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空难

1979年新西兰空难,飞机撞上活火山后爆炸,飞机上257人全部死亡

时间:2024-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79年11月28日,新西兰901号航班像往常一样飞往南极洲,飞机上的乘客忙于欣赏四周的风景,机组人员也在小心的驾驶飞机。

然而这时却无一人发现,飞机正以一种诡异的姿态,飞向位于正前方的埃利伯斯火山。

几秒钟后,伴随着“轰!”的一声爆响,飞机径直撞向火山山腰,飞机上的257人当场死亡。

新西兰航空901号班机

埃利伯斯火山是南极洲第二大火山,体积不容小觑,为何没人发现?事故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南极飞行观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人们渐渐疲于普通景点的打卡式观光,内心渴望一些不同寻常的刺激。

于是将目光放到了有着“世界尽头”之称的南极,毕竟,那里拥有绝大多数人毕生都难得一见的美景。

在1977年,新西兰航空就推出了南极飞行观光之旅

这趟航班的航线共历程11个小时左右,从奥克兰国际机场起飞,然后低空飞跃南极的麦克默多湾,再返回新西兰。

901次航班飞行路线

为了吸引到更多的乘客,航空公司将飞机中间百分之十五的座位空出来,方便乘客们走动。

机舱还准备了名贵的龙虾、香槟、鱼子酱等丰盛的食物。

航空公司的营销策略确实有效,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甚至有些工薪阶层的人花费一年的存款也要体验一次这趟航班。

毕竟,谁不想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壮阔的南极洲美景呢?

1979年11月28日,237名乘客怀揣兴奋的心情登上新西兰901号航空。

20名机组人员中,机长吉姆·科林斯也十分激动,这是他第一次驾驶飞越南极洲的航班,他也想借此机会好好在南极观赏一番。

吉姆·科林斯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场梦幻的南极洲之旅,却断送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

搜救行动

飞机像往常一样平稳地飞翔在空中,到了中午12点50分,麦克默多站却发现了一丝异常:901号航班的信号突然消失了!

多次尝试联系未果后,麦克默多站立刻向新西兰航空报告了这一消息,同时,还让站内负责救援的人员做好准备。

当天南极洲的天气不算太好,但能见度也有40英里,也就是说,飞机几乎不可能撞上山峰。

此时,大家都以为飞机只是遇到了意外,临时迫降了,或者通信设施出了故障。

麦克默多站是美国最大的南极科考站

新西兰航空对于乘客家人的说法是:飞机延误了,让大家不要着急,耐心等候

到了下午2点,美国方面发布:新西兰航空901号航班失联,目前已派3架救援飞机进行搜救工作。

直到晚上9点,搜救队在原定航线上一无所获。

此时901航班飞机的燃料也早已耗尽。

新西兰航空不得不向公众承认:901航班失联。

这个消息对于飞机上257人的家属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此时他们仍旧抱有幻想,说不定飞机上有幸存者呢?

直到29日凌晨0:55分,一架搜救飞机在埃里伯斯火山一侧发现了不知名飞机残骸,地面没有生命迹象。

直升机找到坠机位置

由于天气恶劣,搜救飞机直到上午9点才降落到现场,确认残骸属于已经失联20小时的901号班机。

除了飞机尾翼之外,航机全部粉碎,237名乘客和20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极度寒冷和条件恶劣的南极,处理遗体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因为航机撞击山体时发生了爆炸,尸体被烧至难以辨认,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和食物,工作人员处理遗体后根本没有足够的水清洗。

最高峰时有60人同时在现场工作,经过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最终确定了213名死者的身份,但还有44人因尸体不完整或者无人认领,至今仍身份不明。

搜救队员在埃里伯斯峰下的飞机残骸面前

由于南极的环境过于恶劣,失事的901号班机的部分残骸依旧停留在埃里伯斯火山附近,等到冰雪消融时,在空中依稀能看到残骸的身影。

事故发生后,民众对于此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讨论最为广泛的便是:飞机到底是怎么出事的?

