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以前都是单独的一个省,自近代以来,由于战争以及经济发展的原因,把原来属于本省的城市被拆分出来了,或划入了邻省,或被设立成新的省份、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1、河北省
旧称直隶省,北京、天津两市划出河北省设为直辖市,濮阳划归河南省。
直隶省,简称“直”,省城为保定。
明朝时称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年)称直隶省。
1928年6月20日,经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简称“冀”,将旧京兆区20个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北平、天津划归河北省,北平为河北省省会。
1930年的河北省地图
1、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幽州,民国十七年(1928年) 6月改叫北平,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复升为院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实行军事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同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河北省北京市,并恢复原名北平。
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称北京,设为直辖市,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中心。
1952年,北京市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1952年撤销)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1956年58年间,将河北省昌平、良乡县(1958年撤销)、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十个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
截至年,北京下辖16个区,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448.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84.3万人。
1949年51年的河北地图,北京已经直辖
2、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1973年,河北省的静海县、武清县、宁河县、蓟县、宝坻县等5个县划归天津市,形成了今天津市行政区域。
截至,天津下辖16个区,土地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3万人。
1958年59年的河北省地图,天津是河北省地级市
3、濮阳划归河南省
濮阳市,古称帝丘、开州,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交界处,濮阳市共辖1个区、5个县、1个工业园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4271平方千米,截至年末,常住人口为374.4万人。
在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濮阳确实属于河北省,濮阳1949年52年11月属于平原省,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后,濮阳属于河南省至今,当时濮阳划归河南省,主要是考虑治理黄河的需要,濮阳划归了河南省,没有划回河北省,原河南省的武安、涉县、临漳,由于治理黄河的需要,也留在了河北省,没有划回河南省。
现在的河北省地图,北京、天津两市直辖,濮阳市归属河南省。
2、江苏省
上海划出江苏省设为直辖市,另外徐州的萧县、砀山县划归安徽省,安徽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归江苏省
1、上海市,简称“沪”,在1927年的时侯才被分出来,以前是苏州府下的一个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县(1993年撤销)、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1958年从江苏南通划入)等10县。
1925年的江苏省地图(包含上海)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
上海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925.31平方千米(包括河渠、湖泊和库塘,不包括长江)。
截至,上海市辖16个区,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常住人口2475.89万人。
现在的江苏省地图
2、江苏省与安徽省交换的土地,1955年,治理洪泽湖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洪泽湖的西侧,隶属于安徽省。
