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14日发表题为《濒死体验会给动物留下终生伤痕》的文章,作者系莎伦·利维,文章介绍了恐惧生态学对动物的研究。
全文摘编如下:
每隔几年,加拿大育空地区的雪鞋兔数量就会攀升至一个高峰。
随着雪鞋兔数量增加,它们的捕食者(即猞猁和郊狼)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然后,兔子数量锐减,它们的捕食者相继死亡。
这种循环是一个著名的现象,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
不过近年来,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雪鞋兔数量之所以从峰值回落,不仅仅是因为捕食者吃掉了太多兔子。
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生活在天敌围伺的环境下,长期压力导致母兔子吃得更少、生得更少。
不断被捕食者追逐带来的创伤会引发大脑化学物质的持久变化,这与遭受创伤的人类大脑的变化相类似。
这些变化导致兔子无法保持正常的繁殖水平,即便在它们的捕食者死亡后也是如此。
正如行为生态学家利安娜·扎内特和迈克尔·克林奇所展示的那样,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雪鞋兔身上。
来自安大略西部大学的扎内特和克林奇是一对已婚夫妇,本科主修心理学。
如今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恐惧生态学,后者将创伤心理学与野生动物的恐惧行为生态学结合起来。
他们发现,对捕食者的恐惧可能导致其他野生哺乳动物及鸣鸟生育和抚养的幼崽减少。
与饱受惊吓的雪鞋兔一样,受到惊吓的田鼠和鸣雀后代存活到成年并成功繁殖的几率更小。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恐惧经历会对野生动物产生持久的影响,而引发侵入性闪回记忆、高度警惕和焦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动物自古以来在进化过程中对危险做出反应的一部分。
这项研究是更广泛的科学争论的一部分,涉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本质以及它是哺乳动物、鸟类和其他生物所共有的进化反应,还是人类所独有的。
恐惧生态学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在那之前,科学家们通常认为,捕食者对单个猎物的影响要么是致命的,要么是短暂的。
如果一只野兔在郊狼的袭击中幸存下来,或者一只斑马躲过了狮子的利爪,它就会继续前行并像以前一样生活。
但扎内特和克林奇在2020年的《生态、进化和系统学年评》中写道,研究显示恐惧可能改变从鱼类到大象等野生动物的长期行为和生理机能。
扎内特说:恐惧是所有动物都会做出的反应,以避免自己被捕食者杀死。
对动物来说,这是非常有益的反应,因为它能让你活下来继续繁衍。
但这么做确实有代价。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