好在飞机尾部的两个黑匣子保存完好,专家通过对里面储存的各种数据分析,得知了飞机失事的完整经过。

901航班的黑匣子

事故经过

1979年11月28日上午8:15分,新西兰航空的901航班像往常一样从奥克兰机场飞往南极洲。

当天的飞行是901航班自开通以来的第14次飞行,机长吉姆·柯林斯拥有11511小时的总飞行时数,副机长格雷格·卡辛拥有8000小时的飞行时数。

虽然他们都是第一次驾驶飞越南极洲的航班,但二人都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这次飞行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图片来源网络

中午12:30,航班距离麦克默多站大概有70公里,麦克默多站通信中心批准飞机可以下降到10,000英尺(3,050米)的高度。

按照当时的飞行安全条例,不允许航机在任何条件下下降到低于6,000呎(1,830米)的高度飞行。

但是,新西兰航空为了给乘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不顾安全飞行条例的规定,远低于限制飞行高度穿过麦克默多湾,甚至光明正大的将此事放在旅游宣传手册上。

新西兰航空关于南极观光旅行的宣传册封面

当时,飞机上的乘客对于目前的飞行高度不太满意,觉得云层遮挡了观赏风景的视线。

美国海军空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告诉机组人员,在麦克默多站40英里内,可以把飞行高度下调至1500英尺(450米)

再加上以往有不少的机长都会在麦克默多湾降低飞行高度,看起来是安全的。

于是,在中午12:45分,机长吉姆·柯林斯决定按照以往的惯例,将飞行高度下调至1500英尺(450米),并切换为自动行驶。

飞机上的乘客十分激动,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从飞机残骸中还原的乘客所摄影像(截图自BBC视频)

他们以往听过太多关于描述南极的词汇,震撼、雄伟、美丽、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等等等等,可是不管说多少,都比不上一句:若不是亲眼所见……

此时,窗外的景象却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地面厚厚的积雪与天空中厚重的云层几乎融为一体,人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里,眼睛难以聚焦。

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失去方向感,肉眼难以区分层次与远近。

在极地,这种乳白天空是十分常见的天气情况,原理是阳光在地面冰层与低空云层雪粒间来回反射,产生的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乳白光线。

常出现于暴风雪后,持续几个小时就会消失。

飞机坠毁前乘客所摄影像(截图自BBC视频)

曾经有一个人在北极滑雪时就遇到了乳白天气,完全看不到悬崖近在咫尺,因此不慎失足掉下悬崖。

而901航班事故,可以说是历史上遭遇乳白天空最惨烈的后果。

机组人员对于这种天气并不熟悉,他们都认为眼前的景象是南极洲著名的景点:罗斯冰架。

实际上,他们与罗斯冰架中间还隔着一座埃里伯斯火山

埃里伯斯火山

4分钟后,也就是12:49分,飞机上的地面迫近警报系统响起,提示飞机距离地面过近。

由于飞行计划中显示飞机并不经过埃里伯斯火山,而是从侧面飞过,所以机组人员完全没有考虑过任何危险,机长吉姆·柯林斯按照以往的飞行经验立刻推油爬升,将机头向上抬升15度。

由于飞机距离埃里伯斯火山过近,没能在撞机前爬升或者绕过雪山。

几秒种后,飞机以480km/h的速度撞向埃里伯斯火山山腰,随后便发生了剧烈爆炸,除了尾翼部分,整个机体瞬间支离破碎。

901航班残骸

经过对事故过程的还原,大家很快意识到901航班失事最大的疑点,为什么机组成员在埃里伯斯火山前要降低飞行高度?是操作失误吗?

事故的原因

最开始,这起事故的确被归咎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

新西兰航空事故首席检察官罗恩·奇平代尔,在1980年6月1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长吉姆·柯林斯犯错。

报告中指责吉姆·柯林斯将飞机飞行高度下调至1500英尺(450米),违背了飞行安全条例,并且,由于出现乳白天气,机长没有搞清楚飞机所在位置就继续按照该高度飞行,最终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民众对于这个调查报告并不买账,明明在新西兰航空的旅游宣传手册上也曾经出现过低空飞行的案例,上面说的很清楚:是为了给乘客带来更好的观赏角度。

并且,当时机组人员是得到了下降高度批准的。

之前飞那么多趟都没有出事,为什么偏偏这趟出事了?