洪泽湖的东侧,隶属于江苏省。
由于两侧的区域隶属于不同的省份,投入的人力物力、车辆、器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调度和筹备。
为了更好的治理洪泽湖,1955年,安徽省的盱眙县、泗洪县,划入了江苏省管理。
等于安徽省损失了两个县,为了弥补安徽省的损失,同年,江苏省把萧县、砀山县划给安徽省管理。
3、福建省
台湾划出福建建省
台湾省以前属于福建,旧称岛夷、瀛洲、夷洲、流求、东番等,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明朝官方正式在公文中使用“台湾”名称,但明朝的“台湾”指代的是现在的台湾省台南地区,清朝时官方才将全岛正式定名“台湾”。
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时期,当时的政府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湾,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居民移垦台湾,1683年(清康熙22年),统一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成为福建省的第10个府,“台湾”名称沿用至今。
清代福建省地图,台湾叫台湾府,管辖四县三厅
清代台湾府所辖县厅:台湾县(今台南市)、凤山县(今高雄市)、嘉义县、彰化县、澎湖厅(今澎湖县)、淡水厅(今新竹县)、噶玛兰厅(今宜兰县)。
1885年(清光绪11年),清廷设台湾省,正式名称为福建台湾省,通称台湾省,简称“台”,截至年,台湾管辖大小岛屿86个,下辖6个台湾当局设立的直辖市,3个省辖市,13个县,土地面积36192.8155平方公里,总人口2361万(2019年),海岸线总长1813多公里,管辖海域总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现在的福建省地图
4、广东省
香港、澳门、海南岛、钦北防地区都先后脱离广东省
清代广东省地图,香港、澳门、海南、钦北防地区,以及整个南海海域和北部湾海域都是广东省的管辖范围。
1、“钦北防”地区划归广西
“钦北防”地区,即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三个地级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三个地级市的并称,就是叫做“钦北防”地区,或者“北钦北”地区。
红色线所画的地方就是钦北防地区
钦北防地区一直隶属于广东省管辖,在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即1368年至1949年前后的600多年时间,钦北防地区也一直隶属于广东省管辖,哪怕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所成立的钦廉行政专员公署(今钦北防地区)也还是隶属于广东省管辖。
1951年65年,广东省地图的变化
直至1951年,钦廉行政专员公署(今钦北防地区)才开始改隶广西省,但是到了1955年,钦廉行政专员公署(今钦北防地区)又改隶广东省了,时间又到了1965年7月,钦廉行政专员公署又继续划给了广西管辖,并且钦廉行政专员公署改名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等七个县市,截至年,钦北防地区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1万,海岸线1478.2公里,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2、海南划出广东建省
海南,旧称琼州、琼崖,简称“琼”。
海南行政区(副省级),1984年5月31日成立,统一管辖海口市、琼山、琼海、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儋县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及其所属的三亚市、东方、乐东、琼中、保亭、陵水、白沙、昌江县以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1962年的广东地图,钦北防地区,海南岛还在广东省境内
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省下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常住人口1020.46万(年)。
现在的海南省地图
3、设立香港特区
香港以前叫北围、吉庆围、香江、香埠头等,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统一中国后,香港开始置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后隶属多变,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
