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洗晾干,将新鲜的蒲公英清洗干净,之后用盐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放在筛子上晾干;2、入锅翻炒,把蒲公英茶放入锅中翻炒至枯黄,接着倒入篓子中冷却;3、晾晒装罐,炒好后的蒲公英放在通风处晾1-2天,然后装罐,后期冲泡时取用即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怎么做蒲公英茶?烹饪步骤 共11步1.选用有花蕾的婆婆丁2.洗净除根和花蕾只留叶子3.花和根扔掉。
4.泡水洗净备用,一定洗净泥土。
5.蒸锅烧水开婆婆丁上锅蒸,这个步骤是杀青,看到婆婆丁变软如图就可以了,蒸的时间很短。
6.放盖帘上晾凉,干燥。
7.晾到半干,中途要翻一翻。
8.烧热锅,微火下婆婆丁用手不停翻炒,这样受热均匀。
9.慢慢炒至干燥,炒制时间很长,不要着急,不要大火,一定最小火,上手,不上手你别做,做不成。
10.炒至干燥入盘晾凉。
11.冷却装罐。
收起美味小贴士最近我上火淋巴结肿了,这个茶有很好的消炎清火作用,正春天婆婆丁很多,自己采挖或市场购买都可以,推荐市场购买,因为很多是大棚里的会干净很多。
请问;蒲公英茶的做法方法/步骤1/8 分步阅读选择蒲公英制作蒲公英茶要选择那些叶子肥肥宽宽的,蒲公英花含苞待放的时候采集的叶子制作蒲公英茶是很好的,这个时候的蒲公英叶子用来制茶其功效比嫩叶功效还好哦。
展开长图2/8采摘蒲公英蒲公英的根与花朵也是极好的一味药材,但我们今天做的是用蒲公英的叶子炒的茶,所以采摘蒲公英时直接选取叶子就好,不用连根拔起,直接略掉那些最下面枯萎泛黄的叶子,采摘又肥又绿的,这样清理起来也方便快捷一些。
3/8清洗蒲公英蒲公英长在野外,灰尘会很多,所有采摘回来的蒲公英一定要放在水里好好清洗,进入口里的一定要健康卫生。
清洗干净后,把叶子泡在干净的水里浸泡一小时。
展开长图4/8蒸蒲公英把清洗干净的蒲公英捞出,控干水分,放上笼屉和屉布,等水烧开后把蒲公英摆在屉布上,然后盖上锅盖,千万不要等的时间太长,当看到蒲公英叶子就像是被热水烫过一般就好了,这一步俗称杀青。
展开长图5/8晾晒蒲公英杀青后的蒲公英叶子要赶紧离开热锅蒸汽,这时候把蒲公英叶子挨着摆放好,然后放到外边进行晾晒,晾晒的时候要隔一段时间翻一番,尽量让叶子全部都做到晾晒,等晾晒到半干时就好了。
展开长图6/8炒制蒲公英控制好温度,不然炒糊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把晾晒好的蒲公英叶子放进锅内,小火慢慢翻炒,一定要不停的翻动,争取让每片叶子都均匀受热,直到叶子里的水分全部消失,叶子微微卷起,闻起来香香的,这就是蒲公英茶了。
展开长图7/8放凉并装盒蒲公英茶炒好的茶叶也别急着装盒,找个干净的物件,把炒好的叶子晾上,不要拿到屋外,就在屋里静静晾晾就好,用手试一试,蒲公英茶的温度完全没有了,方可装盒收起。
展开长图8/8蒲公英茶的喝法蒲公英茶和平时咱们喝茶时是一样的,热水冲,放温饮,不过脾胃差的人尽量不要饮用太多,尤其是容易拉肚子人群,蒲公英有败火功效,拉肚子人群饮用的话很出现腹泻不止的情况哦。
展开长图注意事项蒲公英茶功效再多也不是神仙草,凡事有个度。
蒲公英茶怎么制作方法?制作蒲公英茶和制作茶叶的流程大抵相同,要经过杀青、干燥等步骤,过程也不复杂,但做出来的蒲公英茶口感要好很多,杀青和高温的炒制的过程中破坏了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散发出香味,喝起来茶香四溢,有益物质释放得更充分,降火的效果也更好了,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
自制蒲公英茶1、蒲公英采摘回来后,清洗干净,蒲公英全株都可以食用,包括花和根部,不需要摘除。
放在阳光充足的通风处晾晒8个小时以上,让其脱去大部分水分。
