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文明一醒天下惊”,在轰动世界之余,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其中之一就是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到底为何突然消失?
目前,主要流行四种说法,即外敌入侵灭国说、内部政变夺权说、洪水摧毁说、迁移国都说(国都迁移到金沙遗址)。
四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真相?透过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文物的坑洞奇异特征与商周文献记载,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是外敌灭国,而外敌或许就是周国。
01:祭祀坑”中四个奇异特征
1999年,《三星堆祭祀坑》一书出版,详细描述了三星堆挖掘报告。
今年3月,三星堆再度挖掘祭祀坑,引起全民关注,于是三星堆祭祀坑”一度登上热搜。
之所以将三星堆文物坑洞命名为祭祀坑”,原因在于坑洞中发现的青铜器等,都有火烧之痕迹。
我们都知道,祭祀祖先神灵时,往往要用火将祭祀品烧掉,这是上古就流传下来的习俗,至今民间仍在流行。
然而,三星堆文物坑洞的情况,除了火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奇异特征很难用祭祀”来解释,比如专家发现的这三个:一,三星堆文物坑中有水浇过的痕迹;二,祭祀神灵的物品非常严肃,应该保存完整,这样神灵才能享用,为何要将之砸碎而埋下?三,既然是祭祀物品,还应该有人、畜、车马、酒器等供神灵日常使用的仆人与生活物品,为何却几乎都是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
因此,三星堆祭祀坑之说值得商榷,坑洞里的情况反而更像灭国绝祀的景象,即属于灭国坑”。
02:甲骨文或揭开了真相
之所以说极有可能是灭国坑”,而非祭祀坑”或亡国坑”,是因为三星堆坑洞中的上述特征,非常吻合甲骨文中的灭”字本义。
甲骨文中的灭”字,左边是火”,右边是戌(xū)”,火戌合而为灭(烕)。
火能烧尽众物,其作用不言而喻。
戌”的甲骨文像兵器之形,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是兵戈、战争的象征。
因此,三千年前商朝人眼里的灭”,除了征伐之外,还要用一把火烧掉。
春秋战国时期,灭”字出现一定变化,古人在旁边增加了三点水(滅),于是灭字变成了从水、从火、从戌,即大军征讨、以火燎之、以水淹之。
三星堆的坑洞,神器被毁而埋之,水浇火燎之迹宛然,无疑正是滅”字本义之体现。
因此,如果以滅”字来衡量三星堆坑洞,那么就极有可能是灭国坑”。
03:周朝文献中的灭国”
单纯从文字角度来看,三星堆灭国坑”之说有些勉强,但周朝文献记载的灭国”要点,却进一步表明三星堆坑洞就是灭国坑。
《谷梁传·庄公十年》记载:三月宋人迁宿。
”传曰:迁,亡辞也。
”说明宿国亡国了,迁”只是一种含蓄的说法。
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文献上为何用亡”而不说灭”呢?原因很简单,古代亡”与灭”的内涵大不相同。
甲骨文亡”字从刀,刀刃露出短竖之处,表示刀刃锋芒,本义是锋芒,假借为逃亡。
因此,亡国的话还可以保存祭祀,武王克殷之后并未断绝商朝祭祀,由殷商后人建立的宋国以奉商朝宗祀,这是中国优雅的政治传统,就是二王三恪制”。
而与亡国”相比,灭国”就要狠了无数倍,属于国家之间最顶级的征伐结局。
晋朝范宁注解《谷梁传》这一段话时指出:经不言灭者,言灭则弑其君,灭其宗庙社稷,就而有之,不迁其民。
”也就是说,用灭”意味着弑杀其君王,断绝其宗庙祭祀,占据其土地,拥有其民众。
《左传·文公十五年》云:凡胜国,曰灭之。
”魏晋杜预解释是胜国,绝其社稷,有其土地。
”所谓胜国,就是今日所胜之国,下场是被绝其社稷”,别人占据她的土地。
《周礼·地官·媒氏》说: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东汉郑玄注解指出:胜国,亡国也。
亡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
”东汉时期,亡与灭的意思已经统一,但郑玄提出的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是指让亡国之神与天地之气隔绝,永世不能复活,具有迷信色彩。
由于灭国过于残暴,违背当时的政治传统,得不到道义支持,因此大国灭亡小国之后,往往不愿透露实情。
