水利部门正在实施的水系连通工程,开展江湖阻隔生物洄游通道恢复的试点,在充分论证江湖生物通道恢复的必要性与恢复目标、措施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考虑防洪、水质、血防、泥沙等因素)基础上,实施闸门季节性开启、灌江纳苗、或建设过鱼设施。
第四,继续开展涉水工程的过鱼设施建设和鱼类增殖放流工作。
开展涉水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研究,明晰保护对象,开展过鱼设施和鱼类增殖站设计、建设、运行和效果评估工作,促进工程影响鱼类资源恢复。
第五,做好长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活体库与基因库建设工作。
一是运营好已建珍稀特有水生生物资源库(活体库),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扎实开展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存。
2020年“三峡工程影响水域重要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存库基因库”已得到水利部财政经费的支持,长江委将从活体、组织、细胞、精子、DNA等多个层次保存长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遗传资源。
第六,加强鱼类及水生态保护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
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江委正在建设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快流域水生态监测站网建设。
二是加强长江水生态重大问题研究。
注重顶层设计,重点开展水工程生态学效应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栖息地保护与生物通道修复、过鱼设施建设、生态流量保障与生态调度等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生态环境部长江局:
从生态系统高度保护长江水生生物
长江局是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17日挂牌设立的派出机构,负责长江入海断面以上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方面的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长江局副局长吴国平在研讨会上表示,长江局将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是,进一步推动建设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工作,正在考虑将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去。
第二,启动编制“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这一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水环境,还有水资源、水生态,实现“三水”统筹。
第三,生态环境部正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相关法规的起草工作,将从国家层面推动一部行政法规的出台,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流域的统一监测。
第四,加强流域统一监管。
长江局的全称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即具有“监管”职责,生态环境部将长江流域涉水工程的环评相关事中事后监管都授权给了长江局。
下一步,长江局将把长江流域涉水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水生物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对保护区的建设情况、措施落实的效果等予以评估。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编辑 王婧祎 校对 危卓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它不仅关乎建筑布局,更涉及城市规划和人们的居住理念。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那些被誉为风水名城的地方,看看它们的独特之处,说不定你的家乡也名列其中呢! 温州:山如北斗,城似锁 温州,这座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山水秀美、人杰地灵著称。
温州的地势宛如北斗七星,城市布局则如同一个巨大的锁,锁住了一方水土的灵气。
温州城区的四周被群山环抱,而瓯江如同一条巨龙蜿蜒流过,使得温州成为了一个难得的避风避水的好地方。
据史书记载,温州的古城墙就是按照风水学原理修建的,不仅坚固耐用,还能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
温州的山水之间,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著名的泰顺石和青田石,这些都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温州的繁荣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
这里孕育了永嘉学派、南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使得温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
深圳:岭南风水宝地 深圳,这座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其风水之佳也是不容忽视的。
深圳地处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深圳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背山面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同时,深圳的城市规划也充分考虑了风水学的原理,使得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持生态的平衡和和谐。
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这与其良好的风水环境是分不开的。
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
同时,深圳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繁华中不失宁静和美丽。
昆明:三面湖光抱城廓 昆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城市,以其四季如春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
昆明的城市布局十分独特,三面被滇池环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
滇池作为昆明的母亲湖,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使得昆明的气候更加宜人。
昆明的城市建筑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昆明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曾是滇池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龙门、大观楼等,都是昆明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衡阳:三道水口锁大江 衡阳,这座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水格局而著称。
衡阳地处湘江中游,三道水口如同三道天然的屏障,锁住了湘江的浩荡江水。
衡阳的城市布局十分讲究,依山傍水,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衡阳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繁华中不失自然之美。
衡阳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曾是南岳衡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如南岳衡山、石鼓书院、回雁峰等,都是衡阳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北京:龙兴之地,上佳格局 北京,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其风水格局之佳是举世公认的。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面朝华北平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北京的城市布局严格按照风水学的原理进行规划,如紫禁城、中轴线、天坛等建筑都体现了风水学的精髓。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举足轻重。
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
同时,北京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西安:陆海丰饶,人居之府 西安,这座拥有十三朝古都历史的城市,其风水格局之佳也是不言而喻的。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西安的城市布局也充分考虑了风水学的原理,如古城墙、钟楼、鼓楼等建筑都体现了风水学的精髓。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成为了西安的标志性景观。
西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如兵马俑、大雁塔、华清宫等,都是西安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洛阳:梦回盛唐,神都洛阳 洛阳,这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其风水格局之佳也是举世闻名的。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洛阳的城市布局也充分考虑了风水学的原理,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都体现了风水学的精髓。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洛阳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这里曾是唐朝的东都,是盛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洛阳的牡丹文化也是举世闻名的,每年牡丹花会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南京:“钟阜龙盘、石城虎踞” 南京,这座拥有六朝古都历史的城市,其风水格局之佳也是不容小觑的。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部,地势险要,山水相依,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南京的城市布局也严格按照风水学的原理进行规划,如紫金山、玄武湖等自然景观都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南京的建筑也体现了风水学的精髓,如明孝陵、中山陵等建筑都成为了南京的标志性景观。
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这里曾是六朝古都的所在地,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如夫子庙、秦淮河、老门东等,都是南京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伊犁:形如八卦、风水绝佳 伊犁,这座位于新疆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水格局而著称。
伊犁的地形宛如一个巨大的八卦图,城市布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伊犁地处天山北麓,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这里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如那拉提草原、赛里木湖等景点都成为了伊犁的旅游名片。
伊犁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文化元素。
同时,伊犁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之中。
杭州的城市布局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美丽。
西湖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成为了杭州的旅游名片。
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曾是南宋的都城,汇聚了众多国内外文化元素。
如宋城、雷峰塔等景点都体现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杭州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临川:才子之乡 临川,这座位于江西省东部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才子而闻名遐迩。
临川地处赣抚平原的腹地,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临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如王安石、汤显祖等历史名人都出自临川。
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文昌桥、王安石纪念馆等景点都体现了临川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临川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文化繁荣。
宜兴:山环水抱,风生水起 宜兴,这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
宜兴地处太湖之滨,四周被群山环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宜兴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如善卷洞、张公洞等景点都成为了宜兴的旅游名片。
同时,宜兴还是中国著名的陶都之一,这里的紫砂陶制品享誉海内外。
宜兴的城市布局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美丽。
同时,宜兴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文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蕲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蕲春,这座位于湖北省东部的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
蕲春地处大别山南麓,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蕲春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李时珍陵园、四祖寺等景点都体现了蕲春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蕲春还是中国著名的药材之乡之一,这里的中药材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蕲春的城市布局也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和美丽。
同时,蕲春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够保持文化繁荣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中国这些风水名城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这些城市在发展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城市在繁华中不失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
如果你有幸生活在这些城市之一,那么恭喜你,你的家乡真的是一个风水绝佳的好地方!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