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鸣惊人录
编辑|一鸣惊人录
山海经作为我国著名的食谱,里面不乏有许多强力的神兽。
今天一鸣就来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这山海经中最强的十大神兽。
几千里长的鲲鹏只能排第八,第一名眼睛一闭就能让世界从白天变成黑夜。
这十大神兽到底是谁?他们又到底有多强呢?
第十名 狰
狰在山海经中是一种长相像豹子的瑞兽,出现在《山海经·西山经》中。
山海经所描述的狰,盘踞在章莪山上,这座山十分富有,全是宝玉,而狰就守着这一山的财富,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因为他长了五条尾巴,还头顶独角,长相十分唬人,故而没有人敢招惹他。
狰早先的形象是一种凶兽,铁齿铜牙,有着血盆大口,一张一合就能使人头落地,十分恐怖。
而且他十分残暴,就连老虎狮子都只是它的食物,他还百毒不侵,可生吃毒虫,颇有贝爷那种去头可食用的风采。
后来在他为祸人间的时候,刚巧被路过的烛龙碰到了,被烛龙轻而易举的击败,于是烛龙将他抓走,让狰成为了自己的宠物。
在被烛龙驯服后,一身凶煞之气全部消散,成为了一只与人和善的异兽。
下山之后喜欢帮助凡人,虽然一开始凡人们因为狰凶恶的长相,都对其避之不及,但时间久了,见惯了狰的狰狞面孔后,人们都将它当做是救世助人的祥瑞之兽。
第九名 三青鸟
三青鸟又叫青鸟,出现在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中。
传说这三清鸟是为西王母取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使者。
神话中说这三青鸟其实是凤凰的前身,展翅而飞可一瞬千里,速度极快,而且因为它体格轻盈,长相十分清秀,羽毛色泽为靓丽的青色,所以命名其为三青鸟。
三青鸟只有乌鸟般大小,十分讨西王母喜欢,每次西王母驾到,都会有三青鸟提前报信,久而久之,它也就被人们当成传递幸福喜事的吉祥鸟。
甚至李白还在诗词中以它来比喻相思之急切: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
第八名 鲲鹏
鲲鹏是山海经中巨大无比的异兽。
大家肯定都读过庄子曾为他赋的词《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从庄子的短短几句词中就能看出,鲲鹏的巨大可谓是稀世罕见。
千里有多长?从北京到上海才堪堪一千公里,如果只将鲲鹏算作一千里的大小,那它的周身大小也足以覆盖整个东三省了。
按照地球的整体面积来算,一百只鲲足以布满地球的整片天空。
足以见鲲鹏之体积,人类在它面前就像一粒微尘一样。
关于鲲鹏,还有一个佛教相关的传说。
佛教经书中所描绘的鲲鹏其实就是金翅大鹏鸟,又叫做“迦楼罗”,是佛教的护法神兽。
虽然这一说法无法辨其真假,但也足以说明鲲鹏这一神兽在凡间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第七名 帝江
帝江又叫“帝鸿”,它不仅是山海经中的神兽,更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明。
帝鸿经常被人们当做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庄子·应帝王》一书中有撰写: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这里的浑沌指的便是帝江,而中央上帝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祖先黄帝。
帝江的形象比较奇特,《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说他的整体长相像一个黄色肉囊,外面的毛发毛茸茸的很柔顺,他生来便有四条腿,后背还涨了两对翅膀可供他飞行。
或许是所谓的“不可直视神颜”,或者是真的就生来如此,帝江的形象一直都是无头无面,更不用说耳鼻口了,就像一只无面兽一样。
虽然没有耳朵,但它却极善长歌舞,能够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当然也不排除它性格跳脱,平时喜欢乱蹦哒的可能性。
虽然长相很像是凶兽,但他却是一只象征歌舞的瑞兽,姑且排名第七。
第六名 夔牛
夔又叫夔牛,夔状如牛,鸣如天吼。
夔牛是山海经中盘踞在东海的一头异兽,他居住在波流山。
山海经中对他做了简单的描述,说他是只有一只脚,头上没有角的牛。
他出现时,必定伴随着暴风骤雨,加上他的吼声强如雷震,十分响亮,所以也被人们认为是雷兽或者是雨兽。
他的身上闪烁着万丈光芒,仿佛太阳一般耀眼。