《周礼·春官·丧祝》说古者不灭国,有违逆被诛讨者,更立其贤子弟,还得事其社稷”,孔子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但春秋有百余诸侯国,最终到春秋晚期时只留下十余个国家,而《春秋》一书中只言灭国三十一,为何?原因就是灭国不得人心,所以很多灭国行为都被掩饰了过去。
因此,商周灭国的本义是:占据其国土,拥有其民众,断绝其宗庙社稷,让其祖先不再得到血食祭祀,断绝其亡国之神与天地的联系。
对比三星堆坑洞,神器被砸碎、水浇火燎而埋之,其实应该就是让其永远无法得见天日,断绝与天地之气的沟通,这样就彻底灭亡一个国度。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据此认为:与其说是‘祭祀坑’,不如说是‘灭国坑’,因为这表现出的是一种国灭祀绝的迹象。
”如果三星堆遗址的坑洞属于灭国坑”,就是外敌入侵古蜀国的所作所为,那么这就解释了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之谜。
问题在于,谁灭亡了三星堆文明呢?以当时势力分布来看,最可能的是陕甘一带的周国,或许周国灭亡了三星堆文明,扶持其部分势力建立了金沙遗址文明,让川蜀成为周国势力范围之一,于是古书上才有周国三分天下得其二”之说,古蜀国才会参与武王伐纣之战。
参考资料:《刘毓庆:是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祭祀坑献疑》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一描述为风水定下了基调。
在郭璞的理念中,所谓的“风”,象征着空气流动,即无形的元气和能量场;“水”则代表着活力与流动性。
风与水二者相互结合,共同营造一种流动的、充满能量的环境。
风水的本质是阴阳。
风水二字的原意就是选择环境,具体是以龙的行和止来描述,风水中的龙是指山,也就是环境的背靠,讲的就是阴阳相对、阴阳和谐。
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
风水学的发展可追溯至古代,最早的理论雏形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
古代先民在对天象进行观察以及对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后,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有关选择居所的原则和方法,这便是风水学的雏形。
在古代,先民们就选择洞穴居住,并为死者选择葬地,此行为即“相地”,这可视作风水之滥觞。
当人们逐渐定居下来,与环境的互动越发频繁且深入,对于环境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增多,逐渐演变成系统的风水学说。
此外,风水一词还被称为“堪舆”,“堪”指的是观察天,“舆”表示勘察地,再结合上“风”“水”“地”“理”(的研究分析理论),构成了它的全貌。
这涵盖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以及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外家拳习肢体,以勇武著名,好攻击搏杀;内家拳习内功,以静制动,防人就是治人。
说到内家拳,相传武当张三丰以“阴阳化育揉球式”,作动静长生之功,依八卦、五行而定为十三势。
内而精、气、神,外而手、腿、身,比求其六合:内合心、力、气,外合手、足、膝。
物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内家拳后来逐渐演变出太极、八卦、形意三派。
武林中人多认为,晚清王府太监董海川便是内家八卦拳的始祖。
其人艺惊武林,经历传奇,高徒辈出,咱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位晚清时节武林宗师级人物。
董海川一生,很少提及早年,自离家出走后,一生只回过两次故乡,因为他对过往的缄默不语,关于他早年间的历史一直笼罩在迷雾中,各种说法很多,演绎出的种种故事很有江湖传奇的味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嘉庆二年十月十三日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
有种说法,他的双亲在他六岁时就死了,他是跟着十几岁的大哥相依为命,长大成人的。
哥哥二十来岁时成了家,嫂子初看很不错,贤惠持家,知冷知热。
哪知道,董家嫂子后来被当地恶霸武家三少爷看中了,一来二去地勾搭,竟然得了手。
有了奸情之后,董家嫂子再不是良妇,而是黑化成了潘金莲式的淫毒妇人,最后串通奸夫武三冤枉害死了董家哥哥。
当时的董明魁虽小,但已有相当的血性。