1841年(清道光2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咸丰1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光绪24年)6月9日,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35个大小岛屿和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借给英国,租借地称“新界”,租期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晚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英国殖民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地图
1982年84年,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经过了二十二轮艰难的谈判,最终于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实行“一国两制”,享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权利。
香港的管理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面积1113.7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1.21平方千米,总面积2754.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47.42万(2020年)。
4、设立澳门特区
澳门古称妈港、濠江、梳打埠、马交、濠海、濠镜、濠镜澳、香山澳等。
春秋战国时期,属百粤海屿之地。
秦始皇一统中国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后隶属多变,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
1553年(明嘉靖32年),葡萄牙人贿赂了明朝广东地方官员,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由登陆澳门,获准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并且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887年(清光绪13年),葡萄牙与清朝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门从此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澳门地图
1986年6月到1987年3月期间,中葡两国政府代表经过四轮会谈达成协议,并于1987年4月13日签署《中葡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规定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回归后的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实行“一国两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权利。
澳门的管理区域范围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以及路氹城(路氹填海区),陆地面积3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68.32万人(2020年)。
现在的广东省地图,香港,澳门,海南,钦北防地区都不是广东省的管辖区域了。
5、广西划归广东的怀集县
怀集县,原属广西管辖,1952年3月划归广东,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辖县,国土总面积3554.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6万(年),下辖2个街道、16个镇、1个民族乡。
5、四川省
重庆市划出四川省,设为直辖市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地处中国西南部,是1997年从四川省划出设立的,直辖时划出43个区县市,截至,重庆下辖38个区县,常住人口3213.34万人。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原重庆区域)。
1950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
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
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地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四川省地图(包含重庆)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将原重庆市、原万县市、原涪陵市和原黔江地区管辖的区域划出四川省,组合新的重庆市,共计43个区县市。
原重庆市辖11区3市7县: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巴南区、渝北区、永川市、江津市、合川市、綦江县、长寿县、大足县、铜梁县、璧山县、潼南县、荣昌县。