在黄帝捕获夔牛后,他用夔牛的皮毛制作了一只巨鼓,并且用夔牛最坚硬的腿骨做鼓棒。
这巨鼓威力非凡,鼓声似雷震,响彻云霄。
敲一下可震撼敌人,敲两下能让敌人双腿发软,敲三下便能让人俯首称臣,甚至已经达到了玄幻法宝的级别。
在黄帝大战蚩尤时,只是敲击了九下夔牛鼓,就能震得蚩尤再也飞不起来,可见这夔牛之神妙,排名第六理所应当。
第五名 毕方
毕方是我国上古神兽之一,他和狰一样是生活在章莪山的神兽。
山海经中记载的毕方是一只神鸟,长相十分像仙鹤,但是它只有一只脚。
毕方全身羽毛为青色,羽翼上点缀着红色的斑斓,长相十分美丽。
毕方虽然是神鸟,但他其实特别捣蛋。
他经常会捡一些带着火苗的木棍,并把木棍扔到别人家里,由此引发火灾,以看别人家后院起火为乐。
因此,寻常百姓们经常会把火灾的原因都推到毕方身上,以此来为自己开脱,由此可见人们对火焰的畏惧。
所以毕方也经常被人当做是火鸟,还被人奉为兆火之神。
第四名 白泽
说起这白泽,近几年关于白泽的创作日益增多,经常能在各种书籍或是影视剧中看到他的身影。
白泽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祥瑞之兽,他能够说人话,通灵性,知晓三界的所有事情。
传说他只有在明君出世的时候出现,是一只非常神秘的神兽,
白泽的长相是很正宗的瑞兽长相,生有虎首,头发如朱雀般赤红,头生双角,后为龙身,还有四只脚。
传说他拥有趋生避死的本领,是长寿、祥瑞、辟邪的象征,所以古时候很多门院的外面都会摆上两尊白泽石像,祈祷辟邪消灾。
因为其祥瑞的特性,所以这千百年来,人们对白泽尤其崇拜,还经常会进行有关白泽的创作,甚至一些朝代的官服上,还会绣上白泽的象纹。
如此祥瑞传奇的白泽都只能排第四,山海经中排名前三的神兽到底有多厉害?
不要着急,咱们接着瞧。
第三名 凤凰
凤凰又称“凤皇”,是上古神话中的百鸟之王,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自古以来,在各自中国神话的传说中,都少不了这位百鸟朝拜的凤凰,它的名气可是相当响亮,不少诗人都曾为其赋诗,歌颂它的名号。
据我粗略盘算,关于它的诗歌竟有一百三十余首之多,足以见得其名号之响。
它的出现最早是在山海经中,山海经记载: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自此开始,凤凰这一词就频繁出现在世人眼中。
人们形容皇帝都将其比作龙,把皇后比作凤,人们给女孩子取名字也频繁地加入凤这一字眼,就是希望以后自己的女儿可以像凤凰一样腾飞,是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的青铜器,或者是首饰,配件上也经常会刻上凤凰的纹络来彰显身份,甚至在唐朝时期,大唐还兴起了一阵“凤凰热”。
人们经常拿凤凰来比喻一些美好事物,还会用凤来喻示幸福美满的婚姻,最出名的莫过于凤头钗这一故事了。
甚至在《全唐诗》中,出现“凤”“凰”两字的次数高达三千多次,可见凤凰在古代的地位之高。
第二名 应龙
应龙也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神兽之一,他就是黄帝身边的神龙。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记载,蚩尤讨伐黄帝时,应龙曾为黄帝出战,并为黄帝立下汗马功劳。
应龙又叫庚辰,在我国的一些神话中,他甚至被当做是上古创世龙神,还被人称为祖龙,地位极高。
《太藏经》甚至还说他是凤凰和麒麟的母亲,是万龙之祖。
世间对于应龙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每段传说中,他都是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出现的,由此可见民间对于龙的信仰之崇高。
应龙是太古时期就存在的神兽,山海经中对他体型的描述要比鲲鹏都夸张。
说他能够小入无间大弥宇宙,形体相当之恐怖。
在我国上古神话体系中,应龙掌管着乾坤四季,中岳中土,还有炎黄子孙,身份地位无出其左。
应龙的长相和我国传统的中国龙差别并不大,一身金黄龙鳞尽显土豪气质,一对五彩羽翼美丽非凡 ,可以说是集万物优容为一身,也象征了人们对神话动物美好向往的最高形态。
排名第二实至名归。
连应龙这等地位至高无上的神兽都只能排第二,山海经第一神兽究竟是何方神圣?
不要着急,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揭晓这山海经第一神兽!
第一名 烛龙
烛龙,又称烛九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至强者。
开眼为昼,闭眼为夜,中国神话中除了他再也没有人有这等高强的本领,是当之无愧的山海经第一神兽。
你心中的山海经最强神兽是谁呢?
