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乌,欢迎回到脑洞乌托邦。
咱们上一集讲三星堆肯定有很多小伙伴觉得漏讲了点啥。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你咋提都没提呢?今天咱们就来专门讲讲神树这个话题。
在很多不同的神话传说或者古文明里都有神树的身影,美索不达米亚,山海经,还有圣经里的生命树和善恶树。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人类文明和这些神树之间的因缘纠葛。
先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吧。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一共有8棵青铜神树。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号神树和二号神树。
那一号神树也是最大的一颗。
目前残留的总高度是3.96米,树干是3.84米。
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
1号神树总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根树枝,共九枝。
每一支的朝向都有所不同,但都是弯成拱形。
上翘的树枝上面都站有一只鸟,一共9只,叫做太阳神鸟。
感觉那个时候的文明在树的设计方面一只在呼应这一个数字,那就是9。
也有一些专家就说因为树的最顶端是残缺的,所以在神树的顶端可能还有一只神鸟。
这就和山海经中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说法相对应。
那这句话实际上是描述古代的一种神树,扶桑树的名字。
原文是“下有汤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就是说,在上古时期有一个山谷,名叫汤谷,在黑齿国的北面。
那个地方有是个太阳,所以汤谷这个地方的水非常的热。
在水中间有一颗扶桑树。
扶桑树旁边还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这个树上,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每天轮流交替,周而复始。
就是说青铜神树上的鸟可能是呼应山海经里树上的太阳的。
关于这部分,咱们一会儿再说。
在一号树的一侧,还有一条龙从树上蜿蜒而下。
总之,这棵树不管是从气势上还是做工上都感觉有非常深厚的象征意义。
这个青铜神树一开始被发现的时候不像照片里的这样,一整棵那么高大气势宏伟的。
刚出土的时候就是一堆碎片。
考古学家花了整整10年的时候才把他们复原的。
那二号神树就没有一号神树复原的那么完整。
只保留了下半段。
所以2号神树整体是什么样子的就形态不明。
但是2号神树的底盘也是圆形的。
撑着树根向上的斜面上,各有一个跪着的小人儿。
他们双手向前,像是祭祀的样子,感觉手里原先是拿着什么东西的。
2号神树被还原的树干上面也是每层有3根树枝。
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花蕾上面蹲着一只小鸟。
那为什么青铜树设计的时候都对围绕着3和9这两个数字呢?实际上,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里对3和9两个数字是寓意非常深厚的。
《素问·三部九侯论》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也就是说1和9一头一尾,是天地之间最为重要的两个数字。
那跟一切有关的故事或者神话都是跟“开创”“开始”有关的。
但是,9代表的是对远方的幻想。
《述学·释三九》曰:“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
”就是说在古代,“三”表示多,“九”则表示极多。
那人们追求十全十美。
所以“十”代表着“满”。
但古人又认为月满则会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相对而言,“九”恰好是在上升趋势中,而且是上升到了一个极点,是有限之极,因而“九”也被看成是一个非常神圣,尊贵的数字。
所以三堆的1号通天神树,分为3层,每层三支,共9支。
也更体现神树的象征意义。
那树到底代表着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的古文明里都有对神树的记载呢?