原万县市辖3区8县: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忠县、云阳县、巫山县、城口县、开县 、梁平县、奉节县、巫溪县。
1984年96年的四川省地图
原涪陵市辖2区1市3县: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
原黔江地区辖5个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现在的四川省地图
以上是自近代以来被拆分的五个省份。
其掌法内外兼修,以形体的运动变化,通过四肢发力,带动气血运行,从而强身健体。
2023年,平山八卦掌入选石家庄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平山县人民公园的广场上却热闹非凡,敲锣打鼓的声音屡屡传来。
走近一瞧,原来是平山八卦掌第六代传承人卢顺新,在鼓点的配合下,带领着数位徒弟进行八卦掌的展演。
只见卢顺新和他的徒弟们身姿时而呈龙形,时而变猴象,于不断变换间,又展现出燕翻、虎坐、鹰抓等动作。
台上拳术打得忘我,惹得台下叫好声一片。
卢顺新在平山县人民公园展示市级非遗项目——平山八卦掌。
始于清代 源远流长 平山八卦掌20世纪初传入,在平山已流传逾百年。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流传很广,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
清代时,河北省文安县有一位名叫董海川的人,自幼好武。
成年后,他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了多种拳术。
随后,他到江西广华山学艺15年,独创了一套八卦掌拳术。
董海川下山后,曾任肃王府护院总管,在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
八卦连环掌又称京八卦,属于广华山广系八卦,是哲宗同易派。
此后人们都以董海川为京八卦第一代传人,其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
董海川去世后,尹福、程廷华加大对八卦掌的传扬,使其发扬光大,清末开始盛行于民间。
正宗学习者都以哲为宗,以易为派,门户极严,不随意传人,所以掌握八卦掌全部套路的人寥寥无几。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吴孟侠在大江南北行走,五湖四海,收徒甚广。
他在河北曾收徒两人:一个是石家庄市平山县蒿田村的闫文志,一个是沧州市饶阳县的王进忠。
闫文志是卢顺新的舅姥爷,卢顺新13岁那年开始跟随他学习八卦掌和金刚猎拳。
回顾个人学习八卦掌的经历,卢顺新说:“受家乡社火兴盛的影响,我自幼喜爱武术,5岁便开始练基本功,8岁就能做夏菊花的简单动作。
”20岁那年,他又在天津拜王进忠为师继续学习八卦掌18年。
25年的习拳经历,卢顺新成为同易派八卦掌的传人。
卢顺新(左二)为学员教授平山八卦掌动作要领。
(资料图片) 舒展稳健 行云流水 平山八卦掌的显著特征是将武功与导引起落融为一体,内外兼修,以形体的运动变化,通过四肢发力,带动气血运行,达到气随力行内功有,从而强身健体。
卢顺新介绍说,练习八卦掌时,需全身放松,但又要松而不散,紧而不夹,跟紧划圆,发二争力,打其上要抽鞭。
练功力,练听劲,大动如猛虎,小动如牛毛,从什么地方起,又回到什么地方。
气守三丹田,无力是有力,有力是无力。
八卦掌通过四肢围绕圆心运动,变化出开、捧、扽、探、立、挑、盖、缠等六十四式;搬、砍、刁、撞、靠、崩、抓、掖、挫、松等十大单操法;猫、猴、龙、虎、鹰、熊、蛇、豹、鸡、马、凤、狮十二象形拳法,演化出八个先天和五龙摆尾五式等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统称为龙形传化易宗掌。
以形为本,象形取力,以形心意,内外兼修。
拳术动作屈腿蹚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削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
全架走式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卢顺新翻动着拳术图谱说,平山八卦掌掌谱108诀,动作108掌,是掌谱最全、动作最多的八卦掌之一。
卢顺新的徒弟史艳利展示平山八卦掌拳法。
百年拳术 代代相承 出于对中华传统武术的热爱和执着,卢顺新在提高自身拳术的同时,将同易派八卦掌与平山八卦掌相融合,使平山八卦掌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1986年,卢顺新到石家庄工作后,经常回老家和闫文志一起向平山弟子传授八卦掌。
1995年,卢顺新收同村的村民卢丽平、高国飞等人为徒,开始在下口镇传授平山八卦掌。
2007年退休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推广、传授平山八卦掌这项事业中。
数十年来,卢顺新一直致力于八卦掌的传承和发展,免费传授八卦掌拳术,志愿将八卦掌免费倾囊相授。
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庙会搭建的戏台、各种非遗活动的现场;天桂山、佛光山、西柏坡、希望小学……处处都有卢顺新带着徒弟奔走展演的身影。
他乐此不疲,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学习、钻研平山八卦掌,是他最乐于看到的事情。
卢顺新的徒弟队伍越来越大,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