在广大民众的追问下,新西兰政府决定重新调查此次事故的真相。

专门成立了一个皇家调查委员会,由新西兰大法官彼得·马洪领下。

1981年4月27日,彼得·马洪推翻了上次的调查结果,将新的结果公之于众。

飞机坠毁前乘客所摄影像(截图自BBC视频

彼得·马洪认为,这起事故的最终责任人不应当是机组人员,应该直接归咎于新西兰航空公司的行政程序不完善,更换航线后没能及时通知机组人员。

并指责航空公司管理阶层合谋编造一连串精心安排的谎话,试图逃避责任。

新的飞行计划是航机直接飞过埃里伯斯火山。

而老计划则是航机直接飞跃麦克默多湾,也就是从埃里伯斯火山的西面飞过。

在吉姆·柯林斯之前的每任机长,都是从麦克默多湾低飞通过,从未出过问题。

901航班的新旧飞行路线

而1979年11月28日的航班,采用的则是新的航线,飞机的指令代码也经过变更,但机组人员却对此一无所知

再加上乳白天空的出现,使机组未能及时发现埃里伯斯火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新西兰航空对于彼得·马洪的指责很是不满,向当地法院上诉获得胜诉。

彼得·马洪又向英国枢密院上诉,结果是驳回彼得·马洪的上诉。

在这两次上诉中,法院承认航空公司未能及时通知机组人员航线变动,从而导致空难发生这一结论,也认可机组人员并未犯错。

对于他指责新西兰航空公司管理阶层合谋编造一连串精心安排的谎话来掩盖真相,法院认为已经超出了他的调查范围,驳回了彼得·马洪的上诉。

埃里伯斯火山-正在喷发硫化物气体

事故的原因竟然源自航空公司的一次失误,假如当时机组人员得到通知,那么这起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事故之后

这起事故被列为新西兰十大致命灾难之一。

新西兰航空公司CEO引咎辞职,并赔款15万美元。

因为这次的事故,飞往南极洲的旅行航班自此停运15年,直到1994年澳洲才重新开设了飞往南极的航班。

1970年12月20日,人们在埃里伯斯火山上放了一架木质的十字架,以此来纪念此次空难中的遇害者们,后来木头经过风吹雨淋损坏了,在第二年便将十字架换成了铝制的。

纪念901航班的十字架

事故发生后三十年,新西兰航空公司CEO当众向受害者家属道歉 ,并在公司总部设立了纪念雕塑,以铭记这场灾难的沉重教训,与对死者的缅怀。

2019年11月28日,在空难40周年时,新西兰现任总理为当时政府的处理方式向遇难者家属公开道歉:事故发生40年后,我谨代表现在的政府,为当时新西兰航空公司的所作所为致歉。

他们的行为致使航班坠毁,也导致你们失去所爱之人。

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

新西兰航空公司董事长也代表公司再次向公众忏悔:“我为航空公司40年前的疏漏,向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致歉。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逝去的人安息!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但生命即为瞬间,当下便是永远!

所以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好好生活!

珍惜眼下、珍惜眼前人~~

做梦梦见空难是什么意思?解梦大全查询免费

  有网友想知道解梦版中有关于梦见空难的问题,小编汇集梦见空难是什么意思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梦见空难是什么意思?解梦大全查询免费  做梦梦见空难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呢?这是个好梦还是坏梦呢?是不是别人也会做这个梦?且让[专职解梦大师『大道无心』为您释疑梦见空难...  周公解梦梦见空难:  做梦梦到空难  梦到飞机失事的景象,是在暗示你不用抱太大的期望,你的梦想也许会落空,千万不要把一生的赌注都献上了。

另一方面,若刚好是你要出国前夕梦到飞机失事,是因为你太过担心了,可以到庙里祈求平安就可。

  我们所提供解梦中关于梦见空难的一些分析,如果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空难的相关内容比较满意,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每天更新资料。

新西兰性开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新西兰的女人这么开放?

新西兰性开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新西兰的女人这么开放?上一直流传着新西兰女人很开放的说法,新西兰的女人具体开放到什么程度呢?大家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她们的开放程度一定很让很多男性同胞们向往的!新西兰性开放到什么程度?TVNZ节目《星期日》对新西兰女性的性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当下约会文化已经不再盛行,相反地,年轻的新西兰女性们更爱醉酒后在男人们周围游弋,寻求发生性关系的机会。

去年,在杜蕾斯的全球性生活调查中发现,新西兰妇女是世界上最滥交的。

因此,《星期日》节目制作人在近期的节目中对此再次作出了调查。

据报道,平均每位新西兰妇女有20个性伴侣,这个数字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两倍,几乎是全球平局数字的三倍(全球而言,平均每位妇女的性伴侣是7个)。