为了给哥哥报仇,他发誓要拜师学艺,有朝一日能效仿水浒武松,杀了那一对奸夫淫妇,为冤死的哥哥报仇。
董明魁习武的开蒙老师,传说有两个人。
一个是他嗜武成癖的堂兄董宪,一个是藏身在家乡破庙里的神秘乞丐。
不管师从谁人,自从董明魁开始习武,凭借天生有神力,他的武艺长进很快,几年后报了血海深仇,杀死武家十几口人,灭了武家的门,从此浪迹天涯。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平淡,没有武侠式的快意恩仇,却多了一些现实的残酷,世态炎凉。
明清时候有个怪诞现象,河北多出太监。
许多穷苦家庭,为了生计,往往会把孩子阉割后想方设法地朝宫中送。
董家因为穷困,也是这种想法,就这样,董明魁小小年纪就被阉割了。
然而,董家的运气并不好,董明魁被阉割后,一连几年,也没能进宫当太监。
董明魁不像乡间的其他孩子,一来他双臂过膝,骨骼奇好;二来他性情豪迈。
阉割一事,他不仅怨恨父母,而且视之为奇耻大辱。
没能顺利入宫当太监,在他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从此他以武明志,苦练功夫,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间少侠,拳打不公,脚踢不平。
明清习武者有名山问道的风尚,少林、武当、峨眉、五台、九华,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董明魁不仅是习武之人,更是报仇雪恨的杀人者,或者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少侠,所以,漫游四方,上山访师,是他命中注定的江湖路。
董明魁云游四海,首先登上的是峨眉山。
在峨眉山,董明魁得高人指点,学得了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碧云、静云两法师传下来的八盘掌掌法。
自峨眉山下来后,董明魁又转道登上了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盘山道人见董明魁乃武学奇才,倾囊相授平生武功绝学。
盘山道人的武学,以转掌为体,以拳械为用,有击闪制胜之法,有练神导气之功。
八载春秋,董明魁功成,并锤炼出一套八卦掌。
告别盘山道长,从九华山上下来,董明魁改名叫董海川,时而侠盗高飞,时而替天行道。
有江湖传言,董海川途径苏州时,曾一掌劈死强抢民女的苏州知府。
闯下大祸,再次成为清廷钦犯之后,董海川为躲避官府追捕,一路向北亡命。
不料在灞州,董海川不改江湖侠义豪情,又当街击伤了以强凌弱的地方恶霸。
这一次,因为轻信他人,遭小人告密,董海川酒后在一家客栈遭官府逮捕。
但官府的手铐脚镣根本困不住董海川,当天夜里,他便抖动双臂将镣铐崩断,奔逃出去。
有一种说法流传极广,董海川屡遭官府追捕,恨透黑暗腐败的清廷。
在河南,他秘密加入了与太平军一道反清的捻军。
捻军首领得知董海川武功高强,且有幼年遭阉的屈辱经历,很想他能回到京城,混成太监身份,然后潜入紫禁城,寻机刺杀清廷皇帝。
董海川的武林宗师之路,此一段最为传奇,亦最具大侠味道。
当时以及后世,多数人不相信董海川早年即遭阉割,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董海川乃是挥刀自宫的。
一代大侠,何以要挥刀自宫呢? 这里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董海川再传弟子李子鸣的记述,董是接受太平天国洪秀全谋刺清廷咸丰皇帝的任务,自阉入宫。
李子鸣说:“关于董先师的历史奥秘,第二代梁振圃、刘凤春、司元功三位都是这个说法,第三代年龄大的马贵、居庆元、李永庆、曾省三、韩福顺等人也是这个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八卦掌第三代、史计栋弟子福源上人讲出的,后来被卞人杰记在《国技概论》中。
福源上人的原话是:“盖董氏本剧盗,积案过深,循迹空门,变名曰海川,非其原名也。
既不遵三戒,故态重萌,有司震怒,逻辑甚急,董惶骇无计,无已自废为宦者云。
” 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次子孙存周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说,董海川曾潜入紫禁城盗取宝物,几次得手之后被大内侍卫总教习击败,为了表示忏悔,同时也是自惩明志,董海川自宫为太监。
第三种说法有点“东方不败”的味道。
据精通八卦、螳螂、八极的刘云樵讲,八卦掌走圈要夹裆,对肾囊的摩擦刺激甚多;加上八卦掌的内修由炼精入手,年轻人肾火旺则忍耐不住。
刘云樵,董当年可能也有欲火难耐的苦恼,为了修炼功夫,终于痛下决心而自宫。
哪种说法是真相呢? 不得而知。
董海川进京之后,到底入没入过宫,也是一桩谜案。
