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传播较久,习者较多的著名拳种之一。
它具有体用兼优,内外兼修老幼皆宜,刚柔相济的技法特色。
它的理论深湛,尤多隐讳,但它动作简朴无华,效果显著故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
由于它传播年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多种多样地衍变,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循理务实采长补短,才能在学练中得到认识以鉴别良莠,继而持之以恒地锻炼,就可以达到祛病强身和实战中应用的效果。
一、对形意拳衍变渊源的探索
学练形意拳能够事先对它的技法源流和衍变有所了解,有利于了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论和技法特点,从而利于识别其理论和练法的优劣并其技术精华的学练掌握。
对形意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传人上有过争议的。
就形意拳谱,武术史料记载和现代人考证,此拳为中国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姬际可(1602-1680年)所创。
姬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李传河北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毅斋等。
这一传习关系得到大多数武林界史学界人士的承认。
拳名历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芗斋先生所传的意拳)的衍变,最后才定为形意拳。
就拳技的衍变情况看,姬际可传的拳法和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
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及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显看出与形意拳的不同特点。
例如步型上,他们所传都有是侧身弓箭步,而形意拳则是三体式桩步;在拳法上虽多是着重单势动作磨砺,利于实战,但在动作要求、名称的技法上经多番衍变与现在的形意拳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一样。
戴龙邦在中国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称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虽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体会内在意识和呼吸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结合;强调了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
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习练中突出了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
这一飞跃的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
无疑是对形意拳衍变的一大贡献。
而李洛能(1808-1890)学自山西戴龙邦,传入河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叫形意拳。
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的精华动作,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
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达到强身治病,增进功力的目的。
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为十二形。
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拳的由来。
实际上也丰富了该拳种拳法内涵。
特别是改掉侧身弓箭步练法,而代之以两腿弯曲,前三后七的三体式桩步和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及进步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都有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虫的独特步型和步法。
这是继戴龙邦之后,李洛能先生的一大创新,他无疑是形意拳的鼻祖。
正因为李洛能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不愧人称神拳。
李洛能先生还能破除保守,广开艺门,传播广泛,门下名家辈出。
现已传及海内外,实为后代造福非浅。
李洛能一源的形意拳以宋世荣、车毅斋等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现代人称山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等为首发展衍变成河北派,繁衍近百年,传人已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及国外。
形意拳从李洛能开创至今年已传八、九代人,浑朴的拳法风格深受习练者的喜爱。
就河北山西两大支拳技风格的练法来讲不能说没有差异,甚至一门弟子亦有刚柔、长短、活实等等。
不同的练法和风格,可谓各有千秋。
正是由于师承和个人条件的不同,各传人所学难免有深浅对错之别,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形意拳爱好者以科学的客观态度进行比较与鉴别,,择善而从之,否则将贻误自己并涉及后人。
形意拳经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名称上的衍变,使之动作名称,动作要求,技法含义,拳法理论上都发生变化,就给我们识别是否是形意动作、理论带来困难。
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笺越老越可贵。
如果我们练形意拳的按《心意拳谱》或《心意六合拳谱》、《岳武穆九要论》的理论指导我们练形意拳,就会发现对不上号,理论不给指导训练,只有附有戴龙邦于乾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有叫《六合拳谱》的,有写《形意拳谱》的,也有迳写为《岳武穆之拳谱》的手抄拳谱适用于形意拳。