让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参与到平山八卦掌的学习之中。
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稚嫩面孔,卢顺新的脸笑开了花:“我最小的徒弟是个8岁的小男孩,每次教他拳法,我都深感欣慰,平山八卦掌后继有人了!” 来源丨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编辑丨祁少岚 责编丨王小敏 编审丨郄雪萍 总编丨郜 茜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作品旨在公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外家拳习肢体,以勇武著名,好攻击搏杀;内家拳习内功,以静制动,防人就是治人。
说到内家拳,相传武当张三丰以“阴阳化育揉球式”,作动静长生之功,依八卦、五行而定为十三势。
内而精、气、神,外而手、腿、身,比求其六合:内合心、力、气,外合手、足、膝。
物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内家拳后来逐渐演变出太极、八卦、形意三派。
武林中人多认为,晚清王府太监董海川便是内家八卦拳的始祖。
其人艺惊武林,经历传奇,高徒辈出,咱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位晚清时节武林宗师级人物。
董海川一生,很少提及早年,自离家出走后,一生只回过两次故乡,因为他对过往的缄默不语,关于他早年间的历史一直笼罩在迷雾中,各种说法很多,演绎出的种种故事很有江湖传奇的味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嘉庆二年十月十三日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
有种说法,他的双亲在他六岁时就死了,他是跟着十几岁的大哥相依为命,长大成人的。
哥哥二十来岁时成了家,嫂子初看很不错,贤惠持家,知冷知热。
哪知道,董家嫂子后来被当地恶霸武家三少爷看中了,一来二去地勾搭,竟然得了手。
有了奸情之后,董家嫂子再不是良妇,而是黑化成了潘金莲式的淫毒妇人,最后串通奸夫武三冤枉害死了董家哥哥。
当时的董明魁虽小,但已有相当的血性。
为了给哥哥报仇,他发誓要拜师学艺,有朝一日能效仿水浒武松,杀了那一对奸夫淫妇,为冤死的哥哥报仇。
董明魁习武的开蒙老师,传说有两个人。
一个是他嗜武成癖的堂兄董宪,一个是藏身在家乡破庙里的神秘乞丐。
不管师从谁人,自从董明魁开始习武,凭借天生有神力,他的武艺长进很快,几年后报了血海深仇,杀死武家十几口人,灭了武家的门,从此浪迹天涯。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平淡,没有武侠式的快意恩仇,却多了一些现实的残酷,世态炎凉。
明清时候有个怪诞现象,河北多出太监。
许多穷苦家庭,为了生计,往往会把孩子阉割后想方设法地朝宫中送。
董家因为穷困,也是这种想法,就这样,董明魁小小年纪就被阉割了。
然而,董家的运气并不好,董明魁被阉割后,一连几年,也没能进宫当太监。
董明魁不像乡间的其他孩子,一来他双臂过膝,骨骼奇好;二来他性情豪迈。
阉割一事,他不仅怨恨父母,而且视之为奇耻大辱。
没能顺利入宫当太监,在他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从此他以武明志,苦练功夫,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间少侠,拳打不公,脚踢不平。
明清习武者有名山问道的风尚,少林、武当、峨眉、五台、九华,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董明魁不仅是习武之人,更是报仇雪恨的杀人者,或者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少侠,所以,漫游四方,上山访师,是他命中注定的江湖路。
董明魁云游四海,首先登上的是峨眉山。
在峨眉山,董明魁得高人指点,学得了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碧云、静云两法师传下来的八盘掌掌法。
自峨眉山下来后,董明魁又转道登上了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盘山道人见董明魁乃武学奇才,倾囊相授平生武功绝学。
盘山道人的武学,以转掌为体,以拳械为用,有击闪制胜之法,有练神导气之功。
八载春秋,董明魁功成,并锤炼出一套八卦掌。
告别盘山道长,从九华山上下来,董明魁改名叫董海川,时而侠盗高飞,时而替天行道。
有江湖传言,董海川途径苏州时,曾一掌劈死强抢民女的苏州知府。
闯下大祸,再次成为清廷钦犯之后,董海川为躲避官府追捕,一路向北亡命。
不料在灞州,董海川不改江湖侠义豪情,又当街击伤了以强凌弱的地方恶霸。
这一次,因为轻信他人,遭小人告密,董海川酒后在一家客栈遭官府逮捕。
但官府的手铐脚镣根本困不住董海川,当天夜里,他便抖动双臂将镣铐崩断,奔逃出去。
有一种说法流传极广,董海川屡遭官府追捕,恨透黑暗腐败的清廷。
在河南,他秘密加入了与太平军一道反清的捻军。
捻军首领得知董海川武功高强,且有幼年遭阉的屈辱经历,很想他能回到京城,混成太监身份,然后潜入紫禁城,寻机刺杀清廷皇帝。
董海川的武林宗师之路,此一段最为传奇,亦最具大侠味道。