2、晾晒过的蒲公英抓揉一下,让一些比较粗壮的茎叶断裂。
3、蒸锅中加水,将处理过的蒲公英放入大火蒸5分钟完成杀青。
4、蒸好的蒲公英摊开晾一下水分,放入炒锅中,中火将大部分水分炒干。
5、转小火,用手或者筷子不断地翻炒蒲公英,这个过程耗时大约半个小时,一直要把蒲公英炒成类似乌龙茶的深褐色,散发出香味即可。
注意炒茶不是炒得越干越好,要有一定的水分,太干的蒲公英茶不但容易破碎,而且香味也会下降很多,抓在手里感觉略微有点软,有些润即可。
蒲公英茶降火虽好,但寒性足,也是不能多喝的,泡茶的时候不要抓得太多,和普通茶叶用量差不多即可,可冲泡2-4次。
蒲公英做茶的正确方法蒲公英做茶的正确方法如下:主料:鲜蒲公英1棵。
辅料:开水适量。
步骤:1、采摘回来新鲜的蒲公英,选择带有花朵的择净干叶,去掉根部。
2、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
3、淡盐水泡过的蒲公英反复清洗干净,控净水分。
4、取一棵带有花朵的蒲公英放在杯中,直接冲泡开水,第一遍开水要倒掉,因为清洗过程有生水,再加上第一遍的茶水还真有些苦。
5、一棵蒲公英花茶是可以反复冲泡多次,尽管多次冲泡,味道也不会很淡。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再下蒲公英及食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温时喝汤吃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蒲公英猪肉汤:清热解毒、润泽皮肤 材料: 鲜蒲公英20克,猪瘦肉60克。
做法: 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猪瘦肉洗净,切丝,备用。
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蒲公英,煎沸10分钟,去渣。
加入猪肉丝,再煎沸7分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每日1-2剂,连服5-7天。
功效: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猪瘦肉滋阴润燥、润泽皮肤。
适用于痈收口期,症见脓腐渐尽,新肉生芽。
蒲公英煲瘦肉全家大小都可以喝吗?蒲公英瘦肉汤老少皆宜。
但是有些人还是不可以吃的。
一、有些人喝蒲公英泡水容易出现过敏。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是不同的,有些人在喝了蒲公英泡水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就不可以吃。
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防治乳腺炎、肾炎、胃炎、肺炎等,但是蒲公英本身是微寒的,所以素有胃寒和体寒的人是不适宜多饮用的,女性在经期也不能饮用。
四、如果过量食用蒲公英,很容易导致各种胃肠道不适症状,例如恶心、想吐以及腹部不适还有拉肚子等等情况。
扩展资料:蒲公英瘦肉汤的制作方法一、把瘦肉洗干净,切成薄片。
准备生姜、油、盐、鸡精适量。
二、锅中放入水,把水烧开。
然后把瘦肉放下去,加入生姜、盐和少许的油、鸡精等。
开大火把肉片煮熟。
煮的过程中上面会有些泡沫,把上面的泡沫杂质去掉。
在这一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一些枸杞或者薏米等。
三、肉片煮熟了,然后放入已经清洗干净的新鲜蒲公英。
等汤水重新滚烫起来,就可以关火了。
参考资料:蒲公英薏米瘦肉汤-百度百科蒲公英根可以煲汤吗?蒲公英根怎么熬汤药?蒲公英的全身都是宝,它的根也是有很多用法的,不要随便丢弃浪费了。
那么蒲公英根可以煲汤吗?蒲公英根怎么熬汤药? 蒲公英根可以煲汤吗 蒲公英根是可以煲汤的。