其拳谱名称的不同系后人手抄者个人理解不同擅改标题所致。
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六合拳谱》部分内容外,又增加了许多技术理论。
其内容虽文字,但内涵深邃。
如起落、钻翻。
虽与衍变前老谱用同一词,但内容却揭示出显著不同的技法含义。
尚派形意为尚云祥(1864-1937)先生所创。
尚云祥先生从师中华武士会的创办人李存义先生。
得李先生真传,以及诸前辈指教,尤得郭云深老先生厚爱,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术之三昧。
尚云祥先生虽博通武林各门技艺,却倾一生精力专攻形意,以致深得郭云深老先生三项绝技:崩拳、腹打、大杆子。
并享有铁脚佛美号。
尚先生平生耿直不事权贵,生平轶事甚多,晚年尤闭门简出,但英名远扬,声贯武坛。
尚先生对形意提炼升华,有许多独特之处,在本篇文章里将有阐述。
二、概论形意拳与形意器械的构成及特点
形意拳是体用务实,简赅无华的武术拳种之一。
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种技法反复操练的形式来练功、找劲,以适应实战的需要。
当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
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有了传统套路的形成。
器械是拳脚的引长,只要了解和掌握好各种武术器械的性能与形意拳中神意及功夫结合起来,自会相辅相成,互增技巧,在演练和实战中反映独特劲力和风采。
形意拳各支所传尽管有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各有所长。
因下面将阐述套路、劲力等技术问题,故作者将知者较少的尚派形意与众不同的练法和理论介绍给广大武术爱好者。
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于后人学练提高。
1、形意五行拳是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运用的。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崩拳之形似箭属木,炮拳之形似炮属火,横拳之形似弹属土。
五行拳是锻炼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的。
既然是按五行之说练五行拳,就不能不讲究生克制化,应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钻,钻生崩,肉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锻炼,才会加功增益少走弯路。
如按多数练形意习惯顺序,则是金、木、水、火、土。
反映到练拳上则成了劈、崩、钻、炮、横,顺序一颠倒则出现问题:一是金克木,一是水克火。
《内经》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本为增益而练,非要过亢而用,这种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练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说不通,而且在练功找劲上效果肯定不理想。
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动作技法和运动形式,也是别特色的。
其劈拳和钻拳就与一般练法有显著差别。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劲。
有些人把鹰捉当成劈拳是不对的。
而尚云祥先生所教的劈拳与鹰捉在形式上虽仅是拳与掌的区别,而实质上却有极大的差异。
鹰捉用掌声,是梢节发劲,劈拳用肘,是中节发劲。
劈拳最可贵的是超出武术一般技法惯例,不用关节处打人,发劲。
其劈劲的着力点在拳与肘之间的前小臂丰。
故有劈关肘打之说。
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别具特殊效用和涵义,成为形意拳知者甚少的精华之一。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
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既有实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去了钻拳的真正价值。
尚派形意所练的钻拳,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
故不论是外形和内意都含有练功健身和实战作用,效益比其它练法较为显著。
2、形意拳传统套路
当通对五行拳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后,为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变形成了套路拳。
形意拳各支所传套路在名称和套路结构上基本相同。
但因师承和个人悟性差异,在传授拳法时各有偏重,就会在身法劲力,刚柔,快慢等方面反映不一样。
形意拳每趟传统套路都有各自独具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练每趟传统套路时,必须充分理解其动作编排内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劲,才算有了练好这趟拳的基础。
套路拳的锻炼会使神与威、气与力,以致素质耐力,技巧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得到高度的反映。
所以练同一传统套路就具有全面的技术鉴定性,通过相互观摩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作用。
所以前辈们创造了一些套路被公认,流传下来成为传统套路。
形意拳第一趟传统套路是连环拳,除它以外还有六合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和杂式锤拳。
此外还有五行对练套路五行炮,十二形对练套路路安身炮。
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鸡形撕把(一般称四把)和燕形拳因其技法动作变化多样,故也属套路拳。
现代人为武术表演比赛或为教学却又苦于所会不多,需要自行编造一些套路,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应实事求是向学生们讲明这是自编套路。