当时以及后世,多数人不相信董海川早年即遭阉割,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董海川乃是挥刀自宫的。
一代大侠,何以要挥刀自宫呢? 这里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董海川再传弟子李子鸣的记述,董是接受太平天国洪秀全谋刺清廷咸丰皇帝的任务,自阉入宫。
李子鸣说:“关于董先师的历史奥秘,第二代梁振圃、刘凤春、司元功三位都是这个说法,第三代年龄大的马贵、居庆元、李永庆、曾省三、韩福顺等人也是这个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八卦掌第三代、史计栋弟子福源上人讲出的,后来被卞人杰记在《国技概论》中。
福源上人的原话是:“盖董氏本剧盗,积案过深,循迹空门,变名曰海川,非其原名也。
既不遵三戒,故态重萌,有司震怒,逻辑甚急,董惶骇无计,无已自废为宦者云。
” 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次子孙存周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说,董海川曾潜入紫禁城盗取宝物,几次得手之后被大内侍卫总教习击败,为了表示忏悔,同时也是自惩明志,董海川自宫为太监。
第三种说法有点“东方不败”的味道。
据精通八卦、螳螂、八极的刘云樵讲,八卦掌走圈要夹裆,对肾囊的摩擦刺激甚多;加上八卦掌的内修由炼精入手,年轻人肾火旺则忍耐不住。
刘云樵,董当年可能也有欲火难耐的苦恼,为了修炼功夫,终于痛下决心而自宫。
哪种说法是真相呢? 不得而知。
董海川进京之后,到底入没入过宫,也是一桩谜案。
有的说他入过宫,但遭到了总管太监的猜忌,最后被发落到总管内务府大臣肃亲王那里。
另一种说法,董海川入京之后,在几个王府间辗转,最后在肃亲王府落了脚。
董海川在肃亲王府落下脚的时候,太平军、捻军已遭到剿杀,众多义士的鲜血已经付诸东流。
此时的董海川,无论内心藏着怎样的秘密,事实上他都成了一位大隐隐于王府的江湖高人。
董海川在肃王府突然名声大噪,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偶然的场合,董海川与太极宗师杨露禅在王府中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对决。
据传,董海川还在肃王府当杂役太监时,有一天,太极宗师杨露禅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在了园网之上。
是时,董海川手托茶盘正巧由此经过,见拳师遇险,他立即飞身上网救下了拳师。
杨露禅见此人功法精奇,提出比武切磋。
肃亲王见府中隐有高人,亦要董海川登场,与杨露禅一较高下。
这一场比武,两雄对峙,大战几百回合,最后也没有分出胜负。
但也有人说,董海川终究技高一筹,此战杨露禅略处下风;还有人说,董海川占据上风,乃是因为他有高绝的轻功,如果一招一式地对决,也许杨露禅还略胜一筹。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还有人说,两位高人当时根本没有直接过招,而是各显了神通。
董海川轻功了得,他飞身跃起,抓住了半空中的一只麻雀,杨露禅的内功也绝,他托起董海川抓住的麻雀,那麻雀竟然不能飞走。
见此情景,众人皆惊。
这时,两位高人相视一笑,从此成为江湖知己。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董海川的功夫到底有多高? 晚清民国,每说到武林高人,一般都有跟洋人大力士比武的桥段,但董海川身上没有,关于他的功夫,流传下来多是些让人惊叹的细节小处。
旗人全凯亭在肃王府当差时,曾在窗外窥伺,董海川察觉后,报以纸弹。
全凯亭一只眼被纸团击中后,先是感到剧痛,片刻之后再看,眼睛竟然已经青紫。
全凯亭后来不服,提刀从身后欲砍董海川脖颈,哪知道,刀刚落下,董海川已闪到全凯亭身后,一指点去,全凯亭手中的刀顿时掉在地上。
又有一次,董海川秋凉小憩,徒弟轻手轻脚地过来给他加盖薄被,董海川以为有人谋害,结果徒弟刚进身,董海川一个飞闪,已端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
董海川有一徒弟,善打弹子,百发百中。
董海川说,我拿弹子打空中小燕,你拿弹子打我,看谁行。
徒弟听罢,抢先一步,发出一弹,但董海川腾挪极快,徒弟飞出的弹子,竟连一发也不能击中。
反观董海川,一边腾挪,一边飞出弹子,空中小燕,一个不剩,全被击落下来。
说到轻功,董海川好与徒弟夜间“捉迷藏”,徒弟从来摸不着他,找寻许久,点灯一看,董海川已钩住房脊,挂在半空之中。
用兵器,董海川好用鸡爪阴阳锐。
有一次,几十个歹徒围攻过来,董海川用鸡爪阴阳锐,一次就击杀二十几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讲内功,董海川有一幕甚为经典,他能用一根头发提起一桶水来。
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说:“拳术之道,练要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
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致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董海川是孙禄堂老师,即达到了这步境地。
说到弟子门徒,董海川在肃王府展露绝学,名噪一时后,肃亲王给以七品执守侍的首领太监,着其在府中代替沙回回为护院总管。
在肃王府效力多年后,董海川征得肃亲王同意,在京城另辟住处,教授门徒,研修八卦掌武功秘籍。