把蒲公英放太阳下晒干,然后和一些枸杞当归人参药材一起熬。
春天正是蒲公英可以食用的季节,药食同源,适量的吃些蒲公英可以预防流感,对感冒咳嗽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我特意和老公一起跑了好远的路采挖蒲公英,用它做了一个汤,清淡的汤羹,味道也不错的,因是蒲公英的嫩苗,只有清香味,没有一点药味的哦。
蒲公英汤的做法 1把蒲公英摘好洗干净。
2猪肉切块姜拍碎。
3把猪肉与姜放入锅里注入半锅水煮。
4汤煮沸之后浮起来的泡沫用隔油勺子隔掉。
5中火十五分钟把猪肉煮出味来然后加入蒲公英。
6转大火煮沸约五分钟即可放入少许盐调味,熄火。
蒲公英瘦肉汤的做法 材料:蒲公英15克(干品、中药店有售)、红枣5个、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调: 1蒲公英洗净,稍浸泡;红枣洗净浸泡、去核; 2猪瘦肉洗净,切块。
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上汤或清水1000毫升(4碗量)和少许绍酒3武火滚沸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4此量为1~2人用,佐餐或单食均可。
那么怎么去呢?儿时我们常常摘下已经成熟的蒲公英,然后用力一吹。
蒲公英种子有如降落伞般飘向四处。
科学家也准备把地球的种子以这样的形式传播到其他宜居星球。
此举也或将揭晓宇宙中其它生命进化的过程。
图中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类地系外行星,目前,一位专家认为,未来应当向其它系外行星发送地球生命种子。
据科学新闻网站报道,系统理论学教授克劳迪亚斯-格罗斯(Claudius Gros)提出了一种观点,他认为地球生命可能在另一颗行星上生存下来。
他指出,许多系外行星由于不稳定轨道、恒星亮度或者大气成分变化,这些星球仅具有临时性的居住条件,生命孕育的时期非常短暂,这些星球没有时间进化形成多细胞生物,除非人类干涉性处理。
格罗斯教授说:我对地球生命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地球生命是非常美丽的,我的野心是在其它星球上培育发展生命形式。
然而,发送多细胞有机生物需要星系诺亚方舟,格罗斯认为,未来不久我们能够发送自治自组装工具包,用于制造和传播高等单细胞生物。
这将有望形成复杂生命形式,虽然自然环境将决定何种类型复杂生命能够出现。
格罗斯建议通过轨道基础激光器驱动低成本微型机械飞船,送递这个基因实验室,这种方法是受到抵达比邻星摄星计划的启发。
他指出,真实的挑战并不是发送一个探测器,而是确保它幸存于数千年的太空旅行。
在数万年至数百万年的太空旅行中,当化学物质和反应参数被太空辐射所改变,微型机械飞船很难探测到完整的微生物。
这一发现概率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涉及到伦理道德。
美国宇航局行星保护办公署凯瑟琳-康利(Catharine A. Conley)博士称,有意地将地球生命种子发送至其它行星的基础前提,与1967年制定《外太空条约》中的国际行星保护政策和国家义务背道而驰。
行星保护策略有助于保护未来科学调查。
为了避免危及外星生命,格罗斯建议,太空飞船将抵达无人居住的系外行星,然而他承认很难保证不出现伦理道德争议。
他指出,从一个遥远距离,我们仅能大致评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因此一旦探测器抵达某颗星球,它必须从轨道位置进行更多的研究。
虽然我们确信地球之外存在着复杂生命,但我们从未完全排除该星球上存在简单生命形式。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