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大吃货国的每一个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句话一语双关,堪称绝妙。
驴肉有多好吃,就像龙肉一样珍贵,这是夸了一番驴肉,那么龙肉什么味道呢,没吃过不知道啊?那就告诉你,就像驴肉一样,这个类比,着实让不能吃到龙肉的凡人们有了脑补的机会。
不过说实话,即使真的给你吃龙肉的机会,还是不要吃得好,在上古神话,和前三代的记载中,貌似和龙扯上关系的凡人和俗世基本上都没交好运,比如褒姒就是龙的涎水生的,遇到干旱就是龙儿们作怪了,这类记载比比皆是,而在夏朝,有一位君王就是吃了龙肉,而他的名声和他的国家也就此衰落,万劫不复,他就是夏朝第15代国君——孔甲
孔甲在位时,好方鬼神,事淫乱”,似乎贬低之意,不过这算是后世的眼光。
因为在夏商时期,注重鬼神崇拜,主要分为上帝神崇拜、祖先神崇拜、自然万物神崇拜三大类,孔甲热衷于崇拜鬼神,在当时看来正常不过,在祀在戎本来就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这倒算不上荒谬,孔甲的过分重视,也只能说明他内心极度的惶恐,从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来,根据《吕氏春秋·初音篇》记载,孔甲曾经在东阳萯山田猎,看见一户人家的小孩很好看,就把小孩儿抢回了宫里(严重恋童癖吗)不久小孩儿长大了,玩弄斧头时不小心把自己砍死(这爱好也是奇葩)于是孔甲叹气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吧!”作了一首破斧之歌,以东音为律,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民歌”。
然而孔甲又是如何和龙肉牵扯起来的呢,据说有次在黄河和汉水里出现了一雄一雌两条龙,孔甲认为是祥瑞,就让善于养龙的刘累来饲养这四条龙,还特地封刘累为豢龙氏。
不久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感到恐惧,就把龙肉做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觉得味道鲜美,还要再吃龙肉,刘累无法再弄到龙肉,就逃跑了,而据说活下的雄龙因为仇恨,而决心报复孔甲和夏王朝,让这个王朝衰落。
而夏朝的国运也确实从孔甲开始走下没落。
后人评价这事,都感叹孔甲的荒唐如此,又怎么可能不衰弱呢?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这样的半传说半记载的文献很多,基本一个时代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会同时出现一些奇怪的超自然现象,这些超自然现象笔者并不认为它就是迷信,世界之大,宇宙浩瀚无穷,没有什么不可能。
但是为什么衰落时代就一定有异象,这也是通过一种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孔甲在位的时候,国运衰退,他将心思过分放在一边寻求一边不作为的境地,让原本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东西,却因为他的过分沉落而一再失去扭转的机会,因此才会通过突出吃龙肉这件事来传递一个信息,天命已经不归大禹后人,天地要改变了,这种天命论的宣扬带有太多政治意味,也不能排除过分夸大龙肉这件事来过分诋毁孔甲的昏庸。
不管何种原因,孔甲吃了龙肉也没什么用,夏朝的国运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直线衰弱,孔甲仅仅在位九年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昊即位,昊即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发即位,发即位仅仅七年也去世了,祖孙三代的短命看来也是证明夏要终结了,果然发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履癸即位,也就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被描绘成末代昏君的代表——帝桀。
夏朝终于像那条死去的雌龙一样,成为取代者口中美味的龙肉了。
” 可是风水在哪里呢?是什么呢?多数的人认为,风水就是依山傍水的房子,或者是地理位置很好的祖坟。
《了凡四训》里却给出两种答案: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
显然,最好的风水,就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对外寻找。
人这一生,身上有三处风水,养好就是富贵, 01 谦卑,蓄能不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自然常识。
但真正的高人,却懂得顺流而下,也会往低处走。
社会上的才华、财富,就像水流一样,在会低洼处堆积。
你却总是往高处走,就是和低洼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出现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问题。
高手在民间,你若要富贵,就得集中民智,汇集民财。
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 把身边的人,当成老师,扬长避短,你就能不断地积累力量,从而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你混到了高处的时候,降低姿态,融入群体,就是走向更高处的开始。
所谓“高低”,不是位置和权势,而是你的“心境”。