每个生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
而说到生肖中的猴,它不仅是机智、灵活的代表,也是欢乐、活泼的象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肖猴的世界,领略它的风采。
生肖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说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猴子是一种能言善辩、机灵多变的动物。
而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孙悟空就是猴子的一种化身,他聪明伶俐、法力无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神话人物之一。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乙巳蛇年将至,大街小巷、商场店铺逐渐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所包围,玩偶、雕塑、衣服、手机壳等与蛇有关的装饰纷纷登场,可谓转角便能遇到“蛇”。
在一派喜庆之中,怕蛇人士却默默“碎了一地”。
对他们来说,蛇元素产品不仅不可爱,反而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不适,甚至有网友评论,“出门只想闭眼走,过节就像是过劫,能不能把蛇‘开除’出生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开除”虽是戏言,但不妨以此为引,先弄清楚让人害怕的蛇,是如何进入十二生肖的?提起蛇,我们常会想到蛇蝎心肠等负面词语,但在古代,蛇却是先民崇拜的始祖神。
蛇生存于丛林与河谷地,生命力顽强、捕猎智商高、生殖力旺盛,且蜕皮行为常被视为“死而复生”,极具神秘感。
种种特性,让蛇成为了远古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文物中便常见蛇的形象;神话传说里,创世神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山海经》中也记载了蛇耳之神等蛇神。
广受膜拜、为人敬畏,是蛇入选十二生肖的民间基础。
而关于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又有根据动物每日活动时间而确定之说。
我国至迟自汉代始,即采用十二地支记一日之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九时至十一时,蛇类始活跃,即为巳时。
以此相推,蛇便成为了十二生肖的第六位。
生肖之中,蛇排在龙后,也是龙的主要原型,多被称为“小龙”。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蛇与龙一样,同样寓意着福气与祥瑞。
常言道“蛇不入无福之地”,古人认为有蛇出现就是好运气。
《抱朴子•对俗篇》称“蛇有无穷之寿”,《拾遗记》指出“蛇鹤延年之物”,表明蛇是长寿的象征。
蛇的知性、灵性和神性,被认为有助于财富的积累,古语称“宁失千里驹,不失黄蛇珠”,《广异记》《崔炜传》等传奇小说记载着蛇报恩予财的故事。
具体在现实里,蛇也有许多益处。
一方面,蛇多以鼠类为食,能够控制鼠害泛滥,避免植被过度破坏以及粮食、牧草被啃食。
另一方面,蛇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蛇胆、蛇黄、蛇蜕、蛇油都能入药,可以活血化瘀、镇痛消炎。
在许多国家,蛇就代表着治愈和生命的力量,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的会徽都包含有蛇杖元素。
在文化层面,我们对蛇不必抱有偏见;在生理层面,如果害怕也实属正常。
有研究表明,婴儿观看蛇与其他动物影像没有显著区别;但听到恐惧声音时看蛇的时间比听到快乐声音时看蛇的时间长得多,对其他动物则没有这种差异。
这可能表示,人们对蛇本身并不害怕,但在学习“恐惧”时,倾向于将之与蛇联系起来。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40万人遭蛇咬伤,180万到270万人因此中毒,8万到14万人丧生。
一项对英格兰人的调查显示,38%的女性、12%的男性都害怕蛇。
或许正是在与蛇共存的岁月里,蛇的威胁已烙印入人类的基因记忆,并在代际延续与文化传播中不断深化,从而形成了怕蛇的恐惧本能。
所以,对怕蛇人士来说,与其努力自我克服,不如选择自洽,心态上告诉自己保持平和、见“蛇”亦喜,行动上不与本能对抗、绕道而行。
各个平台商家在设计新年装饰时,也不妨多进行一些创造性转化,不追求过于夸张的造型,而是深入挖掘其后的文化内涵、吉祥寓意。
今年春晚主标识中的“巳巳如意纹”,就是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并对称反转拼合形成“巳巳”并肩之态,既传达出“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还在对称之中体现了方正与流畅的和谐美感。
在审美上丰富文蕴、在形态上解构重组,舍去一些令人恐惧的细节,以创新的视角赋予“蛇”全新的艺术观赏力,相信会让更多人不为恐惧所扰,接纳并爱上蛇年生肖文化。
这正是:乙巳迎春蛇影繁,怕蛇人士难欢颜。
设计焕新弘文蕴,方得佳节尽福缘。
大家晚安。
(文丨常晋)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