有的说他入过宫,但遭到了总管太监的猜忌,最后被发落到总管内务府大臣肃亲王那里。
另一种说法,董海川入京之后,在几个王府间辗转,最后在肃亲王府落了脚。
董海川在肃亲王府落下脚的时候,太平军、捻军已遭到剿杀,众多义士的鲜血已经付诸东流。
此时的董海川,无论内心藏着怎样的秘密,事实上他都成了一位大隐隐于王府的江湖高人。
董海川在肃王府突然名声大噪,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偶然的场合,董海川与太极宗师杨露禅在王府中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对决。
据传,董海川还在肃王府当杂役太监时,有一天,太极宗师杨露禅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在了园网之上。
是时,董海川手托茶盘正巧由此经过,见拳师遇险,他立即飞身上网救下了拳师。
杨露禅见此人功法精奇,提出比武切磋。
肃亲王见府中隐有高人,亦要董海川登场,与杨露禅一较高下。
这一场比武,两雄对峙,大战几百回合,最后也没有分出胜负。
但也有人说,董海川终究技高一筹,此战杨露禅略处下风;还有人说,董海川占据上风,乃是因为他有高绝的轻功,如果一招一式地对决,也许杨露禅还略胜一筹。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还有人说,两位高人当时根本没有直接过招,而是各显了神通。
董海川轻功了得,他飞身跃起,抓住了半空中的一只麻雀,杨露禅的内功也绝,他托起董海川抓住的麻雀,那麻雀竟然不能飞走。
见此情景,众人皆惊。
这时,两位高人相视一笑,从此成为江湖知己。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董海川的功夫到底有多高? 晚清民国,每说到武林高人,一般都有跟洋人大力士比武的桥段,但董海川身上没有,关于他的功夫,流传下来多是些让人惊叹的细节小处。
旗人全凯亭在肃王府当差时,曾在窗外窥伺,董海川察觉后,报以纸弹。
全凯亭一只眼被纸团击中后,先是感到剧痛,片刻之后再看,眼睛竟然已经青紫。
全凯亭后来不服,提刀从身后欲砍董海川脖颈,哪知道,刀刚落下,董海川已闪到全凯亭身后,一指点去,全凯亭手中的刀顿时掉在地上。
又有一次,董海川秋凉小憩,徒弟轻手轻脚地过来给他加盖薄被,董海川以为有人谋害,结果徒弟刚进身,董海川一个飞闪,已端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
董海川有一徒弟,善打弹子,百发百中。
董海川说,我拿弹子打空中小燕,你拿弹子打我,看谁行。
徒弟听罢,抢先一步,发出一弹,但董海川腾挪极快,徒弟飞出的弹子,竟连一发也不能击中。
反观董海川,一边腾挪,一边飞出弹子,空中小燕,一个不剩,全被击落下来。
说到轻功,董海川好与徒弟夜间“捉迷藏”,徒弟从来摸不着他,找寻许久,点灯一看,董海川已钩住房脊,挂在半空之中。
用兵器,董海川好用鸡爪阴阳锐。
有一次,几十个歹徒围攻过来,董海川用鸡爪阴阳锐,一次就击杀二十几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讲内功,董海川有一幕甚为经典,他能用一根头发提起一桶水来。
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说:“拳术之道,练要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
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致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董海川是孙禄堂老师,即达到了这步境地。
说到弟子门徒,董海川在肃王府展露绝学,名噪一时后,肃亲王给以七品执守侍的首领太监,着其在府中代替沙回回为护院总管。
在肃王府效力多年后,董海川征得肃亲王同意,在京城另辟住处,教授门徒,研修八卦掌武功秘籍。
肃王特赐匾,“大清第一人”。
在董海川的一众弟子中,最有名的有尹福、程廷华等人,与此同时,流传下来的八卦掌门派也随他们的姓氏而分为尹派、程派等。
尹福是董海川出了肃王府后所收的得意大弟子,他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少时在北京靠售卖油条烧饼为生。
他自幼极其喜爱武术,二十岁时带艺投师到董海川门下,将八卦掌发扬光大。
尹福面貌清秀文静,性格温和,当时人称“瘦尹”,艺成后一度以护院武师为业,后来经人举荐,供职宫中,成为光绪皇帝的武学帝师,深得尊敬与信任。
因尹福在拜师前习的是“弹腿”等腿法,因此由他教授流传下来的“尹派八卦掌”比之其他派别,多了一些腿法上的变化。