光山海经里面提到的树就有很多种,像是三桑,沙棠,丹木,建木,扶桑等等。
那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说三星堆里青铜神树是和扶桑或者建木相关的。
刚才咱们也提到了扶桑树。
那它实际上是神话传说中,有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的,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
在海内东方,有高三百里的扶桑神树。
沿着这棵树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树。
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
树上常年住着十个太阳,他们轮流工作。
每天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其余九个在树上休息。
而且传说中以前的太阳是不会自己运行的,需要有太阳神鸟托负着在天上运行。
日复一日,每十天一轮。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一天,十个太阳一齐飞上了天空。
强烈的阳光和高温就导致了干旱。
后来天帝得知此事之后就派后羿去射日。
然后就有了咱们所熟知的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的传说,那感觉扶桑是和三星堆的青铜树有些神似的。
那为什么又说是有建木的原型呢?山海经中说,建木长在西南的都广之野。
那个地方是天地的中心,是被上天优待的一个地方。
一年四季都能播种百谷,长出来的米、栗、豆、麦都像膏脂,又白又滑。
就像是这是人间天堂一样。
而且传说这里栖息着凤凰,鸾鸟,一年四季草木常青。
而这个地方按照方位和动植物信息对应上应该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被很多人认为是古蜀国的中心。
也就是三星堆出土的地方。
不仅仅是咱们中国的古代文化。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一块泥板中,记载了关于伊南娜和胡卢普树(The Huluppu Tree)的故事。
这棵树一开始是长在幼发拉底(Euphrates)河畔,后来被移植到大母女神伊南娜的花园里。
女神是想在这棵树长大之后,把树砍了,做成自己的座椅和床榻。
但是,女神没想到这小树苗迅速长大,最后大到她都无法连根拔起了。
而且在树顶上还栖息着一只安祖鸟(Anzubird)。
在树根上盘踞着一条蛇。
在树中间,一位叫做莉莉丝(Lipth)的女妖安置了自己的小家。
这样一种格局听起来很诡异,但是代表的是人类、天空(鸟)和大地(蛇)的三种自然生物,开启了跟神争夺生命树的历程。
根据记载,女神伊南娜向日神乌图哭诉神树的成长已经超出她的控制。
苏美尔英雄吉尔伽美什无意中听到了伊南娜的抱怨,于是侠肝义胆,帮她解决难题。
提起斧头一刀斩死了大蛇,劈到了大树。
安祖鸟带着它的雏鸟飞入深山,女妖莉莉丝也逃进荒漠。
最后,女神伊南娜用树桩制成一面大鼓,送给了吉尔伽美什,作为感谢。
在这段记载中,生命树的主人女神伊南娜是主宰繁衍生息,丰收,爱情和战争的神。
位于树根的蛇象征的是黑暗和寒冷。
树顶的安祖鸟是日光、光明和热力的象征。
这是在苏美尔文明中对“生命树”的刻画,这是后来亚述人翻版的“生命之树”。
这些图片都和三星堆的青铜树非常接近。
这可能就更加证明了人类的古文明就是同宗同源的。
在撒加利亚西琴先生的地球编年史里也有提到永生树,但是具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西琴先生也没有详细叙述。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一直是孜孜不倦。
怕死感觉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本能。
当然,我这里说得怕死并不是说胆小怕事。
从秦始皇开始就有那么多的帝王炼丹炼药的要与天同寿命。
现在人也是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养生保健来延长寿命。
但是咱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人为什么不能做到与天同寿。
是神在造人的时候故意留下的这个bug吗?
在犹太教哲学中,卡巴拉生命树是用来描述通往神的路径。
指的是神从无中创造世界的方式,相当于创世纪中提及的生命之树。
也和道家所说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呼应。
圣经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生命树和善恶树。
在创世记2章9节:「耶和华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善恶树。
」吃了生命树的果子会得永生。
但是,当亚当和夏娃吃了善恶树的禁果之后就被逐出伊甸园。
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
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也就是说神是不允许能知善恶的人们得永生的。
怪就怪咱们知道得太多啊。
不过,在我看来长生不老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除去那些人口大爆发,坏境影响之外,如果人的寿命是无限的,那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呢?也不用着急找对象了,反正日子还长着了,40岁的大龄女青年都变小萝莉了。
无休止的上班的工作也盼不来退休那一天了。
不仅仅是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可能就停止了。