北朝时,有一个学者叫李谧,从小就很聪明,拜孔璠为老师。
很快,李谧的学问,就超越了孔璠。
有一天,孔璠遇到了难题,就请教李谧。
李谧看到老师态度诚恳,觉得难为情,讲课的时候,也非常拘束。
孔璠见状,说:“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 老师不是固定的,而是谁的学问大,谁就可以做老师。
这样的蓄能态度,恰好体现了“风水轮流转”的逻辑。
原来你是强者,后来身边的人更强了,你不要因此耿耿于怀,而是把身边的人当成榜样。
降低了自己的姿态,你就到了“低洼”的地方,周围的财富和智慧,源源不断地流向你。
这就是海纳百川的格局。
用求学的态度去看身边的人,把顾客当成上帝,看起来委屈了自己,其实是“蓄水”。
02 看淡,得失坦然。
好的人生,人淡如菊,心淡如水。
什么都是淡淡的,那就体现了宠辱不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很多,但是你什么都不舍,肯定是无法得到的。
事实证明,你得到的一切,终究要弄丢。
《增广贤文》中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都要消亡,那么你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不因为失去了什么而伤心,而是积极生活,那么你手里没有钱,也显得富贵。
从前,淮南有一个叫孔旻的人,做人非常大度,虽然有才华,却不争着做官。
有一个冬日,乡里有人砍伐了他家的竹子。
孔旻看着乡里人要淌过冰冷的河流,觉得非常可怜,就和家仆一起,架设了一座小桥。
有穷人向孔旻借钱,孔旻也不去讨要,任由对方还钱,或者不还钱。
王安石给他点赞:“推此则其爱人可知。
” 一辈子不做官,却赞誉极高,这就是真正的富贵吧。
东汉时,有一个叫曹节的人,从来不和别人争执。
邻居家的猪弄丢了,就认定是跑到曹节家的猪圈了,于是把曹节的猪赶走。
过了几天,邻居家的猪跑回来了,邻居才发现自己错怪曹节了,主动去赔礼道歉。
曹节没有责怪邻居,只是笑了笑。
再往后,曹节的子孙都很富贵,重孙曹操,是个大人物。
曾国藩说过:“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看淡了得失,你的一生都很轻松,并且持有的东西少了,富贵反而多了。
因为当你得到的赞誉多了,内心也宽广了,不再因为什么而烦恼。
世界本来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凭什么你得到一切,别人空手而归? 03 助人,借力使力。
我们常常说,人要富贵,家风要好;也厌恶世风日下的社会。
这就说明,人的风水,和社会、家庭,息息相关。
没有好的家庭,也不适应社会,人生如何会顺风顺水呢? 古人云:“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 想要火堆越来越旺盛,就得借助风的力量。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你的富贵,和别人的富贵,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上的财富,不可能归你一个人所有。
因此,聪明的人在发展家业的时候,会想到“善有善报、合作共赢”之类的方法。
夏朝末年,有个叫伊尹的奴仆,听说商汤很贤德,就一次次劝说商汤,要讨伐夏,推翻暴政,建立和谐的国家。
伊尹劝说了七十次之后,商汤才下定决心。
商汤被夏桀扣押了,伊尹就送去大量的珍宝,把商汤赎出来。
后来,商朝建立了,汤为君王,伊尹为宰相。
人与人交往,不是谁占谁的便宜,而是水涨船高。
别人要旺盛,你就做风;别人旺盛了,风就有了成就。
你要变得旺盛,就做好事,从而得到了帮助,一切都一帆顺风。
04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山水优美的地方,风水不错,但是改变你命运的能耐是有限的。
环境友好的地方,不一定风景优美,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富贵,也希望子孙富贵,借助好的风水,很重要。
司马光说:“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君子以“不贪”为富,以“助人”为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找不到夏朝存在的证据呢?一起来了解下吧!本文目录1、2、3、1为什么找不到夏朝存在的证据夏朝是古籍里记载的朝代,但流传下来与关夏代有关的史料十分匮乏,至今还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发现夏朝文字,所以没有夏朝存在的证据,但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颇多。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朝代,为商朝所灭。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夏朝没有明确的疆域,早期,夏人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
2夏朝首都禹初建国时,定都阳城,有学者推断,位置就在今天河南登封县的告成镇,太康迁都斟鄩,即今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附近,夏朝主要活动中心在洛阳一带,定都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斟鄩。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3夏朝的青铜器有哪些夏朝的青铜器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