如果自编套路确有长处可取,自会广为传习,不必伪称哪位前辈所传;也不能因某一形意前辈曾教过一些长拳传统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就把它们做为形意传统套路传习下来。
倘若蓄意混淆视听,则属于武德问题,愿为人师者戒。
3、在十二形的名称和特能上应去伪存真
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学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
为使象形取意的内容和劲力更趋全面,又增加了鮀(tuo和鸟台(tai 两形,使之成为流传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
顺序排列为龙、虎、猴、马、鮀、鸡、燕、鹞、蛇、(tai)、鹰、熊。
现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学练原戴龙邦的十大形时,虽练法和要求略有不同,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
唯在李洛能新增两形上,即鮀形、tai(鸟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练法要求上出现分歧。
现以尚派形意观点分述如下:
鮀(依传统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
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
《辞源》《辞海》中指一种吹沙小鱼,与形意拳中之鮀毫无关系。
老拳谱中注明即剪子股。
人们俗称它香油,卖油郎。
是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虽,雨后的积水面上常见到它。
动物世界称它为水上游客,是一种水生蝽类,学名黾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的昆虫。
它才上我们所要学的浮游在水面上做左右曲线前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虫。
尚派形意练鮀形的手型是拇指与食指撑开,其它三指卷曲,这个掌型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
鮀形拳左右曲线向前进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于水面上前进时的快速轻灵的运动特色。
再通过左右转身回头的发力训练来达到若遇人多,三摇两旋这一拳谱要求的实战技法。
因武术前辈有文化的较少,全凭心传口授,致使近代人在著书查字典音(tuo)动物时,只有鼍是会水的,而且还很凶猛,便误认为学的是它。
其实鼍是扬子鳄,它并不是水族中身体最灵的,而是很重很笨的。
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运动起来不轻灵,较贪睡,但又很凶猛。
它大水中仅头,颈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线向前游水,不能浮于水面,更不会轻灵地左右曲线前进。
所以我们所学所练的应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虫鮀,而非扬子鳄的鼍。
之所以产生一些错误的说法和练法,都是因不了解象形取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造成的。
(鸟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
(tai )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从们又不知其物,武断臆测,才误为骀、鸽、鲐等错误。
有人虽写出鸟台字,却不知是何物。
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何来竖尾之能?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游和鲐鱼,有护尾之能。
这些错误应该清除,道理应该弄个明白。
其实鸟台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平时人称兔鹘,又叫秃尾巴鹰,猎户养其雏儿,磨去爪锋,专用来捕捉野兔。
而野生的鸟台,多站高枝上,头常朝下,尾朝上倒竖着,便于俯窥狡兔野鸟,见之能疾扑捉(中国华东、华丽北一带农村能看到)。
这就是鸟台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竖尾之能。
我们学它是用两臂上分后下来象其尾,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以学它的竖尾之能。
这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肋腹打这一特殊技法。
形意拳经所谓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十四处是头、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处,加上臀尾则十四处,而俱不脱丹田之气是就明丹田不仅是十四处打法的发劲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
拳经曰: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僵一显奇能,既然拳经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须发挥肋腹打的作用,事实上也只有发挥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从上下、左右,身躯前后都能发劲头打人的技法特点。
郭云深与尚云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们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纯都擅长腹打(人们称为丹田气打)而名贯大江南北,武林内外。
故拳经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应改成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才对。
4、拳械一体,相得益彰
形意传统最大特点就是拳械地一体,也就是器械是臂的引长。
所以说形意有什么拳,就有什么器械,只是不同器械有它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在运用中发挥不同的性能而已。
正因为它以拳为本,同一器械有之与一般练法不同的内涵,加之形意前辈视后学业者非得上乘拳法后才教之,故形意器械知者人稀,会者更少,致使当代不少形意名家在传授器械 时,只能教些长拳传统器械,如三才剑,七星剑,武当剑等。