因为人的思想在一定年龄可能就完全僵化,消失殆尽了。
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才会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更加懂得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每个生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
而说到生肖中的猴,它不仅是机智、灵活的代表,也是欢乐、活泼的象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肖猴的世界,领略它的风采。
生肖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猴子是一种能言善辩、机灵多变的动物。
而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孙悟空就是猴子的一种化身,他聪明伶俐、法力无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神话人物之一。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乙巳蛇年将至,大街小巷、商场店铺逐渐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所包围,玩偶、雕塑、衣服、手机壳等与蛇有关的装饰纷纷登场,可谓转角便能遇到“蛇”。
在一派喜庆之中,怕蛇人士却默默“碎了一地”。
对他们来说,蛇元素产品不仅不可爱,反而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不适,甚至有网友评论,“出门只想闭眼走,过节就像是过劫,能不能把蛇‘开除’出生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开除”虽是戏言,但不妨以此为引,先弄清楚让人害怕的蛇,是如何进入十二生肖的?提起蛇,我们常会想到蛇蝎心肠等负面词语,但在古代,蛇却是先民崇拜的始祖神。
蛇生存于丛林与河谷地,生命力顽强、捕猎智商高、生殖力旺盛,且蜕皮行为常被视为“死而复生”,极具神秘感。
种种特性,让蛇成为了远古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文物中便常见蛇的形象;神话传说里,创世神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山海经》中也记载了蛇耳之神等蛇神。
广受膜拜、为人敬畏,是蛇入选十二生肖的民间基础。
而关于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又有根据动物每日活动时间而确定之说。
我国至迟自汉代始,即采用十二地支记一日之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九时至十一时,蛇类始活跃,即为巳时。
以此相推,蛇便成为了十二生肖的第六位。
生肖之中,蛇排在龙后,也是龙的主要原型,多被称为“小龙”。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蛇与龙一样,同样寓意着福气与祥瑞。
常言道“蛇不入无福之地”,古人认为有蛇出现就是好运气。
《抱朴子•对俗篇》称“蛇有无穷之寿”,《拾遗记》指出“蛇鹤延年之物”,表明蛇是长寿的象征。
蛇的知性、灵性和神性,被认为有助于财富的积累,古语称“宁失千里驹,不失黄蛇珠”,《广异记》《崔炜传》等传奇小说记载着蛇报恩予财的故事。
具体在现实里,蛇也有许多益处。
一方面,蛇多以鼠类为食,能够控制鼠害泛滥,避免植被过度破坏以及粮食、牧草被啃食。
另一方面,蛇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蛇胆、蛇黄、蛇蜕、蛇油都能入药,可以活血化瘀、镇痛消炎。
在许多国家,蛇就代表着治愈和生命的力量,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的会徽都包含有蛇杖元素。
在文化层面,我们对蛇不必抱有偏见;在生理层面,如果害怕也实属正常。
有研究表明,婴儿观看蛇与其他动物影像没有显著区别;但听到恐惧声音时看蛇的时间比听到快乐声音时看蛇的时间长得多,对其他动物则没有这种差异。
这可能表示,人们对蛇本身并不害怕,但在学习“恐惧”时,倾向于将之与蛇联系起来。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40万人遭蛇咬伤,180万到270万人因此中毒,8万到14万人丧生。
一项对英格兰人的调查显示,38%的女性、12%的男性都害怕蛇。
或许正是在与蛇共存的岁月里,蛇的威胁已烙印入人类的基因记忆,并在代际延续与文化传播中不断深化,从而形成了怕蛇的恐惧本能。
所以,对怕蛇人士来说,与其努力自我克服,不如选择自洽,心态上告诉自己保持平和、见“蛇”亦喜,行动上不与本能对抗、绕道而行。
各个平台商家在设计新年装饰时,也不妨多进行一些创造性转化,不追求过于夸张的造型,而是深入挖掘其后的文化内涵、吉祥寓意。
今年春晚主标识中的“巳巳如意纹”,就是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并对称反转拼合形成“巳巳”并肩之态,既传达出“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还在对称之中体现了方正与流畅的和谐美感。
在审美上丰富文蕴、在形态上解构重组,舍去一些令人恐惧的细节,以创新的视角赋予“蛇”全新的艺术观赏力,相信会让更多人不为恐惧所扰,接纳并爱上蛇年生肖文化。
这正是:乙巳迎春蛇影繁,怕蛇人士难欢颜。
设计焕新弘文蕴,方得佳节尽福缘。
大家晚安。
(文丨常晋)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