“程派八卦掌”的传承者程廷华不仅是董海川的高徒,而且还是晚清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程廷华生于道光二十八年,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于北京崇文门外四条火神庙开了一间眼睛铺,江湖人称“眼睛程”。
二十八岁时,程廷华投身拜在董海川门下,后深得其转掌精髓,且功力深厚。
此外,程廷华还是一位武德甚佳的侠者。
有一日,程廷华由前门返回家的途中,行至芦草园胡同内正走时,忽听背后有急促的脚步声,他急忙回头,只见一个陌生人手持钢刀自上而下猛地劈头砍来。
程廷华缩身闪转,同时一记“卧牛腿”,将那人踢出丈余。
胜负已分,程廷华没有赶尽杀绝,他回身掸掸长衫说,朋友,回家练几年,再来吧。
此事传开后,程廷华名声大振。
此后,对于上门较技的武人,他总是三招两式便能取胜,且不伤对手分毫,为其在人前留足面子。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期间,程廷华拒绝为慈禧保镖,后因解救遭到德兵迫害的少女,出手连杀十数人而遭到德兵报复,最终命丧洋人乱枪之下,终年五十二岁。
晚年,董海川被弟子“贼腿”史六史计栋迎养在家,一过就是二十年。
光绪八年冬日,晚饭过后,董海川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去戏楼看京戏——三岔口。
中场休息时,戏院里众声嘈杂,人们四处走动,董海川端坐在包厢内,正欲端起茶杯喝茶,忽然“嗖”地一声,一道白光直向董海川袭来。
说时迟那时快,众弟子还没反应过来,董海川已消失不见,而飞刀已插入正座之后的柱子上。
弟子惊愕之下,连呼师父。
这时,董海川纵身从柱上拔下飞刀,对弟子说,江湖险恶,成名遭人妒忌,可见习武者要勤操不懈才能立足。
散场后,董海川站起来,忽然感到头晕,复又跌坐下去,头上直冒冷汗。
史六见状,连忙与众师兄弟一道护送师父回家。
回家之后,大限将至的董海川,举止颇为奇异。
他先说口渴想喝鸡子汤。
史六听到立即让家中厨子杀鸡煲汤。
然而,当鸡子汤煲好端来后,董海川只饮一口,便闭上了双眼。
史六心中担忧,想叫徒弟韩福顺去请郎中,董海川听到动静,阻止说,无妨大事,我累了,想休息。
众弟子不放心,皆不肯离去,史六便请他们在客厅中休息,自己服侍师父宽衣睡下。
那一夜,董海川竟几次惊醒弹坐而起。
史六为师父擦汗,进茶,悉心安抚,董海川的心神这才安然一些。
天亮之后,众弟子都来房中请安探望,董海川坐起来,吩咐把练功束腰的布带拿来,让众弟子把自己腰束紧。
可是,无论众人怎样来也感到束不紧,董海川让两边各站五人,拼命用力拉拽,董海川却屹坐不移。
就在这时,董海川忽然大喊一声:“嗨!” 功带应声而断,董海川叹了一口气:“吾内功尽矣。
” 叹完这一句,董海川默默躺下,不一会儿复又坐起来,点名要弟子梁振莆给他端茶。
梁振莆将茶端来,董海川手触茶杯,茶杯竟破碎,一连三次,都是如此。
后来,史六又端来一杯茶,这一次,茶杯没破碎,董海川终于喝上了一口茶。
喝完人生中的最后一口茶,董海川右手把茶杯递来,史六上去接,犹如碰上铁棒,被董海川右手一送,踉跄跌出数尺之外。
这一推送之后,董海川往后一仰倒在床上,众弟子感到不妙,赶紧围上来,只见董海川喉际微微一动,骤然间就凝住了,眼睛跟着闭上,再无气息。
一代大侠,内功耗尽,年过八十而仙逝。
众弟子为师父立碑,碑文概述了八卦掌宗师奇雄的一生——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
少任豪侠,不治生产。
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
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
及长,遍游四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
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豪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
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
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
及至弥留之际,从人启其手足,诚如铁汉。
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
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
因茔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
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