当然适人所需,各人所追求的不同。
但所练是否是形意传统器械,传人与学者都应有清楚的认识和监别能力。
形意器械为把形意身手特有的劲运用到器械上,掌握和使用好它的技法,而许多单趟练习的器械基本功,那就是五行(劈、崩、钻、炮、横)的刀、剑、棍、枪单趟套路。
通过反复单练每一劲力,达到身械合一,会显示出独特的技法来,除五行各单趟器械外,还有五行、连环、六合、八式、十二洪锤等器械套路,除此之外,还有稀有器械麟角刀、凤翅镗、双沉香拐、双锤、铁筷子(峨嵋刺)和文杖等。
这些器械无一不体现形意内外合一,拳械一体的独特风格和技术特点。
三、怎样学好形意拳
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播和演变,至今无论拳谱转抄还是演练技艺,都有出现许多差异。
为使广大爱好者,初学者对它有一清楚认识并尽快找出规律,提出我们的看法,或有益于同好们。
1、针对形意拳特点的抻筋拔骨训练
形意拳讲内外合一,上下相随,一动无不动。
为完成这些拳法要求,就是龙折身。
形意拳经曰:龙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式,是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在运动中,身体能随需要缠绕弯曲而不伤其身,身力还得发。
为象形取意,练形意拳的人,应在一些武术柔韧训练外,再增加一些特别的抻筋拔骨练习。
如要求:四指直并拢,虎口抻开大于90度,整个立掌与小臂夹角要小于90度。
要求:塌肩坠肘;抻拔出肩窝,肘窝,拳心外拧旋到小指向上。
要求:正压踝关节,要求脚掌与小腿之间夹角越小越好;侧压踝关节要求仆腿伸直,与脚夹角小于90度。
其它一些抻筋拔骨动作,可根据自身条件,动作要求,单独抽出一动作或一劲力进行静态或动态的训练。
2、桩功是个宝
桩功即三体式。
形意先贤有句名言:万法皆出于三体式。
说明三体式是形意至关重要的入道之门,故称为形意母式。
尚派形意认为三体式和鹰捉,一个是母式,一个是母拳,是开启形意奥秘的钥匙。
练形意一开始就练三体式桩,就会听许多关于它本身的技击和体疗的故事。
如某形意前辈三体式一站,从们就推不动,拉不动,甚至抱不起,摔不倒,如树生根一样。
这就是三体式桩站出来的。
郭云深曾当人戏试其技,三体式一站,令壮汉五人,各持腊杆齐力顶其腹不能动。
郭老先生丹田一省气,反把五有摔出丈外。
北京武术传习所有一马某擅双跺子脚,脚到墙塌,威力骇人,向尚云祥先生逞能,先生三体式一站,让他来踹,一踹未动,二次跃步倾力再踹,尚先生丹田一省气,反把马某摔出老远,倒地不能起。
可见桩功在自卫克敌发劲上的作用。
形意前辈能有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本领的气概,岂不知他的威力之根在脚,发于腿,主宰在腰,而桩功正是他威力的基础。
前面诽了三体式桩功在技击上的作用,而它的祛病强身作用也是经实践证明的。
它对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妇女病有较好的体疗作用,并且比练拳的疗效还好些。
若细化三体式桩功的抻筋拔骨要求,会在静态锻炼中起到动态起不到的作用,使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负荷,筋骨、、肌肉都得到锻炼。
加上气沉丹田的横隔呼吸,不仅加强了血液和淋巴系统新陈代谢,还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
特别是惊起四梢和发动内五行的精神作用,意动气行,对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脏呼吸和消化系统产生保健作用,所以日益被子当代人所按受,作为健身体疗的方法之一。
3、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形意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要求练形意者在练上步时,必须练出前趟后蹬之劲。
这不仅显示形意拳进步快且远的特点,而且如铁犁翻地,能将对方拔根趟起来。
可惜知此技法的有很少,以致人们对上述拳经要义多有曲解,失去真意,唯有尚派形意注重这一上步趟劲的练习,使这一形意绝技传流下来。
4、虎未扑食头早抱,出洞入洞紧随身。
在当今武术刊物上,仍有人对形意拳四象之一虎抱头引出不少议论。
虎抱头与虎豹头在中国文字中读音相同。
因一些人不懂虎抱头的形与意的含义,臆测误解而产生。
尚云祥先生讲形意动作, 一开始就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这是形意拳出入手的根本原则。
因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会使身臂构成一体,臂借身而力大,身借臂而力得发。
再加上钻、翻、拧、裹、坠等,使之身体上下,内外构成一体。
而出洞入洞紧随身不仅将上述涵义引深,而且是出入手刹那间的动作要求。
在形意拳里洞指的是人的嘴,出洞入洞是说出入手时肘贴肋,掌(拳)都是从嘴前走。
在手未离身前,手是在头下抱着。
这正和虎要扑食跃出时,前爪抱在头下形意相同,故名虎抱头。
所以把它列为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一。
5、练功找劲,不重招法。
尚派形意只讲练功找劲,基本不讲招法。
尚云祥先生曾讲:不论什么高抛、绝招,都有不是灵丹妙药,都有会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甚至有时反被他人所乘。
不但不讲招法,倒常常讲些不好理解,又难于运用的技法:或把或拳望着就是,宁要不是莫要停留,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只有在实践中追求这些技法,才能得到形意拳的真正精华。
6、论形意拳三乘功夫
形意拳有刚(明)、柔(暗)和化劲三步功夫的三种劲的划分。
在锻炼和运用中疾用骤发的为铡劲。
缓动遂发的为柔劲。
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这三种劲同是在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的基础上求得的,现在有不少练形意的人不懂刚劲作用,甚至不会刚劲练法,只会人云亦云地比划套路,人们一问起,他就会说我是在练形意第二层功夫柔劲呢。
其实他不知这样下去既误己又误人。
要知道形意突出特点是硬打硬进,没有平素训练的爆发刚劲作本钱行吗?所以尚云祥先生年过七旬时还说:我若再有三十年阳寿,我就再打它三十年刚劲!这是尚老先生经过实践验证的经验之谈。
有了刚劲基础,就能不借上步的冲力,不借他人之力,沾哪哪有,想发就放。
再从缓动遂发,沾身纵力中去找柔(暗)劲,以及柔极自化,周身通灵,则形成条件反射的不意而发化戏亦可逐渐得之。
(李文彬)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