TVNZ《星期日》通讯记者Janet McIntyre表示,上该节目的五位女性表示,杜蕾斯的调查结果是有效的。

"这是一种新的婚配方式,性爱成为两人关系开始的关键。

"如果一开始两人的性行为不和谐,那么女性们就不准备浪费她们的时间来进一步发展两人的关系。

"约会文化不再盛行了。

"在坦诚的交换自己的性经验时,一些20多岁的女性表示在性爱过程中她们能感到好像被赋予了一种权力,这让她们非常享受。

WwW。

sOjIE。

CnMcIntyre表示,所有尝试过"一夜情"的女性都曾受到过酒精的影响,一位熟练与此的女性曾这样形容到:"酒醉情迷"。

WwW。

sOjIE。

Cn男人们也感受到了女人们新性战略的影响。

根据《Sunday Star Times》去年的调查发现,在5000名男性中有29%的男人表示他们曾被迫或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女性发生性关系。

为什么新西兰的女人这么开放?WwW。

sOjIE。

Cn一是饮酒限制的法律松弛,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自1999年有关放宽饮酒限制的法律出台后,新西兰酗酒人数大幅上升。

但是年龄在16岁至24岁的女性酗酒者人数大大超过该年龄段男性,新西兰科学家研究发现,每4名新西兰女子中就有1人饮酒过量,不仅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所谓"酒乱性,色迷人" 酒精对中枢神经和性神经都起兴奋作用,饮酒确实可以起到助性和激发情欲的辅助作用,但这种情欲高涨,难以自制,并非酒精的直接作用,而主要是大脑皮层受酒精的轻度麻痹后,放松了对性行为的控制能力的结果。

新西兰是个盛产优质葡萄酒的地方,世界上凡出品上等葡萄酒的地方,从古到今都弥漫着性浪漫的风习。

二是新西兰是一个为数不多,同性恋和娼妓都合法化的国家,《娼妓修改法案》实施近8年,警方减少了对红灯区的警力,事实上是向性行业及不法分子打开了有机可乘之大门。

未成年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根本不用刻意打扮,不需像成年妓女非得穿上高跟鞋,渔网长丝袜和超短迷你短裙,她们常常在午夜后出现在红灯区。

这种宽松的社会风气,必然助长新西兰年青女性滥交的开放心理。

三是毛利性崇拜文化对新西兰社会的渗透和深层影响。

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崇拜性行为和生殖的民族,他们以性交数量多为荣。

他们的图腾崇拜就是赤裸裸的两性生殖崇拜,男根女阴的木雕,随处可见。

连奥克兰机场大庭广众之中,也有赫然显目的硕大无比的男根木雕。

这种土生土长的性文化成为了一种时尚,追逐时髦的新西兰青年女性自然紧随其后,欣然接受并身体力行这种文化取向,导致性滥交的后果。

四是新西兰阴盛阳衰在性文化上的折射,世界十大"阴盛阳衰"国家,新西兰排第三。

前不久,宪法规定的五个最高职位:国王(由英国女王兼任)、总督、总理、议长、最高法院院长均由清一色的女人担任,以至令世人惊叹南太平洋上出现了一个"女儿国"。

新西兰女主外,男主内,奇异乌型男子成风。

根据《Sunday Star Times》去年的调查发现,在5000名男性中有29%的男人表示他们曾被迫或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女性发生性关系。

[!--empirenews.page--]五是人类试婚制的现代翻版,新西兰女子公开宣称"这是一种新的婚配方式,性爱成为两人关系开始的关键。

"如果一开始两人的性行为不和谐,那么女性们就不准备浪费她们的时间来进一步发展两人的关系。

六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导致了情欲泛滥。

法国历史学家兼评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几乎所有与希腊为邻的民族...有时简直放荡到了洪水泛滥的程度。

"原因是温和的欧洲南部的气候造成的,他还提到,西班牙的小夜曲是不会出现在寒冷的英伦三岛的。

南太平洋岛国都有类似风气。

WwW。

sOjIE。

Cn以上就是搜街网小编为您带来新西兰性开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新西兰的女人这么开放?的精彩内容,想了解更多世界奇闻、搞笑新闻请多关注搜街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空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