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它后来为什么会消失,当时楼兰人又是什么人种?楼兰在现代还有没有后裔呢?从目前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地区出土的干尸检测情况来看,楼兰古国的人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下的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
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于公元630年左右,楼兰人在之前有部分民众南移,其余皆不知去向。
据史料记载,楼兰古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现在仅有一片废墟遗址。
楼兰古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八百多年后神秘消失。
一直在汉匈之间充当摇摆不定的角色。
汉武帝时期,楼兰曾被汉朝降服,后又投靠攻击与汉朝作对。
汉昭帝时期,楼兰将国名改为鄯善,并迁都扜泥城(新疆若羌)。
魏晋时期,楼兰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东晋法显西行取经时,楼兰古国已经荒无人烟。
北魏灭鄯善国三百年后,楼兰古国神秘消失。
楼兰早期受月氏统治,在匈奴打败月氏之后,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之后楼兰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楼兰古城最终因缺水而被废弃了,大部分民众南移,楼兰城只留遗迹。
一百二十三年前,瑞典人赫定在罗布泊北岸发现楼兰古城遗迹,他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木雕。
两年后,赫定对楼兰古城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精美毛织品,赫定从木简上确定这就是楼兰古城。
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罗布泊地区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
干尸出土时皮肤呈红褐色且富有弹性,眼窝很深,鼻梁高挺,身高不足一米六,容貌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这具干尸后来被人们称为“楼兰美女”。
经过基因检测,干尸的父系DNA遗传来自欧罗巴人种,而母系线粒体遗传却来自于东方女性。
在此出土的其它女性干尸中,有些是黑头发,容貌更趋近备黄河人特征。
楼兰美女的墓地有不少数字出土,还发现她有唇纹。
据此专家推断,楼兰美女可能属于古提人。
从楼兰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来推断,楼兰人与古提人肯定有某种联系。
古提人曾征服过巴比伦,在四千年前建立过古提王朝,他们曾袭击巴比伦并统治美索不达米亚达百年之久。
古提人在之后不断向东迁移,最终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月氏部落。
大月氏人与楼兰人都使用吐火罗语,除此之外,在贵霜王朝被推翻后,一部分大月氏人带着佉卢文字东迁,最终被楼兰古国所接纳。
而且楼兰古国的国王安归、尉屠耆,公主曼头陁林的取名方式与大月氏人一样。
在文献记载中,在四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已有欧罗巴人到达楼兰所在之地,而东方人种是在西汉时期才到达,干尸中具有明显的东方谱系。
2000年,考古学家对位于罗布泊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进行全面发掘。
小河墓地东距楼兰古城遗址约两百公里,小河墓地是由数层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
早在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就已发现完整的印欧人种木乃伊。
后来的研究发现,小河墓地发掘的古尸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有东方谱系特征。
进行基因鉴定的样本大约有八十例,这些基因大多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
最后认为这一东方谱系发源地,是在中国北方到贝加尔湖的范围内。
在这些古尸中,还发现了南亚谱系。
这说明,楼兰古国地区的人在从最早的印欧人,通过不断的通婚,原先的俄印欧基因慢慢被稀释,亚洲谱系也在下降。
由此可见,若干年后的楼兰人种已经是具有多种基因的复杂人种。
楼兰古城附近发现八角形土坯佛塔,此处出土过不少佉卢文文书及简牍等,这些文书和简牍被称为“罗布泊文书”。
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四千年前,印欧人已经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一带,甚至已到达罗布泊孔雀河流域。
这些印欧人的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
吐火罗人起源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此文化源于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他们中一支东迁到阿尔泰山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之后分化出一支南下到达楼兰。
综上所述,楼兰古国的祖先是吐火罗人,而吐火罗人的祖先是印欧人种。
经过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演变,楼兰古国地区从最先的印欧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具有多种基因的复合人种。
他们的后裔大部分南迁融入华夏民族当中。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都城内街道整齐,店铺林立,一派繁荣之景。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 (楼兰古国遗址)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
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
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
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
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
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
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斯文·赫定旧照)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
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
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
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
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
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赫定和他的探险队旧照)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
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
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
于是,楼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
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
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
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
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