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此女子的样貌真的可以被称为绝世美女。
但是楼兰美女到底有多美人们无法得知。
直到考古学家发现了西北地区的一则墓葬群里面的楼兰古尸,并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才陆续将这具楼兰古尸还原成了生前的模样。
复原图如下:3800年前的楼兰女王复原图和尸骨图 复原图看上去还是比较给力的,是一位大美女,但是这个尸骨我就看到害怕了,真的是有点吓人了。
2003年在西安发现了一位唐公主。
最典型的新疆美女——“楼兰女”1980年在新疆楼兰地区出土,距今约3800多年,发现时已成一具木乃伊,与马王堆辛追尸体明显不同,属典型干尸。
年5月24日,中国刑警学院法医学系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完成了他的第14具古尸还原工作,一个十分美丽可爱的女孩从彩色打印机中跃然而出。
楼兰干尸美女复原图 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
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
2、漂亮、高贵以及富有神秘感,看样子不像是内地女孩。
途中有位大爷议论说是古代楼兰的装束。
这位女子在炎炎夏日包裹严实,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3、“楼兰美女”出自楼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
这具女尸年约50岁,身高54米,体重33公斤,开棺后发现女尸被浸泡在棺内约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出土后不久渐变成棕黄色)。
2、其实她就是小河遗址出土的小河公主,这具女尸历经了4000年的岁月,仍然没有彻底的腐朽。
仍以微笑的面孔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她就是小河部落的小河公主。
3、马王堆汉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
对于这个庞大的马王堆汉墓工作人员已经够震惊了,但是在打开棺椁之后,看着棺椁中的千年女尸,工作人员的心情更加激动。
4、造成马王堆辛追夫人不腐之谜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深埋,一个是密封。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