肃王特赐匾,“大清第一人”。
在董海川的一众弟子中,最有名的有尹福、程廷华等人,与此同时,流传下来的八卦掌门派也随他们的姓氏而分为尹派、程派等。
尹福是董海川出了肃王府后所收的得意大弟子,他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少时在北京靠售卖油条烧饼为生。
他自幼极其喜爱武术,二十岁时带艺投师到董海川门下,将八卦掌发扬光大。
尹福面貌清秀文静,性格温和,当时人称“瘦尹”,艺成后一度以护院武师为业,后来经人举荐,供职宫中,成为光绪皇帝的武学帝师,深得尊敬与信任。
因尹福在拜师前习的是“弹腿”等腿法,因此由他教授流传下来的“尹派八卦掌”比之其他派别,多了一些腿法上的变化。
“程派八卦掌”的传承者程廷华不仅是董海川的高徒,而且还是晚清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程廷华生于道光二十八年,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于北京崇文门外四条火神庙开了一间眼睛铺,江湖人称“眼睛程”。
二十八岁时,程廷华投身拜在董海川门下,后深得其转掌精髓,且功力深厚。
此外,程廷华还是一位武德甚佳的侠者。
有一日,程廷华由前门返回家的途中,行至芦草园胡同内正走时,忽听背后有急促的脚步声,他急忙回头,只见一个陌生人手持钢刀自上而下猛地劈头砍来。
程廷华缩身闪转,同时一记“卧牛腿”,将那人踢出丈余。
胜负已分,程廷华没有赶尽杀绝,他回身掸掸长衫说,朋友,回家练几年,再来吧。
此事传开后,程廷华名声大振。
此后,对于上门较技的武人,他总是三招两式便能取胜,且不伤对手分毫,为其在人前留足面子。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期间,程廷华拒绝为慈禧保镖,后因解救遭到德兵迫害的少女,出手连杀十数人而遭到德兵报复,最终命丧洋人乱枪之下,终年五十二岁。
晚年,董海川被弟子“贼腿”史六史计栋迎养在家,一过就是二十年。
光绪八年冬日,晚饭过后,董海川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去戏楼看京戏——三岔口。
中场休息时,戏院里众声嘈杂,人们四处走动,董海川端坐在包厢内,正欲端起茶杯喝茶,忽然“嗖”地一声,一道白光直向董海川袭来。
说时迟那时快,众弟子还没反应过来,董海川已消失不见,而飞刀已插入正座之后的柱子上。
弟子惊愕之下,连呼师父。
这时,董海川纵身从柱上拔下飞刀,对弟子说,江湖险恶,成名遭人妒忌,可见习武者要勤操不懈才能立足。
散场后,董海川站起来,忽然感到头晕,复又跌坐下去,头上直冒冷汗。
史六见状,连忙与众师兄弟一道护送师父回家。
回家之后,大限将至的董海川,举止颇为奇异。
他先说口渴想喝鸡子汤。
史六听到立即让家中厨子杀鸡煲汤。
然而,当鸡子汤煲好端来后,董海川只饮一口,便闭上了双眼。
史六心中担忧,想叫徒弟韩福顺去请郎中,董海川听到动静,阻止说,无妨大事,我累了,想休息。
众弟子不放心,皆不肯离去,史六便请他们在客厅中休息,自己服侍师父宽衣睡下。
那一夜,董海川竟几次惊醒弹坐而起。
史六为师父擦汗,进茶,悉心安抚,董海川的心神这才安然一些。
天亮之后,众弟子都来房中请安探望,董海川坐起来,吩咐把练功束腰的布带拿来,让众弟子把自己腰束紧。
可是,无论众人怎样来也感到束不紧,董海川让两边各站五人,拼命用力拉拽,董海川却屹坐不移。
就在这时,董海川忽然大喊一声:“嗨!” 功带应声而断,董海川叹了一口气:“吾内功尽矣。
” 叹完这一句,董海川默默躺下,不一会儿复又坐起来,点名要弟子梁振莆给他端茶。
梁振莆将茶端来,董海川手触茶杯,茶杯竟破碎,一连三次,都是如此。
后来,史六又端来一杯茶,这一次,茶杯没破碎,董海川终于喝上了一口茶。
喝完人生中的最后一口茶,董海川右手把茶杯递来,史六上去接,犹如碰上铁棒,被董海川右手一送,踉跄跌出数尺之外。
这一推送之后,董海川往后一仰倒在床上,众弟子感到不妙,赶紧围上来,只见董海川喉际微微一动,骤然间就凝住了,眼睛跟着闭上,再无气息。
一代大侠,内功耗尽,年过八十而仙逝。
众弟子为师父立碑,碑文概述了八卦掌宗师奇雄的一生——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
少任豪侠,不治生产。
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
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
及长,遍游四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
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豪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
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
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
及至弥留之际,从人启其手足,诚如铁汉。
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
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
因茔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
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